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诺曹第20百度云:摘录10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4:28

20100717成飞集成六个交易日五涨停 股价疑被操纵  张建峰  中国经营报

  2010年7月14日,成飞集成刊登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股票近期交易价格波动较大,换手率较高,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

  停牌的起因,是公司股票2010年7月6日至13日6个交易日内连拉5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70%。在高涨幅的背后,坐庄式操纵手法所具备的题材、营业部对倒股票拉升股价、换手率和交易量突然激增、公司流通股本小等特征,在近日股价暴涨的成飞集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市场人士怀疑,公司近期股价暴涨是被庄家操纵所致。

  而公司募集巨资投建的锂电池项目,在2013年之前将无法为公司带来利润。

  坐庄式操纵手法“显威”

  2010年7月6日,成飞集成公告称,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以不低于9.70元/股发行1.06亿股,募资不超过10.2亿元,将全部用于增资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当日开盘,公司股价就被牢牢封在12.64元涨停板上,全天呈现惊人的一字形。随后,公司股票继续受到市场资金的热烈追捧,连续拉出涨停板。从7月6日7月13日,6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上演了5个涨停板的“精彩演出”。从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11.49元,至7月13日的19.75元高价,期间公司股票价格涨幅最高达71.89%。

  市场人士指出,从证券营业部对倒股票拉升股价、换手率和成交量突然激增、公司流通股本小以及锂电池概念来看,资金对倒拉升股价痕迹十分明显。

  第一批对倒公司股票的证券营业部,是广发证券杭州天目山路证券营业部和中山证券杭州杨公堤证券营业部。

  7月7日,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公开信息明细表显示,广发证券杭州天目山路证券营业部净买入公司股票金额为1114.88万元。而在7月8日,该营业部净卖出股票金额达770.19万元,数额与前一交易日买入金额相差不多。

  中山证券杭州杨公堤证券营业部于7月7日净买入公司股票金额为1113.32万元,仅隔一天,即7月9日,该证券营业部净卖出公司股票金额达1184.96万元,相隔一天的净买卖公司股票金额几乎一样多。

  而在7月8日7月9日,三个证券营业部净买卖公司股票金额也高度一致。

  7月8日,中信金通证券金华中山路证券营业部、湘财证券杭州教工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扬州文昌中路证券营业部,净买入公司股票金额分别为1223.08万元、1202.14万元、1152.79万元。

  而在7月9日,上述三家证券营业部净卖出公司股票金额分别为1331.03万元、1156.38万元、1226.93万元。

  在第一批证券营业部对倒完后,第二批证券营业部便接力继续玩着相同的“游戏”。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公开信息明细表显示,7月9日,招商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证券营业净买入公司股票金额为683.44万元,而在7月13日,该营业部净卖出股票金额为792.10元,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7月12日,太平洋证券厦门嘉禾路证券营业部、长江证券重庆红黄路证券营业部分别净买入公司股票金额达658.49万元、792.32万元。

  7月13日,上述两证券营业部净卖出公司股票金额为982.82万元、1200.25万元。

  从2010年7月7日至13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换手高达26.78%,成交额高达2.86亿元,这两项指标对此前大部分交易日换手率在个位数、成交额在1亿元以下的成飞集成来说,很不正常。

  其中,7月8日,公司股票4.05亿元的成交额创出自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点,同时,当日高达41.31%的换手率,是自公司上市以来的第二高。

  面对配合如此紧凑的接力对倒资金拉升股价以及换手率和成交量的配合,东海证券分析师王凡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典型的坐庄式炒作手法。

  某私募人士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近期公司又有投资锂电池的消息,以及上述证券营业部对倒拉升股价、换手率、成交量的配合,这是典型的坐庄式手法,其背后可能被某个庄家所操纵。

  对于公司股价被庄家操控的说法,成飞集成证券事务代表巨美娜表示不清楚,对于二级市场的情况,公司还没有进行核查,目前公司还在对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影响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事项进行核实,具体的核查情况以公告为准。

  锂电池项目2013年前无回报

  引发成飞集成股价近期大涨的导火索是公司巨资投资锂电池的消息。

  成飞集成公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称,公司主营汽车模具研发制造和数控加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基于新能源产业目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发展契机,公司拟进入具备巨大潜力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

  预案显示,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7亿元,其中建设投资15亿元,铺底流动资金两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6.8亿AH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周期为38个月。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净利润为3.74亿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23.10%,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为7.8年。

  根据38个月的建设周期来看,公司投资的锂电池项目在2013年上半年不能正式完成。成飞集成证券事务代表巨美娜表示,公司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还没有出来,正在制作中,具体什么时候能出来现在还不能确定。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根据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的进展情况来看,目前仅仅刚开始,在其细则出台后还须上报证监会等机构审批,按照常理推断,该预案正式募集资金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初了,也就意味着在2013年前,该项目并不能正式投产为公司带来利润。

 

 

20100717国际对冲基金惊魂60天:做空者上天堂做多者下地狱  杨颖桦21世纪经济报道

  甜蜜的空头

  在这个大宗商品让人失望的上半年,却有聪明的做空者。

  根据研究对冲基金的专业机构HFR最新的报告显示,其衡量对冲基金业绩的广义指标——HFRI基金加权综合指数,在截至6月底的六个月下降了0.18%,其中,仅6月一个月就下跌0.81%,泥沙俱下的对冲基金中,唯有做空策略的对冲基金增长了3.01%,而在此前的5月份,他们已经增长了。

  然而,做空仍在继续,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一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多头头寸数量下降31%,至50,503手,创2009年4月来的最低水平。

  而在国内自4月16日以来,受国内房地产调控与欧洲债务危机双重挤压的商品市场可谓哀鸿遍野,年初一度高歌猛进的国内期铜价格已从当时每吨62000元跌至7月13日的52000元,在6月8日甚至每吨不足50000元;而期铝、期锌与螺纹钢期价也均大幅下挫,跌幅都在20%左右。在这场做空者的盛宴中,内地只有少数深谙投机之道的职业炒家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群甜蜜的“空头”阵营里既有国际对冲基金也有国内游资,该专题的两篇文章对他们做空的手法和真实的面貌进行了还原。

  原油期货对冲基金做空者们近期表现得可谓出色。他们在5月初闪电出击,豪赌原油的下跌。一边大手买进原油期货的空头合约,一边做多美元压低石油价格。而在4月份曾经达到86美元搞掂的原油价格也十分“配合”地上演一出高空跳水戏码,从5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至6月方探底。

  从5月到6月,短短六十天,对冲基金空头们在原油上的一仗赢得惊险而漂亮。

  然而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对冲基金空头与多头,可用狄更斯笔下两部作品来形容:一边是“远大前程”,一边则是“荒凉山庄”。

  统计过去12个月的美国原油期货,可发现其正价差导致期货合约的展期收益为负,这一点令投资者自年初迄今以来损失约13%。

  上半年,原油不是表现逊于整体市场的唯一商品。截至7月上旬,标准普尔的高盛非能源指数年内迄今的回报为负8.5%。在该指数所涵盖的24种商品中,仅有七类商品期货出现逆价差,而且只有两类期货是长期持续处于逆价差状态。

  对此,路透社的原油及能源研究专家John Kemp不得不感叹道:“上半年是个做空商品的好机会,在正价差的市场环境下,每个月通过延展空头仓位就能获利。”他指出,“养老基金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多头就这样把钱输送给了商人、银行和空头们。”

  最大输家则是专注于能源与基本材料的多头策略对冲基金,下降4.81%。其中,花旗前交易员Andrew Hall管理的大宗商品对冲基金在5月已跌逾10%。

  踩着高盛的尸体做空原油

  “入此门者,当放弃一切希望”,这是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台词,刻写在地狱之门上方。

  如果高盛公司商品研究部门主管Jeffry Currie回想在他2010年初对石油的高调看多时,难免陷入到类似的绝望心境。

  在2008年之前高盛一路唱多,直到油价创造史无前例的147美元天价,而在2010年初,Jeffry Currie更是断言,油价将上100美元。

  而在今年以来,原油走势跌宕起伏,1月初原油延续去年12月的上涨势头,一度收于83美元上方,实现连续十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达14%,为1996年以来最长的单边上涨行情。但这一波行情未能持久——欧元区债务危机等诸多因素均加大了市场对原油需求的担忧,原油价格一路走低,至2月初最低至70美元下方。而在2月下半月原油一路走高,受到来自美国、中国以及欧洲等多个国家一系列良好经济数据的刺激,自4月末收于86美元上方,创下年内新高。但是随着5月份欧元区债务危机加剧,基金大幅减仓,油价一泻千里,从85美元上方暴跌至70美元下方,直到6月份方探底。

  事实上,错判的不仅是高盛,各大机构在年初对今年原油的预期皆是一路看多,国际能源组织IEA认为,2010年全球原油供求大体平衡,油价走势将相对平稳;OPEC的研究则显示,2010年油价走势将向好,每桶80美元上方是合理的。美林银行则认为油价还有冲破100美元/桶的可能。

  他们原本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供需关系趋紧,以及商品价格的上涨,可以因看多商品而获益。但实际等来的却是价格区间波动和正价差严重侵蚀投资回报。大多数的多头投资者在2010年上半年蒙受损失。

  然而,在一片看多中,对冲基金在5月初发起了沽空原油的总动员,空方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开始对国际油价进行施压,这次,他们赢得很漂亮。

  CFTC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的一周,对冲基金正以8个月来最快速度卖空原油期货,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投机性净多头寸为8.9万手,较前一周减少了32%,创2009年9月29日以来的最大降幅。而CFTC的投机性头寸正是对冲基金大展身手的隐身处。

  此时,参与做空原油的对冲基金,主要是管理期货型对冲基金或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研究显示,有些激进的对冲基金将沽空原油期货的资金量提高至基金资产的40%-50%,加之投资银行提供的4-5倍高杠杆融资,其沽空原油的规模高达基金资产的2.5倍。

  为何对冲基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起空头大进攻呢?

  当其时,在5月25日,国际油价在亚洲市场已经跌至每桶68美元附近。在纽约市场,当地交易时间5月24日,主力合约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至70.21美元后,然后又重新跌回70美元线以下。

  原油的大幅下降背后是多种不利经济因素的合力,投资者担心万亿美元的欧盟援助计划可能对于欧债危机的爆发于事无补,而欧洲各国未来限制预算的方案恐怕还会限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此影响,欧元/美元跌至4年谷底。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冲击打压油价从5月高位的85美元下滑15%。当时,美国的原油和油品库存也正处于20年来的高点。这些都构成油价接连遭遇打压的原因。

  但是,当其时高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自己深陷“欺诈门”的代价,为对冲基金空头们赢得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点。

  此时正值美国参议永久调查委员会就高盛“欺诈门”召开听证会。在2008年之前高盛一路唱多,直到油价创造史无前例的147美元天价,高盛商品指数由此成为全球资金跟踪量最大的商品期货指数之一,有超过1000亿美元资金跟随。

  美国能源研究机构Schork Group Inc。总裁肖克当时对媒体表态说,高盛被指控,意味着高盛需要留存一定现金应对SEC处罚,将大量平仓原油多头合约。“这无疑是导火索,接下来就是对冲基金大举沽空原油期货,5月初的景象是我们以前都不敢想象的——对冲基金在向高盛搏杀原油期货的定价权。”

  而对冲基金看准的,正是高盛的沦陷,以及众多高盛追随资金由此对看涨原油的迟疑。

  后院放火

  除了直接的持有做空头寸外,对冲基金还有一个隐秘的手法操作油价。他们的手法简洁而巧妙,通过大举买涨美元,做空欧元,压低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价格。因为原油价格历来和美元汇率是紧密挂钩,其交割和计价基本都是用美元来结算,所以美元汇率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

  据统计,美元指数和WTI原油走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1991年到2007年间美元对原油的引导系数为-92%,其中,1991年至2000年,其引导指数为-41%,而2001至2007年,其引导系数为-70%,由此可见石油与美元间的高度负相关性。

  在对冲基金采用空头仓位做空原油期货的同时,5月7日,CFTC数据显示,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外汇投机性头寸5月4日当周增持美元多头仓位达到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最高,为233亿美元,较前周猛增70.6亿美元。

  与此同时,NYMEX原油主力7月合约已从开盘86.09美元/桶骤降至74.59美元/桶。

  但对冲基金并没有放松狙击原油的脚步。CFTC数据显示,在5月19-25日当周,投机性头寸增加美元净多头持仓,并削减了欧元净空头持仓。数据显示,该周的美元净多头持仓总额约221.9亿美元,此前一周为217.8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机性头寸仍大量做空欧元,空头部位达106,736口,但低于前一周的107,143口。欧元净空头持仓的纪录高位是5月11日当周创下的113,890口。欧元净空头持仓价值约为165亿美元。

  终于,在6月11日,欧元兑美元跌至4年谷底,而油价也从5月高位下滑近15%。对冲基金随之进一步削减看涨油价的头寸,投机性净多头头寸数已降至10个月新低。

  一面正面进攻,一面后院放火,精明的对冲基金终于收获了漂亮的成绩单。

  以其发动空头总进攻的5月份来看,HFR的统计显示,在5月份,绝大多数策略都承受了较大程度的亏损,连对冲基金界的大红人John Paulson旗下的杠杆类基金Paulson Advantage Fund在截至今年5月21日的一个月内也下跌6.9%,令该基金今年以来亏损达3.3%

