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bd百度云:2.6.1盘后 重磅利空再度突袭 阴十字星藏杀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08:09

重磅利空再度突袭 阴十字星藏杀机?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2-02-06 15:39:29    
中国证券网编者按:周一两市大盘窄幅震荡,最终阴十字星告收。经验上看,十字星往往酝酿着新的变局,那么短期市场是否变盘在即?

本文导读:

【重磅利空突袭 阴十字星酝酿杀机?】

【中交建设IPO高定位 杀伤力强劲】

中国交通建设IPO设定了激进的目标

江苏银行A股IPO预期募资100亿,重庆银行拟筹50亿

地方银行IPO停顿4年后重启 40多家公司摘桃子

【本周新股发行提速 市场承压】

本周每天可申购新股 "打新周"考验市场承接力

45%机构连续3月未参与新股询价

IPO定价改革或将破冰 发行改革信号频出

【专家声音】

苏渝:新股发行改革打透明牌难言利好

IPO改革完成前宜暂停新股发售

【官媒力挺养老金入市】

人民日报:养老金入市是必然趋势 时机待考量

【A股影响】

"两会"前A股走势值得期待

外围或带动A股走强 2370点是第一目标

专家测市:1月宏观数据将成突破确认契机

【机构观点】

申银万国:短线暖意浓 反弹渐遇阻

中金公司:“季节性反弹”有望延续 但幅度有限

【大势研判】

突破60日均线至关重要 震荡走高无悬念

继续上行仍有动力 强势震荡勿忘风险防范

敏感数据密集公布 警惕指数震荡风险

 

  江苏银行A股IPO预期募资100亿,重庆银行拟筹50亿
  据汤森路透旗下IFR报导, 关於中国城商行及农商行A股上市有更多的细节浮现。江苏银行上海上市预期的募资金额约为100亿元人民币(15.9亿美元),中银国际证券为主承销商。据悉,华泰联合证券亦有参与是项交易。
  重庆银行及东莞银行分别计划於上交所募资约50亿元,两项交易主承销商均为高盛高华证券。
  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深交所IPO计划募资金额在20至30亿元之间,主承销商为东吴证券。
  中国证监会於上周公开披露拟首次公开发行(IPO)A股的在审企业信息,截止1月底共有515家企业向证监会上报IPO申请,有14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扎堆出现.
  在上报IPO申请的14家地方商业银行中,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江苏银行、锦州银行、徽商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处於初审状态,杭州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东莞银行、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已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路透)

  本周每天可申购新股 "打新周"考验市场承接力
  2012年1月6日,当日挂牌的三只新股与发行价相比,均大幅下跌,其中,加加食品(002650)收报22.1元,跌26.33%;技利君股份(002651)收报20.78元,跌16.88%;博彦科收报19.93元,跌9.41%。
  龙年的第二个交易周,市场将面临罕见的"打新周",共有8只新股将分别登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投资者在五个交易日中天天都可申购新股。虽然这些新股中没有重量级的巨无霸,但对于市场的心理考验不容小觑。
  据了解,这8只新股拟发行数量总计5.636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45.9亿元,其中周五发行的吉视传媒募集资金预计最多可达22亿元,其余7只新股预计募集资金均不足10亿元。
  由于今年春节提前,因此在1月份应该申购的新股都被延迟至2月份,但单周8家公司申购的速度也确实比较少见,比如新股发行较快的2011年12月,新股申购数量也还不到20只,平均计算一周也就5只。
  据统计,2011年12月份以来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多集中在30-40倍区间,最高的国瓷材料(300285)(300285)为55.32倍。去年12月上市新股首日大多上涨,但到了月底新股表现明显趋弱。而今年1月上市的10只新股中,共有6只首日破发,跌幅最大的加加食品(002650)为26.33%。
  一直以来,新股发行所引发的"抽血效应"都牵动着投资者的敏感神经,各方对新股发行速度的变化也十分敏感。分析人士认为,上周A股行情有所企稳,但不排除在密集新股申购的作用下再度出现回调,投资者需密切关注60日线得失,一旦该线得到支撑,则后市反弹仍将持续,而新股的"破发率"也会有所下降。(东方网)

