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冰糖里有白线: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志》--编著:陈家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22:38

 

  大  事  记

 

 

 

1825

 

孙家湾开办义学,由童生罗廷弼捐银500两而设。学校设在山陕会馆(山陕庙)东道房。

 

1878

 

 清政府增设孙家湾巡检司,维护武当山地区众多庙宇的社会治安。     孙家湾古代交通很发达,是内乡到白浪的古官道必经之地,上连白浪出境通川陕,下直达均州城,南经官山河出境通荆襄,西经六里坪出境达郧阳府。

 

 

中华民国

 

1925

 

 孙家湾是孙镇乡的乡政府所在地。管辖地区:蒿口、马家岗、五龙、鲁家寨、芝河、狮子沟。

 

1920—1935

   

本村办有四所私塾。一是老街上头陈祥兴家,教师先后有胡四爷(真名不详)、万帮治,学生20人。二是在黄州馆(黄岗人在孙家湾所建的公馆。民国二十四年被大水冲毁),教师先后有梁金兰、刘忠堂,学生18人。三是老街下街山陕会馆,教师罗书堂,学生20人。四是彭家湾,教师彭明贤,人称彭六先。学生15人。

 

1928

                                       

民国十七年,在山陕会馆办了一所“官学”,教师两人:一是白庙人李明涛,二是青山港人刘帮栋。学生30多人,两个班。到1929年(民国十八 年)停办。

 

1930            

 

民国十九年,国民党在孙家湾老街上街原县巡视衙门成立区政府。区长唐进明,是湖北枣阳人。

 

1931          

 

 民国二十年7月,贺龙元帅(贺龙生于1896年,逝于1969年,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于1931年5月率红三军创建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率领的红三军在武当山地区打游击,抗击国民党军队五十一师的围剿。贺龙两次来到孙家湾,在江三爷(”江福泰”——江家商号)家住过;在五组罗玉昌家住了三天两夜。并在上街头仙鹤楼成立了红色乡政府,委任六组江泽荣(江隆理的父亲)为乡主席,丰作昌为副主席。红三军在攻打郧阳城后,撤离返洪湖时,又到罗玉昌家吃了一顿中午饭。临走时还送给罗玉昌两个一尺五寸高的明朝时期的青花瓷瓶。(其中一只于1973年罗家失火时打碎,另一只于1983年由六里坪文化站李征康先生陪同县文物局童××以人民币30元的价格收走,现收藏在市文物局。)在此期间,武当山地区的大街小巷、山涧岩壁上都曾留有红军写下的标语:“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地改革”。

 

1933           

 

民国二十二年2月,均县黑老斋奉国民党政府第八军索款派烟捐之命,带领一个连队来孙家湾派大烟款。当时马家岗的杨万善(反对土豪劣绅、除暴安良的农民武装领袖)闻讯赶来,和反动民团黑老斋的队伍打了一仗,黑老斋不敌,仓惶逃跑。这一仗,把参战的区长唐进明的秘书给打死了。

 

1934

孙家湾一队(牛路嘴上湾)陈家祠堂办有一所私塾,教师是河南人,姓王(未留下名字),人称王先儿,有学生20多人。

同年,白果树福音堂建一所私塾,教师高伯伦,学生20多人。

民国二十三年,山陕庙(山陕会馆)办了一所保国民学校。教师有王德富、李万川二人,一个班,学生40多人。

 

1935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公历7月3日至6日,连续三天大雨不止。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将孙家湾三里半长的老街中上段冲毁,雄伟壮丽的仙鹤楼,颇有鄂东建筑风格的黄州庙,被洪水卷走,供奉于仙鹤楼三楼的吕洞宾吕祖爷三尺高镏金铜像也沉没于泥沙之中。(1982年被发掘,现存于武当山磨针井黄金堂神殿中)。

 

1936——1939年

 

外地人在老街边顺山家(边家药铺),开办了一个纺纱厂,招收当地员工30多人,其中陈传沛、江隆理就是该厂员工,属半机械化方式纺纱。纺出的纱送到老河口织布厂。此厂是孙家湾最早由个体开办,集体生产的小型纺纱工厂。

  1938年修通老白公路后,公路不经过孙家湾新老街道,而是沿

着村南武当山脚下向东西而去,改变了孙家湾的交通格局,影响了孙家湾的经济贸易,昔日繁荣昌盛的景象风光不再。
                       1936年——1941年

 

