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和魔兽世界:解读2011年局长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29:06
解读2011年局长工作报告2011年02月22日 14:49    作者:摘自局网站    浏览:723

1月24日至25日,局在郑州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2010年工作,盘点“十一五”收获,部署2011年任务,描绘“十二五”蓝图。唐全国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令人深切感受到:总结工作有成就感,分析形势有危机感,目标任务有激动感,部署工作有紧迫感,保障措施有责任感,展望未来有使命感。本文试就学习《报告》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河南新地矿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

1、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

2010年,全局经济总量完成38.79亿元,同比增长39%;局属各单位的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呈现较高增长,综合性地勘单位的经济规模均超过亿元。

解读:“十一五”期间,是地质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期,但也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我局抢抓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沉稳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化不利影响为有利因素,经历了夯实基础、蓄势奋斗、加快发展的艰苦历程。特别是后三年,在建设河南新地矿旗帜引领下,进一步科学研判形势,在中原崛起的大格局中寻方位、找定位、理思路,谋举措,着力促进全局经济步入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性轨道。2010年,全局综合性地勘单位的经济规模首次全面超亿元,其中地勘二院、地调三队、地调一队的经济规模突破3亿元,地调院(区调队)、工程一院、水文一队经济规模在2亿元以上,而“十五”末,全局经济规模超亿元的单位寥若星辰。据统计,“十一五”末经济总量为“十五”末的3.56倍,将近翻了两番。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使我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在全国地勘行业的影响力更加显著,极大地增强了我局跨越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全局也必将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2、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2010年,全局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三升一降”的特点,即:矿产勘查开发收入快速上升,市场项目经营收入持续上升,节约与收益显著上升,事业预算收入比重下降。

解读:“十一五”时期,我局发展方式有了可喜变化。2010年全局经济构成中,地质勘查业较上年增长64%,远高于全局平均增速,矿产勘查开发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8.5%。市场项目实现经营收入28.33亿元,占经济总量的73%,显示了我局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潜力。节约与收益同比增长381%。事业预算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表明经济增长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有所减小。“三升一降”是我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真实写照,高收益的矿产勘查和开发业的比重加大,特别是找矿成果在变现同时,又在后续开发中占有相当股份,收益预期大大增加。低端的以劳务为主的施工类和多种经营类的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比重下降,局属单位逐步形成了内生的经济发展机制,顺应了地质事业和地质工作的发展大势。为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建设河南新地矿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3、“走出去”异彩纷呈

2010年,在巩固我局“走出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4G”“走出去”行动纲要,并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海外创业计划。

解读:对于我局来讲,“走出去”似乎是件“旧事”,但永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就新在如何用新思维、新机制、新途径、新平台,使走出去更有成效、更有前景。2010年,我局在东戈壁钼矿以订单找矿的方式,探明一特大型矿产地,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成为全局加快发展的引擎;在西昆仑开展了自有矿权铁多金属矿的整合勘查,预获铁矿石资源量数亿吨,可望建成新的省外资源基地,大大提升了“河南新地矿”的影响力。承担的中电投几内亚3650号矿区铝土矿勘查,提交和预测铝土矿资源量超过目前国内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的总和;还积极争取到财政境外项目补贴资金8000万元,创历史新高,为建立新的境外勘查开发基地提供了资金保障。更为突出的是,遵循“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制订了“4G”“走出去”行动计划,并即付诸实际。局“走出去”办公室的成立,使全局走出去工作更加统一、有序、高效;豫矿国际投资公司的组建,使全局走出去工作破解资本瓶颈制约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与塔吉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几内亚等国地矿部门全面展开战略合作,使全局走出去工作站位更高端,视野更深远。新一轮海外创业如火如荼,使河南新地矿正在成长为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力量、乃至全国地勘系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生力量。

4、新机制开花结果

2010年,我局在东戈壁钼矿勘查中打破常规,与大企业紧密合作,详查勘探统一部署,勘查开发有机衔接,进一步深化了“嵩县模式”,创造了“订单找矿”的新经验,被国土资源部作为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典范。地勘一院与政府、企业签订了“四方协议”,联合开展桐柏县安棚碱矿外围天然碱矿普查项目,开辟了地勘单位增加收益的新途径。

