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花名催泪语录:农事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3:19

农事诗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农事诗主要是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根据它们所描述的内容又可分为农业祭祀诗和农业生活诗。

目录

欧洲的农事诗
诗经中的农事诗
农事诗中的生活画卷
农事中的采集畜牧活动
其他农事诗
展开

编辑本段欧洲的农事诗

  《农事诗》四卷(约成于公元前37-30),每卷五百余行,分别写种谷物、种橄榄和葡萄、畜牧、养蜂等农事,属于赫希俄德的教谕诗的类型。维吉尔此诗是应麦凯纳斯之约而写的,为屋大维吸引农民回到农村的政策服务。诗人虽未描写大田庄制度下奴隶的劳动生活,但他同情并肯定劳动,认为“劳动战胜了一切”;他对照战乱生活与和平宁静的农村生活,歌颂意大利丰饶的自然资源,表达了奴隶主阶层的爱国情感;他描写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习性(如蜂群的劳动和战斗),保存了当时的一些农业知识。诗中也有些神话插曲(如俄耳甫斯下冥土寻找妻子)。在对自然的看法上,他和卢克莱修不同,他仍然相信神的主宰力量。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在于诗人对种种自然现象很敏感,赋予生产劳动以诗意,表达了独立小农的情趣。

编辑本段诗经中的农事诗

绪论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农业是中国几千年的顶梁业,其历史源远流长。而由此衍生的关于农事的诗更是耐人寻味,延至后世的田园诗已是春花烂漫的诗坛一景。当陶渊明以清新明净的诗体树立了一个范型,成为田园诗的正统,开辟了田园诗的疆域时,田园诗便在诗坛蓬勃生长,然索田园诗之源,陶渊明并非第一人,最早的田园诗稚形应推《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中人们熟知的《七月》固然是《诗经》中的优秀作品,但除它之外,雅颂中的十首农事诗,国风中的采集之歌与牧人之诗,也可视作中期的田园诗。田园与农事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后世文人大夫的田园诗也离不开农事的内容。由于后世写田园诗的人能真正接触农事的不多,所以他们笔下的农事往往变了味。在这种情况下,《诗经》中的农事诗更显出了它独特的价值。

农事诗中的祭祀活动

  现存《诗经》中的周代农事诗约有十一首,这十一首农事诗即是我国田园诗的先驱。   周礼将这十一首农事诗分为《豳诗》、《豳雅》、《豳颂》三类。《豳风》中的七月为《豳诗》;《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四篇为《豳雅》;《周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噫》、《丰年》、《载芟》、《良耜》为六篇《豳颂》。   据《周礼。春官》记载,上面这十多篇农事诗有明显的祭祀祈年的目的:“中(仲)春,昼击土鼓,籥(吹)《豳诗》以逆(迎)署。中秋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籥(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祀蜡则籥(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可见,这些作品是周人祭祀所用的乐歌,在每年的寒暑交易之际,要举行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众人相聚,吹豳籥,击土鼓,歌《豳诗》,祈求节序分明,风调雨顺。而在祭祀田祖,或逢蜡祭时,也以此仪式来祈求丰年,劳送万物,使其休息。因此,这些以农事为内容的乐歌,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场合用来祈求丰年的祭歌。   由于周代的这些农事诗带有明显的宗教目的,所以这十一首农事诗实际上是宗教活动和农家生活的混合物——祭祀与农事的混合;宗教精神与田园风情的混合;祈年的目的和描摹劳动场面的混合;这种混合,不是个别的现象,它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十一首农事诗中。(关于《七月》,我们留在下面谈)。对于雅颂中的十首农事诗,过去的评价不高,原因是它没有更多地表现下层农人的生活和情感,其实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即为了祈年的目的,如何去叙述农事活动,以求得神灵的庇佑。这些诗当然是以上层人物的观念去观照农村生活,而且还要达到祈年的目的,这就不能不使这类诗有一些虚饰的成分,但它毕竟还是反映了一些周代社会的真实情况:

叙述农人的垦荒耕植

  这些诗大多首先是叙述农人的垦荒耕植: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今适南田,或耘或籽,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   太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万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大田》)   类似的叙述还见之于《楚茨》、《噫噫》、《丰年》等诗中,这些诗自然没有反映下层农人的劳累和贫困生活,它表现的是作为农场主或高层统治者对农事的观感。大规模的垦植,庄稼长势良好,农官与农人克守厥职,诗中洋溢着一种土地所有者对生活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还延伸到了秋收以后谷粮满仓与祈求富足的场景: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稷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庚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楚茨》)   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丰年》)   在统治者眼中,农业兴旺,五谷丰登,自然是诱人的景色,但他们所希望的是神灵庇佑,万世永享福酢。于是,这些诗无例地又将笔锋转向祈求万世基业的祭祀场面:   执爨躇躇,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景福,万寿攸酢。(《楚茨》)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田》)   雅颂中这些农事诗的叙述程式,一般从开荒垦殖写到五谷丰登,再到祭祀求福,表明了这类农事诗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即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永享景福。我猜想这类诗应起源于远古部落的祭祀活动,通过叙述族人的活动,咏唱部落的成长状大,以求得神灵的庇佑,雅颂中的这类农事诗,将农事与祭祀相结合,其渊源也应该是上古的祈年风习。   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与《七月》可以形成互补,它所展现的一些场景是《七月》中所没有的。譬如周代大规模的垦荒活动,周初五谷丰登的社会状况,祈年的风俗等等。把它与《七月》相结合,才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周人的田园与农事生活。故而我们对它的评价,也不能拘泥于是否表现下层百姓的生活,因为这类诗所表现的内容,毕竟也是周代社会的一种真实现象。并且它艺术上的平和雅正,在《诗经》中自然也能独树一帜。

编辑本段农事诗中的生活画卷

代表作豳风的七月简介

  若要说到能表现下层百姓的田园生活和农事情感的,首推《豳风》的《七月》为代表。   《七月》是豳风中也是十五国风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全诗共八章,每一章十一句,共八十八句。首章概述从岁寒至春耕期间,农夫们的生活与生产情况;第二章写农家女子春天的采桑活动,及她们担心被贵族公子侮辱的心情;第三章写劳动者修剪桑枝,纺织染布和为贵族公子缝制衣裳的情形;第四章写田间劳动结束后的打猎活动,以及把大部分猎物交给领主,忍受残酷的剥削的情景;第五章写秋尽冬来,农夫们为抵寒而修整破败不堪的屋舍的惨象;第六章着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写出农夫们以野果、野菜充饥的痛苦生活;第七章写秋后的紧张和劳累;末章写冬季凿冰、贮冰,并描写了年终的祭祀和宴饮。

七月的叙事

  《七月》的可贵,在于它历叙周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雅颂中所不易见到的景象。诸如从正月到腊月,农耕打猎、采桑织布、凿冰春谷、索茅修屋、无不一一毕现。清人方玉润说:“《豳》仅《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诗经原始》)诗中所叙述的浸满了农民血汗的劳动生活,是雅颂中的农事诗和后代田园诗所难以企及的。虽然《七月》的作者不一定是农民自己,但从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程度看,当是一位非常接近下层百姓生活的人。   《七月》的可贵,还有在于它是一篇以农民的眼光去写农民生活的作品,这一点尤其为后世田园诗所难能。在《七月》里,农人耕作的辛劳、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创伤得到清晰的再现。其中有农人不得喘息的劳累:“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可以听到家妇在隆冬腊月无衣避寒的忧虑:“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还可以看到寒风呼啸,陋室栖身的惨况:“穹窒熏鼠,寒向瑾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这种沾满泥土与血汗的描写,不是后世士大夫过腻了官场或城市生活,到田园去寻觅新鲜感受的文人田园诗;也不是政治家站在高处,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去俯视农家辛劳的田园诗;而是以平视的角度,以农民的眼光观照农民生活的、充满了泥土血汗气的田园诗。

七月的艺术手法

  《七月》的艺术手法也是独特的,它通篇采用“赋”的表现方法,全靠如实叙述,以事实诉读者,仿佛一个饱受辛酸的农夫在有条不紊地讲述他年复一年的痛苦生活,长而不乱。诗的各章都是按季节时令的变化来安排结构,读来亲切自然。此外,为了更鲜明地揭示出剥削的本质,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衣食住等几方面加以对比,给人具体感受,语言朴实,如泣如诉。

七月所反映的生活

  此外,《七月》还是一篇农业百科全书似的作品,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农家生活的全貌。其中不仅有农家一年四季农耕打猎、采桑、织布等劳动场景,还涉及到节令气候、饮食起居、仓储纳阴、筑场修屋、春洒贺寿、羔韭祀神、衣着分配等到周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情景,因此说它是一篇百科全书似的作品毫不过分。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七月》说:   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如实,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园》、《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询天下之至文也。   所说虽然有些夸张,但他《七月》百科全书似的生活场景的概括还是准确。《七月》在对周代农家生活现实性的描写上,既是空前的,也是后世罕见。清人方玉润还从艺术上指出具卓绝处:“今玩其辞,有朴拙出,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处......无体不务.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从未见臻此境界。“《诗经原始》这一评价,从其手法的多样化来说也是准确的。   诗经中还有不少的作品也涉及农人的生活场景,但都不如《七月》祥尽而完备,价值取向上也有所不及,所以就不再补述。