老街被洪水冲毁房屋的人家陆续在村子北山脚下又建成一条街,人们称为新街。与老街南北相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8

 

 4月,均县解放。当时名为孙镇乡的孙家湾隶属均县三区(六里

坪区)政府管辖。

新政权指派徐贞吉(人称徐老幺,国民党政权联保主任李鹤的管家)当孙家湾村首任过渡村长,至同年8月。

同年,孙家湾“山二黄”戏班在陈传道等的主持筹办下恢复了演

出。

 

1948—1951   

 

三区(六里坪区)人民政府任命陈传沛为孙家湾村第一任村长。农会主席李安良,后冯大约接替为第二任农会主席,罗成昌为财粮(文书),办公地点在泰山庙。

 

1949

 

8月,中国共产党六里坪区委书记姚守孝、区长×××通知孙家湾村村长陈传沛派两位青年代表(男女各一)到均县县政府参加青年大会。丰文保和刘幺奶奶(刘富生的母亲)参加了大会。会上,丰文保被党组织发展成了孙家湾村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52年8月,丰文保被调往六里坪区任区委组织委员。                              

村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小组长丰作甫,办公地点山陕庙,党员11人。

 

1950—1951

 

孙家湾民兵营协同政府区干队剿匪反霸,并到官山参与了剿匪。

孙家湾在白果树福音堂办村小,一个班,20多学生。先后任教教

师有王云阶,陈元太、朱家善,一直办到1951年底。

   

 1950.12—1951

 

 反匪反霸,镇压反革命。逮捕了地方反革命分子,处决了罪大恶

极者。联保主任李鹤、保长李文治等被枪毙。

 

1950—1952    

 

 

村三年中先后为抗美援朝战争输送兵员16人。其中牺牲的有陈传斗、何兆义、叶明才、皮志喜4人。负伤的有曹明生、刘道解2人。光荣复原、转业的有范光华、陈发书、何兆海、罗光清、李春斗、江隆全、黄发义、彭国治、刘光元、李洪炎等10人。

孙家湾民兵队协同区干队看押捉拿罪犯。

 

1951年4月—19545

 

区政府任命饶笃学为孙镇乡乡长。王吉贵为副乡长,罗吉成为农会主席。民兵连长王思培,财粮魏太贵,妇女主任刘幺奶奶,妇女干部王吉莲、梁发英(王思培之母)。

 

1951   

 

孙家湾进行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份。(按贫富差别分别划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没收地主土地、房屋、耕牛、农具、粮食等五大财产,分给贫苦农民。

泰山庙内的神像被乡政府毁掉,用以开办村小学。

 

1952       

 

第一个村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丰作甫,办公地点仍设在山陕庙,党小组两个,党员21人。

轰轰烈烈的大扫盲运动开始。全村有102人能认识500个以上常用

字,达到脱盲水平。这批人不久就有30多人外出参加工作。

老街山陕庙建村小,一个班,四个年级,40多名学生。

村小学从山陕庙迁至泰山庙。分两个班,三个教师,有王广建、王家南、艾毓元。

全乡实行土改复查,部分地富成分有所下降。

 

1953            

 

村小又增加三个班,增添两个老师:肖菊芝、韩培德。 进行新

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孙家湾所辖总人口为1308人,其中男性709人,女性599人。

同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农户以几家组合成一个小组,干农活互相帮助。

农历端午节 ,突遭台风和冰雹袭击,老街河边一棵百年皂角树被连根拔起。全村大小树木被毁坏一半以上。房屋损坏百分之八十,正在抢收的夏小麦损失严重。地面上落满了约2cm直径大小的冰雹。在户外行走劳作的人有多人被冰雹打伤。

 

1954年春        

 

农民胡先有被命名为解放后孙家湾第一位“农业能手”赴当时的襄阳地区行政公署参加劳模大会。

成立“光明初级农业合作社”。农民土地和生产资料折价入社,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分配“地四劳六”。社员按劳力强弱、技术高低定工分,农民开始称为社员。

光明初级社社主任由胡明堂担任,副主任刘大柱,妇女主任王吉莲,民兵连长王思培。

 

1955       

 

1月,村第二任党支部成立,党支部书记刘富山,党小组两个,

党员28人,办公地点山陕庙。

     夏天, 老街山陕庙前,一棵千年银杏树,被县财政局派人伐走。

 

1956          

 