解读:地质工作正处在剧烈变革的节点上,要推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创新机制。何谓“机制”,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机制的生成与囊括其中的体制休戚相关。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蓓蕾绽放、闹枝春意之时,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就是要尊重地质工作规律,以市场的方式、经济的手段搭建多元投资、多方合作、协调推进、快速突破的制度平台。为此,2009年初开始,我局率先在嵩县金钼多金属矿区开展了大胆实践和探索,在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同时,形成了以“股份找矿、整合勘查”为核心的“嵩县模式”,并被确立为地质找矿新机制框架的具体体现之一,正式写入国土资源部文件。2010年,我们继续对“嵩县模式”进行丰富和拓展,创造了“订单找矿”的新经验。其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一集中、两快速”(集中资源要素、快速突破、快速转化)。安棚碱矿普查项目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方式,不仅取得项目经费5200万元,还将共享勘查成果,开启了地勘单位以技术为主导参与整装勘查的先河,这些都使得地质找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机制活,全盘棋皆鲜活,皆出彩。高举新机制的旗帜,全面增强地质工作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助于再给力,加快推动河南新地矿建设进程。

5、地勘企业集团呼之欲出

2010年,按照“两精干一过渡”的改革模式和“变改为建、先立后破”的改革思路,省局引导地勘单位创立国有地勘企业,6个队级公司相继挂牌成立,豫矿公司和队级公司已初具规模,局级企业集团的雏形已经形成。

解读:改革发展历来被认为是一对“双胞胎”。关于两者的关联性,习惯的表述方式是“以发展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从字面上看,“改革”在前,而实际情况则将发展置于首位。这完全符合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根本要求,离开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但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自然要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改”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常规性,“革”就是要革除旧有的各种弊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曾几何时,尽管我们谈“改”色变,而改革无时无刻不在倒逼着我们。与其“被”改革,不如摸着石头过河,主动谋求改革,以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为推进事企分体运行,按照国土资源部领导提出的“两精干一过渡”的改革线径设计,我局适时确立了“变改为建、先立后破”的改革思路,即改变原来在地勘事业体制内“嫁接”企业的做法,另起炉灶,将地勘单位中的优良经营性资产划出,组建新的规范的现代地质勘查企业,并将之逐步培育成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竞争主体。2008年底,经省财政部门批准,局属15家地勘单位发起成立了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快速发展壮大,控股6家队级公司、设立3家合作公司,综合实力跃升局属企业的首位,为组建局级集团公司夯实了基础。随着局级集团公司建设的进一步到位,全局地质勘查开发的“航母”将挺立潮头,扬帆远航。

二、河南新地矿建设的发展战略基本形成

6、河南新地矿建设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十一五期间,我们集中全局智慧提出了“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建设专业一流、实力雄厚、富裕和谐的河南新地矿”发展思路,经过三年的实践,逐步上升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专业一流地勘队伍、实力雄厚现代企业、富裕和谐幸福团队为主线,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战略目标”的河南新地矿发展战略。

解读:发展思路是深化和表达对发展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发展战略是指科学构划的积极向前的全局性的蓝图,是对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谋略。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虽仅两字之差,却体现了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和把握大局,统筹运作、善谋善断能力的新提升。当今世界,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使得各方政府、各种经济利益主体对其的争夺战硝烟弥漫,国内外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凸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诸多的重大挑战,客观形势和现实境遇都要求我们的思考必须超前于经济社会的认知,通过不断改造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思想以适应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地勘队伍的成长必须通过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合力以迎接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我们集中全局智慧制定的“河南新地矿建设”发展战略主题鲜明,动力无限,主线清晰,目标扎实,已经成为我局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可谓是:主题明则方向准,动力显实力显活力,主线清则格局新,目标鼓舞人心鼓舞斗志。河南新地矿建设发展战略的确立不仅是我局在“十一五”后三年通过团结拼搏、奋力开拓收获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为全局谋求未来发展树起了前进的航标,成为各单位规范工作行为和自我检测的标尺,成为激励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带着责任上路的力量源泉。

7、“保事业位子、树企业牌子”的必然选择

全面推进河南新地矿建设,要突出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以主动作为巩固事业位子,以规范运作树立企业牌子,实现“两精干一过渡”的路径设计。

