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腹联合是大手术吗:《画廊》(埃舍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58:01

《画廊》(埃舍尔)  

2009-04-10 14:25:4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从前有坐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在讲一个故事:故事说,从前有坐山,山里有座庙……

       下面展示的是埃舍尔的另一幅画——《画廊》。左下角是一画廊的入口,画廊内正举行绘画展览。眼光左移,我们看到一个青年站在一幅画前聚精会神地看画,其画上有一艘船,远处左上方沿码头有许多楼房;再看右上方,楼房绵延而来,到最右面时出现一栋角楼,角楼是一间画廊的入口,画廊内正举办画展……年青人站在那里看画……



整个画面是游戏,是幻觉,这张表格本身就是一个封闭式的环形膨胀动势,即没有开端,也无结尾。对于这种结构,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
图1右下角有一些不规则的四边形,将它沿底边向左延长会产生另外一些不规则四边形,放大率为4倍,然后再沿左边线向上发展它们,又会产生同样数目的不规则四边形,放大率为16倍,再沿顶边向有延长,我们会得到放大率为64倍的不规则四边形,数目相同;再沿右边向下回到出发点时,这边同样数量的四边形已被放大256倍。这些原来仅一厘米的小东西竟成了2.562米大的不规则四边形。
这里,我们不能完成整个放大过程,只能完成第一级和第二级,另外的过程只能通过数学来表达。
埃舍尔起初试图用直线来完成这一设想,后来改用曲线(图2),但采用不规则四边形仍不变。运用这一构架已经可以完成《画廊》一画的大部分构图,但中心总有一块空白难以弥补。如果将结构按同样的道理放大,将原来的ABCD拉扯成A’B’C’D’,使之膨胀起来,但过程须得合符逻辑。
在图3中,我们只进行了两次放大,事实上埃舍尔在他的画中也是这么做的。《画廊》的右下部大左上部就有近似的情况。画面的空间到这时已经用尽,进一步放大在这一画面已不可能完成,因为更大的平面空间已没有了。埃舍尔的这个创举真是了不起,他驾驭住了最后两次流变性放大。他让一个在画廊在一幅画里出现,又让它在同一幅画里 

       

萎缩,而自己却从这里出发了。

埃舍尔,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似乎施展了什么魔法,明明是一幅平常的版画作品,他却可以在观众眼前召唤出某种活生生的东西。一位妇女甚至打电话给他,说“埃舍尔先生,我对您的作品完全着了迷,您的版画《蜥蜴》把轮回再生的过程描绘得那么生动。”埃舍尔实在是一位思想家,他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使他的作品包蕴着如此丰厚的内涵,欣赏他的作品,无疑是让自己的心灵重新走过一次“天路历程”。
  埃舍尔似乎是一个谜,吸引着无数热爱他的人们。我也是一个“埃迷”,所能见到的每一幅埃舍尔的作品,都让我感到十分的惊奇。特别是埃舍尔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的数学意义,更让我深深折服:他的作品《圆极限III》居然把把双曲几何的庞加莱模型刻画的如此深刻!每次在数学史的课上,讲到非欧几何的历史,我都必定要向学生介绍它。不仅如此,甚至,有的数学家惊讶的发现,他的作品《画廊》完全可以作为黎曼曲面的一个范例。
  面对大自然的奥秘,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由于埃舍尔对自然的思考,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作品的表述形式,更接近于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首先为科学家所接受。也可以说,是科学家最早发现了埃舍尔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埃舍尔,或者用埃舍尔来说明自己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一本小书《基本例子简史》就是以埃舍尔的《骑士》作为封面的。生物学家则可以从《鱼和鳞》中看到一片鱼鳞如何“演化”成一条鱼。《群星》则一定会引起地质学家的兴趣。《彼岸》曾被选作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的封面。而一个宇航员也一定会在《相对性》中找到帮助:空间中的每个平面都可以随意的成为地面,他们必须习惯,在看到同事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从“不可能”的位置出现时,他们不会头晕,也不必困惑。
  埃舍尔作品的意境如此深邃,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接受呢?一位艺术评论家曾经表露过这样的担心:“埃舍尔的鸟、鱼和蜥蜴都是语言所不能形容的;它们所需要的新的思维模式,恐怕没几个人能有。”可是,时间已经证明,这位艺评家低估了公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那怕是在遥远的东方,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度,都有无数的“埃舍尔迷”。曾经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埃舍尔作品的两次画展,都引起了轰动。一群美国的年轻人给埃舍尔写过一封信,在一幅画的下面写道:“埃舍尔先生,感谢你的存在。”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埃舍尔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魔镜》一书的作者布鲁诺·恩斯特是一位数学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埃舍尔,继而成了埃舍尔的亲密朋友。他对埃舍尔的画评得到了埃舍尔本人的赞同。有人说:埃舍尔的作品犹如经典童话,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故事。所以,大量崇拜者在信中的奇怪解释,使得埃舍尔本人也感到无法理解。恩斯特想:“为何不对埃舍尔的作品一幅一幅地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免得人们胡猜乱想呢?”埃舍尔本人也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恩斯特就开始了同埃舍尔的访谈。这一长达两年的访谈的结晶,就是本书的问世。诚如作者所说“这本书与其说是我的,不如说是埃舍尔的。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捉刀者,而且,我对埃舍尔的想象世界所作的诠释无疑得到了他的授权。”但遗憾的是,埃舍尔本人却没能亲眼看到本书,而于1972年去世。因此,本书阐明埃舍尔思想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本书中,恩斯特向我们介绍了埃舍尔的生平,讨论了他的独特个性,详细刻画了埃舍尔艺术创作的演变过程,从而全面的展示了一位独一无二的天才的艺术灵感、执着追求和卓越成就。
  可以说,埃舍尔的每一幅作品,都能唤起观赏者无穷的遐想。但最能拨动我的心弦的当是《画廊》(甚至埃舍尔本人也认为《画廊》是他最好的作品)。在《画廊》的右下角,我们看到了画廊的入口,一场画展正在进行。进去左转,我们遇到了一位年轻人,正站在那儿看着墙上的一幅画。在这幅画中,他可以看到一艘船,再往上,也就是整个画面的左上角,是码头沿岸的一些房子。现在我们向右移,这排房子在继续延伸,延伸到画面的最右侧,一位妇人在窗口眺望,随着她的视线下移,就会发现角落里有一所房子,房子的底部有一个画廊的入口,画廊里正在举办一场画展……那位年轻人其实正站在他所观看的那幅作品之中!
  “这怎么可能!”现实和幻想、逻辑和怪圈、愉悦和惊讶在这一刻会同时在你的脑海中迸发出来,这就是埃舍尔作品的力量!
  面对《画廊》,我想到了已故卞之琳先生的一首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