 1月,第三任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由刘先举担任,副书记李洪

英,党小组四个,党员33人。办公地点新街九组。

2月,全村劳力集中修光明堰1500米,用以引官山河水,灌溉下游彭家湾、范家庄河滩将要改造成的500亩水田。

同年 ,孙家湾由原来的初级社变更为高级社,全称是“光明高级农业合作社”。因此,新修的1500米堰渠亦称“光明堰”。高级社农户土地归集体所有,耕牛、农具折价入社。生产方式,实行高级社对生产队包工、包产、包投资。定奖惩责任制。社员按劳分配。

 社主任仍由胡明堂连任。会计郭均保,妇女主任李洪英(任期:1956年——1959年),后由冯秀英接替妇女主任。

 

1957

 

全社劳力在彭家湾河滩、范家庄河滩改造良田共500亩。

 孙家湾全部劳力由社主任带队,赴官山修水库。

同年,八队(小地名:白果树)李治昌屋宅后100米处一棵千年

银杏树被六里坪农具厂伐走做摸具。

 

1958

 

9月1日,丹江口水库动工兴建,本村派民工45名参加水库建设。

10月,六里坪人民公社成立。孙家湾高级社改称孙家湾大队。原社主任改称为大队长。下设十四个生产小队。大队部设在新街下头合作商店旁边。

同年,开展大跃进运动。大搞深翻土地,掀起大积肥热潮。农业“大跃进”导致亩产粮食上万斤放卫星的浮夸风兴起。

八队李安乐和赵明文屋宅附近两棵千年银杏树,被县农具厂放倒运走。

    撤销各家农户伙食,以小队为单位开办集体食堂。家禽家畜无条

件归集体。

                                

1959    

 

孙家湾大队领导决定并实施拆除全大队平地中散乱埋葬的坟墓,以扩大耕地面积。

撤销集体食堂,恢复各家农户的伙食生活。由生产队因人定量,按顿发粮。各生产小队在全大队范围内互调粮食分配员,以保护小队内部粮食分配的公正性。

由于“命令风、瞎指挥风、浮夸风、共产风、特殊风”盛行,该

村砍掉一人

高的苞谷苗载“旱秧”,粮食减产40%以上。

秋,遭遇大旱,粮食减产47%。

 

1960     

 

孙家湾改称“孙家湾大队管理委员会”。胡明堂任大队长,石万太任副大队长,会计刘子龙,民兵连长罗广清,妇女主任魏太荣。

2月,投入全大队劳力修一队寨沟水库,历时10个月建成。这是一场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斗的大会战。

6月14日(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孙家湾泰山庙一座明朝年间建造的古戏楼,因学校上晚自习点汽灯,不慎失火烧毁。武当古建筑群失去了一颗耀眼的明珠。

 

1961

第四任党支部成立,书记刘先举,副书记丰文斌。党小组10个,党员39人。办公室设在新街九组(供销社代销店后面)。

 

1962          

 

 政策允许农民开发自留山,经营自留地,放开自由买卖,以改善当时的生活状况。

 

1963—1978    

1963——1970年,本村以常规条播种棉法种植棉花,以三、四、五、六、九、十组为主。

引进湖北麻城种棉花科学技术:制营养钵下种,成苗移载,合理密植,科学管理,将600亩产粮地改种棉花。农民口粮由国家优待供应。

#1963年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村,进行清财物、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九月结束。

 

 

1963—1981     

 

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记工分形式计算劳动报酬。人头口粮由基本粮70﹪,工分粮30﹪组成。以生产小队为单位按月分粮。

实行计划经济。实施粮食、食用油、肉、禽、蛋,布、煤油等生

活必需品凭票供应。

同时段,生生产队设五大干部:生产队长,副队长,妇女队长,

会计和民兵排长。另设一名保管员,负责队厅实物管理、分粮。

 

1964年  

 

首次引进温州蜜橘苗500棵,在一队塘沟试栽成功。

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村。进行清财务、清工分、清帐目、清仓

库,九月结束。

     投入600名劳力,将老街河对面110亩河滩地,改造成良田。

第二次人口普查进行。资料显示:孙家湾总人口1952人,其中男

性1034人,女性918人。

“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兴起,大搞治山治土,兴修梯田梯地等农业基础建设。

一首顺口溜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农业学大寨的劳动情景:

