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相册的照片删不掉:俄罗斯眼中的中国炮击金门:毛主席真高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6:05
 

  炮击金门的第二天,赫鲁晓夫曾发表了一个公开讲话,在谈到国际形势时,他只讲了中东问题,而丝毫没有提到在远东发生的事情。15一个星期以后,苏联也只是以《真理报》评论文章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一般性的表态。文章指责"美国侵略势力"和"蒋介石集团在远东地区组织实施了军事挑衅行动",并表示了支持中国的立场:"解放台湾及其他所有属于中国的沿海岛屿是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同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所有国家一样,苏联支持兄弟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恢复对台湾岛及其他沿海岛屿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正义斗争"。"如果今天有谁企图通过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进行威胁的话,那么他不应该忘记,这是在威胁苏联,因为苏联与人民中国是用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与合作的纽带连在一起的"。16苏联作如此反应的依据大概是中国外交部8月26日的简短通报:"这些岛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我们无论如何要解放这些领土,这是我们的内部事务。美国对于我们的打击行动持有何种立场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我们认为,美国人未必会参与这一地区的冲突。"179月4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授权国务卿杜勒斯发表《新港声明》,宣称美国有义务帮助台湾不受武力侵犯,国会已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确保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安全。18台湾报纸也报道说,美国正在考虑对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采取从护航直至"投掷原子弹"等"五种行动"。19 直到此时,苏联才感到问题严重,并决定派外交部长访华以弄清情况。与朝鲜战争期间中苏在外交和军事方面紧密合作的情况20相比,苏联如此迟钝的反应,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中国采取的军事行动双方缺乏及时的交流和沟通。
  
  一年以后,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回顾台海危机的过程时总结说:"至1958年之前,中国的同志们为沿海诸岛,其中包括澎湖列岛,主要进行的是政治斗争,目的是动员社会舆论界支持自己的正义要求。但是到1958年8月,出乎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预料,中国部队开始突然炮击沿海岛屿--金门和马祖。美国为援助蒋介石把自己的部队调到台湾地区。大陆和金门、马祖对射了几个星期。远东局势迅速紧张起来。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信件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信中声称,我们把对人民中国的进攻看成是对苏联的进攻。我们认为坚定地支持兄弟的中国人民是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21
  
  对上述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后便不难得出结论: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这同炮击金门决策期间赫鲁晓夫突然访华的起因和特殊形式有直接关系。
  
  炮击金门和马祖的问题,是1958年3月5日由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的。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经过军委、空军和福州军区讨论",拟定在7、8月调空军进入福建,并"准备在必要时轰炸金门、马祖"。3月8日毛泽东答复,同意进行准备,"但最后实行进入,到那时再作决定"。7月17日彭德怀向总参、总政和总后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根据中东局势,空军要尽快入闽,炮兵准备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运,总参要立即拟订部队行动计划。当晚,毛泽东又召集军委及空军、海军领导人开会说,美军登陆黎巴嫩,英国出兵约旦,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决定在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打击蒋介石,牵制美帝国主义。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以后每天打1000发,准备打两三个月。两个空军师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到汕头、连城。彭德怀连夜主持军委会议,做出具体部署:空军在27日转场,炮兵准备于25日炮击金门蒋军舰艇,封锁港口,断其海上交通。22
  
  正在解放军积极准备炮击金门的行动时,出现了一个新情况。7月21日,刚从莫斯科返回的苏联大使尤金紧急求见毛泽东,提出中苏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越南也可以参加,共同对付美国。毛泽东强调,首先要确定方针,是中苏合办,还是苏联帮助中国办。中国只是要求苏联提供帮助。23第二天上午,毛泽东与**在京全体政治局委员集体召见尤金等人,在谈话中,毛泽东重申了不搞联合舰队的立场,宣布撤回请苏联援助的要求,并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强烈指责苏联。这个谈话给苏联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感到问题严重,"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与中苏两国关系、两党关系"有关,因而"心情沉重"。为此,尤金主动提出,最好是由赫鲁晓夫本人来中国,直接与毛泽东举行会谈。24或许,这正是毛泽东的用意所在。笔者过去在研究这个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苏联只是作为盟国提出了一个军事方面联合行动的建议,不同意就算了,毛泽东何必如此兴师动众,怒不可遏?给人的感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毛泽东借题发挥,把问题上升到"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的严重程度,似乎就是要引起赫鲁晓夫的重视。不过,毛泽东希望赫鲁晓夫访华,并非要与他协商正在拟订中的炮击金门行动。经过深思熟虑,7月27日早上毛泽东指示彭德怀和黄克诚,"打金门停止若干天","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25这个突然做出的决定确实有些蹊跷,难怪彭德怀也感到不好理解。26现在看来,毛泽东是不想在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发生炮击事件,以免不得不与他面对面商议此事。
  
  更令人奇怪的是毛泽东建议的赫鲁晓夫离开中国的方式。赫鲁晓夫访华是秘密进行的,本来准备还是秘密回去,也没打算搞联合公报。但是在赫鲁晓夫临走前的会谈中,毛泽东提出了赫鲁晓夫是不是公开回国的问题。毛泽东建议在机场组织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有仪仗队,并通知各国驻华使节。赫鲁晓夫感到意外,说昨天已经谈好,怎么来的还怎么走,来华前也是这样商定的。毛泽东说,他本来有三个方案,即公开来公开去,秘密来公开去,秘密来秘密去,而且无论哪个方案都要搞一个公报。赫鲁晓夫请求还是不要公开,以免给敌人提供造谣的借口。毛泽东解释说,中国建议他秘密来访是担心敌人利用赫鲁晓夫不在莫斯科的时候搞突然袭击,故仍然坚持公开回国的方式,并说签订公报的一切工作已经准备好了。赫鲁晓夫只好表示同意。27随后公开发表的公报说:"会谈双方在极其诚恳、亲切的气氛中,就目前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中苏之间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问题和为争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28
  
  由于担心美国的军事干预,29毛泽东如此做法,无非是想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中国日后采取的行动是经中苏双方协商决定的。果然,看到公报后,特别是因为双方的国防部长都参加了会谈,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猜测中国可能会在沿海岛屿,甚至对台湾采取某种行动。30赫鲁晓夫走后不久,毛泽东便下令炮击金门。 31这时,杜勒斯更认为"**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毛泽东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7月末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一致的行动"。32显然,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统而言之,由于《毛泽东传》披露的这条史料,现在可以对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的问题盖棺定论了。当然,毛泽东最初有意对苏联隐瞒将在台湾海峡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只是要向世人显示中国可以独立行事的地位和能力--这是所有东欧卫星国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强调这样一个原则: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无须向别人请示或与别人协商。不过,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毛泽东采取的这种做法,并非是有意忽视甚至破坏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面对美国的军事干涉和核威胁,苏联答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空军援助,以及中苏双方所采取的协调行动,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中苏军事同盟在远东危机中仍然具有不容轻视的对抗美国、稳定局势的作用。所以,尽管炮击金门事件在客观上可以看作是对莫斯科领袖地位的挑战,也确实给中苏关系笼罩了一层阴影,但毛泽东从来没有忘记中苏同盟在冷战背景下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充分地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