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是什么生肖:对联的语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7:44

对联的基本常识(一) 对联的语法

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句法问题。句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思。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
  到此即为家
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例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
  略翻书数则
  便不愧三餐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属此类。
  六、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如一理发店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再如: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回路转,柳暗花明。关联词的取舍,全在于作者对内容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此无定法。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的严寒。
  再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以上所举三例均为短联,至于带有短句的长联,读者可以据此理去分析、领会,这里不再赘述。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一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