“盘山转,地平线,撵的鬼娃子乱叫唤。

人带干粮猪带糠,娃子抱到工地上”。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

批判“三家村、四家店”。红卫兵破四旧,破坏了许多文物古迹、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雕刻名画全部遭破坏,泰山庙前后殿屋脊及挑檐上许多栩栩如生的雕塑小动物被砸毁。不少人被抄家,小学、初中停课。

孙家湾村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 大队委员会被临时革命委员

会替代。

陈传瑞任孙家湾大队大队长。李顺广、石万太任副大队长,民兵连长李治昌,团支部记李春炎,妇女主任彭治兰,会计李顺广(兼)。

严禁经营自留山、自留地和自由买卖中的任何行为(例如,开垦荒地,荒地边种菜,农户自己养个小鸡都不行),反对“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称为“割资本主义尾巴”。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1967

开始武斗,打、砸、抢。六里坪区武装部长简汉、教师陈家鑫等多次遭受以马立海(均县一中学生)为首及本村的所谓“造反派”势力的武力批斗,扛铁棒游街。

第五届党支部成立,丰文斌担任新一届支部书记,刘先举、陈传

瑞、刘大柱、罗广清任副书记。党小组12个,党员48人。

 

1968年        

农业学大寨、开展“三忠于”活动。修 “忠于庙”。 说“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区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贫宣队员丰世年进驻孙家湾村小学。

恢复大队部领导功能,正式成立孙家湾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

称“革委会主任”。

 

1969          

 

解放军某部铁道兵进驻孙家湾,建设襄渝铁路孙家湾境内南山段。

八队李治昌屋宅边一棵千年银杏树被六里坪农具厂伐走。

 

1970          

开展“一打三反”运动,一些社员被打成阶级敌人。

一批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进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进行

劳动锻炼。

在县有关单位倡导和支持下,开始筹建挂毯厂。

 

1971       

 

村开办合作医疗。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

大队建立农科所,地址在泰山庙东头。科研基地15亩。所长丰文才。科技人员保持在12—15人之间。成功引进并推广“1161”良种小麦, 亩产量增长30﹪。

 

1972年        

8月,孙家湾开始安装输变电设备,正式用电照明、加工。实际早在1968年,已经用上了修铁路的铁道兵和民工的电。

学校校舍从泰山庙移迁到彭家湾岗子上,这里曾经是解放军营房。

同年,借用铁道兵轨道运输车,在14组河滩运土垫田300亩。

 

1973年    

 

本村建立民兵武装基干排,配备有轻机枪,自动和半自动步枪共

三十余支。连长由李治昌担任。是六里坪武装部一支主要武装骨干力量。

 

1974年          

 

襄渝铁路全线通车,火车经孙家湾穿境而过。

 

1975年          

 

撤区并社。六里坪区六里坪公社、蒿口公社、大柳树公社、油房

坪公社、娘娘庙公社、芝河公社、孤山公社等7个小公社合并为六里坪大公社。

年初,全村组织数百劳动力,在全公社范围劳力的支援下,经过

三个月的奋战,南进沟水库顺利建成蓄水。

3月,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移民登记工作队来我村登记,历时半月余。七、八、九、十四、六组土地被淹,六组被漏登。

  大队在九小队后面岗子上,官坡梁子脚下建立林场。场长先后由彭国银、黄发海、江隆傲担任。林场场房10间,场员保持在115人。建成 “水平线、盘山转”标准基地300亩。林场实行山坡地抽槽、松土、施肥,栽植桔树。

 8月,遭遇特大洪水。沿河群众被迫转移避灾。冲毁河滩水田四百五十亩。年冬和次年春恢复。 

 

1976

 

9月中旬,全村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沉痛悼念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

学校又从彭家湾岗子迁移回泰山庙。

由基干民兵为主要力量,开凿范家沟口与窑沟之间的隧道四十米,

历时6个月完工。成功引出范家沟小河道水入官山河,改造良田150亩,年增产粮食25000斤。

彭家湾岗子学校迁走后,建大队挂毯厂。厂长先后由彭国银、郭均才、吴高喜担任,至1990年.