  唯一的王者只有空头。除去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有不太显著的收益外,5月真正的赢家是空头策略的对冲基金,该策略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市场下跌8.2%的情况下平均获得了6.99%的正收益。

  此外,事件驱动策略的对冲基金表现较好,整体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空头策略的对冲基金外,参与做空原油的管理期货型对冲基金和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此外,对冲基金空头们做多美元、打击原油的步伐仍未停止。根据HFR的报告显示,未来全球对冲基金的赌点更多地集中在各国汇率政策变动以及美日经济恢复的节奏上。

  亨德利的曲线做空

  相对于原油,金属的日子也不好过。以伦敦金属交易所德铜期货价格为例,其在一季度结束时,仍增长了5.6%,可是在二季度则跌去16.4%,截至7月16日为止已经跌去9.9%。而LME铝期货的价格也同样不好过,在今年一季度时仍录得4.2%的增长,却在二季度跌去14.9%,截至7月16日已经跌去9.9%。

  路透社的金属类大宗商品研究专家Andy Home这样评价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今年上半年,只有镍和锡两个品种勉强录得稍许涨幅。单看第二季,所有品种更是无一成长。事实上,锌、镍、铅、铜和铝是过去三个月表现最差的五种商品。锡由于只下跌6.6%而堪称表现最佳。”

  所以,今年以来,对冲基金在金属上的做空也较为明显,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的精铜为例,CFTC的报告显示,空头对冲基金主要藏身的非商业持仓头寸,在今年初开始做空,在6月8日,其空头头寸达33,065万手的最高点,与之成为对比的是,非商业持仓头寸的多头头寸一直下降,从3月初的逼近55000万手,降至7月6日的31,620万手。

  虽然大宗商品中金属与能源在今年泥沙俱下,但仍有看多者,其中以罗杰斯为代表,他明确表示看好商品市场,他还谈到了油价,他认为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后油价可能进一步走高,因为在此之后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可能将会对海上钻井出现更多的限制。

  事实上,受经济展现复苏迹象,以及原油库存下降推动,在7月6日一周,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原油期货合约在6月28日7月4日一周内上涨5.5%,收于76.09美元/桶。

  即使大宗商品市场的熊市结束,并不意味着空头们的盛宴终结。聪明的空头早就找到了另外一种更为隐蔽的做空方式,这与中国市场息息相关,因为中国是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之一,这些大宗商品万一结束下行,开始走高,将会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4月份,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发表了一份报告,两份报告的理念惊人的一致:如果在中国不能够做空,就寻找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东西来做空。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有三种大宗商品与中国经济增长极其相关的:最重要的是铜,其次是大豆和石油。此外,中国企业,特别是钢企,需要用到的镍和钼需求也在上升,。

  在其对冲设想中,高盛的报告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不同的产品。它关注购买以下金融产品:与中国关系紧密的香港和记黄埔电信公司的信用违约掉期、亚洲(不包括日本)信用违约掉期的指数、从澳元、高盛的大宗商品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此指数由中国在港股上市的公司组成)下跌而获利的组合期权。

  而英国对冲基金Eclectica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经理休格·亨得利,正是这种理念的先行者,他在国际市场购买了20家与中国经济相关性极强公司的看跌期权,占基金净值的1.5%。据悉,这些公司都背负巨大财务杠杆并过度依赖亚洲和大宗商品。大宗商品出现剧烈震荡,这些公司股价就会大跌,亨德利就可以从中获利。

 

 

20100717近半私募大佬看多下半年 重仓消费股避险 杨卓卿 华夏时报

  押宝业绩预增个股,重仓消费股避险

  半年报的密集发布,也成了考察私募投资眼光及窥探其投资思路的好时点。

  7月13日晚,万家乐发布业绩预告,其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446%至542%。而私募基金广州新价值在一季度重仓杀入该股,其投资总监邱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新价值并没有减持万家乐,至少我管理的新价值八期及新价值十期并没有这样做,并且仍然看好该股。下半年新价值看好的行业包括战略新兴行业、低端消费品以及医药行业等。”

  实际上,暴跌后的市场确实有雨过天晴的迹象,相比上半年只热捧中小板,阳光私募们的投资态度渐显乐观,投资意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近半数私募看涨下半年

  由3300点下落到2300点,A股上半年的萎靡态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走过暴跌,作为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一群,阳光私募们对于下半年的观点渐渐回暖。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5.71%的私募看涨下半年行情,看跌的为20%。看涨的私募主要是认为市场经历过暴跌后,估值已经较低,存在投资机会;政策面也有开始转暖的迹象;市场底在不断的下跌博弈后也逐渐出现。看跌私募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存在回调的可能,上市公司业绩回落,房地产调控政策尚未出尽,通胀压力大,欧债危机黑云压顶尚未散去等。

  简式投资总经理杨典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现在大盘指数2300-2400点已经算是一个底部了。而且现在市场正在盘整,各项经济指标都显示出经济明朗化,但需要一点时间去走出这个低迷的行情。整体来说,下半年的行情还是比较看好。”

  此外,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的惠安投资也看好下半年股指走势。惠安投资董事长沈一慧认为,市场会在第三季度见底,但也不排除在第四季度见底的可能性,触底之后将展开一轮不短于两年的牛市,大盘再创历史新高。大盘目前还没有到底部,而是在向底部接近,2500点以下是一个历史底部区间,跌的空间有限。

  不离不弃消费股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上半年的暴跌,阳光私募们对投资板块的偏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避险板块的代表,消费板块在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重仓消费股的私募也因此得以“避险”。而在阳光私募下半年的操作思路中,消费股这个震荡市宠儿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在今年一季度,私募大佬罗伟广掌舵的新价值大举杀入了万家乐。截至3月31日,新价值成长一期、新价值4号和新价值2号分别持有万家乐600.46万股、523.44万股和406.86万股,分别占流通股比例的0.87%、0.76%和0.59%,位居万家乐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第4位、第8位和第10位。

  虽然股指在二季度遭遇暴跌,万家乐却始终保持相对坚挺的走势,自4月15日7月13日,跌幅仅为3.61%,远低于沪指22.61%的跌幅和深成指21.95%的跌幅。

  新价值投资总监邱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新价值买入万家乐更是看好万家乐的高聚光太阳能(HCPV)项目,我们认为,半年以内万家乐在这方面将实现技术突破,所以还是看好这只股票。”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新价值邱伟认为短期市场会有系统性的反弹机会,但中长期上投资仍将表现为结构性的机会,看好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节能减排、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重点挖掘战略新兴产业的支点企业,“当然低端消费品也是我们看好的行业。”

  然而,看好消费股的绝对不止新价值一家。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消费是最受私募青睐的板块,以74.29%的比例独占鳌头。

  在展恒理财第七届私募高峰论坛上,北京源乐晟总经理曾晓洁表示,下半年应该是纠结尴尬的局面,机会跟麻烦同时存在。曾晓洁是险资背景出身,市场判断一向谨慎,他看好消费板块中的服装及零售百货行业。

  多空争辩医药股

  同样是震荡市宠儿,医药板块在上半年为很多私募人士规避了大盘风险,赚得超额收益,不少近期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的个股都出现私募大佬的身影。

  7月14日,丰原药业发布公告,预计2010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0%至170%。原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加;且公司收到参股公司徽商银行现金红利366.98万元。上海精熙投资在第一季度重仓该股,截至3月31日,精熙投资位列丰原药业第九大流通股股东,持股57.13万股。

  同样在7月14日,兰生股份发布公告,2010年上半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00%以上。睿信投资李振宁至今仍重仓该股。从一季报可看出,截至3月31日,睿信旗下四期产品进驻该股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合计持有740万股,占到公司全部流通股股份的2.74%以上。

  然而,不同于万家乐在暴跌中相对强势的表现,虽然上半年业绩表现很好,这两只医药股都在市场调整中经历幅度较大的回调。以兰生股份为例,在4月23日股价攀至23.63元之后,该股曾一度下探到13.58元,跌幅近40%。

  如今,睿信投资李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表示出对医药板块及兰生股份的看好:“兰生股份的药品技术相对独家,在这次药品调价中受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此外,公司间接持有股份的中信国健股份制改造完成,上市可期,这也是重大利好。”

  实际的情况是,近期政府出台医药调价政策,引发医药股连日暴跌,不仅让不少重仓该板块的投资人士遭受重创,对医药板块的价值判断阳光私募也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不少私募人士对该板块极端看空,翼虎投资的余定恒就是其中一位。

  余定恒说自己现在对医药股“相当的小心”,已经不敢碰。“国家酝酿4年的改革,现在开始动手,不管实施力度及效果,这次改革的影响都会很深远。”

  余定恒甚至表示:“从多个环节进行监管将会使医药行业变成类似水务、电力等的公用事业部门。”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过对现在的医药股的担心:“之前是情有独钟,但这次药品调价极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盈利,所以对医药股也很谨慎。”

  尽管如此,看好医药板块的私募仍不在少数,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占比54.29%的私募看好其下半年的表现。

  而上半年跌跌不休,让人弃如敝屣的地产股及银行股似乎终于迎来了曙光。数据显示,54.29%的私募表示会对地产板块进行适度投资,51.43%的私募认为银行板块下半年具有投资机会,并且,仅仅11.43%的私募表示不看好银行的投资机会。

 

 

20100718欧洲股神:看好中国消费金融类股票 新快报

  “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看好中国消费金融类股票

  与彼得·林奇共享盛名、因在1979-2007创下28年年均回报19.5%而被誉为“欧洲股神”的安东尼·波顿认为,全球经济不会二次见底,中国未来十年充满投资魅力。

  移居香港的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投资总裁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7月15日首次在香港面对传媒,他预期中国将于年底放宽信贷政策,以缓解经济明显放慢的风险,他看好消费及金融类股票。“A股过去12个月处于低迷,中国国内基金经理持有现金仓位升高,而流入中国的国际资金已有一段时间处于低水平,这些情况有助利好这一市场。”

  腾讯和联通超配较多

  目前安东尼·波顿“出山”首只管理的基金名为富达中国特别时机(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据基金资料显示,基金前十大持有股份中,包括中移动、交通银行(6.06,-0.03,-0.49%)、腾讯、联通、汇丰银行、恒隆地产等,其中腾讯和联通超配较多。

  按行业划分,非必需类消费品、科技股、医疗类目前为“超配”,而金融、电信、工业、必需类消费品为“低配”。

  波顿指出,他主要偏向投资两类公司,一是有能力在未来十年大幅增长的公司,虽然其估值一般高于西方的同类型公司,但溢价通常不会太高;二是有合理增长潜力的中小型公司,这类公司估值一般低于西方的同类公司。

  在具体行业方面,波顿看好零售商,包括百货公司及运动用品零售商、电器、鞋类及珠宝制造商,以及由消费带动的其他领域,如酒类、餐厅、酒店、汽车、电讯及互联网。

  此外,波顿对金融股亦表示看好,包括银行、保险、经纪、地产代理及一些药业股。

  曾言四月可入场

  六年前,他便开始投资中国,到任负责这一中国基金后,曾拜访超过150家中国企业。

  在上周四的记者会上,他表示,大部分我所拜访过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是市场上较少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公司。尽管企业管治及决策风险仍是部分公司的内部隐忧,但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普遍比我预期的要好,大部分都持净现金,加上中国当局希望建立“龙头公司”,长远而言将为投资者提供有利的机会。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他深有心得,认为中国在未来十年充满投资吸引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转变,未来将更多由内需带动而非出口。随着中国发展进入S曲线阶段,未来十年内很多领域将出现高速发展。

  与众多的外国投资者一样,波顿对投资中国的担忧,也集中在紧缩措施可能导致的银行坏账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

  波顿的一位朋友,亦是一家大型基金的主管,曾对财新记者表示,今年4月与波顿交流的时候,波顿认为中国股市已见底,可以入场。不过现在看来,他入市似乎有点早。

 

 

20100718资金一周净流出52亿 后市关注中报概念股  上海证券报

 本周市场围绕农行成功及上半年经济数据两大重要消息面展开,全周股指呈震荡格局。其中以重组为主线的上海本地股表现突出,另外随着中报业绩逐渐披露,市场风格悄然转变,中报行情贯穿全周。本周沪指累计下跌46.65点,跌幅为1.89%,收报2424.27点;深成指微跌10.22点,跌幅为0.10%,收报9806.64点,受农行巨量成交影响两市成交额较上周放大。数据显示本周大盘资金总体净流出51.9亿元,期间除12日净流入1.3亿外其余交易日均是净流出,农行上市明显影响了主力资金做多情绪。