  IPO定价改革或将破冰 发行改革信号频出
  证监会在IPO发行制度方面近期动作频频,先是规范并公开了新股发审流程,随后又提到新股定价将参考行业市盈率定价。种种迹象表明,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从之前的外围配置制度开始直接指向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新股定价。在业界专家看来,随着新股新一轮破发大潮再起,以及IPO发行失败案例的逐渐增多,一轮大刀阔斧、更大尺度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发行改革信号频出
  监管层近期对新股发行方面频频释放积极信号。先是在1月闭幕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言论被市场普遍解读为2012年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一年。与此同时,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1月7日也发表公开言论,提出需要对发行体制做出改革,并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IPO和再融资办法,且有望今年完成。此外,再次提出了"存量发行"的概念。"存量发行"是指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公开发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分割,使发行价趋于合理,同时也将大幅度降低IPO新股上市首日的股票供应量,从而控制IPO企业大量超募的现状。而上周三,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IPO审核工作流程,意在使发行监管工作更加透明,也再次释放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积极信号。
  以上一系列动作的频繁释放,在让各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禁提出疑问,新股发行制度再次改革的时机是否已成熟?
  某基金公司投研部人士认为,去年股票一二级市场同时不振,造就了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愿望。不过,大同证券首席分析师胡晓辉认为,新股发行改革是监管层的既定方针,一直处在不断探讨完善的过程之中。他说:"近期信号频繁释放,其实是直指发行价格虚高、不合理。"
  此外,还有多年从事IPO承销的业内人士认为,2006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即审批制变为核准制以促使新股发行迈向市场化的步伐前进了一大步,但仍留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当新股发行真正实现了买方市场化时,其实也离海外股票发行制度,即备案制不再遥远了。而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影响今年A股走向的重要因素就是来源于政策,而其中之一便是A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政策。
  因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趋向市场化,反过来也正是市场的表现促使和推动新股发行制度的变化和改革。在目前股票市场预期持续下降、投资者信心不断受挫的时候,多数人也开始寄希望于新股发行的再次改革,因此可以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触及定价核心
  此前,业界一直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新股的定价,在此之前尽管监管层多次对新股发行制度做出改进,但这些改革鲜有涉及新股定价这一核心问题,而此次要求将新股定价与行业平均市盈率挂钩,则被认为是大尺度改革的开始。
  对于目前新股发行定价需要改革的原因,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发行制度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比如,以目前的IPO询价制结合网上定价的发行方式,并未使新股发行价格确认得到充分的市场化认证。股票的发行价格定价权尚掌握在少数基金等机构手中,而占比更大的普通投资者并未在确定定价权上完全参与进来。
  对此,有业界权威人士认为,自2004年起实施的IPO发行询价制度意义非常重大,在制度安排上和理念上把定价权从行政部门交给了市场主体。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践中看,现有询价制仍不太完善,发行人、承销人、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博弈尚不够充分,仍然有很多保荐承销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定价、随意报价的不理智、不诚信行为。因此,当股票发行市场再次遇到发展瓶颈时,应对现有定价制度进行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新股的真正市场化定价。
  有消息称,证监会正计划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测算上市公司行业市盈率水平,并动态公布结果供投资者投资新股参考,以避免承销商片面选择有利于发行人的数据公布。这一结果将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对定价明显偏离行业水平的新股,证监会正研究相应措施,如要求发行人及承销商说明定价依据等以促进询价更加透明理性。
  市场化困难重重

