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平台dota2激活码: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7:54:55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工、中、建、交四大商业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它们的利润正逐年大幅度上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这四家银行的效益,总的说来是处于全球前50强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游水平。有人可能用“人均利润”指标来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效益低下,但由于税负、汇率和业务范围不同等因素用该项指标来对比是不适宜的。有人以行政定价为由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很大,但从所引用国际上八家(包括美、欧和香港地区)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差的数据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形成的存贷款利率差应该说还是接近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等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中外银行对比存贷利差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商业银行中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境内外的上市,它们的利润逐年大幅度上升。2004年这四家银行的税后利润合计为861亿元,2005年上升到1097亿元,上升27.4%,2006年则更以36.37%的速度上升到1496亿元。正是由于这四家银行的利润大幅度上升,使得它们各自的资产收益率尽管尚存在税负差别,汇率折算和经营范围等制约其利润增长空间的因素,却已接近或超过一些国际大商业银行的水平。例如,2005年欧洲的瑞士联合银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日本的银行等国际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当年中国建设银行的0.92%、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0.72%,只是美国的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处于较高的水平(参阅《上海投资》2007年三月期《中外大商业银行的效益分析比较》)。另外,《财富》杂志曾公布2006年全球前50名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参见下表:

 

 

  资产收益率也称资产回报率或资产利润率,是考查银行对其资产运用能力的指标。因其不受汇率折算的影响,使各银行之间的效益具有可比性,因此它成为各国银行通常所采用的重要指标。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资产收益率高于2%的仅有三家银行。总的说来,美国的银行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国际间有影响力的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两者均为1.1%,处于中等水平。资产收益率最低的是德国商业银行和巴伐利亚州银行,分别仅为0.2%和0.1%。表中四家中国已上市的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除了工商银行为0.6%外,其他三家都在0.8%,虽低于美、加、澳的大部分银行,但与汇丰控股和劳合集团相同,并高于大部分欧洲和日本的大商业银行,也可以说处于中等水平。

 

  然而,正当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的效益水平与国际较多大商业银行的中上水平接近时,国内外的某些学者却出现了一些非议之声。其一是仍然声称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低,如在《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2007年《上海投资》第九期)一文中,两位大学学者列出了2005年我国六家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和境外大商业银行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的盈利水平的对比表,在表中虽然显示出中国建设银行当年的资产收益率为1.03%,接近于汇丰控股的1.06%,另从股权收益率来看,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为16.38%和17.48%,均高于汇丰的16.16%,但是却得出了“和国际一流银行比较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当低下”的结论。在《中外大商业银行效益的分析比较》(《上海投资》2007年第三期)本文作者曾以2005年我国四大上市银行(工、中、建、交)与国外八家大商业银行(花旗、美国、汇丰、渣打、巴克莱、瑞士联合、德意志和东京三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股权收益率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欧洲的瑞联、巴克莱、德意志银行和日本的银行,其资产收益率均低于中国建设银行的0.92%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的0.72%。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税负得到合理的调整,那末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可分别达到1.16%和1.04%,与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的1.06%和1.07%不相上下,只是与二家美国的银行尚有差距。从本文前述《财富》所载的2006年《全球前50家大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排名表》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不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可居世界中游水平。那么,《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一文怎会得出“我国国有银行盈利水平相当低下”的结论呢?看来可能是与该文表中所列另一栏“人均利润”指标有关。的确,在现行的汇率情况下,我国大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与国外大商业银行相比确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当前人民币的汇率在资本项下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尚不能充分反映其真实价值。如果,按购买力平价原则采用“汉堡包指数”,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3.59来计算,经合理调整税负后2005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人均利润可达到5万多美元,建设银行为4万多美元,工商银行也接近4万美元,前两家银行已超过渣打银行并和汇丰控股以及巴克莱银行不相上下。不过与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的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人均利润指标即使在国外各银行之间,由于各自经营的金融业务范围和种类不同,也会使各自的人均利润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例如,2005年以零售业务为主(网点多、员工多)的花旗集团(299000人)和汇丰控股(284000人)的人均利润分别为82237美元和55880美元,仅为以批发业务或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网点少、员工少)的瑞士联合银行(69596人)人均115655美元的48.3%和71.1%。显然,人们不能仅以此而评价说花旗和汇丰的整体效益比瑞联差得多。因此,仅以人均利润指标来衡量世界范围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效益水平是不适宜的。

 