  房地产、旅游酒店、教育传媒等三大板块最受本周主力资金关注,板块一周资金分别净流入1.3亿元、0.23亿元及0.02亿元。 上半年CPI为2.6%同时6月环比下降0.6%的利好数据一度刺激地产股表现,万科A、招商地产、中关村等个股资金大幅净流入,而一周涨幅靠前的海德股份、京投银泰、万方地产、鲁商置业等活跃股资金均为净流入。北京旅游复牌大受主力亲睐影响旅游酒店板块资金整体净流入,北京旅游主力一周净买入3000万元,超过板块资金流入总和,值得关注的是,下半周开始启动的世博股份主力连续三天净买入,合计273万元。

  在资金净流出排行榜中,仪电仪表、保险、医药、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7大板块资金净流出超过3.0亿元,同时另有14家行业资金一周净流出在1.0亿元以上。特别可以关注的是,银行股本周整体资金小幅净流出0.45亿元,市净率仅1.6倍的农行上市“保发行价”现象拖累了整个银行股下半周的表现。银行具体个股资金流向呈分化状态,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一周资金净流入超过3000万元,而周四除权的民生银行主力大幅抛售1.34亿元、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均净流出0.42亿元。

  随着农行上市和经济数据的尘埃落定,市场重新回到此前格局,获利筹码回吐及谨慎的市场情绪导致股指一度破2400点,预计短期市场将继续维持震荡格局。在具体个股挖掘方面,仍应围绕中报加超跌主线,如煤炭股,另外重组、整合概念同样可继续关注。

 

 

20100722胡锦涛:保持政策连续性 推进财税房地产等改革 中国政府网

 [导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房地产、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胡锦涛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温家宝通报有关情况 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出席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中共中央7月2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座谈会。温家宝通报了上半年经济工作有关情况,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无党派人士陈章良先后发言。他们表示赞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并就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同志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

  胡锦涛强调,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胡锦涛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清醒认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统筹兼顾,切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力度,坚定不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胡锦涛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注意把握好政策调控力度和节奏,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继续做好农业发展工作,抓好夏种夏管和秋粮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要继续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政策,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益,引导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薄弱环节。要继续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好推动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工作。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坚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动摇、不松劲,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房地产、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开拓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要继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胡锦涛强调,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继续集思广益,不断为促进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温家宝在通报时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消费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王岐山、回良玉、张德江、令计划、王沪宁、马凯、杜青林,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张梅颖、张榕明、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和张宝文、马培华、严以新、汪毅夫、孙安民、李稻葵等。

 

 

20100722社科院专家称我国养老金空账约1.3万亿   时代周报

1.3万亿养老金“空账”,让人担忧未来老年人能否颐养天年。

  “中国引入个人账户做法不成功,个人账户的功能失灵。”7月1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社保体系国际研讨会”上坦言。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而那些在此制度确立前的职工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个人账户的资金用于支付养老金,形成规模庞大的“空账”—据郑秉文透露,大约1.3万亿元。

  引进个人账户失败

  此前,主管部门唯一一次公布养老保险“空账”,还是原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截至2004年的数字,为7400亿元。

  “空账”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借鉴智利模式,引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由单位负担缴费,目前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

  此前中国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智利则以个人为养老保险缴费的直接责任主体,采用完全积累模式。我国则将这两种模式捏在一起,实行部分积累。

  “采用统筹账户以后,增强了社保的互助共济功能。”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副主任张录法告诉本报记者。

  “当时的设想是让个人账户里有钱,做成实账。可是由于我们没有解决转型成本问题,账户一直是空的,账户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郑秉文说。

  所谓转型成本,是指对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的补偿。对此,智利是通过发行政府认可债券来筹措补偿资金,由多届政府来逐步消化;而我国则由后来缴费者支付,由此个人账户形成规模庞大的“空账”。

  郑秉文表示,引入个人账户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使个人缴费和未来的养老待遇紧密联系,二是个人账户的钱可通过金融市场投资,求得较高的收益。

  “第一个功能可以说部分实现了,第二个功能由于账户内有将近1.3万亿的空账,未能有效投资,与将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私营化管理的智利相比,显然没达到目的。香港2000年也采用智利因素,建立基金,实现完全积累。账户内有钱,进行了市场化投资,吸引力很大,制度建立的第二年,覆盖率就达到了90%以上。而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十多年,覆盖率还不到40%。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引入个人账户是不成功的。”郑秉文说。

  “空账”无须过虑

  “空账一直就有,压根不是什么新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国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是通的,我们缴保费,甭管是交到个人账户还是统筹账户,要拿去付老年人的退休金,统筹不够了就从个人账户提取,所以有空账。”

  顾昕认为,对此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国家作出承诺,无论现在个人账户里是否有钱,但认定其中的数额,并且按照账户计息。这相当于强制储蓄,国家确保以后这钱可以支付。这样的运作方式叫做名义账户,瑞典等国家都这么做。”

  在顾昕看来,名义账户并不莫名其妙。“最理想的当然是账户里有钱,想法投资,再对投资进行监管。但名义账户制度本身是一种制度安排,如果运作得当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政府认账就行。现在把账做实,和将来认账,是两件不同的事,但效果也许是一样的,退休了有钱就行。”

  面对外界对巨额空账数字的担忧,一位与会官员回应,不应该过分担心“空账”问题,中国如果出现养老金赤字,将会由国家兜底。

  2000年开始,我国由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进行市场运作。最初规模是500亿元,运作到2009年,已达7000多亿元。“这叫战略储备,是为了确保国家以后认账,想法填实这个账,但何时用也没说。现在是7000多亿元,以后还可能增长,增长一是来自投资本身收益,二是新的财政划拨,或是国有股转持。国有股现在是国资委持有,以后社保基金持有也行。”顾昕告诉记者。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指出,全国社保基金预计未来要达到2万亿元,在今后20-30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收益要跑过CPI

  “我担心的倒是,若做实个人账户,如何保证其收益率。目前养老金运作考虑了安全性和流动性,收益率很低。收益率如果跑不过CPI(消费者物价消费指数),反而使购买力下降。”张录法表示。

  据郑秉文透露,2009年中国养老金有累计结余1.25万亿元,五险累计结余1.93万亿元。但中国养老金账户投资的收益率不到2%,而在过去9年里,CPI平均为2.2%,面对高于收益率的CPI,社保基金受到通胀的巨大侵蚀。

  按照规定,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如果以一年期、三年期银行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参考,在扣除通货膨胀率后,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从1994年到2008年的平均利率水平分别为-0.11%、0.73%和1.25%。

  相比之下,企业年金可以利用有限的市场工具进行投资运营,自2005年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14.26%;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更宽些。至200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为244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

  对此,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表示,基本养老金也需要借鉴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的运作经验,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选择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品种,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透露,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的刘易斯拐点将在10年后出现,以及未来20年可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中国社保基金面临的严峻现实。“中国养老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及时寻找出路。”王忠民坦言。

  “中国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是基本养老金太大。缴费比例达职工工资收入的30%,这太高了,纳入的人群太少。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达50%-60%,也太高了。从1991年起,我们就开始提议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但缴费比例已经这么高,怎么做多支柱?怎么建企业年金?如果跳出养老看养老,很大的问题是个人收入分配没理顺,工资性收入过低。社保缴费与工资总额相比,就显得比例特别高。”张录法说。

  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险不差钱

  时代周报:去年底,养老金累计结余1.25万亿元,可否用它来填补个人账户的“空账”?

  郑秉文:两者数额差不多,为何不能把结余去填“空账”?因为现在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特别低。目前大多数地方是县级统筹,资金流的管理层级在县级,因此流动特别难。尽管有的地方有结余,像广东去年结余近3000亿元,但要想拿去填补甘肃、宁夏的养老金缺口,就必须实现全国统筹。去年底,我国已经宣布实现了省级统筹。但资金流并未实现省级大收大支。

  时代周报:这是地区差异的问题?

  郑秉文:在目前的制度下,统筹怕的是劫富济贫。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本身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并且由于人口往发达地区流动,也导致了社保基金的严重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统筹层次越高,有钱的地区积极性越低。所以从1993年开始就提出提高统筹层次,但到现在一步也不敢动。

  时代周报:有专家认为个人账户的“空账”没必要现在填上,未来支出时填上就行。这是否有道理?

  郑秉文:这是对的。不过,我们设计的是要填上的制度,就要填上。如果没必要填上,就要改革这个制度。

  时代周报:改革这个制度,意思是取消个人账户,实行现收现付?

  郑秉文:不能这么说。账户不但不能取消,而且要放大,放到最大。然后在资金的使用上实行现收现付,在给付水平上按照完全积累的模式去做,这就是我一再倡导的名义账户,或记账式账户。虽然我披露“空账”有1.3万亿元,但我无意主张政府去填上这“空账”,因为中国社会保险不差钱,恰恰相反,钱会越来越多。这时候要做实账户,是傻瓜的做法,应该让钱生钱。首先是让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满足发放养老金的需求,这样大头还会剩下来,用于投资。

  时代周报:考虑到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口红利可能会结束,一二十年以后,还能保证养老保险有结余吗?

  郑秉文:现收现付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应对寿命越来越长的老年人,钱不够用,于是发达国家就提高退休年龄。中国能否应付?我做过一次测算,到2070年,我国养老金的财务状况非常好。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非常狭窄,如果做到应保尽保,加入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将会使支付高峰向后推迟几十年,足以应付中国的老龄化高峰。

  时代周报:政府财政兜底有什么样的含义?

  郑秉文:两层含义:第一,保险制度一定要做得有财务可持续性,应该排除转移支付,保险制度自我资金应该平衡。第二,一旦制度有问题,说明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国家有责任弥补当期缺口。

  时代周报:目前,除了社保基金,政府还能在养老保险上有何作为?

  郑秉文:还有一个办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45万亿美元,我主张利用外汇建立一个主权养老基金,这可以说一举多得。一是缓解压力,使其增值保值;二是摆脱美国人对我们的制约;三是为老龄化作一个战略储备;四是这一投资办法远远好于现在的中投,这种外汇投资的战略,事实上也是配合了中国大国崛起的策略,不会树大招风。

 

 

20100722央行九周来首度资金净回笼  葛春晖  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公告,将于22日发行800亿元3月期央票,较上周3月期央票450亿元的规模放大近八成。本周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已成定局,这是央行九周来首度净回笼操作。

  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740亿元,央行已于周二发行1年期央票回笼450亿元,加上本期3月期央票800亿元,再考虑到91天期正回购因素,本周净回笼规模至少达510亿元。

  本周资金净回笼在市场预料之中。通过此前连续八周净投放,央行已累计向市场注入9570亿元资金,一度非常严重的资金面“旱情”全面缓解。目前,反映资金面松紧程度的货币市场利率已大致回落至5月份的水平。21日,银行间质押式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749%,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8397%。

  分析人士认为,之前央行近万亿元资金投放主要是为了缓解前期各种因素导致的资金面紧张,在已取得效果的情况下,再持续净投放容易引发流动性泛滥。为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顺理成章。

  另据统计,未来三周公开市场单周到期资金量均不足千亿,分别为860亿元、580亿元和920亿元,在短期限工具操作规模逐步放大背景下,预计央行净回笼操作将延续。

 

 

20100724央企整合下半年全面提速 三大焦点渐次清晰  新华网

  23日,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在京召开。年内央企重组锁定百家目标,“中投2号”将于近期挂牌以及央企宾馆酒店以及房地产等非主业业务剥离已有实质进展成为备受关注的三大焦点。

  上半年,全国125家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利润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使得下半年企业经营将面临更多难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3日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企业经营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将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焦点一:央企重组目标锁定百家

  上半年有4组8户企业实施了重组,企业户数从去年底的129户调整到125户。李荣融强调,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

  李荣融表示,今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30家。但一些企业在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也暴露出布局结构不合理、集团管控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较少、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相对滞后等问题,致使发展方式转变不快;资源占有不少,但效率不高。

  焦点二: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备受关注的“中投2号”在经历了几年的准备后,将在近期“破茧而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3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透露,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近期将要公开亮相,以此为契机,央企的重组和调整步伐也将加快。

  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挂牌成立后,将成为国资委的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平台。目前,国资委已经有两家资产经营公司——中国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其中,诚通主要从事现代物流、综合贸易。国投主要做基础领域的投资,投资重点是电力、煤炭、化肥等产业。

  焦点三: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的数目已从年初的129家调整到125家。中央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国有产权363宗,交易金额140.3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和57%,实现增值18.22亿元,平均增值率14.05%。中央企业宾馆酒店以及房地产等非主业业务剥离也有了实质进展

 

 

20100724央行:上半年1.38万亿新增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 新京报 苏曼丽

本报讯 (记者苏曼丽)央行昨天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4.63万亿新增贷款中有1.38万亿流入房地产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1625亿元,对比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3207亿元的数据,二季度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量为负1582亿元。

涉房贷款占比约30%

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金融机构房地产人民币贷款新增1.38万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40.2%,比3月末低4.1个百分点。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63万亿元,以此计算,房地产贷款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贷款中占比约为30%,略低于一季度的33%。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1625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26.1%,分别比上年末和3月末低4.5、5.0个百分点。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9323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49.6%,比上年末高6.5个百分点,比3月末低3.8个百分点。

二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为负

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3207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量为负1582亿元。

“银行统计新增贷款时有两个变量,一个是统计期内新发生的贷款,一个是统计期内偿还的贷款,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新增贷款。如果新增贷款为正数,则表明新产生的贷款大于偿还量,反之,新增贷款则为负数。”央行系统统计部门相关人士向记者解释道。

房地产开发增速明显回落发生在4月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从之前北京的统计数据来看,其中5月、6月单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额比4月份分别大幅下降72.9%、67.9%。

上述央行人士指出,造成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二季度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4月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银行收紧了开发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由于地产商预期改变,新拿地和新开工放缓,使得开发商对贷款的需求也降低。

中原地产三级市场总监张大伟给出了另外一个解释,他认为,上半年房价的飙升是造成第二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负增长的原因,房价在上半年大幅上涨超过预期,通过销售回流的资金也超出预期,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使得开发商在拿地和新开工方面的投入并未大幅上升。

 

 

20100725唐骏身陷苏州烂尾楼巨额贷款门:涉嫌骗贷1亿  扬子晚报

  “学历门”还没说清,“烂尾楼巨额贷款门”又来了——

  苏州骗贷1亿唐骏放高利贷了?