  尽管目前的迹象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逐渐进入深水区,但从现有制度来看,更深一层的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依旧很大。新股频频破发是缘于发行价的虚高,是什么原因导致发行价虚高呢?一般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益约束机制不合理;二是配售机制存重大缺陷。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挡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面前的拦路虎。
  新股发行涉及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现有的制度在利益约束机制上没有将三者利益关系形成有效的制约,反而将发行人与承销商的利益过多地绑定在一起,形成两方联合压榨弱势投资者的不利局面。对于发行人来讲,他们希望发行价更高,因为这样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对于承销商来讲,他们也希望发行价更高,因为他们可以收取更高的承销费用。因此,发行人与承销商的利益是一体的,在一些业界分析人士看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必要将承销商与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捆绑。
  同时,在配售制度上,新股定价也形成了明显的不合理。目前新股发行一般采用3:1的配售比例,即发行1亿股的新股,机构将获配2500万股,普通投资者配售量则为7500万股。但现在的询价制度却造成了新股定价多数必须服从少数的尴尬局面:即占据着75%申购量的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参与新股定价,而只占25%申购量的机构却掌握着100%的定价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股发行价不合理的虚高。
  "如果发行1亿股新股,向机构配售7500万股,由于配售比例的急剧增加,在机构整体申购量不变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定价必将大幅回归。"上述分析人士说。
  一方面是发行人与承销商利益的捆绑,他们不愿意通过加大机构配售比例的方式来压低发行价;另一方面,占据着新股绝大部分申购量的普通投资者又毫无定价权,导致新股发行长期处于双高状态(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新股破发成灾。在接下来的新股发行改革中,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问题,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此外,除上述两大问题外,新股发行其他配套制度也应完善。应将发行人主体利益和广大投资者利益掺和在一起。即为了确保投资者利益,而迟迟未推出退市机制,这也是新股定价改革受阻的客观原因之一。有一位PE投资人对此有个恰当的形容,他说:"未有退市制度就好比股市没有实现真正的血液循环,糟粕不能被清除。本身已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仍存在市场上,那新发行上来的公司,依仗自身的业绩和增持预期,就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公司被低价发行。如此也间接致使了新股发行价格盲目攀比。"但是由于过多的利益掺杂在一起,多年来几乎年年喊推出退市制度,但多年过去该制度却仍旧无法推出。因此,在理论上也导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缓慢。
  此外,经济学家华生还表示,光有上市发行制度改革,没有退市制度改革,也不利于上市发行制度的完善。发行制度改革还重在发行信息透明化。胡晓辉说:"从拟上市企业公示角度上看,将企业预披露环节前置,就是为了使发行环节更充分接受市场监督、更加透明。而发行透明化是促使市场健康发展的条件保障。"因此,当前市场的不振给予了新股发行市场回归理性的机会,也再次给予了新股发行制度变革的条件和基础。
  今年或有重大突破
  市场虽然期待发行改革尽快步入深水区,不过政策利好何时出台、新股改革今年能否施行同样成为业内业外共同关注的话题。从前面可以看出,新股发行改革的条件,即外部动力正在逐渐形成。另一方面,证监会去年的换届,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上任,使更多的人开始笃信内部动力也已开始蓄力。
  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很可能将有重大突破。自从去年A股市场遭到单边下跌以来,整个新股市场的表现也开始每况愈下,而从去年年底至今,新股破发幅度已经越来越大,新一轮的新股破发潮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与此同时,深受新股破发伤害的机构也开始对新股申购越来越谨慎,八菱科技、朗玛信息的发行失败,以及华宝兴业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放弃打新的消息,更是再一次刺痛了新股发行制度的顽疾:如今的新股发行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
  "从目前各大机构对于2012年A股市场的预测来看,2012年的A股市场表现仍然不容乐观,而如果A股市场果真在今年仍然表现低迷的话,势必会引起更为剧烈的新股破发潮,导致新股发行难度越来越大,并倒逼发行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上述分析人士说。
  实际上,另一方面,从监管层来讲,新股发行的改革已经是既定的方向,无论是证监会还是温总理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列为重点内容。而且,今年也是证监会换届的元年,新一届证监会也有理由会在包括新股改革制度在内的诸多改革问题上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外界对郭树清有着极高的评价。此前,郭树清的主要功绩是推进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推动其成功上市,并成为当年全球最吸引人眼球的IPO案例。其中,在建行上市的基本框架中,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环,即引入美洲银行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因此,郭树清也被评为具有极强开创性和深厚使命感的金融业官员。如今,再次面临站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路口上,各界有理由坚信郭树清可以再一次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历年新股发行方式
  1992年之前 内部认购
  投资者购买认购证,一般为每张30元,今后新股发行采用摇号方式进行,中签的认购证可以购买新股,不中签可以等待下一次新股发行,历史上上海30元面值的认购证,价格曾经炒作到3000元以上,连号认购证更加值钱。
  1993年 等比例配售
  投资者需要先在银行存入全额申购款,然后按照申购量与发行量的比例进行比例配售,剩余款项或者全额返还,或者变为不可提前支取的半年期定期存单形式存入银行。一般来说,以存单形式存入银行的款项,黄牛按照每100元面值给98元的价格收购。
  1996年 引入挂号制度
  由投资者通过沪深交易所进行申购新股,然后根据摇号确定中签号码,方式与目前采用的申购方式类似,属于完全通过电子化渠道进行的新股发行方式。
  1999年 划分网上网下配售
  新股发行份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二级市场投资者申购,另一部分由法人账户配售,参与配售的法人账户配售比例一般比二级市场中签率更高。
  2001年 上网竞价
  最直接也是最有争议的发行方式。由于投资者的不理性,仅有的两只上网竞价发行股票均出现了较高的发行价格,并在上市后破发,短命的上网竞价发行方式被叫停。
  2002年 市值配售
  由于中小投资者认为一级市场投资者获得了太多的无风险收益,故管理层推出根据持股市值配售的发行方式,即只有持有二级市场股票,才有资格参与新股发行。
  2006年至今 询价制
  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其先进性与弊端同时存在,较高的询价价格成为了投资者不满的焦点,这也正是目前证监会亟待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关键。(北京商报)