投入全村劳力开发北山官坡梁子,奋战三年,将300亩荒山改造成桔园。

 

1977年    

孙家湾武装基干民兵连受命担任襄渝铁路蒿口谭家湾至六里坪官山大桥一段隧道和桥梁的执勤任务。民兵连长李治昌带队。

 

1978年         

 

县公安局工作队进村,在九队稻场召开群众大会,为四类分子摘帽。从此,阶级成份取消。原四类分子和贫下中农一律称为社员和村民,

政治地位平等。

同年,本村在部队的青年李仁贵、李春风、张汝林、彭先玉、彭

治义、丰廷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范家沟公路全线修通。机动车从沟口直达沟垴。全长1.5公里。

大队取消“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大队管理委员会”称谓。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后靠移民全部迁入新居。(以十四组为主,其他组插迁)。

大队在一队窑堡上建砖窑厂。李春炎任负责人。

 

1981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开始承包到户,废除队厅。种植作物由农民群众自己做主。

同年, 大队农科所撤销。

 

                             1982年      

4月,大队在一队小河口建预制板厂,先后由饶忠安、李国银任厂长。后改制由个人承包。

7月, 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孙家湾总人口2863人,其中男性1449人, 女性1414人。                                                           

8月,孙家湾又遭受连日暴雨引发的大洪水,沿河群众被迫转移避灾。冲毁河滩田200亩,年冬又投入劳力恢复。

11月,均县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优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83         

 

  开始向村民摊派三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筹(民

兵训练费、计生服务费、教育费附加、共同生产费、民办教师工资等)费用。

9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孙家湾“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同年《武当》电影在孙家湾开拍。

 

                             1984         

 

村第六届党支部建立。李治昌任党支部书记,丰文斌、李顺广、李春炎任副书记,支委刘大柱。

第六届村领导班子组成:主任李顺广(任期:1982—1989年)主任饶中国(任期:1989---1994年),文书彭显均,副主任石万太、陈家忠、李春武、冯正沛。民兵连长丰廷彦,妇女主任贺秀云、委员罗平、刘应兰、李玉华。

“孙家湾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为“孙家湾村民委员会”。小队

改称为“村民小组“。“管委会主任”“改称为“村委会主任”。“小队长”改称为“小组长”。

7月,郧阳地区委员会授予孙家湾村支部“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1985

 

一组、二组、三组辖区与武当山林场交界的300余亩山林,被武当山林场无偿收走,原因正在调查中。

 

1986          

 

 村砖厂从一队窑堡上迁至七组和十四组之间的场地上,并盖了砖厂办公楼。

 湖北省司法厅授予孙家湾村“人民调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8月,党支部进行整党整风活动。市委书记申安基驻村指导工作。历时6个月。

 9月,丹江口市委授予孙家湾村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1月, 郧阳地委授予孙家湾村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 郧阳地委、行署授予孙家湾村支部、村委会“双文明村”荣誉称号。

 

1987

  

 孙家湾村第一家私营预制(板)构件厂兴建,企业老板陈家忠。

 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孙家湾村支部、村委会“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孙家湾村在北方土地林场院内建立编织厂。村委会指派彭国刚负

责。

 8月,林场综合大楼建成,村委会移至综合大楼办公。

    9月,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孙家湾村“夏粮优胜单位”荣誉称号。 郧阳军分区授予孙家湾民兵连“开联帮养、扶贫济困”先进单位。

  孙家湾村在牛路嘴建成麻绒厂。先后由丰廷义和陈家忠任厂长。

    丹江口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孙家湾村“护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1988

 

7月, “虹美”电视机厂家进孙家湾村推广、普及电视机,该村成为丹江口市第一个“电视村”。同时,本村出资出力,在北方土地建成一座功率10瓦的电视差转台。并选派三位青年到厂家学习电视维修技术。

    丹江口市委授予孙家湾村支部“先进党支部”称号。

    老街下头、窑厂路漫水桥始建,历时两年竣工。

    丹江口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孙家湾村“森林联防先进单位”称号。村林场官坡梁子办公楼建成,林场迁入办公。

 

1989     

 

第六届村党支部增补丰廷彦、饶忠国为支委。

引进并推广“两段育秧”先进科技使水稻亩产比以前陈规耕作方法增长近一倍。

                  

                    1990

 

修建三至十组旱改水工程。砖石结构水渠两千米,旱地改水田400亩。

  1月,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孙家湾村“先进单位”称号。

4月,第四次人口普查。全村802户,总人口3203人,男性村民1640人,女性村民1563人。

8月, 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敬老院“先进福利院”称号。

九月,全村进行了1983年土地下户以来第一次全村性的小调整,改变了多年来人口变动造成的土地严重不均的状况。此次调整土地,村两委会制定了统一调整方案和细则,8月31日下发至各小组执行。