  苏州吴江的一栋烂尾楼“博京大厦”,让“打工皇帝”唐骏和一起巨额贷款案联系在了一起。

  记者获知,现任新华都(002264)集团总裁唐骏涉入苏州公安经侦支队侦查的一起骗取贷款用于高

  利贷转贷案。被初步认定其购买商铺的合同为虚假合同,涉及贷款金额1.1285亿元。另有匿名举报称,这些钱可能被用于放高利贷了。

  对此,记者多次向唐骏本人及其助手求证。但截至发稿时,仍未获得唐骏回应。

  一栋“起死回生”的烂尾楼

  一个落魄的开发商:盛总

  他曾拿亲友6张身份证假按揭骗贷,公司已被吊销执照

  博京大厦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商业中心地段舜湖西路,2009年2月主体竣工。记者7月16日在现场看到,大厦楼前仍有一堆尚未清理的沙子,一捆捆木材随意堆在大楼一层的水泥地上,外表看不出任何售卖的痕迹。

  “这栋楼可能是盛泽镇唯一一栋烂尾楼。”一位与此事无关的当地地产商向记者称,当地地产界并不看好这栋楼的销售前景。

  此楼开发商名为博金置业有限公司,公司名下仅有这一个地产项目,其法定代表人盛某在当地被普遍认为是在吴江靠卖摩托车发家,当地银行对其评价为“实力较弱”。2005年7月,恰逢地产宏观调控之时,博金置业在网上发布广告,寻求资金合作伙伴。2007年12月份博金置业再次遇到资金困难。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彼时盛某曾拿亲友的6张身份证办理过27套酒店式公寓的假按揭,购房款总数约为1980万,贷款金额约为630万。

  由于2008年和2009年均未参加年检,博金置业两次遭到“三级警告”,并最终被吊销营业执照。

  一个不寻常的大买主:唐骏

  一举购入博京大厦一至六层商铺,贷款一个多亿

  就在博金置业危在旦夕之际,2009年4月,转机降临,这栋楼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大买主——唐骏。

  根据相关信贷资料,唐骏一举购入博京大厦一至六层商铺,面积为17922.77平方米,合同总价2.2576亿元,其中按揭贷款数额达到1.1285亿元,分6笔发放。

  银行方面认为,“因唐骏介入购买底层商铺之后,(此楼)销售趋于乐观”。2009年2月,某股份制银行苏州分行在专门为这笔贷款召开的贷审会上,同意给予博金置业开发的博京大厦项目5000万元商业用房按揭贷款额度,但由于唐骏所申请的1.1285亿元贷款款项巨大,故不占用该分行的5000万元项目额度,而由该银行总行审批。

  为了促成这笔贷款,该银行苏州分行分管副行长亲自带队到唐骏位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办公地点进行面签,并到唐骏家中与其夫人面签。该笔贷款期限10年,利率执行基准上浮10%,按揭成数50%,月还款128万元。相关银行信贷部门人士称,具体放贷金额将受到贷款人的收入状况以及此前的征信状况影响,一般商铺贷款额度至多为契税发票的5折。按照此标准计算,唐骏的按揭成数接近最大放贷边界。

  略有不同的是,唐骏并没有向银行提供距离贷款时点较近的纳税金额,而是提供了2007年3月、6月、7月的纳税金额,总共3416万元,以及2008年1季度纳税金额17万元。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据唐骏本人先前讲述,其于1998年底左右加入美国国籍。目前尚不清楚唐骏的贷款是以哪个国籍身份进行申请,以及是否有效。

  一笔算不清的“狗肉账”

  一个不允许买卖交易的时点

  唐骏签署购房合同的时候,博京大厦所在地块被查封

  这笔交易的另一个“不合情理”之处,是它发生在一个法律上不允许买卖的时点。

  记者调查发现,在上述贷款发生的时段即2009年间,博京大厦的地块一直处于被查封的状态。来自吴江市法院的信息显示,2008年11月14日起,由于陷入经济纠纷,博京大厦所在地块被判决查封。根据法律规定,被查封意味着土地使用权不能进行流转,即在查封期间,土地上的房产不能进行交易。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交易发生的时点,唐骏所购买的楼层另有其主。

  一位接近博金的人士透露,在2009年7月,也就是唐骏签购房合同时,博京大厦一到六层的产权属于博金原大股东俞某。

  早在2007年6月,俞某曾与开发商盛某签署过一份股份转让合同:作为博金置业原股东的俞某将70%的股权转让给盛某、房某,与此同时,这笔折合1400万元的资金则以购房款的形式,买下了博京大厦一至六层的商铺。据透露,双方合同原约定于2008年3月商铺交付使用。但由于资金困难,商铺无法交付,俞某将博金置业告上法院。

  2009年12月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博金置业将购买商铺的款项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俞某,双方合同终止。而在此之前,即从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按照法律,博金置业并不拥有买卖这些商铺的权利,但博金置业和唐骏之间超过亿元的交易恰恰发生在这一时点。

  一个不知是否巧合的地方是,所有15笔按揭贷出的信贷资金总额是1.4729亿元,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数据,博京大厦的总投资为1.3亿元左右,数额比较接近。

  一群相互还款的买房者们

  彼此都是亲友,互相交叉还款,涉嫌签订“虚假购房合同”

  另一个疑点,在于这些购房人之间的关系。

  据了解,在银行内部自查中发现,在不同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上,曾经有部分来源出现一致。

  比如,唐骏在2010年5月及6月两期还款来源为另一名贷款人王某;施某、汪某、阮某、唐某四名借款人中曾在2010年6月由同一人代为办理还款;施某、阮某、尤某、王某等四名借款人的还款来源曾为钱某;王某曾为另一个贷款人周某归还过一期贷款;万某、周某、祝某曾由邵某代为还款——这种交叉还款的现象显示,这些购房者互相认识且发生金钱往来。

  公开信息显示,与唐骏共同购入博京大厦物业的王某和周某,曾经与唐骏一起共同参与苏州工业园区格瑞特泥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投资管理。而唐骏和王某关系更是不一般,曾在上海共同接待来访的山东省梁山县县长带领的当地招商团队。

  在银行对这些还款来源的跟踪回访中,上述购房者解释称有些是朋友关系代为还款,有些称互相有业务往来欠其贷款故代为还款,亦有三位购房者来自同一个企业,也有未能联系上当事人的,如唐骏和王某两人。“在商铺购买中,购房者都互相认识并互相还款的情况极为罕见,”一名从事信贷多年的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分析称,“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则需要提高警惕,进一步调查他们和开发商之间的关系,排查假按揭的可能性。”

  据记者向相关嫌疑人王某的家属了解,王某和开发商盛某从小一起长大,而且警方在侦查中把其中数名购房者定义为“王某的亲友”。在王某的安排下,与博金置业签订了“虚假购房合同”。

  但是贷款银行方面认为,这些疑点尚不能作为证明这批贷款是“假按揭”的有力证据,银行认为在还款来源上“并未发现这批按揭贷款存在明显的虚假按揭特征”。

  可能因“分赃不均”匿名举报

  贷款1个多亿全放高利贷了?

  警方侦查发现,“虚假购房”只是一系列事件的起点。

  此案案情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虚假增值税发票向银行贴现融资,其二是签订虚假购房合同骗取贷款,其三为非法放贷。这三项罪名之间互相关联,第三项非法放贷的资金中有近3600万来源于第一、第二项获得的信贷资金。

  由此,在信贷资金一再收紧之下,一条由信贷资金出发,流经开发商和中间人,转入地下高利贷市场的路径,由此浮出水面。

  警方调查显示,2009年,博京大厦开发商盛某的好友王某,利用其控制的多家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在四家银行办理贴现3.12亿元,共76笔。经网上税务信息系统核查,上述3.12亿元银票贴现业务中,查出不相符的增值税发票288张,金额合计8294万元,占比26.6%。同样是在2009年,王某又安排了包括唐骏在内的8名亲友与博金置业签订了购房合同,并以此向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吴江支行办理按揭贷款,总额1.47亿元。

  随后,王某以其控制的“吴江世佳”、“苏州世佳”等公司或公司员工的名义,向苏州优曼服装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非法放贷1.03亿元。其中,博金置业将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吴江支行发放的565万元贷款中的500万元,转手便贷给了吴江好运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银行核查显示,在总共列出的四笔高利贷中,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和票据承兑的总额近3600万元。

  “经过核查这四笔贷款和贴现资金都是几经转账才转贷给三家企业的。”银行方面称。

  有相关人士表示,“假按揭”事件的曝光一般由内部利益的分配不均引发。该案的缘起是一宗匿名举报,则可能缘于一些恩怨或者利益纠葛。

  银行方面则一再强调贷款的流程和监控都符合规定,且“贷款担保主要是地产抵押,迄今没有形成贷款损失。”

 

 

20100726高善文:A股属技术型超跌反弹 大盘难言反转  魏玉卿  每日经济新闻

  纷繁复杂的市场信号,正在将投资者拖入一个矛盾重重境地。

  一边是不甚乐观的宏观经济和扑朔迷离的资金面状况。6月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连续下降;农行IPO结束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在连续8周净投放近万亿之后重回净回笼。另一边则是决策层的维稳表态和市场的热络反应。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股近期更是连续上涨,6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已高达6.1%。

  市场资金面的状况是否会向宽松方向发展?A股市场是否已经见底回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他的看法。

  【股市谈】

  A股下半年不悲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A股最近出现了比较有力度的反弹,您认为根源是什么?大盘是否已经见底?

  高善文:我倾向于认为这一轮行情属于超跌反弹。从基本面来看,三季度、四季度企业的盈利在往下走;从资金面来看,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下半年会朝比较宽松的方向走,但这是不是一个拐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数据来确认。

  政策面上,上半年政策偏向收缩和调控,现在政策预期是维持稳定、维持不变。当然有一些热切期盼政策放松的声音,但预期能否实现还有变数。财政政策有放松空间,但货币政策放松空间不大。

  市场技术面,在这次反弹之前多数机构都看空,并且仓位也比较低,暗示技术上存在反弹的需要。当然这是事后的总结,没有什么预见性的价值。

  基本面,虽然股票在上涨,但盈利预期并没有全面提升,这是个问题。

  另外,从资金面来看,流动性在趋势上有松弛的迹象,但现在是否完成这个转折尚需确认。现在最强的证据是,票据贴现利率最近下降较快,基本上回到5月初的水平,这是资金面转松的早期迹象,但仍需要时间确认。

  总的来说,即使资金面松弛的情况能够确认,这一轮行情目前很大程度上可能仍然是技术型反弹。

  今年初的时候我们说过,资本市场的格局是“上半年不乐观,下半年不悲观”,主要是从资金、政策和经济趋势来判断。回头看,上半年的情况比当时的看法还要更差一些,但方向大致不错。对下半年的判断,我们还是这句话。

  所谓“不悲观”,就是说估值重心不会再继续下降。在流动性方面,我们认为趋势在向好的方向转折,政策的立场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在年底变得更正面一些,业绩下降对市场有压力,但大部分都已经吸收在价格里。所以下半年市场的重心,以6月份为基准看,也许是平着走,也许是向上走,但空间比较有限,这就是不悲观。

  【宏观谈】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NBD:今年来欧洲的债务危机,加之美国等经济数据的反复,有关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说法时常可见。你认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吗?

  高善文:如果把“二次探底”定义为“再次出现衰退”,在技术上至少是经济出现连续两个季度以上的负增长,那么,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二次探底”的定义是

  “经济再次出现下滑”,那么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经济的恢复有很多不可持续因素,但是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包括经济基本面、金融体系基本面,与2008年相比都出现了根本性好转。企业的现金流较好、消费也比预期更强劲,所以经济在未来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速与危机之前的水平相比可能会低一些,总体来说二次探底风险不大。

  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同样没有确切的定义。从数据上来看,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出现了很多系统性的变化,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等因素,同时参照2008年上一轮急剧的经济减速,如果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在7%或以下,这可能意味着国内经济的“探底”。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很可能在9%以上,从今年四季度往后看,应该在8%~9%之间会找到支撑。这是经济增速正常化的过程。

  NBD:刚刚说到下半年经济增长水平会略低一些,那么,政府会否容忍?能容忍的限度是多少?