  另一类非议之声是指责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种垄断性企业,其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性的定价政策。如北京一位学者在《市值超过GDP的虚胖与警示》(2007.8.28.《第一财经日报)》一文中说:“…以目前利润暴增的国内银行业为例,没有行政性的存贷款高利差政策,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银行利润马上就会化为乌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它们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性定价政策。”这位学者在以前另一篇文章中也曾提出:“要大大减少银行长期享受的利差空间…”。又如另一位香港学者在加拿大《2007年中国经济论坛》的演讲中说:“…那就是供给面由于政府的垄断,市场化严重不足。需求面呢虚拟资金横行造成市场化过度,…所以中国银行业的需求面也是过度…,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息差很大…”。本文不拟讨论垄断和利率市场化问题,而是就这南北二位学者所分别提出的“行政性的存贷款高利差政策”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息差很大”(行政定价造成的)问题做一些与国际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的分析对比。学者们在文中提出的“行政性定价政策”应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公布的国内金融机构要遵照执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国内经济形势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8月19日起2007年8月22日后共向上调整了六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参阅下表:

 

 

  从基准利率调整的趋势来看,存贷款利率差正在逐步缩窄,从3.6%下降到3.42%,但是这个差距从二位学者来看恐怕仍然认为是过高。当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原则上执行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随着存款期限不同(如一年以下或以上、计息或不计息活期存款),贷款期限不同(如一年以上,一年以下)和贷款种类不同(如公司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各银行的实际平均存贷款利率会与基准利率不同。例如,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报披露其2005年和2004年的客户贷款及垫款项下的实际平均利率分别为5.39%和5.18%,而其客户存款项下实际支付的平均利率分别为1.39%和1.29%,其存贷款利差分别为4%和3.9%;交通银行2005年报披露其2005年的平均存款利率为1.51%,平均贷款利率为5.22%,其存贷款利差为3.71%;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的平均存款利率为1.66%,平均贷款利率为5.42%,其存贷款利差为3.76%。由此可见,国内几家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贷款利差要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存贷款利差。那么国际上以市场定价的大商业银行其存贷款利差有多大呢?兹就两家美国银行、两家欧洲银行、两家(中国)香港银行和两家曾以远东为主的英国跨国银行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差列表比较如下: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两家美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最大,花旗集团两年的平均利率差为6.28%,美国银行为4.46%(实际上美国银行的不计息存款占计息存款的比重高达40%,大大高于花旗的1%,故其全额存贷款利差要高于4.46%),其后依次为汇丰控股的平均数为4.33%,渣打银行为3.55%,香港汇丰银行为3.26%,巴克莱银行2.95%,恒生银行为2.41%,最低为荷兰银行的2.31%(该行的存贷款采用年末余额而非其他银行的平均余额)。美国二家银行的较高利差加以更高的存贷比(2005年花旗集团为98.5%,2006年美国银行为100%),使其盈利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从前述全球前50名大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表中也反映出美国的大商业银行资产回报率大多处于前列。据报道,世界上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差最高的是巴西银行为43.51%,名列第一。由此看来,我国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水平大大低于美国的商业银行,而是与曾以远东业务为主的跨国大银行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的水平相接近,而非如有些学者所指责的“息差很大”或“存贷款高利差”。应该说,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形成的利差还是接近于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等水平。另外,有学者在互联网上著文说:“国际上平均的存贷款利差通常在2个百分点”,这个说法与本文所引欧洲、美国和香港(地区)八家大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椐不相符。(即使其中最低的恒生银行和荷兰银行也高于2%分别为2.4%和2.31%)。当然也可能世界上有的银行会是这种情况,但不能以此做为通论,诚如有人曾说国外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通常为2%一样,从前述全球50家大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表中可以看到只有三家银行在2%以上,更多的却是在1%以下,故不能以极端做为通常。另有人在引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曾发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时称:“据该报告显示,与世界成熟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比国外高14倍。在中国一笔交易,银行可以赚到300个基点的利差,而在成熟市场上,银行有20个基点的利差就已经不错了”。这一段内容也为其它非议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高的人士所引用。看来这里是把两种不同的贷款基准利率混淆了。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伦敦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大额贷款(或其他欧洲货币)多采用浮动利率,其贷款利率通常是在LIBOR(伦敦同业拆放利率)的基础上另加一个利差(spread),这个利差可能是20个基点(也可能是几十个基点);而人们现在非议的中国商业银行高利差是指人民银行所公布的一年期的存贷款利差,目前是3.42%,这是一种固定利率。这个利差(也即342个基点)和伦敦市场上的20个基点相比当然要高出10多倍。在国际上,当银行采用以LIBOR做为基准利率来发放客户(公司和个人)贷款时,其资金来源既有以LIBID(伦敦同业存放利率)吸收的存款,也有其境内的一般性存款。以这种方式发放的贷款,银行所赚取的利润可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在LIBOR基础上所加的那块利差,二是LIBOR和LIBID之间的利差(通常为12.5个基点),三是一般性存款资金成本和LIBID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所以国外银行的利差决不会只有20个基点。事实上,本文中所引用的美、欧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贷款利差也已说明了“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比国外高14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以讹传讹。

作者:上海投资学会理事 史万钧 来源:《新金融》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