解读:从财政供给方式讲,国有地勘单位可分为全供、差供、自收自支的单位,但无论何种供给方式,其单位的事业属性勿庸置疑,这既是尊重历史,也是兼顾现实,更是将来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所形成的必然结果。但改革是大趋势,既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事实上,地勘单位的改革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无论怎样的说词,地勘单位企业化,或者更直白些讲,地勘单位“化事为企”是其改革的终极目标。当前正值过渡时期,“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一度成为地勘单位改革的主流声音,“帽子”成为广大地矿工作者心存感激,倾情抱住不放的救命稻草,“路子”成为其恍兮惚兮的谜语。因为“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是上级要求,这要求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由于地勘单位事企不分的现行体制受到监督部门越来越多的质疑,严格的预算管理与地质工作的前瞻性、探索性发生很大矛盾,地勘单位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束缚,更由于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迫使我们必须主动顺应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牢牢掌握主动权。我们提出“保事业位子、树企业牌子”,是对地勘单位在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队伍整体稳定,加快发展,突出支撑服务成效的新界定,是一种主动意识的客观反映。“保事业位子”就是事业单位要干事业,以实现“两个确保”主动作为,通过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属性:具体讲,就是地调院要坚持基础地质调查立院,彰显公益特色;综合性地勘单位要坚持“大综合、有特色”,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资源与环境并重,全面增强资源保障和综合服务能力;专业性较强的地勘单位,要坚持“小综合、有强项”的发展策略,在继续巩固原有专业优势和职能定位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源支撑、综合发展。“树企业牌子”就是按照“一局一集团、一队一公司”的架构,继续加快市场主体建设步伐,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培育企业家队伍,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定准了位,就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将是一个理性的判别,更是一种自觉维护、培育自身独特优势的必然选择。

8、“两个主力军”的战略定位

在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大格局中,我局是全省地质找矿的主力军、是地质服务的主力军,破解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制约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两个主力军”是建设河南新地矿的战略定位。

解读:主力军是相对非主力军而言的,毫无疑义是指起到或发挥主要作用的力量。对于从事地质找矿和地质服务的地勘队伍来讲,自然是指能找矿、会找矿,找得到好矿、大矿、富矿,能服务、会服务,服务水平高、效果显著的地勘队伍。我局作为全省的地质找矿主力军,闪烁着久远的光辉。半个多世纪来,全省矿产勘查形成的矿产地1000余处,其中70%以上是由我局发现和评价,或由我局发现后提交给其他部门评价。全省90%以上的各类区域地质图由我局完成,重大基础性、区域性地质问题研究主要由我局承担。以此为基础,相继建成一大批重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基地,形成了一批资源型城市,确立和巩固了河南的资源大省、矿业大省地位,奠定了我省的工业基础和布局。进入新时期,我局继续发挥着地质找矿主力军的作用,以完备的专业资质和一流的技术水平,每年承担省两权价款项目占到总量的65%以上,地质找矿实现了新的突破,新提交了一大批矿产地,新增了一大批我省稀缺和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近年来,又主动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提交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今,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大格局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主力军的定位,这是一种继承、巩固,更是一种发扬和光大,作为主力军就要勇于担当使命,敢于打硬仗,善于打胜仗。唯其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在前进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9、“两个并重”的战略取向

所谓“两个并重”是在战略布局上,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立足省内与‘走出去’并重”。

解读: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源与环境作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屡屡见诸报端和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要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在今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徐绍史部长强调高举推进新机制、开展“358”两面旗帜,着力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将地质灾害防治称为“崇高的生命任务”,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我局作为全省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地质服务的主力军,为了实现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战略进取的方向上及时进行调整,提出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在继续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着力推动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努力提高我省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将环境地质工作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了专业队伍建设,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立足省内与“走出去”并重是基于我省矿产资源禀赋和地勘队伍现状抉择的。我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且以往所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中浅部,整个资源查明程度大概是40%,中深部找矿潜力巨大。而加快经济发展需要海量资源,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依靠本土的矿产资源来支撑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一个省份就更有局限性,资源全球化配置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必需。从地勘单位的现状来看,我们面临的压力相当大,省内同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本省地质找矿“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在省内开展地质找矿的区间和空间显得相对狭小。因此,立足省内,开拓省外,最终成功地“走出去”是保障河南省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和地勘单位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出省门、国门,奋力开拓生存发展空间,特别是“4G”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将促进我们在省外、境外资源市场竞争中获取更丰硕的收获。