  高善文:政府公开的目标是GDP增速在8%,如果增速下降到7%以下,政府将会比较着急。其逻辑不是增速的高低,而是增速下降较快后,就业会出现问题,影响社会安定,同时银行资产也会受到冲击。

  从最近来看,如果GDP增速在8%,就业市场还是比较正常,即使滑至7%,就业市场也不会出太大问题,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发生了系统的结构性变化。

  NBD:请为今年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收官表现作个预测?

  高善文:三季度GDP增速在9%以上,四季度低于9%没有太多悬念,但在8%以下有争议。我们的看法是,全年GDP增速在9.8%左右,全年通胀将被控制在政府设定的3%的目标附近。

  【货币谈】

  货币投放暂时放松无持续性

  NBD:6月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与此同时,6月的M2同比上升18.5%,新增贷款达到6034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也于第二季度例会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观点将这解读为货币投放由紧变松的一个信号。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高善文: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6月以后是大量净投放,且各个期限的债券收益率在下行。在这个因素影响下,票据贴现利率、短期利率等都在下行。

  但是,我们认为这个从紧到松的变化是对今年四五月份货币政策操作出现偏紧之后,对偏差的一种纠正。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财政存款的集中上缴等,这些操作使得银行出现了异常的资金紧张,为纠正这个偏差,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有所放松,允许大量净投放。但在7月初以后,公开市场操作就已逐步恢复正常,所以货币政策在操作中一段时间的放松,是一种对前期偏紧的纠正,其中也许还有支持农业银行上市的考虑,但并不是系统性的趋势。

  很多人将人民币升值理解为偏紧缩的政策,其实这是有争议的。就货币升值本身而言,若看一篮子汇率,今年6月以来,美元贬值较快,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在贬值。但很多人认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就是一种紧缩性的政策,这个理解是有争议的。若以此为基础,实际上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速度是比较慢的,不能理解为放松性政策。

  NBD:是什么因素制约着货币投放的放松呢?

  高善文:货币投放的放松目前是看不到的,只是技术上的调整,且从趋势上去放松也并不明智。制约因素有四点:

  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值得警惕。今年CPI会在3%左右摆动,第三季度可能升至3.3%~3.4%,第四季度可能会在2.8%左右,这个水平不能说有多高,但还是值得注意。

  二是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远未收工。从政治上、从经济体系长期安全因素上讲,现在放松货币投放在很大程度上等于是放松房地产调控,这会使取得的成效很容易出现反复。

  三是经济增速不会按当前较快的下滑速度一直往下走。虽然近段时间经济增速下滑较快,但这中间有一些短期因素影响,经济可能会在年底触底,然而增长水平却是可以接受的。

  四是从长周期来看,目前经济处在2001年、2002年以来启动的经济非常强劲增长周期的末端,同时又处在新一轮周期还未启动或即将启动的初期。在这个阶段,经济本来的状态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不足、没有明显的增长点,经济平均增长水平不高。即使一味地用货币、财政政策刺激它,短期经济增速能提起来,但长期后遗症很大,如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潜在风险、财政赤字,以及银行系统潜在的不良资产等。

  所以,目前合理做法是“放任自流”,听任经济自我调节,吸收过剩产能,寻找新的增长点,寻找技术上和体制上的突破,等这些方面的积累完成后,新一轮经济周期自然会启动。

  总而言之,现在放松货币政策操作是不明智的。2009年非常强的货币政策刺激成功避免经济崩溃,但也产生很多后遗症。这些也是需要现在逐步采取措施清除解决的。

  NBD:你提到,在过去的货币政策执行中出现过多次矫枉过正。如果货币政策要进行调整,是否会向着单一目标?因为现在对各种目标的权衡,导致最终给市场呈现出来的是很多的不确定性。

  高善文: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趋势,就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只关注通货膨胀这个单一目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单一目标制必须被重新审视。因为单一目标制有两方面严重缺陷。

  一是资产价格泡沫不在政策的目标之内。以前中央银行不管资产价格泡沫,但是从现在趋势来看,央行不能不关注资产价格泡沫;而且,从长期来看,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比通胀的破坏性或更强。通胀是表皮溃烂,温和的通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资产价格泡沫是心脏病,一发作就要命。

  另外一个缺陷,是单一目标制下中央银行丧失了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而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比控制通胀也更为重要。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必须由中央银行牵头,因为央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从历史经验来看,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难免出现失误,因为货币政策要预判,预判就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人们预测未来的能力迄今为止还是很有限的。对我国央行来说,更多地参考市场的声音,有助于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兼听则明,有助于及时把握经济的动向。

  【热点谈】

  负利率已长期存在有必要加息

  NBD: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启动加息政策。下半年中国是否加息?你对此怎么看?

  高善文:考虑通胀的趋势以及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未来两到四个季度内加一两次息还是可以的。但这和经济过热时连续加息、为经济降温的情况相比,作用是不一样的。现在经济没有那么强的增长,只是需要对负利率进行修正,所以是修补性的政策。

  如果实际利率水平长期维持在负值,对于储蓄行为、资产配置、资产定价和投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扭曲,同时也会造成“金融脱媒”,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假设通胀水平维持在3%附近,1年期存款利率也应提高到3%左右,以解决长期负利率的问题,或者至少使负利率的情况不那么严重。今年三季度加不加息是两可的事情,到四季度以后也许加比不加要好。

  NBD: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市场焦点,主张政策放松的人认为目标已达成。你认为房价的过快上涨是否已被遏制住?如果调控政策现在放松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高善文:需要承认的是,前段时间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这些非常手段待市场稳定下来后有必要进行纠正。但是目前来看,房地产调控顶多是小有成效,任何放松性的政策都会给市场很不好的预期,调控目前还是要坚持下去。

  NBD:从区域经济上看,有关西部大开发又传言将出台更多刺激政策。这是否意味着刺激政策将再度出笼?如果是,你认为是基于什么考虑?

  高善文:目前政策的着眼点主要应该立足于调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刺激需求。去年年底我曾说过,当时的经济情况是一场赛跑,是复苏和泡沫之间的赛跑,无外乎是两个结果:一个是复苏跑在前面,强劲的复苏会抑制泡沫发展;另外一个是泡沫跑在前面,泡沫自身涨破了,会殃及复苏,放缓复苏的进程。从现在情况看,显然是泡沫跑在前面,房地产泡沫正在破裂,复苏将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大蒜、绿豆、猪肉、粮食等问题背后的原因都是“农民荒”。农民不愿意种地,没有人种地,猪肉价格就会涨起来,通胀就会上来,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筹规划,不能只靠政策刺激。如果一味进行刺激,那么过几年问题就会很难解决。

  高善文说

  ◎即使资金面松弛的情况能够确认,这一轮行情目前很大程度上可能仍然是技术型反弹。

  ◎考虑通胀的趋势以及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未来两到四个季度内加一两次息还是可以的。

  ◎房地产调控顶多是小有成效,任何放松性的政策都会给市场很不好的预期。

 

 

20100726金岩石:房价五年翻番 政策施压到城市化结束 投资者报

  最近楼市有些新消息,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由5月份的环比上涨0.2%,转为6月份的环比下降0.1%。这是近15个月以来,全国房价环比增幅的首次由涨到降。

  所以很多专家就开始说,真正的拐点已经到了,包括任志强先生。据说在王石下山之后也跟他吃了顿饭,中心思想就是咱们降一降吧,这样大家各有点退路。而且已经不用担心房地产调控伤及中国宏观经济了,因此呢,楼市调控还将继续下去。

  我无法评论王石和任志强的对话,但是对于房价增幅环比下降,我觉得大家不必过于乐观,楼市五年内会翻番是毫无疑问的。

  房价五年翻番

  我在去年的时候,说北京的房价每平方米要到20万元,上海是30万元。这是最高价格,而不是平均价。一个城市在一个锁定的区域内,把新区拿掉,他的房价只有两个价格,一个叫均价,一个叫天价。

  均价和天价是什么关系?

  如果这个圈里80%是本地人,那么人口流动性低,均价低,均价天价比为1:2.

  当这个圈变了,外来人口超过50%,这时候流动性中等,社区均价翻番,均价天价比为1:3,就如同如今的郑州。

  当外来人口超过80%,或者即将超过80%,它的高流动性造成均价也高,均价天价比为1:5,北京、上海、深圳都属于这样的圈子。

  所以将来北京会进入老区房屋均价4万元乘以5,即单价20万元每平方米,上海房屋均价6万乘以5,即30万元每平方米时代。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

  还记得1986年北京方庄第一个商品房,开盘价是每平方米1200元到1500元天价开盘,当时《人民日报》评论,像这样的房价在北京工作一百年,也买不起一个两居室的房子。“天价”这个词,就是从1986年开始的。可是你现在还觉得1200~1500元每平方米是天价吗?所以我们一直是在天价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从1986年开始算,1986年1200元每平方米,1990年2400元每平方米,1995年5000元每平方米,2000年北京市房价,进入万元时代,2005年2万元每平方米,现在直奔4万。

  历史告诉未来,我们就这么走过来,而且走过来时大家都没抱怨,两个原因,第一,温水煮青蛙,慢慢涨;第二,当时买房的是小群体,现在是大众,特别是在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拥有房产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就得慢慢涨。

  所以政府不能够说打压房价,但是一定要调控房价,不调控就是暴涨,直到城市化结束。

  楼市调控顺民意微降5%

  到现在为止,国十条明确讲要遏制少数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实际上,现在已经实现预计目标,可为何大家依然要说政策无效呢?是因为我们市场中出现了第二个目标,叫做山寨版中央政策,就是房价要下跌。

  为什么山寨版的就能够接受房价下跌?因为两个来源,第一就是想买便宜房子的官员们。他解读政策的时候,解读出了一个房价下跌。

  另外,媒体中90%的小记者,也是买不起房子的。所以买不起房子的记者们解读新闻的时候,也读出了一个房价要下跌。所以山寨版的源头,就是解读政策的领导和解读新闻的记者。

  实际上,不管哪个版本,都得听民意的,老百姓说房价得跌就得跌。顺应民意,给各方个台阶,政策调控就结束了。所以,就在山寨版和正版中间找个平衡点,这个点就是5%到10%。

  直至城市化结束政策还得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单讲就是两只手,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弹簧),一只闲不住的手——政策。如果政策这只手弄错了地方,这弹簧肯定蹦得比原来还高。所以政策一定要压着,一直到城市化结束,现在还有10年到15年。

  我觉得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基本上不会再出新招了,该出的牌基本上出尽了。房价也会在信贷调控的基础上进入一个平稳上涨的时间。当然,国十条必须坚持,让房价平稳上涨。这时候,以国十条所代表的基本调控政策,就相当于摁在弹簧上的这只手,如果你一撒手就会暴涨。

  我们看到媒体所说的,年底要暴涨,其实是说如果放松调控房价就会暴涨,如果不放松就是微涨。

  这个放松是什么概念,是指按照国十条的基调,不能放松,那个基调不能变。这就不妨碍政策之手压弹簧的力度。

  从落实上可以看见,二套房贷五成,银行当然管住了;二套房贷的利率往上涨,这也是不能松的。所以,有这个原则就够了。其他的短期政策,影响不会太大。

 

 

20100726谢百三:不进股市 会有一辈子贫困的危险 梅静 邝龙 林珂 金融投资报

  “成都是个好地方,我很想在成都买房子。”昨日,谢百三教授在演讲中不止一次的透露出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喜爱,专业独特的见解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也是多次引得在场的听众掌声和笑声不断。

  受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以及国泰基金等五家基金的邀请,我国著名的金融证券专家、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谢百三教授在成都总府皇冠假日酒店出席了建行“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活动的首场讲演。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教授就宏观经济 、楼市和股市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国泰基金经理、“双料”金牛奖获得者黄焱也对当前股市进行了深入剖析。

  谢百三:中国经济长期整体上涨

  “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教授博闻强识,融贯古今,随手拈来,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教授认为中国经济长期上涨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人民币含金量高,升值前景大;国内市场广阔;政治局面稳定,投资环境好,且中央和地方政府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债务全世界最少,内债(即发行的国债)少,国际普遍认为,国债的数量不能超过GDP的60%,而我国目前只有6万多亿国债,远在国际安全警戒线之下。同时谢教授也指出了经济中的隐患,包括经济结构、增长方式不合理;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人口红利即将用完;存在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对于目前沸沸扬扬的房价问题,教授提出他的看法。首先,泡沫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对住房的需求。其次,房地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是许多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同时,地方政府主要的土地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也导致了泡沫的产生。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国货币发行量太多,以往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点:货币发行增加7倍,房价也相应增加了7倍。

