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你的名字钢琴谱:赏梅香雪海,古今皆时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6:15

    赏梅时间:

    香雪海赏梅分为三个阶段,即“探梅”、“赏梅”和“邂梅”。看梅花“将开未开”是“探梅”(约10天左右),探梅时节,梅花含苞待放,少量梅花俏放枝头,实属拍摄梅、画梅的最佳时节;看梅花的“花开全盛”是赏梅(持续20天左右),此时梅花幽香扑鼻,花光乍吐,甚是美丽;看梅花的“花谢凋零”是邂梅(约3月20日左右,持续15天左右);视梅花凋零的美为“邂梅”,也就是谢谢梅花给我们带来美丽的一季之意,此时大部分梅花逐渐凋零,而美人梅、杏梅、雪见车等迟开的梅花陆续开放,将给人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觉感受。    

    交通:

    自驾游游客:

    A、上海方向:1.沪宁高速→正仪枢纽→苏州绕城高速→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

    2.苏沪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

    B、南京无锡方向:沪宁高速→东桥枢纽→苏州绕城高速西段→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

    C、浙江方向:苏嘉杭(乍嘉苏)高速→尹山枢纽→苏州绕城高速西南段向西→光福互通下→230省道向西第二个红绿灯处右转善光线向北→光福香雪海

    苏州市区的游客可乘坐公交63路、65路以及公交43路到达光福香雪海。    张毕荣

    去香雪海

    赏梅小贴士

    《老苏州》版面在虎年首次以崭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改版后的《老苏州》版面将结合当下热点,针对某一特定的人物或地区,为您介绍它的前生今世,与您一起重温那些老地名老故事,感受新变化,共同感受苏州城市的点点滴滴变化和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回暖,沉寂了一个单调冬季的花花草草又开始注入新色彩,赏梅闹新春,喜庆又惬意。这时,何不与亲密的爱人一同携手外出寻找一片“梅”花源?踏过缤纷零落的花瓣,置身花海之中,领略那飘渺浮动的幽香和疏影横斜的雅趣,陶醉其中,幸福油然而生。

    初春探梅是江南的一个习俗,也是一件赏心乐事。江南探梅的处所不少,但许多游客最常去的是光福镇上的“香雪海”。苏州吴中区光福镇,这是个历史悠久、景色秀美的古镇,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曾经被评为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其中有最著名的赏梅景区邓尉山“香雪海”。“香雪海”景区南依邓尉山,北靠虎山,东临上崦湖,西滨下崦湖,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地处太湖之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适宜梅树生长。邓尉山前后,梅树成林,构成邓尉梅花甲天下的奇观胜景。

    探梅胜地令人神往

    香雪海位于苏州城西南,这里诸峰连绵,重山叠叠,邓尉山僻居群山之中,它的一边斜向秀丽浩淼的太湖伸出。邓尉山因汉朝重臣邓尉在此隐居而得名,山前山后梅树成林,花开之日,满山盈谷,繁花灼灼,暗香四溢,弥漫千里,势若雪海。清代诗人、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游邓尉山时,即景寓意,在吾家山畔题写了“香雪海”三字摩崖,从此,香雪海便名闻遐迩,并且很快被人们公认为这里的地名。

    香雪海一带,远在2000年前的西汉,这里的百姓就开始种梅,东汉大司徒邓禹在此隐居时,山中已是“路入冰霜隆,寒香袭客衣”了;后经宋代道士查莘在此大植梅树,本地人以种梅为业遂蔚为风气,宋元之后,更是“隙地遍地种梅,蔚然如雪海”。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种梅者,十中有七"。因此当地有"种梅如种谷"的说法,正月探梅也成了吴地春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山间路旁梅英点点,山前山后梅树成林,天长地久酿成了“邓尉梅花甲天下”的胜景。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一文中说:“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 明代诗人高启写道:“入山无处不花株,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寓花三尺立多时”。“十里梅乡”就是当时真实情景的写照。

    早春时节,寒威犹存,梅花却冒寒怒放,展出冷艳姿色,吐出清雅幽香,满山遍地,荡漾如海,举目眺望,犹如雪海,煞是好看,不愧香雪海其名。邓尉山的梅花品种繁多,以千叶重瓣白梅为主,红梅、绿梅、紫梅、墨梅等,应有尽有。近年来品种骤增,绿梅中有单、重瓣;红梅中有杏梅、送春梅,还引进法国品种。真是“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犹带几分羞涩。陇头倚雪眠霜,寒肌密抱疏香。待得罗浮梦破,美人打点新妆”。清代尤展成一阕《清平乐·.咏梅蕊》词,勾画了梅花开时节迷人的景色。清代诗人孙原湘有诗云:“入山无处不花技,远近高低路不知。贪受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把邓尉山令人痴迷留连的“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的意境铺陈得惟妙惟肖。著名戏剧家田汉也写过描写“香雪海”的诗篇:“太湖波静邓山高,奋步梅亭展望遥。白萼正苞红萼绽,一天香雪看明朝”。

    登上吾家山,只见红英绿萼,入繁星点点,相间万重,近前观之,一树树梅花吐艳,如同琼枝瑶树,簇拥着的是一片洁白晶莹的荡漾银海,而阵阵幽香悄悄地洒满了全身。游客不仅会被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所感染,而且会从红梅绽放所透露出的春的信息而感到振奋。历代许多诗人曾为之动情,写下了诸多美好的诗章。置身于如此境界,俗念俱消,人的心灵也仿佛被净化了。