  IPO改革完成前宜暂停新股发售
  上期我们刚谈到证监会公布新股发行审核程度,只是表明了愿意接受监督的诚意,取得了"小指甲盖"的进步,第二天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披露了加强新股监管的一系列新举措,主要针对询价机构无理由抬高报价,主承销商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中的选择性、倾向性可比公司估值结论,以及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等市场深恶痛绝的各类问题。
  虽然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新股发行价格虚高的问题,但显然已经触及到了新股发行的实质性问题,可以说取得了"小拇指"般的成绩,值得鼓励和肯定。
  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2010年4月海普瑞的发行。发行价148元,上市第一天最高冲到198元,中间经过10转增10和派20元,目前股价24元,复权后的价格相当于对折再对折。预告2011年业绩同比下降30%-50%。当初机构询价时对该股的评价好得不能再好,现在面对业绩大幅下滑和股价大幅暴跌,已经不见一个英雄、一个好汉。类似的例子还有中石油。它们只是新股发行不理性的典型代表。可以说,高溢价发行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必须尽快解决。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些承销商在新股推介时提供的新股投资价值报告中,在对可比公司估值情况的结论中,可能存在选择性和倾向性较强的问题。对此,证监会正在考虑委托独立的研究机构公布各行业已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情况,作为询价和投资依据。如发现新股估值与研究机构公布的同行业可比已上市公司估值出现显著差异的问题,将会要求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询价机构充分说明定价、报价依据,并向社会披露,以提高定价过程的透明度。同时,对业绩下滑的公司,监管部门持续关注并核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加以处理:如业绩下滑系因经营原因,原则上可以接受;但如业绩下滑系因发行上市时粉饰业绩等问题,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应该说,上述措施主要是"人治"的范畴,但在一套完整、科学、严密、市场化的公平发行制度建立之前,"人治"和行政干预是必要的和负责任的。我们总不能在完整的发行制度建立之前什么也不做。该人为干预就要及时、果断地干预,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该负责人还透露,对在新股发行时,向公众投资者同时开放"参照系性质"的参考性询价窗口等措施,证监会也都在研究之中。"就新股发行改革,我们正在研究很多措施,待改革方案成熟后就将向社会公布推出;甚至单项措施成熟了,也会尽快推出。"可见,证监会对新股发行的弊端认识是清醒的,推进改革的心情是迫切的,这对广大投资者是莫大的安慰,也能够获得投资者的理解和支持。
  但我们仍然建议:在新股发行制度有重要的、根本性的进展之前,宜暂停新股发行。本周将有6只新股发行,下周还有16亿股中国交建发行,发行速度一点没降。产业经济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索取够多了,在改进发行弊端的关键时刻,暂停新股发行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边克服矛盾,一边制造新的矛盾,很容易使人怀疑管理层推进改革的诚意。(经济导报)

  "两会"前A股走势值得期待
  在经历了春节长假之后,国内金融市场上周开始恢复交易,从总体表现来看,基本处于窄幅波动、蓄势整理状态,而本周即将出台的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或将对市场的运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从境外市场的走势来看,一如笔者此前预期的,欧元汇率在1月底的欧盟峰会之前持续反弹,但在峰会成果低于市场预期的影响下,开始出现盘整走势。由于欧元区救助政策的出台一直慢于市场形势的发展,欧债危机的解决仍非短期内所能实现的。
  至于伊朗局势,尽管在春节期间并未出现大幅恶化,使得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但美伊开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投资者对此不可掉以轻心,需及时关注其对原油市场进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影响。
  回到国内A股市场,由于有关千亿元养老金入市的消息被澄清、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的降准和节日期间楼市成交清淡,A股市场上周初出现小幅回调;不过随后即在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有所回升,全周小幅上涨。
  就A股市场而言,目前可谓是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夹杂出现,这也使得投资者对后市走势的分歧较大。
  就本周而言,1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将公布,笔者预计由于春节长假影响,1月信贷数据很难超过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将低于市场预期。而CPI则可能维持盘整之势,进一步下降将出现在2月。
  由于目前市场开始进入年报披露期,受到经济增速下降影响,年报出现大幅惊喜的可能很低,一季度业绩增速可能将继续下行,这一情况将制约股指在一季度的整体反弹幅度。再加上中国交建(601800)等前期过会大盘新股开始恢复发行(尽管发行规模缩减了),市场仍将受新股发行的压制,而仍有500多家公司排队等待发行的现实,使得A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难以摆脱新股IPO的"抽血"。
  综上所述,A股尽管可能在年初政策面回暖、流动性暂时好转的作用下出现反弹,但出现持续性较强的大幅反弹的概率仍不高,更多的是阶段性的、结构性的行情,暂时而言,股指在3月"两会"之前的走势仍可谨慎看好,但策略上不可过于激进,见好就收才是保身之道。

