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商城南门宾馆小姐: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1:27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作者:司马迁[1]?(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原文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于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藿。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去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节选自《史记·越世家》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片断

[译文]

  朱公居住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时,生下了小儿子。到小儿子长成壮年时,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朱公说:“杀人而死罪是罪有应得。但是,我听说,拥有千金资产之家的儿子是不能死在街市上的。”便告知小儿子,要他去看望二儿子。于是装上黄金二万四千两,将其置放于一褐色器物中,载于一驾牛车上,并派遣他的小儿子押运。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去,朱公不听他的。大儿子说:“家中有长子,就叫家督(督理家事)。目前弟弟有罪在身,你不派我,而派小弟去,这是我没本事。”想要自杀。他的母亲为他辩护道:“现在派小儿子去,不一定就能使二儿子生还,而你却先白白伤了大儿子,这怎么好呢?”朱公别无他法,只好派长子去,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从前要好的朋友庄生,并吩咐道:“你到了地点,就把这千金放在庄生家,任凭他怎么去处理,千万别与他发生争执。”

  朱公长子出发时,他还拿了私积资金好几百准备去打点,到了楚国,得知庄生家住在距城郭很近的地方,那儿野草丛生。走到他家门口,得见其家很贫穷。然而,朱公长子还是遵照其父的吩咐,送上书信和金钱。庄生说:“你可尽快回去罢,不要留在这里;即便你弟弟出来,也不要追究其中的原因。”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他没有经过庄生同意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金钱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庄生虽然是居住在十分贫穷的小巷门户里,然而他廉洁正直的名声是闻名全国的。自楚王以下的人,都像尊敬老师一般地尊敬他。至于朱公送的金钱,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是打算事成之后,将其金钱归还朱公,以表示其诚信。所以金钱一送到,他就对其妻说:“这是朱公的金钱,就像有病不能长住,日后是要归还的,不要动它。”而朱公的长子是不知庄生用意的,认为这金钱送他多少都是无特殊效果的。庄生趁机会入宫见楚王,对楚王说,某星宿在某处,这是对楚国有害的。楚王素来相信庄生,便说:“现在怎么办才好呢?”庄生说:“只有用恩德,才可免除其害。”楚王说:“你不要说了!我正打算去办这事。”楚王便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楚贵人惊喜地将此事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要大赦犯人了!”朱公的大儿子问道:“如何见得呢?”贵人说:“每逢楚王赦免犯人,经常是先封闭三钱之库。昨天傍晚,楚王已派使者封闭了三钱之库。”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金钱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庄生吃惊地问道:“你怎么还没回去?”朱公长子说:“我还没回去,当初是为我弟弟的事来见你,现在我弟弟的事楚王已议定自然赦免,所以,我再来辞谢。”庄生知道他的用意,是想拿回他的金钱。便说:“你自己到屋子里去拿金子罢!”朱公的大儿子就到屋里拿了金子走了,还独自高兴得不得了。

  庄生因被朱公儿子作弄,感到十分羞愧。便再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前些天说某星的事,你打算用修德的方式去报答他。今天我出门去,外面的人都说,陶地的富豪之人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你手下的人,所以你的大赦并不是怜悯楚国百姓,而是为朱公的儿子开脱罪责。”楚王大怒,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德可言,怎么会为了朱公儿子的缘故,而施恩惠呢?”便命令先杀了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发赦免令。朱公的长子只能带了他弟弟的死尸,扶丧而归。

  到了家里,他的母亲和同乡人都十分悲哀,只有朱公一人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他必然要弄死他弟弟的。他并不是不爱他弟弟,而实在是不能忍心舍掉钱财。他打小与我住一块,亲见我谋生的艰难困苦,所以对钱财的舍弃十分看重;至于小儿子,他一出生就见我很富有。他乘的车很坚固,骑的马都是良马,经常外出逐猎。怎么知道财产是从哪来的,所以他轻而易举地挥霍掉钱财,而不觉得可惜。我这之前所以打算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的缘故。然而长子不能舍财,所以终究杀了他弟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什么可悲痛的呢?说实在的,我本来是日夜盼望他带丧归来的。”

陶朱公介绍

  范蠡,被人们奉为文财神范蠡因为善于聚财致富而又乐于施财济众,所以被世人奉为财神。范蠡最初是楚国的一介平民,后来做了越王勾践的大臣。他有建邦立业的宏才伟略,在越王最落魄的时候来到越王身边。他辅佐越王励精图治,雪会稽之耻,最后终成霸业。范蠡后来功成身退,舍弃高官厚禄,不辞而别,因为他知道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共欢乐,退隐才能自保。

