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2 的定积分:漫谈《昨日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8:49

漫谈《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是我在约一个月地时间内用挤出来的时间拜读完的,它并没有占用我正常的学习时间。读该书原本在华师的最后时间里就应完成的,只因错过一次机会,有位同学早我三五分钟将它借走,使我在昨日的华师里有一个心愿未遂。这个学年的课程本来就很紧,没打算花时间品《昨日的世界》,但在学习了几个月后,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很多数理知识,这些东东对经济学来说,个人认为并不是必要的,打心眼里就对那些东东有些反感,对数学与经济学结合过为亲密的这种行径不以为然,迫于拿学分和了解经济学的进程(以便另有他用),还得去学。在学习之余,总想找些人文的书籍解解闷,散散心,想起昔日在华师想读《昨日的世界》而未如愿,于是便赶紧将此书的最新译本借来拜阅。

诚如本书的题目所设定的时间栅栏,作者是在铺叙昨日的那个亲历的时代的往事,有些往事富有戏剧性,它们是被迫经历的,任人无法逃避。被迫的人生经历总是与当事人所向往的生活格格不入,由于是被迫接受,它似乎难以被亲历者忘却,它总是矛盾地在亲历者心中留下印记,占据着不合理的心灵空间,也许正因如此,它才会被留在记忆里。

在短暂的人生中,作者及同时代的人所历经的离奇的变化、动荡是以往数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所不曾经历的,前代人也许未曾料到人类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如此大的倒退,这样的人生亲历者是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呢,还是上帝在开玩笑,愚弄他们?雁过还留声呢,作为那种离奇变化的时代的一位见证人,作者向把那样的时代境遇再现给读者,再现给世人,若此,这也算是没有枉做一回被迫的见证人,这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

通读该书可以发现,作者茨威格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环境。对于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灭绝人性的灾难的人,怎么不会对战争深恶痛绝?怎么不会痛恨战争的始作俑者和鼓吹者?作为一名文人,茨威格却以冷静、洞明的眼光看待战争,并写剧本、人物传记声讨战争,而没有随波逐流。同时,还可发现,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茨威格总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他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从不得意忘形、自满,他力求低调,看淡名利,乐意过一种恬静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更大限度地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对茨威格的为人处世渐生仰慕之情;我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时而共鸣,交融,作者内心所表达的不正是我自己所想要说的吗?这正展现茨威格行文才能的高超之处:他不仅在陈述他自己的理念,也在表达着潜意识里与他的理念有共通之处的人的意思和思想。这也许是茨威格为什么能蜚声国内外文坛的一个秘诀之所在。每每到此,喜悦之情便从内心深处泛上表面,令我不胜沉醉其中,读书的乐趣莫过于此了吧。

本书不只是对事实进行陈述,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对人物的表情描写可谓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令人赞叹。对那些人物及作者本人的言语、表情、思想的描述与那个时代的不寻常的动荡气氛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对于作者的乖张命途、对于时代的可悲遭遇,我自是充满同情,我想其他读者亦有同感。书中尽管写的是昨日里的事,却也包含着明日、未来之意,即希望读者能从书中得到指向未来的启迪,获得教训,使灵魂得到震撼,这样才可能不至于让可怕的、可恶的战争历史再次被人经历,诚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昨日的世界》列入“影响过一代人的书”的丛书时,雷颐先生为此书写的《推荐序》中所言:“为了不让‘昨日’的悲剧重演,人类一定要与遗忘抗争,保持对‘昨日的世界’的惨痛记忆。”

当下的时代,整个世界总体来说还算太平,但局部的真实的战争仍旧存在,并且战争的威胁还没有完全消失,它仍在恐吓着人们的心灵。对于那些主战派,建议他们将此书拿来读读,给他们自己对战争发热的心态泼上冰冷的水,给自己降温。

事实上,应该唤醒对战争无知的人们,让他们共同起来反对战争,为人类的和平而协力同心,唤醒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对自由权利、幸福的热爱、追求和尊重。当战争缺乏民众基础的时候,难道战争不会从人类生存的地方消失吗?当某些国家的老百姓从已经爆发的战争中醒悟过来后,难道战火不会停止蔓延,结束它的非人性的后果吗?

                                    201225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