  “我认为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不能不打,不能直打,不能打死。”教授提出“三不”原则。“否则,就会重蹈日本20年经济衰退的覆辙,中国决不能成为第二个日本。”由于房地产带动了4000万的相关产业,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国家调控政策左右为难,不能像当年日本政府那样直接戳破泡沫,只能用中药调理,即房贷政策,“我认为只要最新房贷政策坚持半年到一年,房价不会涨,在物业税不出台的前提下,长期看房价会跌,但不会跌得太多,因为国家目标是抑制部分房价过高地区的房价,而不是直接打压房地产市场。”教授也表示,物业税不会轻易出台,除了法律范畴的问题外,物业税对地产行业的杀伤力比较大,应该谨慎对待。

  但是教授认为中国股市的机会仍旧是十分多的。教授有句名言:不进股市,没有亏损的危险,但会有一辈子贫困的危险。就下半年的股票市场来说,教授认为市场仍旧有不少的股票估值较低,是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的。中小板块和创业板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维持高位了,下半年并无提高可能。

  教授坦言自己就是个老股民,1992年他拿出所有身家买了30张认购证,当新股上市时全部卖出赚到了25万元,取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之后三年中资金缩水至15万元,又在国债期货中两天赚回了所有损失。随后在股市、楼市多年摸爬滚打中更是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

  “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大家一定要注意,股市还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因为它们两个不是同步的。但从长期来看,还是看经济,无论股市涨跌如何,每年都会有好几次机会。贫富差距不是国家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没抓住致富的机会”谢百三指出。他同时提醒投资者,理财重要的是三点,第一是不亏损,第二还是不亏损,第三是记住前面两点。

  黄焱:A股反转需要3个条件

  从某种意思上说,黄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相信均值回归的假设。他的投资策略是首先筛选出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然后根据市盈率、股息贴现模型等方法优化组合,选出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进行均值回归假设,之后通过实地调研最终明确投资标的。最终,他的谨慎和稳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手下管理的两只基金分别获得了2009年度金牛基金称号。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他分析指出,在未来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回升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进入正常运行轨道,但下半年出口具不确定性,震荡还比较多,通胀压力也存在。同时,国内经济投资增速会有所下降,理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将在下半年出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整顿对未来投资也有着影响。“总的来说,人们币升值是长期趋势但速度缓慢,下半年,信贷控制会有所缓解,未来一段时间里,政策将进入观察期,宏观政策处于两难境地。”

  回顾中国股市,黄焱提出:下半年政策不会再一步紧缩,市场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企稳。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A股市场会出现反转。”黄焱列出以下三个条件: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在决策层满意的位置;通货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经济数据回落至管理层满意的水平。“条件未形成前,A股仍然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市场更多还是在盘整。”目前,A股估值低于历史均值,PE为12—18倍,正好对应于2008年大盘的1600点和2005年的1000点。

  黄焱认为,目前创业板存在泡沫,有些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许多小盘股存在热炒现象,超出了合理估值水平,在海外市场,小盘股的估值应该低于蓝筹股,而在国内市场上,小盘股的估值却远远高于蓝筹股。“大小盘风格可能在下半年或明年年报期间出现转换”黄焱进一步分析,“如果小盘股业绩报告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及创业板出现大小非大规模抛售的话很有可能发生转换。”

  “分析师预期未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速会有轻微下降,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放缓,但我们还是表示乐观:内需和城镇化会成为未来经济的顶梁柱。”从现有情况看,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程度比较小,一旦城镇化加速,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包括产业转换、基础建设、住房等方面的投资;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有利于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促进内需,从而带来了低端消费的投资。“目前农村的消费改善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是未来下半年投资的机会所在。”黄焱说。

 

 

20100727人民币汇改五年:有人欢喜有人忧 李雨谦 中国经济时报

  回顾人民币汇改以来的这五年,在重重压力下,人民币市场化稳步推进,在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这种难得的双赢局面我们喜闻乐见。不过,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仍然有理由期待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更加国际化,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汇改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以来,一步一步向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既定目标迈进。尽管去年经受了国内外市场风云莫测的变化,但其国际化的趋势并未改变,而且人民币汇率也正逐渐趋于均衡汇率的水平。

  五年升值近22%

  7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78,相较于五年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22%,年均升值幅度超过4%。

  而在2005年汇改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8.27。从2005年启动汇改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单边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其中2006年升值幅度5.5%,2007年则高达10.9%,成为汇改以后升值速度最快的一年。

  进入2008年第三季度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采取了非常做法。中国货币监管当局采取了人民币实质盯住美元的特殊汇率机制,人民币日均波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收窄至千分之三,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就人民币汇率而言,自2008年7月30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出10个交易日的“连阴”,更创出自汇改以来最大的一波贬值行情。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加之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持续升值,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重新袭来。面对国内和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2010年6月,央行宣布重启汇改进程,被外界称为“二次汇改”。

  从走势图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弹性凸显,单边升值的情况现在看来还未出现。对于未来人民币升值空间,多数市场人士给出了中性谨慎的判断。中国银行外汇交易员周晓沧表示,人民币汇改重启更多体现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上,并非意味着继续单向升值。

  北京某投资公司外汇投资顾问小罗也对人民币之后的走势持近似看法。他认为,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加之美元的强势地位,因此现在人民币兑美元还没有大幅升值的市场基础。不过,未来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如果美元继续数量扩张,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那美元对人民币同样有贬值压力。因此,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将会处在不断上下波动的调整过程中。

  亦喜亦忧

  汇改五年人民币汇率的显著变化,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感触也不尽相同。

  “这五年来,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出境游更加实惠,但是另一方面,入境游的成本相对提升。”中青旅董秘刘广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刚从欧洲回来的“驴友”小周则直呼“爽”:“人民币值钱了,出国玩要比以前省钱多了,这样我可以多玩几个地方。”据了解,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10日游今年的报价是1.14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去年同期是1.35万。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这五年中,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需要依靠不断提价来消化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致有的企业不得不宣布破产。回顾过去,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加速,9个月升值将近11%,使得中国出口受到重创,当时珠三角、长三角几万家外贸企业倒闭。

  不过,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提高的“阵痛”之后,众多中国外向型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土市场。这恰与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汇率在可控前提下的稳步升值,有助中国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人民币升值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倒逼机制,促使产业结构开始升级,促使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将会越来越高,这对企业自身利润增长、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20100730发改委:中粮所进口转基因玉米无安全问题  国家发改委网站

近日,媒体报道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进口了部分国外玉米。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我国很少进口国外玉米,请介绍一下今年中粮集团等有关企业进口国外玉米的背景?

答: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每年发放玉米进口关税配额720万吨,其中40%为非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内一定规模以上的饲料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另外60%为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营贸易企业,也就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前些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低,企业很少组织进口。今年国内玉米价格有所上涨,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因此出现了玉米进口的情况。

问:进口玉米会不会冲击国内市场?

答: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玉米供需总量是基本平衡的,国家还有充裕的玉米库存,应该说从总量上保证市场供应没有问题。但是我国玉米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衡,北方的玉米资源比较充足,南方沿海地区相对薄弱,而养殖业发达,玉米需求量大。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回落,东南沿海省份适量进口一些价格较低的饲料玉米,对稳定销区饲料价格、保护养猪农民利益是有好处的,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产量和消费量都在1.5亿吨以上,就算720万吨配额玉米全部进来,占国内市场的比例也不超过5%,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不会打压主产区市场价格,也不会伤害种粮农民利益。

问:据悉,此次进口的玉米主要是美国的转基因玉米,请问这会不会对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答: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对转基因农产品进口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例如,国际上转基因玉米有20多种,通过我国转基因安全审查、已经证明安全并允许进口的只有11种。进口玉米不仅要通过农业和检验检疫部门严格的审查和检验,还要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全程监管下进行储存、运输和定点加工,加工剩余的下脚料都要进行销毁处理,并严格禁止原粮在市场上流通。目前企业进口的玉米是用在饲料上的,事先确定加工企业,全封闭运行。又如,2005年至2009年我国累计大豆进口已经达1.66亿吨,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但是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并没有对豆油、饲料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问:近期,有媒体发表部分人士抨击转基因玉米进口的文章,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各方面对转基因玉米进口比较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转基因本身就是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国内关注,国际社会对此也有很多讨论;二是各方面对我国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还没有全面了解,担心引起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三是前些年我国很少进口玉米,今年是我国入世以后第一次大宗进口,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另外,据有关方面反映,这里也存在恶意炒作的情况。前段时间部分社会游资囤积、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最近有转向炒作玉米的苗头,进口玉米可以抑制玉米价格过快、过度上涨,会引起这部分人的炒作。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高度关注,并通过增加投放量等措施加强玉米市场调控,近期还将对玉米市场购销秩序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确保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政策研究室子站)

附:中粮进口6万吨转基因玉米 为14年来最大规模20100723每日经济新闻 严翠

  中粮集团十四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在7月21日随“玛利亚”货轮进入深圳蛇口招商港务码头。尽管对于如此巨量的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原因和安全方面的评价,中粮集团相关发言人暂未作出回应,但是伴随这批转基因玉米进入中国,一些农业方面的研究人士表现出诸多担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此次中粮集团进口的转基因玉米数量已经接近今年整个6月份国内的进口玉米总量,并远远超过了5月份的进口玉米量。上海汇易咨询有限公司主管兼首席分析师HanverLi认为,中国玉米供求现已进入了一个转折点,玉米进口可能会出现类似本世纪初中国的大豆进口增长势头。

  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蛇口边检站了解到,7月21日,一艘装载着6.1万吨美国玉米的轮船停靠在深圳蛇口码头,这艘船是第一艘抵港的中粮集团进口玉米船。

  按照惯例,如果进口的美国玉米没有特别标注是非转基因玉米,那么通常就是转基因玉米。公开报道显示,此次是中粮集团十四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据当地边检站透露,目前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已对该船玉米进行抽样检查,这些玉米将销往广东地区作为饲料用途。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6月份进口数据显示,6月份进口玉米6.45万吨,5月份进口4882.31吨。其中,6月份从美国进口了6.12万吨,进口总额为1480.25万美元。也就是说,中粮集团此次进口美国大米的数量接近国内整个六月份玉米的进口量,并是5月份玉米进口量的十几倍。

  据悉,今年7到9月期间还将有超过30万吨美国玉米陆续从深圳蛇口港入境。此前,深圳西部口岸主要进口大麦、大豆和油菜籽等,此后,玉米也将成为深圳口岸另一种重要的进口农作物。

  安全性引发专家担忧

  转基因农作物由于其安全性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公众间存在担忧。而这次中粮集团为何突然进口如此大规模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呢?其如何评价该批玉米的安全性?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7月22日联系中粮集团公关部张馨月,其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告诉记者:“消息是从公司以外出去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调查后才能回复你。”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顾秀林教授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们国家,是可以批准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可以用作饲料,或者用于酒精制造。但是安全性能仍旧不能够全部保证,因为在过去做实验的时候,曾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对动物是有害的,其中一个的转基因类型是MON810,另外一个也是属于MON序列。“因为不知道这次转基因玉米是什么类型,所以还不好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两种有害的转基因玉米都是来自美国。”

  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组主任罗媛楠7月22日晚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不知道中粮集团是进口的哪种类型的转基因玉米,但是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米都是令人担忧的。尽管转基因玉米是用作饲料用途,但是自己的担忧则是,毕竟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动物食用转化后,是否对人类有害。此外,转基因玉米对种植地区也可能存在环境方面的影响。

  玉米进口或复制大豆进口增势

  尽管截至记者发稿时,中粮集团仍旧没有对相关疑问进行回复,但事实上,中粮此次大规模进口美国玉米与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扬可能有关。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恶劣的天气导致农产品减产,再加上游资对于农产品的跟风炒作,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曾一路高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农博饲料网发现,截至昨日,玉米现货价格仍处反弹状态,各地平均价格维持在2000元/吨上下。相反,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玉米产量大增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美国玉米价格持续在400美分以下的低位运行。

  另外,最近几周猪肉价格持续回升,也刺激了国内玉米进口需求。上海汇易咨询有限公司主管兼首席分析师HanverLi认为,中国正处于玉米供求的拐点,近期年进口量或增至200万~300万吨,到2015年每年进口量最多可达1000万~1500万吨。据称,中国大豆曾经也是自给自足,但很快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现在美国大豆出口一半以上被中国进口,“玉米进口可能会出现类似本世纪初中国的大豆进口增长势头。”

  事实上,从5月份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国内进口玉米数据也可看到,我国6月份进口6.45万吨玉米,较5月份进口的4882.31吨环比增加1221.51%,已经是井喷了。

附:百余学者上书人大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2010年04月03日华夏时报 吴丽华

《华夏时报》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转基因水稻不久后将在湖北、山东两地进行商业化试点种植。

4月1日,本报记者向农业部等相关部门求证,得到的答复均是“以官方说法为准”。此前,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问题从幕后推到台前,始于今年两会前夕,全国130多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农业部收回安全证书。两会期间,也曾有50多名全国政协文员联名提交提案,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而两会后,来自民间的反对声音更是此起彼伏。

一位参与转基因研究的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按照农业部要求,公开任何资料都要跟农业部协商,任何时候都不能擅自公开任何数据,记者采访农科院转基因研究中心时也遭到类似理由的拒绝。

来自官方、民间、学者,赞成的和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各执一词,让转基因商业化种植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百余学者上书

