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会いします:千年古井的活水源头在哪里?科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0:02
千年古井的活水源头在哪里?文·谭秋明 李晓瑛

    ■ 新闻缘起

    虽然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变迁,广州南越王宫内的古井仍有活水。自去年7月份,南越王宫免费开放三层陈列展览后,龙年春节期间,南越王宫博物馆再次对局部遗址进行试开放,原址展示南越国和南汉国食水井、南越国地下排水渠道等遗迹。市民可在每日9:30和12:00两个时间(周一闭馆),到博物馆西门(北京路财厅前)领取门票免费参观,每天限800人,15:00起停止进场。

    一口古井,井水汩汩而出2000多年,至今仍未枯竭,你信吗?不信!请到南越王宫博物馆看看他们的镇馆活宝——南越国食水井。日前,南越王宫博物馆设计方案中的第四部分亦是最后一部分——“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揭开神秘面纱,在这个整座博物馆唯一原址展示文物的展馆里,你不但可以看到至今仍有活水涌出的千年古井南越国食水井真容,还可以在历史图片与真实文物之间穿越千年,读懂广州的水井文化。

    —— 镜 头 ——

    历经2000多年井水依然汩汩流出

    南越王宫博物馆新开辟了“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专题展馆,最为吸引观者眼球的当属展馆最底层的南越国食水井,它被称为博物馆中的活宝藏,历经2000多年,井水依然汩汩流出,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深的汉代砖井。

    展示现场,往井中探头望去,可见井水将及井深五分之一的位置,水面有一层浅乳白色漂浮物。工作人员称,目前可断定井水是地下活水渗流,2000多年未见枯竭,“为了展示井的深度,每日开馆之前要用井壁新装的水管将井中之水抽干。到下午,井水又涨上来,涨到大概五分之一的位置。在未设抽水水管之前,井水水位常年保持在井壁中段位置。”

    南越国食水井打造工艺之精细,在当时世间罕有。它的井壁以弧扇形砖错缝叠砌而成,井底铺砂岩石板,井壁与井坑壁之间用纯净的山冈土夯实,以隔阻地表污水渗入井内,确保井水清洁。

    —— 文 化 ——

    古代水井“隐身”南越王宫博物馆

    观众除了可看到原址展示的南越国和南汉国食水井、南越国地下排水渠道等遗迹外,还能生动系统地了解广州古代的水井文化。事实上,自宋代起,每个朝代的羊城八景中都有水井景观,最为闻名的莫过于“大通烟雨”。

    展厅中的一幅《南越国宫署遗址水井分布图》,以不同颜色的圆点标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水井遗迹所在,图上可见从秦代到近现代各种用途的水井星罗棋布在南越国宫署遗迹之中。

    “广州古代水井天然博物馆就‘隐身’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内。”工作人员说,由于博物馆内水井分布广泛,难以集中展示,而且有些水井是民间用井,其井壁材质是木或竹,存在开掘或保护难度。因此,这次选择了最具文物价值的三个砖井原址展出。本次展览还采取了全新的尝试,为观众近距离接触文物设计了一组由历代砖瓦、陶瓷标本镶嵌而成的展示墙。市民可以透过这堵景观墙体,感受广州两千多年来发展的历史轨迹。

    据考古发现,自1995年以来在此共发现500多口水井,年代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在国内大遗址里极为罕见。

    —— 疑 问 ——

    木、石、土、陶共处一室,如何保护千年古井

    工作人员介绍,广州地区空气干湿变化较大,对展厅内的文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馆内使用了空调,湿度减少会否让土质文物龟裂?如果在室内加入水雾,增加湿度,又能否保障木质文物不受影响?”在展示之前,各水井中已经预先埋放了抽水泵,“因为在枯水期与丰水期,井内的水位差别非常大,我们暂时无法确定处于哪个水位是对文物保护最有利的,保护方案仍待制定”。

    此外也存在人才缺乏的困境。馆方表示,单独对某个材质的文物进行保护,在业内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方法,但是对如此复杂的材质保护,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罕见。今后,馆方或会与国外有关机构进行合作,寻求技术方面的支持。

    文保专家介绍,目前南越王宫署遗址的保护,面临着一个“世界难题”。遗址中木质、石质、土质、陶质以及砖瓦等文物共存,“保护了这种文物,可能又会损害另外一种文物”。

    ■ 链接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我国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写照,地处南方的广州更是如此。这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可见一斑。据介绍,该遗址是秦汉郡治、六朝衙署、隋唐都会、宋元督府、明清布政司署的所在地,历朝文化遗存层层叠压。自1995年以来,此处发现的水井逾500口,年代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在国内的大遗址里极为罕见,被誉为广州古代水井的天然博物馆。

    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这口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食水砖井。该井内径1 .04米,深14 .3米,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深的汉代砖井。其井壁用弧扇形砖错缝叠砌而成,井底铺有砂岩石板。井壁与井坑壁之间用纯净的山冈土隔开,防止污水流入井内。至今,井内仍可见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