融入全局、发挥优势,持续运作,以项目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抓手,顺时而为,顺势而为,才可以大有作为,为全面建设河南新地矿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十二五”河南新地矿建设蓝图全面绘就

10、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末,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大关,经济总量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地矿系统平均水平,职工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地矿系统平均水平,经济增长质量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地矿系统平均水平,力争在全国地矿系统保持领先位置。

解读:这段表述的文字可以简化为“百亿大关”、“两高一好一领先”,是一个经济目标体系的集中概括。所谓“目标”,是指通过艰苦奋斗、勇敢拼搏才能取得的东西或达到的一种状态。作为经济目标,一般来讲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或者不好量化的要质化。在我局“十二五”经济目标体系中,“总量突破百亿大关”是唯一量化的指标。“十一五”期间我局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好的态势和趋势,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均29%的增速测算,要实现这个目标完全有可能,但我局目前发展中还存在诸如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潜在隐忧和挑战。故此,将这一指标定性为一个关口,而且认为是一个大的关口,主要就是考虑到我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是一种保持清醒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两高一好一领先”的指标没有量化,暗含着量的概念,这也是一种求真务实发展理念的升华。单从全国地矿系统来看,如此的目标既鼓舞人心,也有比较大的难度。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2009年,全国地勘单位经营收入年平均增长24.36%,其中地勘收入平均增长34.72%,矿业开发收年平均增长34.64%,对于我局来讲,可谓是前有标兵,后又追兵。而且,我局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较大规模,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也同时达到了较高水平,要保持住或进一步提升这样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我们所制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一言以蔽之,我局“十二五”经济目标体系是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基于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可行性的原则反复测算确定的,体现了与国家和我省“十二五”规划部署的衔接,体现了河南新地矿建设的要求。是一个“伸手不及、跃起可获”的目标,只是这“跃”不是普通的跳起,而必须奋勇当先,跃起的有力量、有智慧、这样的跃起还必须全局互相联动,团结协作。

11、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局将完善和发展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及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各种平台建设,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在中深部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拥有全国地矿系统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综合实力。

解读: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特别是高、新、精、尖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融合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成为最现实的、最直接的生产力。现代地质工作区域性、实践性强,对探测分析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依存度也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贯穿于其发展的全过程。我局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科技工作,队伍专业技术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队伍中名列前茅,金、铂族元素等贵金属测试分析领域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以此技术为支撑成功实现了“以金找金”的化探找矿方法,并在全国85%以上的金矿新发现中使用推广;我局曾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我局提出构建引领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实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为建设河南新地矿抢占新领域和制高点的关键举措。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了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强化了地质勘查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对中深部找矿、地质储碳、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源头创新依法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旨在通过积极构筑更加宽大的科研平台,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打造更加优良的专业技术团队,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局地质科技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理由相信,我局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必将为繁荣河南新地矿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我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服务保障。

12、产业发展重塑格局

预计“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两条产业链平行延伸的新格局,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从勘查向开发、加工、贸易延伸,构成主导产业链;地质科技服务从传统领域向新领域延伸,其中地质环境治理(含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生态修复等)将与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地下水及地热资源勘察开发一起成为支柱性产业。

解读:产业,尤其是增长性、主导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没有产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做强做大产业是实现率先发展、引领发展、辐射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地勘系统被体制所累,习惯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勘施工、多种经营”并举诠释自己的产业结构的优劣,人为分割了前两者之间的一体化。“十一五”末,我局四大产业经济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9.8%,36.4%,8.2%,5.6%,与“十五”末比对,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最能带来规模效益的矿产开发业仍然是发展板块中的“短板”。因此,对于我局来讲,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为推进我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过反复研讨,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将形成两条产业链平行延伸的新格局,“新”就新在“链”上,产业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与延伸,将凝聚力量呈“链锁”反应,集中爆发;“新”就新在“平行”上,强调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齐头并进;“新”就新在一条产业链为“主导”,另一产业链为“支柱”,主导产业就是要突出其在经济中主导作用和强劲的带动作用,支柱产业就是要突出其在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中形成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新”还新在将地质环境治理和地热资源勘察开发等新兴产业编缀在了支柱产业的链条之上,使传统产业有了实质的扩充。我局重塑这一产业发展格局,既分析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也认识到了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是把视角放到全省、全国同行业范围来定位的。