  专家测市:1月宏观数据将成突破确认契机
  沪深股市即将迎来龙年的第一批重磅经济数据,其中,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备受关注,它将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分析人士认为,指数近期创出反弹新高,并突破箱体整理高点,大盘有望在本周初完成整理蓄势的过程后继续冲高,而经济数据的公布有望促成市场确认突破是否有效。
  目前多家机构预测CPI的平均值为4%,其中预测最大值为4.6%,预测最小值为3.3%。而商务预报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数据显示,1月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处于小幅上涨过程,肉类和禽类价格延续回升走势,前两周蔬菜周环比涨幅居前。
  对此,分析人士普遍指出,考虑到春节的因素,预计1月份CPI仍然会处于高位,预计维持在4%,这也是近期农林牧渔个股表现较好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对价格调控仍不能掉以轻心,未来价格走势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012年美国已承诺长期维持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这或加大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而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价的上涨,水电煤气等资源价格的变化对通胀的影响更长远。故此,国内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小。
  而上证指数在上周五放量突破了60日均线,那么公布1月经济数据后将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此,广发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指出,去年6、10月2次重要反弹都没能触及20周均线,目前的20周均线2357点区域是,另外去年的两次反弹大盘都只在10周均线以上停留了3周,上周是反弹站上10周均线后的第二周,故本周跌穿10周均线概率偏低,本周初大盘有望整理后继续冲高,而经济数据的公布有望促成市场确认突破是否有效。
  对于中长期走势,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沪指突破60日线,但是长期以来压制A股市场的资金压力没有缓解,A股向上的过程将很曲折。日前首次公开的"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城商行板块来势凶猛,已有盛京银行、大连银行、江苏银行、锦州银行、徽商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东莞银行等14家城商行或农商行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14家地方银行如果陆续上市,将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又一大型"抽血机"。(证券日报)

  中金公司:“季节性反弹”有望延续 但幅度有限
  中金2月5日发布研报称,该机构维持对市场继续震荡反弹,但高度在2400-2500点左右的判断。中金将这轮反弹定性为“季节性的反弹”,而非“周期反转型的反弹”。所谓“季节性反弹”,指A股历史上多在2月春节后会出现一波反弹。从过去15年的历史数据看,A股2-4月表现显著好于平均水平,而8-10月则显著为负收益。过去15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50%,但假如投资者仅在1月末至4月底持该指数,而在其他9个月内总是空仓,则累计回报可达253%。A股的这种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中金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的资金面在春节后的2到3个月内往往是一年内相对最宽松的阶段。在基本面和政策面不出现大的利空因素的情况下,资金面的这种季节性变化带来了A股的这种“季节性上涨”的机会,尤其是在此前的半年内下跌较多的情况下。

  未来一段时间内,从基本面上讲企业业绩将进一步下滑,而从政策面上看中金预计政策放松的力度和时点将低于预期,因此今年的“季节性反弹”的空间和力度可能也会略低于往年。中金认为市场在2月份仍有进一步反弹的空间,但是到了3、4月份或者上证指数2450点以上,市场风险就可能将显著增加。

  继续上行仍有动力 强势震荡勿忘风险防范 
  上证指数突破60日均线且缓慢走高,后市仍存继续上行动力,但股指的反弹无法得到基本面的支撑,投资者在操作中仍宜谨慎,注意仓位的控制,切忌追高。

  受上周股指反弹惯性刺激,两市早盘表现平稳,但午后跌幅逐渐扩大,因汇金拟再降三大行现金分红率5个百分点,此举将给三大行留存约250亿元利润用于补充核心资金,受此影响上周金融股表现突出,但中国银行业对存贷款利差的严重依赖,汇金的让利只不过使银行暂时降低再融资兴趣,粗放型经营思路不改,再掀再融资狂潮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上周股指受惠于金融股的上行,但近期关于银行暴利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实体经与虚拟经济的冷热严重失调,再加上高层的讲话,将来存在控制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今天的银行股已率先走弱,尽管从技术形态看,上证指数突破60日均线且缓慢走高,后市仍存继续上行动力,但股指的反弹无法得到基本面的支撑,投资者在操作中仍宜谨慎,注意仓位的控制,切忌追高。(广发证券)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页 (共18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