再见亦是泪歌曲含义:《行走在广西》之南宁篇五——新会书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2:29

《行走在广西》之南宁篇五——新会书院

点击:2 添加日期:11-08-14 相关文章推荐3 4

新会书院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是南宁市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新会书院始建于乾隆初年(1736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文献记载,前清时期,南宁商务已盛,各省商帮云集,新会书院是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活动场所。之所以没有取名为“新会会馆”,一则避免用字重复,二则因为广东商人此前已在附近兴建了一座“粤东会馆”,不宜再建新的会馆。

作为新会人,我今天怀着特殊的心情去参观了新会书院,但未免有点失望。大门口挂着一块石牌坊和两块铜牌匾,内容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新会书院;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邕剧—传承基地;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邕剧展示中心。看着它们,我已经产生了不好的预感。进入院内细看,更是失望,这完全是“邕(南宁)剧”的地盘,不但搭起了邕剧的表演舞台,而且四周摆放的都是介绍邕剧的相关资料。而关于新会书院本身的东西,哪怕是简单的介绍都没有。只能从建筑风格以及原始的用料来寻找熟悉的感觉了。

书院平面呈长方形,分前、中、后殿,殿与殿之间以天井分隔,后天井两侧设廊,布局严谨,采光充足。前殿平面呈正方形,面宽3间,进深3间,通高9米,花岗石面台基高0.4米;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布缘包琉璃瓦;脊上鳌鱼正吻,彩绘浮雕,前殿立石檐柱8根,金柱4根,金柱柱径0.42米;抬梁式屋架,柁墩瓜柱均浮雕花鸟人物;前檐一列4根石檐柱,双束腰方形石柱基础,两侧上下石檐枋间置精雕石狮各一只;大门前台阶三级,门头上“新会书院”四个大字遒劲有力。中殿面宽3间,进深4间,硬山式砖木结构、盖绿色琉璃筒瓦;花岗石台基比前殿高0.8米,台阶5级;殿立石檐柱、金柱各6根,抬梁式屋架16架;椽屋前作覆瓦卷,檩梁之间作隔架科斗拱,出一斗三升;下架柁墩上加雀替,结构紧密,且精雕细刻,或通花或浮雕,精美异常。后殿面宽3间,进深4间,硬山式琉璃瓦屋盖;三面砌墙,花岗石台基比中殿高0.9米,台阶7级,两侧垂带设抱鼓石,石檐柱4根,金柱6根,柱径0.42米,石柱基础高0.4米,抬梁式梁架;16架椽,梁上施柁墩瓜柱,后檐双步梁一端砌于墙上,结构十分牢固;中殿与后殿之间的两条廊子,并用石制廊柱,琉璃瓦屋面。整个书院建筑布局紧凑,殿宇雄伟,高低错落,庄重古雅,具有江南古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

新会书院现在已经完全成为邕剧的“表演舞台”了,希望这是对新会书院的正确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