编辑本段农事中的采集畜牧活动

  在上述的诗里,我们听到了农事与祭祀的交响,看到了生活似的画卷,在田园牧场,我们还可以聆听妇女的采集之歌、牧人的放牧之歌、猎人的狩猎之歌。这一切,构成了后世田园诗所少见的景象。

周南中的苤苢

  是一首非常有味的采集歌,那是来自一群妇女的吟唱:   采采苤苢,薄言采之。采采苤苢,薄言有之。   采采苤苢,薄言掇之。采采苤苢,薄言捋之。   采采苤苢,薄言禧之。采采苤苢,薄言襭之。   全诗共三章,虽然中间只更换了六个动词,却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姑娘采集车前子的劳动场面和全过程:始则相呼而采之,中间掇捋而采之,最后禧而归之。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本来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明白,如若不采用重叠唱的形式,反复咏唱,必然会索然无味。正因为采用了复沓的形式,再加上语助词的反复出现,才准确地传达出那种欢快的劳动节奏。随着反复咏唱,读者也就逐步体味和感受到诗的优美意境。正如清人方玉润说的那样:“读者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诱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原始》)。

召南中的采蘩

  写宫女为王宫的祭祀之事而到野外采摘白蒿: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候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候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宫女为公候之事(指祭祀),在沼泽沙诸山涧繁忙地采撷,直到光亮的发散乱如蓬方才回归。诗人的叙述在表面是平静的,但也透露出采集女的辛劳。   在牧场上,牧童的声声歌唱,引人入胜: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于嗟乎驺虞!(《召南。驺虞》)   从诗中所写“葭”“蓬”的茁壮之貌以及对“驺虞”(畜牧官)之官的赞美来看,这无疑是一首牧业兴旺的赞歌。我们仿佛看到牧童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场边上,不时发现突于芦丛蓬草之中的大小野猪群,不禁发出对畜牧官的赞叹!再如《小雅》中的《无羊》更是首富有生活情趣的牧人之歌。全诗共四章。首章以两个设问句作起,总写牛羊较多,后四句描绘牛羊的情态,动静结合;细致地描绘出牧场上特有的景物气氛。第二章开头三句写牛羊的各种形态。中间三句由牧及人引出牧人,他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有的还背着干粮,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风里来雨里去还辞劳苦的牧人形象。后两句则写了牧人对牛羊繁盛的赞美,流露出喜悦与欣慰之情。第三章写牧人的饲养,放牧活动:精选饲料,交配及时,牛羊肥壮。诗人用简洁的笔墨叙写了牧人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对劳动生活的热爱。末章以以牧人做梦与卜人释梦作结。牧人梦见众多的鱼和无数画着膺的旗,卜人说这是丰年到来,家室兴旺之兆。这个富有喜剧色彩的结尾,为牧人的生活增添了吉庆的气氛,也表达了古老的民俗风情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工笔描写和动态刻画显示了牧人形貌与牛羊的活动,像一幅民俗画,逼真、传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前人赞美这首诗“真化工之笔也”(方世润《诗经原始》)。

编辑本段其他农事诗

  此外,像《采苹》、《十亩之间》、《吉日》等,也是《诗经》中采集畜牧的优美音符。采集与畜牧,是《诗经》中田园农事诗不可缺少的补充,也是后世田园诗自然超诣的风味最为接近的种类,它们虽然数量不多,但与雅颂中的农事与祭祀混合描述,与《豳风。七月》的泥土血汗有着不同的面目和风格,在庄重浓郁之外,体现出明快的色彩。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农事与祭祀、生活的场景、采集畜牧,这些不同内容和风俗的农事诗,构成了《诗经》农事诗的动人乐章,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田园生活的场景。这些酝酿于早期诗歌中的尚显稚嫩的田园诗稚形,具有后世文人田园诗中所不具备的古朴和农人自己真实感受。后代的田园诗可以写得更敏感、更细腻、更润泽,但也同时失去了许多原本就属于田园的东西,比如泥土味、血汗气、浑朴的风格等,这也是《诗经》农事田园的可贵和不可替代的地方,它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叹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