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肌再灌注损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29:33

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有380万男性和340万女性死于此病。急性心肌梗死后,通过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早恢复心肌灌注是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临床预后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缺血心肌血流恢复可能引起心肌再灌注损伤,这种现象反而降低了心肌再灌注的疗效。

心肌再灌注损伤最大的危害在于致死性再灌注损伤(lethal reperfusion injury),即心肌缺血发作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造成的心肌损伤,严重时将会导致心肌再灌注前本已存活的心肌细胞发生死亡。这种心肌损伤本身即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增加梗死面积。这就是为何急性心肌梗死后即使心肌及早获得了充分再灌注,而其死亡率仍高达10%、心力衰竭发生率将近25%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提示,致死性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梗死约占全部梗死面积的50%,许多干预措施均可减轻致死性再灌注损伤,然而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的效果却令人失望,不过最新研究表明缺血预适应,即多次短暂的心肌缺血,能够使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地避免再灌注损伤,从而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再灌注期进行心脏保护治疗的兴趣。现已发现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ISK)通路和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PTP)是心脏保护治疗的新靶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日益增多,它们必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减少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心肌再灌注损伤与细胞死亡

1960年Jennings等人首次提出了心肌再灌注损伤,他们报道狗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学检查显示细胞肿胀、肌纤维挛缩、肌膜破裂,线粒体内出现磷酸钙颗粒。心肌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有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指缺血心肌再灌注后虽然没有不可逆性损伤,而且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是依然存在机械性功能障碍,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心肌功能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后完全恢复。心脏功能障碍的第二种类型是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起初定义为不能使缺血区恢复灌注,现在是指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后遇到的微血管血流阻力。心脏功能障碍的第三种类型是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s),这种类型十分有害,但在治疗有效时也可见到。最后一种类型是致死性再灌注损伤。有关心肌顿抑、无复流现象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至今已有许多综述对他们进行了详细阐释。

致死性再灌注损伤不同于缺血损伤,它是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的另一独立因素,对于这一概念最近争议很大,某些学者认为再灌注仅会加重缺血期的细胞损伤。由于心肌缺血转为再灌注时坏死区的进展情况无法准确评价,因此大部分实验都是通过观察心肌再灌注初期的干预措施能否减小梗死面积,从而证实致死性再灌注损伤是心肌细胞坏死的独立因素。

总之,一过性心肌缺血血流恢复后可以造成以下损伤改变:(1)再灌注心律失常。(2)心肌酶释放。(3)严重的心肌内出血。值得临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