13、队伍建设重塑格局

到“十二五”末,“两精干一过渡”格局已经形成,事企分开的界限更加清晰,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建设到位,国有地勘企业集团快速成长。集团收入和资产规模达到“双百亿”,并有望拥有1家上市公司。

解读:我局是全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职工人数占全省同行业总人数2/3,是我省地质找矿、地质服务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地质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有着特殊的成长和发展历程。199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1999]37 号),省政府下发《批转省地质矿产厅关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在豫地质勘查队伍属地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1999]59号),使得这支飘摆不定的队伍有了“省政府直属事业局”的良好归属,并明确提出我局要“保留一支公益性的地质调查队伍”。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人员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随着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原有事企不分的弊端日渐凸显。针对这种现状,我局在“十一五”期间,按照“两精干一过渡”的模式曾对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十二五”时期,我局“重塑队伍建设格局”,是一种更高站位、更宽思路、更实举措的自觉行动。“更高站位”体现在全面贯彻国办发[1999 ]37号、国土资发[2003]358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精建强省地调院,建立覆盖全省的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推动基础地质工作常态化,为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地学技术服务支撑。“更宽思路”体现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为准公益性地勘事业单位平稳过渡设计了路线图,推动其继续作为财政投资地质找矿主力军的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开展政策允许的经营活动,确保其过渡得顺,发展得好,稳定得住。“更实举措”体现在抓住当前矿业繁荣的大好时机,利用国家和我省的支持政策,成功组建局级地勘企业集团,并推动其快速成长,实现收入和资产规模“双百亿”,并拥有上市公司,带动全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事企分开有了清晰的界限,队伍建设有了明确的指向,发展能力有了提升的优势,将极为有效地改变事企不分对我们这支队伍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极为有力地化解掣肘我们这支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这比什么都重要,都更为紧迫,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四、2011年河南新地矿建设的工作要点已经明确

14、主要目标:“两增两优”

努力保持事业单位预算收入的持续增长,并以提高经常性经费和项目经费比重优化预算收入结构;努力争取地勘企业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并以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收入优化经营收入结构。

解读:“两增两优”是2010年全局经济发展的控制性目标。具体指标是,经济总量增长15%以上,生产增加值增长10%以上,职工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两增两优”目标,是“两精干一过渡”改革发展目标的细化和实践,是进一步优化我局经济构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具体体现。实现事业单位预算收入的持续增长,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增加在省级层面上决策流程中的话语权,通过有为有位,扩大影响、强化融合,促进国家和我省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确保和力争提高政策性拨款额度;另一方面,要练好内功,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承担更多的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据了解,为全面启动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2011年将集中使用过去3年的地质勘查基金投入,资金总额将超过20亿元,这是河南省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投资强度。需要局属地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争取承担更多的财政资金项目份额。努力争取地勘企业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就是紧紧抓住目前地质找矿“社会有需求、政府有要求、找矿有条件”的大好机遇,利用国家推动实现“358”地质找矿目标和我省鼓励“走出去”开展能源资源、劳务合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好豫矿公司的龙头企业作用,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引领全局各类企业抓抢市场,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较大的资源勘查开发项目,坚持立足省内与“走出去”并重,加快建设省外、国外的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在矿产勘查开发、地质技术服务等领域达到新的高度。

15、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的项目

2011年要谋划和实施几个重中之重的项目,特别是矿产勘查开发项目,选准突破点,举全局之力,快速实现找矿突破,快速转变为经济效益。

解读:2011年,我局仍将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抓手,继续在全局范围内筛选出20个局级重大项目、50个队(院)级重大项目,使“2050”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成功谋划和实施几个重中之重的项目,特别是矿产勘查开发项目。这是去年工作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是“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目标一剂醍醐灌顶的良方,“重中之重”的项目在全局经济发展中具有带来更多“惊喜”的效果和非凡的意义。谋划“重中之重”的项目应主要立足于现有已具备良好找矿前景、综合条件较好、易于实现转化的国内外勘查项目,重中择重,优中选优。实施“重中之重”的项目就是要集中全局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合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突出倾斜性投入,多兵种集团作战,快速实现找矿突破,快速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6、事业依托:财政项目