一百多位学者联名上书全国人大,把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问题推到了台前。

今年两会前夕,由国史学会副秘书长苏铁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曾经给前总理朱镕基上书引发全国对“三农”关注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等人起草,全国130多名学者联名签署的信件,以挂号信的形式寄往全国人大,内容则是反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要求农业部收回安全证书。

此后,反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呼声迅速放大。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也曾提交过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提案。

苏铁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两会期间,曾有5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反对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对于苏铁山所说的50人提案,记者没能找到佐证,但是政协委员有关反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提案则确实存在。

此后的3月11日,再次出现多位学者反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联名信。这封刊登在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网站上的公开信称,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是在未经充分论证基础上发放的,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主权将受到重大冲击”。

在这封公开信上署名的,包括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刘华杰、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等。

近日,从纽约开始,一封题为《我们关于转基因水稻、玉米商业化种植问题的意见书》也开始在一批海外学者之间广为流传,并开始传入国内。据悉,这封信主要目标是呼吁中国政府禁止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已经有60多人签名。

苏铁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写这封信的目的并不是要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相反,他认为国家应将对转基因的研究列为国家重大战略进行重点研究,但是在商业运用上需要慎重对待,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更要慎之又慎,因为这涉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

商业化种植

学者们的反对源于2009年11月,农业部通过审批,给两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和一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农作物上市销售之前最难的一个关口,被认为是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种植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正是由于迈出了这一步,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针对社会上对转基因产品的质疑,农业部在全国“两会”前后以“答记者问”和“问答”等形式,陆续公布了与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有关的些许信息。

按照农业部的说法,“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

在答记者问中,农业部强调,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科技部专家也告诉本报记者,安全证书意味着可以大田实验,并不是代表可以商业化种植。但有媒体称,经过调查发现,湖北等地自2005年前后已经开始了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只是名义上不是“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刚开始不太清楚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当地农民,也渐渐明白,他们已经开始种植转基因水稻。

不过,这些说法无疑和此前农业部的说辞大相径庭,此前农业部官员曾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而农业部的这一官方态度,也与上述媒体的调查事实互相背离。

苏铁山也向本报记者证实:湖北等地曾发生过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并且后来有关部门查处过,这是不争的事实,说明农业部的监管确实存在问题。

一位参与转基因研究的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农业部要求,公开任何相关资料都要跟农业部协商,任何时候都不能擅自公开任何数据,只有农业部同意解密的才能发。

上述说法似乎能够印证农业部和业界人士有关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不同说辞。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问题,不同层面的说法仍旧很难统一。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则从知情人士处得知,转基因水稻不久后将在湖北、山东两地进行商业化试点种植。

安全之争

转基因水稻是否商业化种植说法不一,而至于主粮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安全性问题,各方也是各执一词。无论是百余学者上书人大,还是两会期间的提案、议案,拿来说事的都是安全问题。

上述人大的联名信认为,转基因主粮化的生物安全存在不确定性,商业化生产后的经济安全存在不确定性,绿色优势也存在不确定性。而更大的忧虑,在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后的不可逆性,将安全性仍然存在广泛争议的转基因食物主粮化,有可能危及民族与国家安全。

对此,有专家公开声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不用担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日前表示,从目前国内外的科学研究看,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人类食用安全性上存在差别,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食物可以放心使用。

不过,面对转基因安全性的质疑,农科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彭于发也没有给出百分之百的肯定性回答。他打了个比方说,科学家只能解释一个杯子里装了多少水的事情,解决不了这个杯子到底能装多少水,意即科学家只是保证在现有研究下,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安全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博士后蒋慕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商业化种植造成的后果不好控制,转基因花粉或种子漂移,难免会产生生物污染,破坏物种的多样性。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则站在了支持转基因这边。他表示,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

中央政府也是支持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去年11月,温家宝总理面对全国科技界人士的讲话中提到大力发展生物育种的说法,此后在一号文件中也有涉及。即使反对者也纷纷表示,他们不是反对转基因技术,而是反对在技术不成熟和安全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

 

 

20100731投资快报7月十大牛股 深振业狂涨73%夺冠 李燕娜

  A股反弹一月造就多只牛股!在沪深两市1844只股票中,7月以来上涨的股票多达1785只,占比高达97%,过半数股票涨幅超过10%。其中,深振业A从低点以来涨幅高达73.06%,成为三百点反弹行情中的“百米冠军”。在7月份多只牛股中,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它们均有三大特征:股价不高,多数在20元以内;股本偏小,不是大盘蓝筹股;前期跌幅较大,部分个股甚至曾惨遭腰斩。

  TOP1. 深振业A(000006)  7月份累计涨幅:73.06%

  TOP2. 成飞集成(002190)  7月份累计涨幅:72.15%

  TOP3. 金山开发(600679)    7月份累计涨幅:63.66%

  TOP4. 中卫国脉(600640)  7月份累计涨幅:57.25%

  TOP5. 双钱股份(600623)  7月份累计涨幅:56.54%

  TOP6. 鼎盛天工(600335)  7月份累计涨幅:50.24%

  TOP7. 海通集团(600537)  7月份累计涨幅:47.97%

  TOP8. 江特电机(002176)  7月份累计涨幅:43.94%

  TOP9. 上海新梅(600732)  7月份累计涨幅:43.77%

  TOP10. 深天健 (000090)  7月份累计涨幅:43.49%

 

 

20100731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人民币汇改方向正确成绩明显   上海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30日撰文指出,实践证明,人民币汇改把握了有利时机,选择了正确方向,成绩明显。

  胡晓炼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战略自主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维护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的核心利益,是在正确方向上作出的必然选择。

  “我国存在的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应通过一揽子结构性政策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由于汇率政策影响内外整体比价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政策地位不应低于一般的产业政策。如果内外比价关系不正确,国内经济的价格扭曲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汇率政策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相互配套,可更好地发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胡晓炼撰文称。

  胡晓炼进一步指出,汇改在以下四个方面成绩明显:促使企业加大产品升级换代和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扩大进口支持内需,降低进口成本,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推动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改善和更加平衡的发展;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有利于发展对外关系。

  在汇改对进出口的影响方面,胡晓炼指出,汇率变动过程中,有企业获益,有企业受损,还有企业在一部分业务中获益,而另外一部分业务受损。通常为了得到政府的政策帮助,容易强调汇率浮动对其出口、利润和就业的影响,而较少大力宣传对其进口品成本改善以及其他方面的利好因素。这时候反映出的汇率浮动对企业承受力的影响就会偏于负面,可能与实际产生偏差。对此应该谨慎全面分析,作出客观评价和判断。

相关信息:

胡晓炼: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机制改革配合关系20100728央行网站

  调整经济结构、保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对的巨大挑战和重要任务。为应对这一挑战,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期在生产要素价格改革、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提高环境污染成本,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水平等等。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和环境代价的变化总体来说是上升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必要对要素价格调整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关系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

  一、生产要素价格随经济发展而调整是客观要求。随着GDP总量的扩大,经济发展的好处应由人民分享,职工工资理应提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劳动年龄人口从上世纪后20年的较快增长到本世纪头10年的增长放缓,再到今后5-10年内可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绝对下降。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大量向城镇转移,中国经济将趋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局面将逐步逆转,劳动工资上涨压力凸显。长期以来,一般出口加工企业非熟练工人工资增长缓慢,但近年“民工荒”频频出现,表明一般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已无法维持过去的低水平。“富士康事件”以后,低收入职工问题更受关注,近期不少地区大幅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经济活动规模越大、能源资源消耗越多,相关的瓶颈制约就越明显。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能源资源消费很大,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暖的压力日益沉重。一般情况下全球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价格以及环境代价趋于上升。2003-2009年,我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累计上涨35.6%,其中有国际价格上涨因素,也有国内制造业生产和出口扩大,拉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我国经济进入更高发展阶段,人们关于资源、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价格存在内在调整压力。简言之,无论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生产要素的价格调整都将进行。

  二、广义生产要素价格调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推行油、气、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基础性产品价格体系;深化环保收费改革,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等。除直接调整价格外,还积极采取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整顿市场秩序、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制定最长工作时间要求等措施,这些都会导致广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要素价格调整往往涉及如何摆布改革与通胀的关系,改革与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关系,以及是否对改革的受损者进行补偿等。因此,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要求与其他改革综合全面设计。

  三、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变动之间,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需要扩内需,减少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过度依赖。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和合理调整广义生产要素价格,都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生产要素价格调整快,则汇率升值压力就小;若人民币汇率浮动,要素价格上涨压力就会减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如果根据政策目标和经济的具体状况,对要素价格调整和汇率变动进行合理组合,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同时适度调整劳动工资和浮动人民币汇率,比单纯大幅提高劳动工资更平稳,有助于保障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率的提高相匹配。特别是在面临物价上涨压力情况下,如果汇率不动而任工资物价过快上涨,将强化通胀预期,增加消费、投资的不确定性,并使普通劳动者面临更大的通胀风险。因此,生产要素价格调整和汇率浮动还存在互补关系。

  四、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变动在频率、灵活性、作用机制、影响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第一,广义生产要素价格在朝市场确定这一方向趋进过程中所进行的调整具有明显的通胀效应和分配效应,需要与其他政策配套综合进行,频繁操作的难度较大,通常为阶段性调整。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人民币汇率可升可贬,根据经济形势和国际收支状况灵活动态变化。

  第二,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弹性较强,可涨可跌,而生产要素价格具有一定刚性。能源资源一般越来越稀缺,其价格将不断上扬;环保费用会一直征收,很少半途而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束会越来越强。劳动工资也有刚性,除危机、重大技术突破等导致阶段性下降外,其长期调整趋势是单方向的。而汇率则在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时,在市场供求作用下灵活双向变化。

  第三,两项改革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不同。汇率浮动能较快地影响进口商品价格和价格总水平,改变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比价关系。汇率升值,将使资源更多地从贸易品部门流向非贸易部门,促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要素价格调整将影响价格体系内部各类比价关系,侧重在微观基础上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两项改革对企业的影响范围不同。汇率改革和要素价格调整对企业的影响有差异,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影响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但对大量进口国外原材料、半成品进行生产,主要满足国内需要的企业而言,则是有利的。从要素价格调整来看,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和环保成本上涨对整个社会正常企业整体都有影响。虽然企业通过加快技术革新、生产率增长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等因素,可以消化部分要素价格上涨的负担,但整体上影响面是广泛的,传导链也较长。

  第五,两项改革对通胀的影响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上调,将直接增加通胀压力。如果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供求作用下有所升值,将直接降低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且通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减少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减少通胀压力。

  五、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机制改革可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利于为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创造稳定的低通胀环境,而不会妨碍广义生产要素价格调整。过去经验多次表明,要素价格调整主要顾虑对通胀、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冲击。例如,燃油税费改革酝酿了十几年,有关改革所需条件、时机、分配效应等问题上争论颇多。较大的顾虑往往是要素价格改革是否导致通胀,是否对收入分配产生较大影响。汇率改革则可缓解这一影响,促进要素价格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在制订通胀区间时,已为其预留了空间。

  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调整,有利于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粗放性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应变力和承受力,还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少短期资本流入和国际社会压力,为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因此,汇率机制改革和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不会相互掣肘、相互排斥,两者可以更好地配合,这对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非常必要。

  总体来看,生产要素价格调整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进一步改善管理和加快技术创新,减少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汇率机制改革和广义生产要素价格调整既相互替代,又有互补性,可并行不悖。继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和生产要素价格机制等改革,进一步夯实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的方向。

央行副行长:通胀对4000多万低收入群体损害最大20100726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更加深化,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宏观调控的能力和作用就十分重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更加重要。结合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经济目标。汇率政策不仅关系到达到上述宏观经济目标,还涉及国际竞争力、国际经贸关系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等。完善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汇率灵活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

  一、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货币政策通过金融体系传导实现对整体经济的调控。货币政策不局限于调控单一领域或行业,而是作用于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到各个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因此,相对于汇率目标而言,货币政策有着更为全局性的影响和系统性的重要意义。我国有些条件跟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特别是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大国,并且处于改革转轨阶段,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政策需兼顾改革和发展等多项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也采用多目标制,既关注通胀,又要考虑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就业等问题,还要推动金融改革。在这种现实国情下,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针对复杂变化的形势,中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复苏增长,外汇流入较快,流动性增加较多,采取积极的对冲操作后流动性依然十分充裕,存在着通胀预期强化和资产价格投机等潜在风险。因此,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现阶段摆在宏观经济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从各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来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不仅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一个永恒话题,而且也是关系到社会以及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是一种疾病,一种危险的有时甚至会致命的疾病,如不及时制止会摧毁整个社会。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受通货膨胀损害最大的是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我国4000多万的城镇低收入群体和近亿人的农民工,处理不当容易对社会公平和稳定造成影响。对于中央银行而言,首要的责任是币值的稳定,防止产生高通胀的风险。货币政策是管理通胀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应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确保实现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二、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挑战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外汇占款较快增长的严峻挑战。1993年以前,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出现。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在保持汇率水平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增长和外汇的不断流入直接导致人民银行以外汇占款的形式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近年来,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能力。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力对冲外汇占款增长,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但流动性水平过高的压力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从近年来我国基础货币的来源结构来看,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受到影响,货币供给呈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特征。近年来,虽然我国CPI基本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但广义价格水平,如PPI、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此外,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的频繁调整等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乃至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央行的对冲成本也在逐渐加大。

