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顺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以及绩效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5: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以及绩效评价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1-17 浏览:155

内容提要 本文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结构与原则来考核,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有三种模式。以实例从农业产业化对效率、价格及区域经济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评价农业产业化的绩效。

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起源。不同的组织模式以各自具有的组织原则形成彼此的模式差别,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哪几种组织模式?如何评价它们的绩效?本文将就这一内容作出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结构与原则上来考核,不外乎存在以下三类组织模式。即,公司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和合同生产模式。

(一)公司企业模式 从产权关系上分析公司组织形态,一般有个人所有制、合伙制、企业公司(股分制)和合作社四种类型。由于合作社具有与前三者相差别的奇特运行机制,通常将其作为企业形态而独立出来加以研究。这样,我们研究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也将它从企业形态中分别出来,单独作为一种模式给予研究。因此,这里被我们称作公司企业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就是指以个人所有制、合伙制、企业公司制形态而涌现的农工商综合体(企业)。

农工商综合企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的方法是,在一个产权独立的决策实体里(个体的、合伙的或股份企业公司),对某种商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继各阶段进行统一持续的经营,也就是指持续的生产阶段和(或)销售阶段在一个厂商内部协同运行。比如种植葡萄的农场,又兴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或买下了一个葡萄酒厂(或葡萄酒厂拥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农场),我们也称之为纵向一体化。因此,它差别于其它两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合作社模式、合同生产模式)的基础点在于:其一,它是所有权一体化的公司企业;其二,它拥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基地。目前,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类"龙头"企业中,就不乏有这样的农工商综合体(企业)。

(二)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情势,是对个人所有制、合伙制、股分公司制的一种补充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情势,农民合作社又是产业化农业中的一种具体组织模式。农民合作社,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司法人,是按罗虚戴尔原则来组织和管理的。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合作社模式日益施展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混杂经济组织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或联合体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成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的"龙头"企业的股东;另一类是"龙头"企业向由农户自发组建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入股,成为后者的股东。山东省高密市河崖农工商一体化总公司,就是这种以农户家庭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业为"龙头"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范例。该公司股东中既有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和农业服务部门,也有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既有股份,又有合同,作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这种混杂型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目标模式之一。

专业合作社是另一类发育较完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经营内容上,从事某种农产品生产材料供给、产品收购、运输、贮存和食品加工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共同进入市场,寻求科技服务,开辟经济新增长点;在运行机制上,以共同的利益联结农民入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标,保本微利,盈余返还;内部管理凭四证――社员证、产品销售证、生资供给证和股金证进行;在对外关系上,合作社代表农户社员的利益,具有营利性,因而进步了农户的收入和交易地位。

除由农民自我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之外,一些非实体性并具有合作社某些特点的农村专业协会也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表现出勃勃活力,成为我国以合作社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又一代表。例如,山东莱阳照旺庄镇蔬菜协会,是一个由镇政府领导成立,由政府领导、种植蔬菜专业村干部、蔬菜加工出口企业经理、蔬菜种植大户、蔬菜研究所技巧员等方面人员组成。

(三)合同生产模式 合同生产是指由独立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户、农场、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材料的生产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和销售商等,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联需要,彼此间签订产销合同,规定农产品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规格、供货时间、价格程度,以及生产的技巧服务等,以确立缔约方相应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以及绩效评价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1-17 浏览:155

将合同生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模式,在于它可将相干的各个组织载体要素联成一体,施展出产业一体化的种种功效,而且从组织关系上也不同于上述公司企业模式和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可清楚地阐明,企业或公司是如何"+"农户的,专业协会或中介组织又是如何"+"农户的。

二、绩效评价

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绩效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它的许多综合效果又是给以用经济效益指标测度的。因此,我们重要仍从定性与定量联合的角度,在个案分析与总体评价相综合物层次上,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影响,从而对绩效加以概括阐明。

(一)对效率的影响 一种经营方法的创新是否有价值,重要的是其对效率变更的影响。

1、 进步了单位投入产出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养鸡业上一再创造,纵向产业一体化 对于进步饲料转化率和降低出栏成本的作用是明显的。其中,技巧上的突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养鸡产业化形成多个环节一条龙的组织系统使技巧效应在高效能的管理中得以充分施展。比喻,个体农户养鸡一般不具备对纯优种蛋鸡的辨别技巧,对鸡病的防止及治疗技巧也有限,其它一些象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面的技巧,农户控制得也不纯熟,与技巧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相比有较大距离;实行产业化养鸡后,在一条产业链上,串起了多个环节,它们依次可以是种鸡饲养、雏鸡孵化、农户养殖、饲料供给、疫病防治、收购加工,以至市场营销,就象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有着非常流畅的工艺流程,各个环节既有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又有紧密的接洽与协作,专业分工必定带来技巧与管理程度的进步,同时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势必进步单位投入产出量和劳动生产率。反响在养鸡业的重要技巧指标,如成活率、产蛋率、饲养周期、人均饲养蛋鸡羽数等提到进步。

