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10如何看icloud照片:日刊:中国成不了发达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3:09:01

      日刊:中国成不了发达国家

面对GDP超过日本,许多人在想不久我们就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人口红利消失、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等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速。究竟中国能否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呢?

江苏省无锡的尚德电力公司始建于2001年,仅用十年时间就超过了夏普、京瓷的日本同行,屹立于世界太阳电池板市场之巅。这个企业成为日中大逆转的象征。

最近采访这家工厂的某证券公司分析师说,“这家工厂非常有趣。”。进入净化车间要换鞋、戴上帽子,隔着玻璃参观,听专业人员讲解各个工艺。这与其它尖端技术工厂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净化车间里全是人”。

一看就会知道,最尖端技术的太阳电池板的制造经中国人之手,也是依靠人工成本低廉的劳动力密集型商业模式。尚德的例子鲜明反映出站在岔路口的中国经济姿态,究竟是成为发达国家,还是止步于新兴国家。

决定性的关键就在于,2015年为峰值后步入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减少的急剧老龄化以及应对它的产业、经济的适应能力。

乍一看,中国以现在的势头就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前年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顺利的话,或许人均GDP也会从现在的4000美元,达到世界银行定义“高收入国家”的12000美元。

前面的分析师说,“3人能做的工作,用10人完成,以此保持竞争能力。现在正推广的自动化进展顺利,劳动力人口减少,竞争力还有可能增加。”

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劳动年龄人口即使减少,中国也能维持高速增长。因自动化减员的工人也能在新的产业得到再就业。结果贫富差距缩小,大家都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接近发达国家的印象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还有一种不容乐观的前景。如同尚德净化车间那样,就是中国经济总是依赖大量廉价劳动力而终结的可能性。如果生产不能向资本密集型转换、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效率的话,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中,就不能维系过去的增长。外观华丽、内藏隐患的高铁事故或许仅是冰山一角。

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后者的历程。世界银行5年前开始,一直告诫中国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性,从GDP看,中国已经跨越了“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国家”的阶段,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在成为接下来的高收入国家之前,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人口红利”的冲击

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跨越幅度很高,过去阿根廷、巴西等中南美各国和前东欧各国都在跨越中遭受挫折。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成功被大家认为是“东亚的奇迹”。

然而中国加入这一行列的奇迹似乎难以实现。这并非源于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呆账问题等陈年老账;也并不是由于至今依旧猖獗的假冒商品和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以及腐败横行。

中国怀抱着难以解决的结构问题。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在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前,就经历劳动年龄人口骤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这会成为难以克服的沉重负担。

法国人口学家艾玛纽埃尔-多德对路透社说,“人口学分析表明,中国老龄化远比国民富裕进程快得多,在社会保障体系完备之前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种状态充满了危机。”

这绝不是讲述遥遥无期的将来。据大和综研负责中国课题的资深经济学家斋藤尚等分析称,中国持续两位数增长还会有5年时间,其后逐渐减速,2020年后降至5-6%。中国陷入失业率高的低速增长不是由于通货膨胀;也不是泡沫经济崩溃,而是在10年后劳动力不足,只能得到与其相应水平的增长。

实现真正富裕之前,人口开始减少的冲击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难以准确估量。因此,一直被大家看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只是时间问题的超级大国进程,有必要向下方修正。

中国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开始受到关注。这与哈佛大学人口学家David Blume 等人的研究相关。他们试图解开东亚奇迹的谜团。他们在10年前提出的“人口红利”和“人口负担”,已经逐渐被广泛接受。

众多发展中国家总是摆脱不掉贫困的最大原因就是孩子太多。不能当劳动力的孩子数目越多,整个社会的负担就越沉重。可是教育水平低、畏惧因饥饿、疾病而亡,母亲大量繁衍后代。

一旦社会开始富裕,出生率下降,社会上应该抚养的儿童比例减少。其结果,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最适合最大经济增速的人口结构。这就是“人口红利”现象。

元凶会是独生子女政策吗?