2011年,我们将高举推进新机制和开展“358”两面旗帜,积极参与实施河南省找矿行动计划,组织好承担的国家和省财政资金项目,不断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着力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解读: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财政资金地质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局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作为地勘事业单位的职责所在。在省财政大幅提高地质工作投入的情况下,局属单位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多争取项目,千方百计实施好项目,取得更多的找矿和地质服务成果,用“耕好责任田”这一实实在在的作为给河南新地矿建设增光添彩。重点是要依照部省合作和我省地质找矿总体部署,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远景调查,争取在成矿远景区有找矿新发现;做好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整装勘查工作,在胡襄煤整装勘查、渑池县贾家洼以东煤下铝整装勘查、登封—新密煤田深部铝土矿整装勘查和偃龙煤田(洛阳部分)深部铝土矿整装勘查、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金矿带及桐柏地区金矿深部找矿和整装勘查、济源—博爱地区铁矿整装勘查(预查)、许昌铁矿外围铁矿整装勘查、桐柏安棚碱矿外围普查等一批重点项目上取得新的成果,显著提高我省重要矿产的资源保障程度。去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紧急部署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我局要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争取承担更多的项目,为全省民生建设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17、新方式:实体经济合作与虚拟经济合作

2011年,我局将深化与地方政府、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实体经济方式合作,要采取勘查成果持股的办法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让勘查成果转变为当前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受益;虚拟经济方式合作,要采取勘查成果折股、联手上市的办法,让勘查成果迅速转变为经济效益。

解读:采取实体经济合作和虚拟经济合作并重的合作方式,将是今年我局对外合作的创新点和亮点之一。实体经济合作方面,我们已有一些成功经验,今年在勘查开发一体化项目上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地质工作的前瞻性、探索性和矿业资本市场的投机性使虚拟经济合作成为可能,尽管我局尚未成立上市公司,在国内流动资本充裕、社会热钱普遍看好矿产资源行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勘查成果参股上市公司、联手上市等途径在资本市场融通发展资金,快速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快速实现地勘企业经济发展壮大。这方面的探索今年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做好局属企业上市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有助于“十二五”期间完成1-2家公司上市的目标任务。

18、新抓手: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资源、碳汇碳储、生态修复等新领域的新产业,是转变地矿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解读:国家和我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游的地勘产业,应该而且必须融入国家和我省的发展战略,围绕国家和我省节能减排、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在充分考虑我局相关产业现状,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地球深部及空间海洋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加大稀有金属、锂和稀土资源等特种矿产的勘查开发力度,加大浅层地热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尽管我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式“版本”尚未问世,但主攻方向已基本明确。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其放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争取将这些新型产业打造成支撑未来我局可持续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推进河南新地矿建设新的抓手。

19、新挑战:全面推进实施“4G”行动计划

2011年,我局要全面推进《新一轮“走出去”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并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解读:走到省外、走出国门,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我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河南新地矿”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在省外,继续加强西昆仑铁多金属、东天山铜钼和西天山铜铅锌多金属勘查,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加大内蒙地区的勘查投入力度,启动贵州、云南金铜多金属勘查,力争建立更多的勘查基地。特别是将全力抓好与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在省外国外的合作项目,加快勘查步伐,确保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外勘查开发要提高运作水平,在矿业权获取上,要选择具备“一高三低”(经济发达程度较高,运作低风险、竞争低密度、投资低门槛)条件的国家和地区,争取成熟度较高的优质矿业权,积极储备国家需求战略矿种的矿业权;在矿种选取上,坚持围绕开发搞勘查,找“能开、能运、能卖”的矿,找国内急需的矿,以紧缺矿种和“一贵三稀”(贵金属,稀有、稀散、稀土金属)矿种为重点,通过有效工作建立起在省外、国外“靠得住、稳得下、出效益”的“大本营”。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对无进一步找矿潜力,或因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等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进行开发的项目,尽早终止和核销,以免进一步扩大费用。搞好与国家“走出去”支持政策的衔接,与矿山企业、冶炼加工企业等下游企业“联姻”,通过参股等方式解决“走出去”融资渠道问题,稳步提高海外经营收入在我局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后记:今年的《报告》内容丰富,亮点多、新意多。这里对几个所谓“关键词”的梳理,难免挂一漏万,重在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