10月,村在北方土地林场院内建立冲压件厂,由李治昌兼任厂长。

     六里坪火车站在孙家湾一队后面建了一个小火车站,更加方便了该村人民的出行。

 

1991

 

冬,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孙家湾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2月, 遭受严重冰冻灾害,全村柑桔树冻死80%。

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孙家湾村“集体经济明灯村”称号。

 

1992         

 

1月,丹江口市委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组进驻该村,市可锻件厂党委书记刘恒旺任组长,该活动历时一年。

    孙家湾泰山庙两座古庙殿堂因学校创建被拆除。

1月,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月,丹江口市民政局授予孙家湾村敬老院“先进福利院”称号。

11月,丹江口市普法领导小组颁发给孙家湾村“全体公民第二个五年普法合格证书”。

 

1993

 

村办企业改制。村砖厂由集体经营改为个人承包,纯利润由年8万元上升到41.3万元,次年增加到60万元。

民营企业“移民砖厂”建立,厂长老板赵明星、饶忠国。年产值60万元,上交村提留6%,年交纳税费10万元。

丹江口市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孙家湾村“社会治理目标管理达标单位”称号。

 

1994年

 

2月,中国共产党孙家湾支部换届选举,第七届支部委员会诞生。书记彭显均,副书记李顺广、李春炎。支委彭治和、丰廷彦、范洪运。党小组14个,党员60人。

同期,村民委员会换届,彭治和当选村主任。副主任丰廷彦、李春武、张富平、冯正沛、张玉学、吴高喜。妇女主任李玉华,文书范洪运。

同年,村两委会强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发展”的新思维,积极探索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为了让人民群众很快富裕起来,成功引进山东寿光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的科学技术,将800亩产粮地改建成蔬菜大棚。孙家湾菜篮子工程,成为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及周边小城镇居民的重要蔬菜来源基地之一。  

是年,修筑塘石沟口大型涵洞120米,在涵洞两侧建独户和联户移民样板楼房20余户。成功推动和加快了移民小区建设步伐。

 村委会办公室从林场综合大楼迁至学校附近砖厂大楼办公。

同年,孙家湾村两委会决定并实施:小学的民办教师由村出资享受与公办教师一样的待遇。这在丹江口市乃至十堰地区,公民办教师同工同酬尚属首创。

同年,对村主要水利设施3公里的光明堰进行40年后的重新加深加宽。堰口从狮子头抬高到江家沟口,彻底解决了农田干旱缺水局面。

 

1995年

 

村主任彭治和当选丹江口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孙家湾村三千余名村民参政议政。

陈家秀被选为出席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女代表。任期五年。

村企业全面改制,招标承包改为私营。企业改制促进利润、税收、工人工资分别增长5—10倍。为村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1996

 

4月,改道新修汉十路至村部宽8米主干道500米,解决了汉十公路通村交汇处弯道瓶颈问题,车辆畅通无阻。

 

1997

 

村投资6万5千元,进行校园创建达标建设。课桌椅更新48%,教室内外窗台以下全部油漆一新,窗户油漆,玻璃补齐,球场至十组漫水桥路面全部硬化。

新建一组移民小区,安置移民110户,375人。

6月,村小学在全镇举行的各大型小学“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中,孙家湾小学获全镇 “优胜单位”(第三名)荣誉称号。

7月,全镇在村进行新建砖混结构大棚会战,修建大棚50座。

8月,村小学在学校创建工作中,获市政府颁发的“学校小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九月,村筹资8万元,在十堰市广播电视局支持下,完成了全村有线电视网络安装,使该村成为鄂西北地区第一个有线电视村。

12月,村小学获镇政府颁发的“小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998

 

村两委会加大教育投资,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待遇,加强硬件建设,小学教育质量突飞猛进。学校小学升初中市统考人平分数名次大幅度提高,由1993年的全镇第17名(共20名)上升到1998年的第4名(共19名),仅次于镇小学,位居同类学校第一名。    

9月,全村安装固定电话335部,成为丹江口市第一个电话村。至2008年,发展到557部,仍属六里坪地区第一电话大村。手机805部。

同年,改良柑橘品种300亩。

 

1999

 

第八届党支部换届选举,彭显均继续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彭治和,支委丰廷彦、李玉华、范洪运。党小组14个,党员61人。

彭治和继续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职务。副主任丰廷彦、李春武(2003年---2005年兼文书)张富平、文书范洪运(任期1994—2003)、妇女主任李玉华。