人口红利的光顾一个国家只有一次,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人口红利期一旦结束,就要面对出生率低下、婴儿潮时期造成的老龄化带来的人口负担的挑战,增长就此止步。

中国有可能享用不尽这仅为一次的人口红利。日本的人口红利期终结于1990年,那时人均GDP27000美元。中国人口红利结束的2015年,人均GDP的预测值还达不到5000,美元。这与IMF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的12000美元相差甚远。

日本综研太平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大泉启一郎称,中国不能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原因有二。

其一,1978年经济开放前的60年代后期,人口红利就开始了。但那个时期多数都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加强重工业。计划经济的弊端就是在劳动力最为丰富的时期,没有发展劳动密集性的轻工业。

第二个理由就是在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阶段迎来了人口红利期,大多数劳动力还留在农村。70年代末以后的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发展令人瞠目结舌。但大泉说,70年代就业于工业部门的人口为17%;进入1995年也才上升到23%。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韩国。韩国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产业结构转换。首先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农工转换,其后又顺利的实现了向服务业、金融业的转移。

中国自身也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收入水平尚未充分提高,就迎来了真正的老龄化社会。这被称之为“未富先老”问题。目前正研究废除独生子女政策的对策。

根据去年5月召开的中国政府研讨会报告,中国人口出生率(每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子女数)从1992年起人口不增也不减,持续低于2.1;现在降至1.6.

对于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多数专家认为是独生子女政策。也有专家指出,生活富足就不愿生孩子的现象比日本等国出现得早。大和综研的斋藤说,在生活费用、教育费用高昂的上海,即使终结独生子女政策,也不愿生孩子的夫妇正在增加。

始于中国的泡沫经济崩溃之波澜

当然也有乐观论。应对人口减少的良策就是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效率。即使人手减少,如同尚德公司那样的企业实现机械化,不断制造出价格低廉的创新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或许就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访问尚德公司的分析师称,“人口减少,GDP增长也有可能。”。因儿童数目减少,为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教育投资、养育子女的消费会相应增加。

还有人主张,即使劳动人口减少,只要人员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增长就会继续。人们集中到城市,相互刺激、竞争,诞生出新的奇思妙想。快递业等就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巨大商机。

一旦劳动人口开始减少,试图逆转极其艰难。

首先,中国城市职工的退休年龄才53岁。第一次婴儿潮出生、现在40至44岁的人们10年后一起涌入退休年龄,退休人数猛增。第二次婴儿潮、现在20至24岁的人多数已经高中毕业,进入了社会。

职工的文化水平低,年龄大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为多。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的政策在中国不现实。现在60岁左右的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为6年,只有小学毕业生水平。40至49岁的也只有9年,相当于初中毕业。

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人口就会增加。这是种误解。出生率低,源于生孩子的女性数目正在减少。如果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增加母亲人数要花费20至30年,期间人口还在持续减少。

至少现在出生的孩子达到劳动年龄的15年期间,没有达到劳动年龄的孩子和婴儿潮带来的大量退休人员成为社会的双重负担,强加到企业和家庭的头上。经济增长减速,贫富差距得不到缩小,失业人数还在增加。这就是人口负担期到来了。

专家担心人口减少给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占据GDP半数的公共投资和设备投资,产生出基建泡沫。基建泡沫以人口增长为前提,建设完成了许多机场、住宅群。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参事藻谷浩介说,“人口如果不增加,全都会变成烂尾资产。”。就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部分新建住宅区等开始化为无人居住的鬼城。

而且全世界梦想一夜暴富的对华投资又加大了这个巨大泡沫。人口减少成为导火索,中国为震源的泡沫经济崩溃或许会扩展到全世界。

苹果公司等世界制造商一直作为其商业前提的,就是中国年轻、丰富的劳动力。这将消失。一时还不能找到能替代中国人的劳动力,全世界商品价格将会提高。

而且紧随中国之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将陆续迎来过快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这都是源于为消除贫困70年代同时采取的限制生育的政策。产生“东亚奇迹”的同时,不难催生出“东亚悲剧”。

曾经高速腾飞的中国真的会没等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就成为到处是鬼城的国度吗?这大概要等到10年后再次访问尚德公司的净化车间才能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