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菓名场面线画集:柑桔花蕾蛆的发生以及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18:55
(2011-02-22 16:12:45) 转载标签:

子房

柑桔园

花蕾

幼虫

杂谈

分类: 病虫害知识篇

花蕾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俗称花蛆,又叫柑桔瘿蝇、包花虫、灯笼花等。柑桔花蕾蛆是以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蛀害花蕾。被害花蕾成畸形,膨大变短,不能开放,发生严重的柑桔园花蕾被害率可达50%以上,从而影响柑桔正常结果。

形态特征

成虫。像小蚊,雌成虫体长1.5-2毫米,翅展4.2毫米,黄褐色,虫体长有黑褐色细毛。头扁圆形,复眼黑色,无单眼。触角细长,14节,念珠状。口器短。胸部背面隆起,色较腹部深。翅膜质透明,呈金属闪光。足细长,黄褐色。腹部10节,能见8节,每节有黑褐色粗毛1圈,第九节成为针状的伪产卵管。雄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3.8毫米,头部较雌成虫小,触角呈哑铃状。腹部较小,9节,有1对抱握器。

卵。长约0.16毫米,长椭圆形,无色透明,外有一层胶质,一端有1根胶质细丝。

幼虫。幼虫1龄体长0.25-0.27毫米,无色。2龄体长1.6毫米,略带黄白色;3龄钵长2.5-3毫米,黄白色,老熟时变为橙黄色。前胸腹面有“Y”形褐色剑骨片。

蛹。体长1.1毫米,纺锤形,初为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将羽化时复眼及翅芽变为黑褐色,外有一层长2毫米黄褐色的半透明胶质茧壳,触角长至腹部第二节,3对足伸至第七腹节末端,翅芽伸达足长的2/3处。

生活习性

初出土成虫尚无飞翔力,但能在土面迅速爬行,常潜伏在树冠下杂草或间作作物上,一般在早晚活动于树冠及花蕾间,阴天也有少量个体活动,成虫扩散范围只3-4米。卵多产花蕾萼片裂开能见到白色花瓣的时候,一般花蕾直径2-3毫米,顶端组织不紧密或有小隙缝的花蕾最适合产卵。卵产在花丝及子房周围,常数粒至数十粒成堆排列。全代产卵期约2周左右。

幼虫在子房周围为害,使花蕾内产生粘质液体。1个蕾中幼虫最少1-2头,最多可达200头。被害花蕾的花瓣变短变厚,并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绿色小斑点。花丝与花药变褐色。不能开放。幼虫在蕾内经10天左右爬出花蕾,不断弹跳,一次弹跳距离最远可达21厘米,然后钻入土内。出蕾入土时间以清晨及阴雨天气最多。入土位置以树冠边缘内外各33厘米左右土中为最多。入土经3-4天后,粘合泥土结成薄茧,潜伏休眠至翌年3月恢复活动,离开老茧,上升到距地表3.3厘米范围内,另结新的薄茧化蛹。

花蕾蛆的为害程度,与柑桔现蕾初期的天气情况有密关系。3-4月间成虫羽化期阴雨天气多,当年发生量就大,因为湿润的地表有利于幼虫向上移动和成虫羽化出土,故羽化盛期常常发生在降雨之后。如果成虫出土期土壤特别干燥,当年发生量就少。从柑桔园生态条件看,一般平原比山地、阴湿低洼地比高燥地、山阴地比山阳地发生较多,桔园生长茂密或有间作作物的、发生的也较多。这是由于阳光少,湿度大,既有利于成虫羽化,活动和产卵,又有利于幼虫入土和在土中活动,沙土不易保水,粘土干燥后容易板结,均不适宜幼虫活动,因而发生少。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也可以有少量的第2代出现。以幼虫在树冠下3.3-6厘米深土内越冬。3月中、下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盛期,成虫羽化后1-2天即交尾产卵,产卵后成虫很快死亡,故成虫寿命一般也仅1-2天。卵期3-4天。4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为幼虫盛发期,幼虫共3龄,1龄3-4天,2龄6-7天,3龄时约在4月中旬,幼虫开始爬出花蕾入土休眠,一直到翌年化蛹,蛹期8-10天。

防治方法

1.地面喷药。花蕾初期,萼片开始开裂,刚能见到白色花瓣时,立即在地面撒施药剂,以杀死刚出土成虫。撒药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旬进行。主要防治方法有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混合细沙土15公斤撒施于地面;也可将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100公斤浇于地面。此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和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制成混合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洒地面1-2次,每次间隔5天,也有较好效果。

2.地膜覆盖。在成虫出土前进行,可使成虫闷死于地表,又可阻止杂草生长,亦可作观察成虫发生期之用。

3.树冠喷药。成虫已开始上树飞行,但尚未大量产卵前,用2.5%三氟氯氰菊醋乳油4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和90%晶体敌百虫800倍混合液,喷洒树冠1-2次。

4.人工摘除虫蕾。如为害尚不严重时,彻底摘除虫蕾及时深.埋或烧毁,可减少翌年发生量。

5.冬季翻耕土壤,降低土壤湿度,利于低温杀死越冬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