除了技巧上的突破之外,纵向产业一体化避免了农产品多环节流通,减少了中间销售费用,这样,当内部运作成本低于所节俭的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农业产业化在流通环节上对效率的影响是积极的。现在,国内外研究还不能证实,没有一体化生产系统的发展,是否可能有肉鸡、新鲜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加工业的高效率。 2、农产品加工和运销明显增值,进步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本质性突破,是冲破了只搞种植、养殖业的传统格式,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大幅度进步了农业产值,使农业有了分享社会平均利润的机会。靠甘薯致富的河北卢龙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卢龙地处燕山东麓南部丘陵地区,土地较贫瘠,交通不发达。这个县因有种植甘薯的传统,过去甘薯是这里农民的"保命粮",而今又变为"摇钱树",其宏大变更,令人无不称道。近年来,该县走出了一条"甘薯产业化发展的新门路",到1995年甘薯种植面积达33万亩,占该县耕地总面积的60%,甘薯及淀粉的加工率都达95%以上,全县人均纯收入1995年达1945元,其中甘薯加工收入约占75%;全县211个小康村中,甘薯种植加工专业村占115个;全县79万小康户,甘薯加工专业户占75%。下面我们看一看甘薯的产业扩大与增值效应。

(1)加工。该县鲜薯的淀粉转化率已超过95%。据测算,每亩鲜薯转化为粉制品后,收入可从1000元增长到1778元。薯渣还可以酿酒,目前全县有小酒厂300多个。此外,该县还有薯脯、膨化薯片、乳酸、饴糖等十几个甘薯深加工产品。

(2)育苗。过去薯农也育苗自用,但现在家家育苗,重要是出卖,商品率达50%以上,成为农户一项重要收入。

(3)流通。目前,全县有粉制品专业批发市场5个,专业贸易货栈1150个,从事流通的农民4万余人,流通产业的发展,使该县甘薯销售成本由本来的10%降落为5%。与流通业发展和匹配,全县有以运输淀粉、粉制品为主的大型车辆2000辆;同时有冷窑、冷库约50座。

(4)配套产业。1995年底建成投产了甘薯专用钾肥厂,年产值13万元,利润2.3万元;针对占全县总农户90%以上的淀粉加工户所拥有的6.5万台套设备,县里目前约设立甘薯加工设备维修点100多个;甘薯加工机械制作业蓬勃发展,目前有3个国有企业生产薯类加工机械,另有50多个简易机械制作门市部,制作的小型薯类加工机械既保证了本地的需求,还进入了全国市场。

(5)商饮服务业。卢龙的饮马河乡是甘薯加工专业乡,过去只有几个商饮摊点,随着甘薯加工业的兴起,商贸运动巨增,商饮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这类服务摊点已发展到112个,规模可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以及绩效评价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1-17 浏览:155

3、产业化农业创造了新的劳动需求,增长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收入程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劳动力未充分利用,在不同程度上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农业产业化使这种状态得到很大转变。仍以卢龙县为例,卢龙的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承包土地2.75亩,种植甘薯等粮食作物每亩一般需投工22个,每个劳动力年均投入标准工作日约80个,按年标准工日250个盘算,仍有2/3以上的时间空闲。甘薯产业化经营以后,增长了育商品苗种和淀粉加工、粉条加工、运输等产业环节,成果增长了标准工日120个左右,就业机会增长150%,空闲时间减少到1/5。有些粉条、粉皮加工大户常年生产,加工规模大,还需要雇工。可以说,产业化农业通过产业开发创造新的劳动需求,扩大农民的劳动机会和减少隐性失业,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剂的双重目标,这是农业产业化对效率产生影响的一个广泛的现象,经过这种不断的结构演进,最终将使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中间小、两头大的"亚铃"型结构,农村劳动就业相应浮现出"葫芦"型,即农业生产环节劳动者所占比例较少,产前、产后就业者所占比例较大,从而推动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

(二)对价格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于农业产业一体化对价格影响的关注,在国外重要是由食品价格不断上升所引起的。使人们产生农业产业一体化有进步食品价格的见解,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考虑到产业一体化要加工增值,从而劳动成本进步,促使食品价格的升高;其二,农业产业一体化会引起部分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集中,而集中化程度的进步就有可能繁殖垄断性的生产经营运动。所以,不排除产生非竞争性垄断价格。基于这样的认识,将食品等农副产品(特指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提升,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接洽起来看,似乎有必定道理,但这一见解尚未被证实。