    赏梅古迹引人入胜

    “香雪海”景区在公路右侧,香雪海赏梅最佳处——古闻梅馆和梅花亭掩映在梅花丛里。古闻梅馆用10根条形巨石柱作柱,砖墙石屋,重檐歇顶,古色古香。馆门两旁石柱上有邑人陈福民撰陈子清书楹联:“寻宋商丘题咏遗文,入胜出幽十里梅香归吐纳;访清高宗游观陈迹,抚今怀四围山色感兴亡”。楹联中抚今追昔,赞赏胜景,抒发感慨。登上闻梅馆前的平台,凭栏四顾,人在万花丛中;极目远眺太湖烟霭一片,这里真是赏梅观景的绝佳所在。沿着两边梅树簇拥的山间小道向上攀登,到半山亭腰,有亭翼然。梅花亭旧亭已毁,现存亭于1923年重建。亭高二丈余,铜鹤结顶,上下错彩,鸟革于飞,造型别出心裁,颇具新意。亭呈梅花形,石柱、石栏、屋宇均为梅花瓣,仿佛一朵巨大的梅花石雕。亭下岩崖刻有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所题“香雪海”三个字。清高宗弘历曾六次游览香雪海。梅花亭南边有一块御碑,镌刻的是乾隆在1751年游山赏梅时所作的探梅诗墨迹。登上梅花亭极目眺望,方景区内种着梅树,满山遍野,绵谷跨岭,雪海荡漾,银波耀眼,蔚为壮观。

    梅池地处香雪海中部,据传清高宗在弘历乾隆49年(1781年)游览邓尉香雪海时,看到有一老农在此地植梅,便亲栽梅树一枝,为保其成活,老农在此挖地畜水浇花。至今梅池尚存,而古梅苍劲茂盛,甚为奇观。近年来,司徒庙后辟地50亩,遍植珍稀梅花品种,还在光福镇至太湖的公路旁还新辟一条1公里长、30米宽的梅林带,更使邓尉探梅增添了渐入佳境的乐趣。

    古人形容梅花,突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寓意就是说,梅花韵蕾在冬天,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在吾家山顶上,一串串姹紫嫣红的梅花绽开了笑脸,争抢着迎接春天的到来。由于今年气候适宜,梅花开的时间比较早,一进正月梅花就相继盛开了。花儿勤快,人更不能落后,种植梅花多年的老刘这几天都在忙碌着。从修剪梅枝到浇水施肥,一项也不能少。尽管每天的劳动量比较大,但看着娇艳欲滴的梅花,老刘却是非常高兴。因为这娇艳的梅花里有着他的期望与丰收。由于春节前一段时间天气较冷,梅花初开的时候正是春节假期,吸引了许多市民争相前来赏梅,这让老刘喜出望外,忙着接待前来赏梅的客人。

    赏梅佳篇赞咏不绝

    “邓尉探梅”由来已久。唐代的陆龟蒙、宋代的范成大、元代的倪云林,都曾徜徉光福山水花丛之间,留下了许多吟咏赏梅、赞梅佳作。范成大的《梅谱》,可说是宋代光福梅花的写照。从明朝开始,邓尉梅花渐成规模,也成为东南名士的风雅之举。

    从明初的高启,到王宠、王鏊、袁宏道、申时行、王世贞、归庄,再到明末的吴梅村、钱谦益等,纷纷来到邓尉探梅、写了一首又一首赞梅的优秀作品。明代文徵明曾这样描写香雪海梅花:“玉梅万枝,与松竹杂植。冬夏之交,花香树色,蔚然秀茂,而断崖残雪,上下辉映,波光渺瀰,一目万顷,洞庭诸山,宛在几席,真人间绝境也。”梅花以山水而增色,山水因梅花而生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到了清朝,乾隆南巡时,前后共有六次都到光福探梅,留下了"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的诗句。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来此赏梅,有感于花光如雪,香溢似海,赋诗《雨中元墓探梅》:“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这位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的官员,以上所写的《雨中探梅余于吾家山题香雪海三字》赞咏了香雪海梅花盛开胜景。清乾隆举人张诚在《光福里探梅》诗中还对各品种梅花作了生动描绘:“山山不断香,树树未消息。陡见斑陆离,振衣上西碛。隐隐篱落间,灿灿映朱碧。小红桃杏色,绿萼群仙列”。清代词人朱彝尊对邓尉梅花之爱几近于狂:“安得太湖三万六千顷,化为一碧葡萄浆,供我大醉三万六千觞,醉死便葬梅花傍。”《清嘉录》一书还记载了当年的赏梅盛况:“暖风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逦至香雪海,红英绿萼,相间万重。郡人舣舟虎山桥畔,袱被遨游,夜以继日”。姑苏文人陆修《游邓尉山》:“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诗句清新生动,带来梅香扑鼻,令人留迹忘返的遐想。已故苏州老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平生极爱梅,生前多次去香雪海赏梅,曾留有吟香雪海七绝:“邓尉梅花锦作堆,千枝万杂满山隈。几时修得山中住,朝夕吹香嚼蕊来”。

    郁乃尧 张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