  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今解]这是一则因用人不当,而导致事情失败的典型故事。

东周时期,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通过二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兴帮灭吴、称霸诸候之后,功成身退。隐姓为朱,改行做生意,因居陶,后世称为陶朱公,并成为中国历史有记载的最早成功大商人。本故事讲陶朱公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囚。陶朱公让小儿子带钱财去营救。大儿子坚决要求当此大任,被拒绝后就要自杀,夫人出面请求,陶朱公同意并写信给老熟人庄生并嘱咐长子到楚国就把钱给庄生,别多问。大儿子到楚国把陶朱公的钱送到庄生后,并没有按庄生所说离开楚国而又用多带钱财献给楚国权贵。庄生人很贫穷,但“廉直闻名全国,从楚王以下,都以师礼尊崇他”接到了朱公送来财物,并不有意收受,想要等事成以后归还给他。大儿子却并不知道。庄生找到合适时机对楚王建议说要大赦天下。大儿子从权贵处听说后以为既然大赦天下,就不用花钱了,就去找了庄生带回了所赠送的钱财。为人廉直的庄生觉得被一个年轻人玩弄了,觉得很羞愤,反而建议楚王先杀了陶朱公的二儿子。

  这故事今天读来依旧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用人不当,事难成;坚持用人标准:用合适的人,而非更优秀的人。

所谓事在人为,事因人成,事也会因人而败,关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用什么样的人去办事。无数事实都在表述这样的用人标准:用合适的人,而非更优秀的人。

故事中,经多见广的大儿子要比小儿子优秀,但却不是办这件具体事情的最好人选。正如陶朱公事后“分析”,大儿子从小跟从老爸一起经历艰难很是知道钱财来之不易,难以舍财;小儿子却没有太多想法,会随意弃财。这就成为办此事成败的关健。

企业经营也是如此,不是要招募最优秀的人才,而是要用适当的人。这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经营提出了至少两个要求:

一是要明白岗位或者某个职能下的用人标准。这当然是经由企业CEO认可。这是我们许多企业人力资源没有做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人力资源可以在与职能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完成“工作分析”,并结合企业经营环境、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同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未来人才供给等情况做成“岗位说明书”,报请公司老总确认签发到各部门、各岗位。即使不能有这样系统、完整的基础工作,最少也要有个岗位职责,否则人力资源工作将永远处于混乱中。老板要给人力资源部门提要求、提供便利。

二是对现有人力资源做基本的评估,明白每个人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与岗位职能的匹配度是多少?80%还是120%?在此范围内还可接受,在此以外,低于70%的人还能用吗?又怎样与其他岗位相协调?高于130%的人还能安心吗?这当然是一个很难的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门能做好的。这应该是从CEO以下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应对各自下属做的评估工作。

这项基础工作之后,你才能明白谁适合做什么?他能够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他做事最好能做成什么样?最差能达到什么程度?

这是一项必要、艰难的工作要长期积累。

启示之二:事情成败都在关健要素、关健环节的把控

本故事的关健要素是影响乃至左右楚王的庄生,而与庄生的沟通则是关健环节,应该说这些在陶朱公的头脑里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但作为“一线经理”的大儿子却未必清楚。没有体会到父亲嘱咐的深意,也没有把关健人物庄生的话放在心上,而自作聪明,自行主张,导致了计划的失败。

企业经营的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常常被一句谬论———“细节决定成功”所误导,常常花费太多心思于事件/项目的所有环节,却也失败,“百密一疏”,让人遗憾。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把一切细节都做得很好———经济学最基础的公理就是———资源是稀缺的———财力、物力、人力都不会无限。

因此,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是:分解目标成任务到流程,辨识各要素和环节,确定其中关健,把控好这些关健。

启示之三:识人之能,须深究

对人的认识是一个千古难题。从春秋时期的“管仲论相”到东汉末年的许劭的“月旦评”,再到清代曾国潘的《冰鉴》,一直在做识人的学问。而西方则有“星座学”、“气质学”、“血型说”,近年来又有“九型人格”、“深海领导学”等理论相继流传,人才测评的理念不断为大众所接受。随着中国人的样本数的加入,人才测评技术的信度上也不断增加。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没有一项是完全准确无误的,但却是每个人力资源经营者应该了解甚至要掌握可运用的思路、方法和工具。