  三、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传统国际金融学中“不可能三角”的观点,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来说,“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这三项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一般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两项。小型的开放市场经济体可以为了实现汇率目标而放弃国内货币政策。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采取货币局制度,港币汇率严格地钉住美元,其利率的调整完全跟随美联储。新加坡则选取汇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主要通过汇率工具而不是利率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我们不应受制于其它国家经济政策而放弃自身的货币政策目标。从我国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实现维持通胀水平的长期稳定、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长远利益要远远超过部分行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短期成本。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例如,在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的时候,本币适度升值一点,进口的东西就相对便宜一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初级商品,汇率调整更有助于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国贸易发展应更趋于平衡,适当通过汇率等价格手段调节贸易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缓解外汇流入和储备积累过快的压力,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及货币供给平稳有序的增长。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作为国与国之间货币的比价,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直接应对各类外部经济冲击,有助于增强一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的“韧性”。二十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上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都表明,僵化的汇率体制容易受到投机力量的攻击,可能引发所谓“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

  汇率的灵活性还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05年以来的实践来看,遵循“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得企业、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提高。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进一步发展,市场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金融机构在适应汇率灵活性的同时,加强了风险管理,改善了金融服务,加快了产品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和市场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对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胡晓炼:以一篮子货币作为汇率调节参照系20100723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7月22日,央行网站登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文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三个要点》,文章提到,以一篮子货币作为汇率调节参照系。全文如下:

  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就是要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供求大体平衡时资源配置有效性高。如果供求不平衡,资源配置就难以实现最优。当总出口长期小于总进口,表明资源并未充分向出口部门配置,结果是外汇短缺,无法满足包括消费品和生产投资品在内的进口需求;当总出口持续明显大于总进口,就表明资源过多向出口部门配置,出口争取到的外汇无法通过进口消化,而是变为对外投资,当投资集中于境外低收益领域时,表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自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起,就已明确了基于市场供求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主要应看经常项目是否平衡。国际收支中除经常项目外还包含资本项目,由于资本项目具有跨周期投资的特点,难免掺杂投机性活动。国际经验表明,以资本项目来衡量汇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代表性不强,直接反映实体经济活动的经常项目更具代表性。外汇储备也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重要项目,一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外汇储备有不同要求。外汇储备牵涉到跨周期积累问题,如果外汇储备不足,在某些阶段可以通过比较明显的顺差来补充,但中长期看经常项目平衡还是最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国民福利。

  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经常项目平衡是分析均衡汇率的基石。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指标是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成员国汇率最主要的宏观经济均衡法,核心概念就是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的均衡值。如果一国中期内经常项目差额超过均衡值,其汇率就被认为存在低估,反之则为高估;经常项目差额超过或低于均衡值越多,汇率低估或高估程度越高。

  从中长期看,汇率和经常项目差额之间不一定有如此简单的对应关系,因为影响国际间经贸往来的还有资源禀赋、产业分工、消费习惯等一系列更为基础的因素。但是,要科学地对汇率浮动进行“管理”,就必须对外汇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前瞻性预判,此时分析经常项目差额的确是重要之基础。当然外汇市场供求与整体国际收支状况相关,并不完全取决于经常项目,但总的来说经常项目状况是国家实体经济的综合反映。经常项目收支又是国际收支的主体,2007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顺差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加之我国经常项目已实现可兑换,供求关系反映比较充分,因此通过经常项目分析外汇市场供求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

  从实际考虑,由于经常项目中还包括收益,而收益和资本项目相关,所以在分析经常项目差额时,一般不考虑收益,而是直接分析贸易收支状况。鉴于数据的滞后,从数据的可获得性看,用海关口径的贸易收支更加直接和实际。

  二、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来把握对汇率浮动的管理

  对汇率浮动的管理主要体现三个取向:一是在宏观经济上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异动,防止汇率过大波动和金融市场投机;二是汇率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趋向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向调整;三是与大多数企业在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的承受力相适应,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关闭和裁员。

  根据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可将汇率看作经常项目差额或贸易收支差额的函数。如果函数关系是线性的,就可以根据差额情况相应地调整汇率。当然,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函数关系很可能是非线性的,因此汇率浮动过程中,要注重渐进、适度,根据国民经济的条件和国际收支的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汇率调整会给企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压力,但若贸易顺差仍较大甚至快速增长,就表明企业总体上是适应的,调整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贸易顺差快速减少,表明企业适应能力还需要提高。汇率调整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充分发挥正确积极的因素,控制不利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合作等因素,维护好战略机遇期。

  通过汇率调整,改变国民经济内外比价关系,引导资源在对内和对外部门之间优化配置,促进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这些变化反过来又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对经常项目收支进行调节,两者互相促进,实现经济均衡可持续增长。

  汇率的调整也对资本项目收支产生影响。对此,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加强对冲的准备,严格控制外债规模,限制外债结汇,加大对非法外汇资金的查处力度。从泰国等国的经验和教训看,私营部门、企业或者其他部门借外债并结汇,是资本流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必要时,也可以采取限制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临时性管理措施,最近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就强化了外汇管理措施。

  三、以一篮子货币作为汇率调节的参照系

  汇率浮动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中的总进口和总出口,所以调节不能仅对一国的双边贸易状况,也不能仅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从理论上看,最能代表贸易品国际比价的指标是实际有效汇率,即由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它既反映了美元和其他国际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的变化,也经过了对各国通货膨胀差异的调整。对货币篮子的构成存在多种意见,尽管要考虑贸易状况和参照资本流动等因素,但由于资本流动的规律性较差,因而总体上以贸易加权为主、适当加入其他考虑。具体选择上,有效汇率篮子中的货币应该多元化,以体现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在计算权重时,主要根据经常项目收支的情况,并结合资本项目收支和本国经济主体跨境收支的币种结构,选取与本国经济来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以及经济交往中使用频繁的货币作为篮子货币。

  以实际有效汇率作为管理汇率浮动的操作目标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未包括通胀差异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更为常用。一是实际有效汇率的调整指数,即不同国家可比物价指标很难确定。国际上一般选用CPI,但是经济学界认为CPI中包含很多不可贸易品,不一定合适。其他替代指标有PPI、GDP平减指数、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等,接受程度都不太高。二是计算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时间滞后和数据可得性的约束。CPI等物价数据的时效性和可得性比较差。与汇率数据容易获得且实时更新相比,CPI和PPI的数据一般要滞后一个月,GDP平减指数至少滞后一个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滞后更多,而且不同国家的统计口径差别较大,一些国家可能没有可比的数据。

  参考一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货币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汇率上下浮动的特点。人民币对单个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整体上则是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保持稳定。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观念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其中既有长期形成的习惯问题,也有在会计、统计等方面使用美元较多的因素。这意味着中国在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汇率形成机制时,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引导公众改变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

胡晓炼: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既定政策20100715央行网站

  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战略自主做出的正确决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既定的政策。

  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1994年以来的一贯政策

  1、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式启动于1994年的汇率并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轨,正式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特别提到要实行单一的汇率制度,改变了199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将官方汇率与因外汇留成而形成的外汇市场调剂和交易的汇价统一起来。

  1994年的汇率体制改革还包括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和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等措施,简化了银行和企业的用汇手续,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同时,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新阶段。人民币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调控工具,开始逐步发挥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994年汇率并轨时的汇率是8.7元/美元的调剂汇率价格,这既反映了以市场供求作为定价的基础,也体现了支持出口改善外汇储备不足的要求。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深化时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较并轨时累计升值近5%,为8.3元/美元,说明1994-1997年间人民币汇率是有波动的,是浮动的,体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特征。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延缓了完善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进程。1997年6月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一些东南亚和东亚货币大幅度贬值。在出口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国内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声音同样强烈。如果人民币真的贬值,各方也能理解。但当时几乎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担心如果人民币贬值,有可能出现各国货币新的竞争性贬值。为防止危机扩散、维护亚洲的经济金融稳定,我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并收窄汇率浮动区间,将汇率稳定在8.28元/美元的水平。

  3、随着亚洲金融风波逐步过去,我国一直在考虑适时恢复和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遭受“9·11”事件后世界经济疲软等新的形势和因素,为减少不确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连续性,汇率波幅收窄了较长一段时间。但这不是一种制度性安排,而是阶段性的政策。

  4、2005年汇改是1994年汇改的延续。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一个稳定、健康的金融体系对于防范和抵御危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前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最迫切的任务是启动工、农、中、建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考虑到金融机构改革任务重,也考虑到金融机构改革后将更能适应灵活浮动的汇率制度并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服务,我国于2003年夏天首先启动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2005年4月,又启动了中国工商银行改革,研究和论证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工作,到2005年7月,作为汇改基础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基本上部署完毕。同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和试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始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金融体系整体的健康性有了显著的改善。

  同时,国内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探索和改革,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批大型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重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得到改善,汇率改革的微观基础进一步夯实。整体上看,汇改的条件已经成熟。2005年7月21日起,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框架和内涵不断得以完善

  1、动态趋向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机制逐步形成。197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总体上经历了先贬后升的过程,先从2.8元/美元逐步走贬,而后从1994年初的8.7元/美元升至2005年7月的8.11元/美元,再到2009年底的6.85元/美元左右。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2005年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幅是0.3%,2007年扩大至0.5%。市场主体开始通过国际收支、外汇供求等因素动态“寻找”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

  2、汇率定价更加依照市场供求关系。1996年底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2001年以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融资等资本流动渠道逐步拓宽,外汇供求关系逐步理顺,贸易投资和个人持有和使用外汇更加便利,外汇供求关系逐步在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

  3、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从1994年之前的官方和调剂市场双重定价,过渡到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和做市商制度,外汇市场加快发展,市场主体在汇率中间价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对外贸易和投资日益多元化的格局,汇率水平逐步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的利益,应当继续坚持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应当继续坚持。

  1、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要求。汇率代表了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比价关系。汇率固定虽可在一定时期内便利微观主体的经济核算和风险管理,但长期与供求基本面脱节会扭曲国内外相对价格比价关系,损害资源配置效率,使内外经济失衡矛盾不断积累。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发挥汇率浮动的资源配置作用,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更多地依靠内需来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平衡发展。

  2、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1978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抓住了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经济运行中也开始出现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上升等问题。同时,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对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挑战不断增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固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等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情况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3、刚性的汇率制既缺乏应对危机的灵活性,也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国际经验表明,中型和大型经济体长期处于国际收支不平衡、长期盯住单一货币是难以持续的,容易遭受危机冲击。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中,汇率僵化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国把货币与大国挂钩影响不大,而大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相互影响作用大,固定的汇率易成为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藉口,客观上要求大国汇率政策应具有调节的灵活性。我国坚持并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有利于维护自由贸易环境,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这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实现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币汇改大事记

05-07-2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

07-01-18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超港元

08-04-08美元兑人民币跌破7.01

09-04-17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

10-01-29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要求人民币升值

10-02-23官方媒体连发四文章反击人民币升值

10-03-06周小川:不赞成汇率问题被政治化

10-03-12奥巴马再次呼吁人民币升值

10-03-18世行与IMF:中国应提高人民币币值

10-03-20商务部副部长赴美为人民币争议降温

10-03-23温家宝:不要打贸易与货币战

10-03-26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汇率不是逆差原因

10-04-04美决定暂不将中国列为操控汇率国家

10-04-07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10个月新高

10-06-20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

 

 

20100731人民币汇率目前不具备大幅波动基础  李丹丹 上海证券报

 易纲称,汇改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当前,我国不具备汇率大幅波动的基础,有条件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也可以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今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此,易纲说,中国作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基于国内的考虑,自主作出了决定。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的最好选择。中国坚持这一选择。

  易纲表示,目前人民币汇率离均衡水平,比十年以前已经近了很多。所以,现在汇率不具备大幅波动的基础。

  对于人民币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预测,易纲称,如果有国家选择人民币作储备货币,我们也不阻挠,这是市场需求。“但是,我们要谦虚谨慎,还要韬光养晦。我们不去使劲地推动,我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最优的选择。”他认为,目前人民币离储备货币差得很远。

  易纲说,早在1993年,我国就决定了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一最终目标。易纲解释称,从理论上说,一般的可兑换货币,其汇率机制应当是灵活的。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一个比较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它最终应当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他说,我国人民币可兑换还没有一个官方时间表。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很大,发展又不平衡,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认识的统一上也更加困难。

  易纲认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比较小。他分析称,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大概在2.5%-3.5%之间,日本应该是正增长,甚至比2%还要高一点,欧洲可能在0.5%-1.5%。易纲认为,这样的结果肯定称不上“二次探底”。他同时提醒,美国的房地产和就业情况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易纲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全年可达9%以上,这应当说是相当高的增长了。易纲说,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率肯定应该逐步慢下来。而另一方面,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已经到了空前紧张的时候。他指出,中国经济更应该关注增长的质量,这就是现在要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