湖北省委农村基层工作队(省科技厅、省监狱局)进驻孙家湾村,帮困扶贫,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5月,老街上街漫水桥,新街上头漫水桥,由省基层工作队资助,孙家湾村群众集资,在外工作人员筹资,村里投入劳力建成。自此,解决了有史以来孙家湾群众过河难的问题。为了表彰和纪念资助建桥的人士,在新街漫水桥头建造了一座高4米、宽1.2米的红色花岗岩石碑。碑的一面镌刻八个大字:”寸心千金,功德永存”,一面刻写捐款单位、捐款人员及金额。

8月,村小学至新街上头1500米街道全部改造成水泥硬化路面。

同年,由省委基层工作队资助,在一组牛路嘴建成一座供全村烧火做饭的秸秆气化站,是鄂西北地区首座环保工程设施。11月,省科技厅奖励村小学电脑4台(套)。

12月28日, 汉十高速公路武当山至十堰许家棚段工程指挥部在孙家湾村第十四组所在工地举行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湖北省和十堰市有关领导出席。

 

2001—2002年

 

加宽、垫平村主道1000米,扩填新修三、十一、十二、十三组公路5200米。

新修新街上头十组提灌站一座,铺设供水管道1500米。

对因危房和缺房问题,当年有300多户新修了砖木结构房屋。

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本村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和分散方式学习6个月。

 

2002年

 

1月,家忠石英砂厂兴建顺利竣工,年上交税费20余万元。至今(2008)年,累计向国家纳税百余万元。

3月,南水北调二期工程移民登记工作第二次在该村进行土地、实物、人口的全面登记,历时一月余。

退耕还林1500余亩,争取国家政策补贴11万7千元。同时新增柑橘面积1000亩。

11月,村党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彭显均当选党支部书记,支委彭治和,丰廷彦、范洪运、李玉华。

同期,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彭治和当选村委会主任,丰廷彦、李春武当选村副主任,文书范洪运,妇女主任李玉华。

同年,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实施,对我村减免特产税和部分农业税。

 

2003    

 

4月,“非典”疫情爆发。村两委会领导全村民众高度戒备,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疫病感染。

9月,中国第一部以武当山为背景的电视剧《武当》在老街修建的仿古茶馆里、在小河口下柳林里等三个景点拍摄镜头。

12月26日,襄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汽车首次从村子北山穿境而过,与南山襄渝铁路遥遥相对。自此,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三条贯穿鄂、陕、川的交通要道从孙家湾村境内穿过,凸显了孙家湾村地理环境、区位交通优势。

 

2004年

 

村砖厂在停产一年后,再次进行改制,面向全村农户招标,实行股份制经营,陈家志任厂长,张富平任会计,高忠芝任出纳。

9月,李春武代理文书,丰廷彦任支部副书记。

 

2005

 

  5月,继2000年后的该村一组、十一组、十二组、十三组成功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停止后,该村又进行了“第二次”农村电网改造:第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十四组共10个组约3000人享受了改造后的农村电网的同网同价。电价普遍从1.0元至1.1元直降到0.476元,降幅达1.3倍。它是由孙家湾村籍退休教师陈家炎同志,为维护库区移民应该享受的“同网同电价”的根本利益,向丹江口市市委书记彭承波投书无果后又奋力向十堰市市委书记赵斌投书而争取来的。二次电改成功后,孙家湾村民才真正实现了生活炊事“电气化”。

11月,第十届党支部委员会换届产生,彭治和任支部书记,丰廷彦任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李玉华、郭清洪、彭显均。

同期,彭治和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赵明星当选村文书,丰廷彦、郭清洪当选村副主任,李玉华当选妇女主任。

村主任彭治和被选为丹江口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2006

 

1 2月,中共六里坪镇委员会、六里坪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称号。同时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称号。

争取国家村村通道路硬化项目工程,对水位线以上的十一至十三组5200米的道路硬化,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出行、蜜橘销售运输问题。

 

2007   

 

2月,中共六里坪镇委员会、六里坪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春

节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同时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3月,孙家湾村自筹资金,在南山千亩桔园的山坡上修筑了总长

度3.7公里的盘山公路,汽车首次开上了200多米高的山顶。从此,南坡桔农卖桔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4月,村两委会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工程关于“建设孙家湾移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项目方案的实施,预先为移民争取安置土地面积,自筹资金,在小洞沟挖山垫沟,平整土地近百亩,为移民搬迁安置赢得和抢占了先机。