富有治国安邦之能兼具营利富可敌国的陶朱公在用人问题上也“老马有失蹄”。可见何其难也!但企业经营者却不得不深究。

(1)存在决定意识,一个成长的环境对人有深刻的烙印

故事中长子因为经历艰难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所以很在乎,总有一个念头,能不花钱就不花。哪怕是救自己亲弟弟性命这样的大事上,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能省则省。而小儿子就不同,“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操作建议之一:识人用人要结合其成长的背景

无论招聘、选拔还是任用、使用人这一点都是要充分考虑到。新加坡李光耀曾用过一个经历苦难,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但后来那人没有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据说从此,新加坡的政府就大多任用有良好经济和教育背景的人才。

企业要用其长,避其短。

操作建议之二:突破自我,完善人格

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会给我们打上深深的烙印,而且很难克服。比如曾长期生长在农村的农家子弟大都能够吃苦耐劳,也很有上进心,但有时气度格局会小,敏感很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般知识或干部家庭子弟多有见识,少怯场,也有大局观,却也会有怕担当,魄力欠的弱点。人无完人,我们不必苛责自己,但要有开放心态,要能识己短,补己短。

(2)凡人必有心理诉求,凡人都有缺点

有人就有缺点,就有漏洞。故事中的关健人物———庄生,“贫穷而廉直”,人都是有需求的,不爱钱财必重名声,重名者必重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故事中的经理人—长子就是因为没有把握这一点,而自作聪明,结果反而为“聪明”所误。

(3)偏激之人要慎用

无数事实证明,凡偏激之人(比如长子不给任务就要自杀,或者轻易上动辄上纲上线的人)多会有惊人之举———要么很好,要么很差———总之,不太稳定,不可控制。

人力资源的操作建议:在一些重要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影响长远、需要独立完成的工作中,此类人要慎用。如一定要用,一定要有防范措施或高一级领导者坐阵。

启示之四:领导力修炼,须积累

领导太重要,领导决定用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决定事情的成败。

首先是领导想不想成事。如果真的想,那么就会慎思、慎行,坚持正确的思路和选择适当的人。在许多地方,这种并不想成事的事情一点都不少见。

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要对高层、中层管理者中有这样念头和行为痛下杀手!坚决杜绝。

领导力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

1)判断、决策力

     这是一件大事,还是小事,大事有大事的做法,小事有小事的做法———也即定位,确定重要性、确定重视程度,确定资源,确定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人力资源。

救儿子,是大事,要花费,用人,先打算用小儿子,却最终交给老大去办。这些环节齐全,不幸在于用错了人。但判断、决策的流程和要素、环节没有问题。

企业经营这些日常工作要成定例,每次都坚持这样的决策机制流程,做到位却也不易。企业要可持续,高效、稳定发展就得有这样的判断和决策。

2) 听取参谋意见,坚持主见

不用把失误的理由强加给夫人,作为一个旁观者提了个建议而已,当然,其后判断是一个重感情没有理性思维的建议。问题的关注点在于一个领导人你的判断是基于理性还是感性?最初的决策是深思熟虑还是草率应付?

如果真是思考的结果,除非有重大信息出现,或发现原来决策程序有问题,就不要随意改变主意,要坚持。当然也有说服,并处理好相关人员的情绪,不给事情制造人为的干扰。

3) 指导

管理大师法约尔把管理的职能细分为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协调。事实上企业经营管理者最少履行的,却也最为必要的职能就是指导,指导下属如何工作。在高新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更是很多。究其因一是主观上,有老板认为,我没有义务教你怎么工作,不会,做不了走人,我自然会招聘到能做事的人。二是客观上,老板要么做生意起家,要么技术出身,本人对做具体事就不是很行。一般所谓“职业经理人”,也因缺少动力很少去做这件事。

故事里,陶朱公是做了些指导,但强调不够,“技术交底”不够细,对于求儿子这样的大事,没有与长子———“一线经理”一起做流程分解、关健要素、关健环节的分析,特别是重要要素———自己的老熟人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

企业是不可能招聘到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在中国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个性的不断解放,完全听话,完全按你老板理念、意图、作法去做的事会越来越难招聘。

企业要做的必然是在认可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招聘和任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指导、培养。

题 解:

人类的智慧是不断继承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人的故事里学习许多东西。重要的是,我们学以致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化人之一的苏东坡先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不同,人们所看、所想、所悟也不尽相同。在此,笔者仅从我们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经营的角度来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