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自带的录音在哪里:噶妥部分伏藏传规的朵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19:53









朵玛的象征 (梵文:bali;藏文:gTOr-ma)
藏族朵玛是一种用面团捏制的象征性的礼仪供品,上面常饰有酥油花制成的彩色图形。朵玛的概念源自古印度被称作“bali”的一种献祭仪式。作为供养给善相神的圣“物”,这个献祭仪式通常使用食物供品,如:水果、谷物、米饼或饴糖。供奉怒相神和女神时,献祭仪式常是动物供或血供。由于佛教强调不杀生并视万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佛教严禁动物供,而寻求用象征的赎身品[1][1]替代血供。
藏文“gTor-ma”一词源自”gTor-ba”这个词根,其意为 “摒弃”、“切开”和“分撒”。该词也指无须回报的献赠。在仪式结束时常抛撒朵玛。朵玛有三种主要形状:1)供奉朵玛,用于怀柔、增长及除障等世俗仪式;2)锥形食用会供朵玛[2][2];精神祝福的仪式举行后可以将其切开,分撒给参加仪式的人食用;3)最大的一种神灵朵玛,需要单独捏制,代表坛城的象征形式或符合某位独特神灵的“口味”。有些朵玛即小单一,只是一个基本的锥形体或三角形金字塔,而有些朵玛却极为复杂,尺寸高达一人。
白色圆锥体朵玛是供奉给白度母和观音菩萨这类善相神的怀柔朵玛。供奉给转轮王或金刚瑜伽母这类的半怒相本尊神的朵玛十分复杂,通常为红色心形食子。供奉给大黑天神或金刚橛神这类怒相神的朵玛通常是红色的,顶部有雕制而成的三角形火焰。在增强仪式中使用的朵玛普遍为红色或黑色三角形。为了与密宗四大“密业”相符,也要捏制白、黄、红、黑朵玛。一般说来,朵玛食子通体涂成白色[3][3]或红色[4][4],代表神灵的温和或恐怖的活动。朵玛也可用作替换物品或伏魔中使用的物品,因为,在抛撒之前,朵玛已将疾病和恶业吸了进去。
   在糌粑面团中加入各种原料,在传统上,要把糌粑粉、酥油和水揉在一起,内含“三白”(酪、乳、酥油)、“三甜”(糖蜜、饴糖、蜂蜜)和二十五宝瓶药。在敬奉本尊神和怒相神时,要在上述成分中加入红茶、酒、蒜和肉,朵玛的装饰极为奢华,包括一些象征性的成分,它们是用混有彩色染料的酥油花[5][5]制成,这些成分包括朵玛的圆形莲花底座、六角形法源或带台阶的方形基座。锥形、金字塔形或心形朵玛食子也经常饰有一些象征物,如:太阳、月亮和融滴。彩色圆盘或莲花代表着花瓣、三角形火焰和特定神灵的标识。根据字面解释,在观修神灵和金刚乘仪式中,有几百种图案用于形态各异的朵玛上。许多藏族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方法和装饰传统。

 

 

[1][1] 藏文:glud-tshabs,赎身品,亦称“供施代替品“。用彩线绕成或用糌粑捏成日用品、牲畜、房屋等模拟物,送崇时一并施舍的财物。
[2][2] 藏文:Tshogs-gtor,会供朵玛,用作会供的食子。食子,即朵玛,由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
[3][3] 藏文:dKar-gtor,白色朵玛。
[4][4] 藏文:dMar-gtor,红色朵玛,指带血的朵玛或涂成红色的朵玛。
[5][5] 藏文:Mar-tshon-mchod-pa,酥油花,藏族特有的古老手工艺术。酥油花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花样繁多,形象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