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里什么味道也没有: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28:50
案例适用: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案例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在左翼政党执政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若干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形成了一股浪潮。以下是几个典型国家的例子。
英国:英国战后的国有化是西方国家国有化的一个典型。在1945年的大选中,保守党大败于工党。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1974~1976年威尔逊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国有化高潮。两次国有化高潮使国有工业在英国重要工业部门中的比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一期的统计数字,国有经济在英国重要工业和交通部门中的比重是:石油25%,汽车50%,钢铁75%,航空75%,煤炭100%,电力100%,天然气100%,造船100%,铁路100%,邮政100%,电信100%。
法国:法国战后的国有化也具有典型意义。法国全国抗敌委员会的纲领规定:“大型国有化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注: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63页。)1944~19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通过没收或赎买政策,将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私人企业收归国有。1946年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注: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63页。)1946年底,法国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达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1981年5月,密特朗击败了在职的法国总统德斯坦,成为法国第一任社会党人总统。同年6月,社会党又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密特朗上台后,立即着手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法国掀起了国有化高潮。密特朗政府1982年2月11日颁布《国有化法令》,决定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在工业领域中,国家通过购买代表公司私人资本的全部股票所有权,使包括电力、汽车制造、天然气、铁路、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工业、化工、军工、原子能等在内的大型私人工业公司国有化。在银行业,凡在国家信贷委员会注册的拥有10亿法郎以上活期存款、现金证券投资或短期投资的私人银行都收归国有。金融公司也参照工业公司的做法实行国有化。除此之外,国家通过参股、债转股等办法,对本国一些大型私人公司实行绝对控股,还通过购买部分股权的办法对包括美国、联邦德国在内的外国设在法国的一些公司进行控制。这次大规模的国有化大大提高了国有经济在法国经济中的比重。据统计,到1982年,政府控制的家用和办公用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国有工业企业营业额在法国工业企业营业总额中的比重达到40%,国家控制的银行数在注册银行总数中的比重达到90%,存款额在全国银行存款总额中也达到90%。
意大利:意大利战后的私人企业国有化有自己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接管了大批私人企业和重要的投资银行。战后,意大利政府除了接管前政府的国有企业之外,还将铁路、航空、天然气、电信和邮政全部收归国有。在其他行业,意大利政府则主要通过参与制向私人公司参股,以扩大国有经济成分。1956年,意大利政府成立国家参与部,负责管理国私混合所有的股份公司中的国有股,决定国家控股公司的经营方向,任免国家控股公司的领导人。国家参与部常务委员会由总理和各有关部长组成,决定国家控股公司的重大问题。政府经济计划委员会和产业政策委员会配合参与部管理国家参与制企业。意大利国家参与制的特点是,几家大型国家控股公司各自控制一批二级控股公司,每个二级控股公司又各自控制一批企业,形成一个层层控制的系统。伊利集团和埃尼集团是意大利国家参与制的两个典型的巨型控股公司。伊利集团控制的有银行、钢铁、机械、造船、基础设施工程、电子、电信、宇航、军工、运输、食品、超级市场等部门的企业。据统计,在50年代,意大利国有企业大约控制了全国20%的机械产品,40%的发电量,50%的钢产量,75%的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品,100%的天然气和煤炭。1962年,意大利政府通过高价赎买政策,将私人电力公司国有化。到70年代,意大利的煤气、铁路、航空、邮政、电信等全部都是国有经济,钢铁、造船和金融业大部分是国有经济。国有大公司通过参股控制许多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
奥地利:奥地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摆脱了德国法西斯统治,重新建立共和国。奥地利人民党和社会民主党联合执政。战后初期,奥地利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推行国有化。一方面,将战犯、通敌分子的企业和法西斯德国在奥地利的企业收归国有;另一方面,通过赎买或补偿政策将重要行业的私人企业国有化。到1978年,国有企业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汽车、铁路、航空、邮政、电信等行业中的比重全都高达100%。私人企业主要存在于农业、食品加工、林业、造纸、纺织和服装、饮料、批发和零售商业。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奥地利是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除上述国家之外,不同程度地实行国有化的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加拿大、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美国很少实行国有化,但也把私营铁路公司收归国有,在1976年成立了美国国营统一铁路公司。美国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主要是用国家预算建立的。
案例来源:
“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与非国有化”,吴易风,中国人民大学
案例讨论:
1、二战后西方国家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国有化的?
2、作为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为什么纷纷进行国有化改造?
案例评析参考资料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nationalization)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将某些私人企业或私人部门转归国家所有。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早在19世纪后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曾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过国有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有了重要发展。
一、西方国家国有化的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国家通过多种途径把一部分私有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高潮。
依据西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政府成为这些企业的所有者,享有重大决策权、收益权、经理人员任免权等权利。政府设立部、局等机构管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是受政府委托的代理人。
国有化途径主要有:一、对在战争期间同敌人合作的私人资本家的企业实行无偿没收的政策,把这些私人企业改变成为国有企业;二、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向一部分私人资本家支付高额赎金,把这些私人企业改变成为国有企业;三、国家实行参股政策,向一些私人企业参股,把私人企业改造成为国私混合所有的合营企业。
二、关于实行国有化的理由
关于实行国有化的理由,西方经济学家的说法和推行国有化的政党的说法往往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家的说法通常是:自然垄断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垄断的存在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率。为了增进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考虑将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国有化。例如,政府可以考虑将电力公司、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实行国有化。
与西方经济学家的通常说法不同,西方左翼政党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主张私有企业和私人部门国有化。他们认为,私有企业和私人部门在资源配置方面缺乏效率,私有企业和私人部门国有化可以增进效率。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后,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等仍然标榜社会主义,表示没有放弃工业国有化主张。例如,英国工党领袖C.R.艾德礼在1935年出版的《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一书中说:“工党的政府不仅要把为少数人赚取利润的工业转变成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工业,而且要用征税方法来降低较富裕的阶级的购买力,并且通过增加工资和建立社会事业,来扩大群众的购买力。”(注:C.R.艾德礼:《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26页。)在1937年出版的《工党的展望》一书中论述社会主义目标时,艾德礼在《公有制》的标题下写道:“土地将归社会所有,而不为私人所有,……所有较大的工业将由社会所有和管理,但是许多留给个人经营的较小的企业可以适宜地存在一个长时期。”(注:C.R.艾德礼:《工党的展望》,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83页。)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一方面看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另一方面看到社会主义苏联经济欣欣向荣。他们意识到,不管理论上怎么说,西方国家的私有经济确实出了大问题,而苏联的国有经济确实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但是,这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决不会主张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希望在保存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对私有经济实行国有化,使重要的部门从私有经济改变为国有经济,通过这个途径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看到苏联军队打败了法西斯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们意识到,军事仗的背后打的是经济仗。苏联强大的国有经济是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经济保证。他们认为,西方国家也应该有强大的国有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有化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与非国有化”,吴易风,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