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前晓初音未来:现在对古瓷的检验手段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8:15
现在对古瓷的检验手段科技检测笔者一直提倡传统鉴定和科技检测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更能把握方向。目前科技检测陶瓷有许多方法,比较流行和切实可行的有如下三种:1.热释光是指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积蓄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的形成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现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只有第一次被加热时才会有光被释放出来。在以后的加热过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辐射作用,否则将不会有发光现象。对于陶瓷来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晶体,如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这些晶体长期受到核辐射(如α、β和γ)的作用,积累了相当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热,将可观察热释光现象,热释光的强度与它所接受的核辐照的多少成正比。由于陶瓷所受的核辐射是来自于自然环境和陶瓷本身所含的微少的放射性杂质(如铀、钍和钾40等)。其放射性剂量相对恒定,因此热释光的强度便和受辐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原始的热释光能量都会因高温而全部释放掉,就象是把“TL时钟”重新拔至零点。此后陶瓷重新积累TL信号,所以最后所测量得到的TL信号,是与陶瓷的烧制年代成正比,这就是热释光断代的基本原理。20世纪70年代,英国发明的可以检测陶瓷的烧成年代,误差在50年左右,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需要取样,对文物造成伤害。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外部不确定因素,如机场安全检查的照射和医用X光机的照射等等会对年代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误导;再如出土的陶瓷如果长期暴晒或者处于低温烘烤(如农村火炕)状态下,也会对年代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误导;另外如果是未经烧成的老底拼接的陶瓷,取样测试的老底也会造成对整个器物准确年代的误导。所以在正式检测机构出示的报告书中,均言明:检测结果仅对取样部分负责,而且要保证样品部分未受到上述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要学会读报告书,最好找相关的负责专家帮助分析,方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现在上海博物馆专门主攻的热释光技术,据博物馆的专家讲,随着检测数据的增多,已经能够认识外界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导。2.无损检测器物的化学成分中国历史博物馆早在20世纪就引进了上千万元的国外先进设备,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刚开始对付仿古瓷器很有效,在胎釉中发现明显的现代化工原料,可以轻而易举的断其仿品,如前几年镇江向家林闹得沸沸扬扬的定窑案件,曾经到历史博物馆检测,发现现代化工原料,从而被轻而易举地断为现代仿品。但是最近几年仿古者也学聪明了,能够调整胎釉配方,使之完全符合古代配方的理化数据。所以要学会看检测报告,如果报告说有现代化工原料,是现代仿品,你就不要再报任何幻想了。但是如果报告说与古代配方符合较好或者没有发现现代化工原料等等,并不能说这件东西就是老的,而是意味着需要研究做进一步的检测和鉴定。因为成分符合古代的,就把这件东西说成古代的,在逻辑学上也是说不通的,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物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科学家与逻辑学》,就是针对某科学家根据成分检测而得出元代青花的错误结论,上海博物馆的陈克伦馆长对笔者说过:“当时我就劝过那位科学家,如此推理是不符合逻辑学的,会犯错误的,但是他不听。”所以当你得到一份肯定的成分检测报告,不要过于高兴,后面还要继续鉴定。(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第十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