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 u see:中国外交三十年巨变及其启示(华黎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04:34

中国外交三十年巨变及其启示

标签: 中国外交  邓小平  评估  改革开放  西方  2009-03-02 14:13

中国外交三十年巨变及其启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巨大的变化。30年,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封锁和被包围的险恶处境走向和平与合作,与大国的关系由孤立的斗争走向平等的周旋、博弈和相互依存。中国以迅速上升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的独特身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今天,世界对中国分量的感受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六十年前,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如今我们正在实践这个诺言。

1978年中国在国内终结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的同时重新评估了国际形势。邓小平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应当利用这个历史机遇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中国果断地做出了裁军一百万的决定,开启了以华丽名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外交从此也实现了由"准备世界大战早打大打"转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历史性转折。这是近三十年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由于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外交这三十年走的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却不平坦。

改革开放的头十年,中国国内面临拨乱反正和百废待兴的艰难复杂局面。在国际上,冷战还在进行。中国的外交不免多少仍带有意识形态的烙印。中国与最大的邻国苏联还处在紧张对峙的状态,中国还继续奉行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的外交政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外交不得不耗费巨大精力解决中苏关系中的"三大障碍",以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直到198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为中苏敌对划上了句号。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同时普遍得到了改善。

改革开放的次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进一步打开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抓住了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机遇,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中国经济开始起飞。在此期间,中国与英国就解决香港问题达成了协议,1984年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坚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的干涉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中国外交这十年的路程十分坎坷。

直至1989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曾抱有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期待改革开放会引导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走上全盘西化的道路,最终被纳入美国和西方的轨道。

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之后,相继发生了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被推翻和柏林墙的倒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180度逆转,从幻想中国西化走到了另一头-期待苏联的崩溃在中国产生骨牌效应,从而对中国采取了除断交和封锁以外的一切施压的手段。中国外交一度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充满了与西方国家之间制裁与反制裁、孤立与反孤立的斗争与博弈。从1990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每年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会上提出反华提案。在美国的默许和怂恿下,蛰伏多年的台独、藏独和疆独势力重新抬头。1997年香港回归前的过渡期,中英之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1993年的中美之间发生了在公海上紧张对峙的"银河号事件"。美国和西方国家千方百计阻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这个时期,中国在西方世界是孤立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仍拥有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外交面临西方强大压力时,是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挫败了美国在日内瓦人权会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华提案。在中国外交最困难的时候,沙特、韩国、新加坡和印尼相继宣布与中国建交。

出乎西方预料的是,它们期待的"骨牌效应"并未在中国发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的经济以更高的速度发展,中国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中国与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双方都已承受不起为政治上的对抗而付出的经济代价。西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已不能无视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解除了对中国的制裁,欧盟紧随其后。美国的克林顿政府也不得不将对华敌视的政策改变为"接触"政策,90年代末期,中美元首实现了互访。至此,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依旧,但是,相互的对抗已告一段落。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2008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出口国,外汇储备达1.8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更需要世界,世界也更需要中国。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国际环境为中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2008年的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集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中国对世界的善意。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同时也对国际事务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参与诸多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国担当了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东道主。2008岁末,当全世界陷入由于美国金融海啸引起的经济危机时,中国被视为解困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在增加。

中国外交三十年巨变重要启示是: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抓住国内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自己的事做好。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包括外交问题的关键。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国无以立。中国要真正成为全球性的大国,有待于实力的进一步增长。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国力消长的竞争。

中国要赶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一个很长历史时期的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当代中国的外交的目标就是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赢得和平,赢得时间。这是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中国的外交不能为一事一时之得失而放弃自己的长远目标。在过去三十年年里,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心无旁骛,在国际事务中甘于寂寞,才换来今天的国际地位,中国外交还需要更多的智慧与毅力。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会引起世界秩序的重组,中国与一些大国的矛盾因而也是结构性的。中国未来的外交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过去三十年的外交已为未来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为未来的中国外交提供无限的动力。

体验新版博客 分享到搜狐微博上一篇:美以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下一篇:美伊总统密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