农业产业化对价格的影响还可就初级农产品来讨论。对于初级农产品来说,其价格应当因实行一体化而有所进步,但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者会较多地获得这部分利益。因为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第一卖主(如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农户)离最终消费者市场距离越远,出卖价格相对而言就越低,农民进入产业一体化所转变的就是缩短了这个卖者与买者之间的市场距离。所以,自然节俭了交易费用,成果是应当以进步的收购价格来部分地反响流通效率的进步;但由于农产品的第一买主(加工或流通企业,亦即中间消费者)往往有够足的市场能力影响贸易条件,在一体化系统中常常处于安排地位,因而,初级农产品(或农场产品)价格程度的高低就取决于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一般来说,农户的组织程度越高,其谈判能力就越大;而农户对"龙头"企业依附程度越深,其谈判力量就越弱。这就是为何笔者主意必须进步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达成平均利润的平衡力量。

(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从产业方案与组织上对区域资源进行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我们不能指望一乡一镇形成匹配、完备的产业结构与合理布局,但在区域农村经济层次上,则必须具备产业的相对完整性和聚敛性。农业产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贡献就是从生产与市场的和谐上,以支撑主导产业发展来配置资源,进而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创造新的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把区域经济网扩大,经过主导产业扩大-相干产业聚合-再扩大-再聚合,达到优化区域农村结构的目标。各地的实践表明,凡是农业产业化上了路的处所,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案例,这里介绍的是河北赵县以玉米加工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河北赵县是玉米产量大县,在玉米"卖难"不绝于耳的市场供过于求状态下,赵县的玉米仍是当地农民手中的"黄金"。赵县的致富路是把玉米淀粉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以后,缭绕玉米产业开发,明确提出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团体化经营、系列化开发"的发展思路,并通过新上和扩建改革加工企业,使全县淀粉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目前,年消化玉米80万砘,产操行销28个省、市、自治区、年创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加工能力和淀粉生产量在全国各县居首位。

在玉米产业开发中,赵县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实行连环带动,从拓宽产业关联入手,推动产业间升级转化。为增进淀粉产业尽快形成带动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县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调剂产业结构,充分施展淀粉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领导相干产业配套发展。到目前,全县缭绕淀粉生产发展起来的塑料包装制品企业达36家,年产塑料编织袋2000万条,实现产值1800万元;发展印刷装璜企业200家,年实现产值3800万元。随着玉米采购、淀粉外销业务的拓展,运输业迅速崛起。目前,全县拥有机动三轮车、四轮车及大型运输车辆达4万部,贩运玉米、淀粉及其副产品的专业户达1.5万个,年收入达5700万元。淀粉生产的发展还带动了饮料加工和养殖业的兴起,全县每年利用淀粉副产品生产加工饮料达13万砘,猪、鸡存栏成倍增长。赵县正是通过玉米产业化的劳动,不仅使玉米成为真正的"黄金"企业,而且全部县域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在县域内推动了产业内部和产业间转化升级,构筑起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以及绩效评价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1-17 浏览:155

三、产业和谐发展、相互辐射、相互增进的经济发展"立交桥"。

人们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绩效有很多见仁见智的认识与见解。就农业产业化经营影响生产的情况而言,笔者认为,纵向一体化对解决农业生产上广泛存在的难于和谐市场需要的问题做出了宏大贡献。原因在于,农产品加工业及贸易对农业的渗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同时它也为进步农业的比较效益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因为产业链的延伸,情势上是农业产业系统的健全和完整化,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剂与整合,这一点也是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本质容易被疏忽的方面。农业产业化对生产和市场和另一重要贡献,就是进步了农业产业系统的经营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与成本。其效率的进步完整来自于农业产业化对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的充分施展,以及产业化流通系统对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发展。

此外,在绩效评价上,值得一提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局限性问题。也就是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或良佳绩效的取得,是有条件的。这是由于采用农业一体化的经营情势,一个可能的成果是"龙头"企业的管理领域扩大了,在管理理论上,企业规模与效率之间并非必定是正相干的。如果企业在规模扩大、内部交易代替外部市场交易的同时,其组织管理职能没有相应的改良和进步,管理与动作成本可能会高于新经营方法预期效益,成果有可能不仅不能进步产业化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还有可能使企业遭遇经济丧失。因此,对于以大企业团体方法发展"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一头连接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的农业产业化时,管理要与规模同步发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