9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免。华夏大地2500年的历史上首次实现双“不”:“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

 

2008

 

2月,中共六里坪镇委员会、六里坪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2007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第一名”荣誉称号。

同时授予孙家湾村“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先进单位称号。

2月,中共六里坪镇委员会、六里坪人民政府授予孙家湾村“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光荣称号。

民生问题被提到村及村以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5月,村两委会领导组织专班编撰《孙家湾村志》。(地方志是一个地方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等情况的资源性、史料性文献,它系统、客观、科学、准确地记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现状。)

7月,村党支部获六里坪镇党委颁发的“五好党组织”奖牌。

9月,村小学获“六里坪镇2008年六年级毕业考试综合评价情况”总分人平“第九名” (总12名) 的成绩。

10月,丹江口市委副书记郭清文(孙家湾籍)代表市委、市政府,为了鼓励孙家湾村小学的教育上一个新台阶,赠给村小学电脑8台(套)。加上湖北省科委赠送的一共有十数台电脑了。

同月,中共孙家湾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彭治和当选村支部书记,赵明星、丰廷彦、李玉华、郭清洪为支部委员。

11月,孙家湾村委会换届选举,赵明星当选村主任,丰廷彦当选村文书,李玉华当选村妇女主任,郭清洪当选村副主任。

 

2009

 

2月9日,孙家湾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为之奋斗、争取多年的南水北调移民搬迁配套工程——《孙家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正式签约。浙江天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我市联手,整合六里坪镇孙家湾、蒿口、马家岗三村资源,倾力打造鄂西北新农村建设第一村——武当村。

孙家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由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的综合性项目,采取建坝围湖、围堰造地等方式,在被淹区域重构上万亩背山面水的土地片区,通过开发,建设与武当山风景区相配套的新旅游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科技工业园等公益项目和商业项目。该项目核心规划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总投资额度为20亿元,总工期为6年。(合同签定后,首批投资2亿元,先行启动新农村建设综合项目中的工业项目——节能密闭电石炉装置生产项目。)

5月,新农村建设综合项目中的工业项目——节能密闭电石炉装置生产项目正式在孙家湾村开工建设。

7月,移民搬迁正式启动

7月25 日,在村会议室召开了动迁小组的组长、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所有干部参加的动迁会议。十堰市副市长梁吉祥及十堰市移民局干部、六里坪镇党委书记纪道斌及移民站干部参加。副市长梁吉祥作了动员讲话。

8月13日,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亲临孙家湾村调研移民工作。陪同调研的有丹江口市党委书记郭新明等。

8月14日8月18日,村动迁各小组村民代表、组长在镇、移民站、和全体村干部的带领下,分别赴省监狱局江北农场(江陵)四中队、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度办事处林沙大队、红星大队,东风豫谦大队、柏泉办事处西二大队,走马岭办事处苗湖大队等安置点对接。

9月25日10月25日,镇移民站对动迁各组村民的人口、房屋、地面附作物、及房前屋后的树木线上资源(桔园)进行三次复核和公示。

 

  2010

 

2月,安置地政府移民房屋建房点启动屋基基础建设。

3月初迁出地移民和安置地政府建房双委托程序开启,移民房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3月中,市镇两级政府移民指挥部开展“千队驻村,万人入户”活动,派出近百名移民工作队员进驻孙家湾村。

4月,移民站、移民工作队员进一步核实纠正移民实物指标误登、漏登、错登数据 。

5月,安置地移民房屋建设陆续竣工,移民可以入住了。各动迁小组“丹江口市库区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补偿明白卡”签字程序启动。         

6月,孙家湾村移民外迁日期初步拟定:8月10日后第一组至第十四组共分三批开始搬家往东西湖区及江陵安置点。

7月20日,“丹江口市库区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补偿合同书”、“丹江口市库区出市外迁移民线上园地、林地地面附着物流转合同书”、“ 丹江口市库区出市外迁移民安置消号合同书”、“ 丹江口市库区出市外迁移民安置补偿合同书”在外迁移民小组移民户中开始签字。

8月,移民动迁各组集体、个人债务得到合理有效化解。开始收缴移民建房差价款。

9月初,移民建房差价款收缴继续。移民外迁承诺书下发签字。

 

外迁日期初步确定:三、五、八组村民作为孙家湾村第一批外迁移民于10月26日正式出发迁入武汉市东西湖区苗湖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