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夫妻一方签字:文化产业:21世纪的新兴工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7:51

文化产业:21世纪的新兴工业

金元浦

  乔丹在公牛队年薪3500万美元,这令人心惊的数目远远不如他将自己的形象卖给耐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来得多

  作为CI的乔丹要比打球的乔丹更有价值。这就是文化作为产业的秘密。

  长期以来的两极对立思维使我们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思考定:文化与经济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实际上,一定的经济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影上生成,文化中有经济,经济中包含着文化。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现实。

  随着当代世界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就是文化的一体化,所谓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至少包括当代经济的产业下游化趋势、经济的文化趋势和文化的经济化趋势。这就是说,经济中的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主导的、甚至其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文化作为日益强大的产业结构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的、以于支柱性的产业。

  当代世界的知识经济与文化经济之潮

  产业下游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条重要规律,早在17世纪,西方经济家威廉·配第就已经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的利润要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本世纪40年代,另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对产业进行分类时又发现了一个经济法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的中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它被称为“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事实证明,它是合乎实践发展规律的。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的事业型模式。因此,在过去的经济核算体制中,把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排除在国民经济收入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使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鲜明地凸现出来,文化的经济化成为历史性的潮流。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正式采用了与世界多数国家一致的核算方式,即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划分各个行业,以国民生产来核算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而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才开始了由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的转变。

  那么,什么是“文化的经济化”?什么又是“经济的文化化”呢?

  所谓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经济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的商品属性解放出来,这就增加了文化的造血功能,使文化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市场。

  所谓经济的文化,是说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科学技术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经济时代,全社会95%以上的人在为基本的生存条件粮食而工作,现在发达国家仅有2%~3%的人从事农业,便可满足社会的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数百万、上千万人从事钢铁、机械、轻等加工业,现在发达国家已把大多数加工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当一个国家经济中的文化、科技含量迅速增加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会向下游转换。德国人20年前就说,我们现在能作的事就是尽快把这些污染严重的钢铁企业从本土上清除出去,还公众以绿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引导第二产业资本向第三产业转移,尽管德国不再炼钢铁了,但国民的生活水平仍在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有两句格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文化。无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要将重心转移到服务、知识、信息等第三产业方面。

  经济的文化化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穿、耐用,而更多地关注美、时髦、品牌与流行。

  7080年代以后,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人们提出将第三产业中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开,将脑力劳动称为第四产业或知识信息产业。这一命名历时近20年,才为我国经济界所瞩目。进而当代服务业异军突起,人们又将第四产业中的的满足人类心理感觉的服务业分出来,称其为第五产业。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猫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资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他甚至预言,未来收入最高的的要数那些“故事大王”。足球运动员罗马里奥、电视节目主持人欧普拉.温芙雷、闻名世界的大导演斯匹尔伯格,大众文化明星迈克尔.杰克逊,他们无一不是坐拥10亿的亿万富翁。所以有学者提出,随着人类对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影视业、信息业、网络业日益增加的需求,未来的经济学将让位于心理学(指中心地位的出让)。在我看来,未来的发展不是心理学取代经济学,而是经济学与文化学、心理学的双向交融,是经济这或文化经济学取代今日的经济学。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假如在20年前,某一县市提出以旅游业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但在今天,它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践。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首先表现为市场占有率的大幅度提高。比如从日本就业人员构成比率来看,第三产业就业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逐年上升:193030%,196543%,197046.5%,197552%,8090年年代这一比率又大大提高。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内,新经济已为美国140万“知识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如今,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NP的70%,加拿大GDP的60%。1997年世界超大企业500强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越来越多。今年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10几个亿美元的票房价值,仅一部影片即可与我国几大产的业利润相敌。美国《读者文摘》已发展成年收入20亿元的国际性大企业。至于高科技高文化附加值的计算机信息产业,更是在97世界和产业发展中独占鳌头,数家企业跻身世界前10强。文化产业被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毫无疑问,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而文化产业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一。60年代以来,美国顶着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坚持将发展高科技高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文化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好莱坞大片、《豪门恩怨》肥皂剧、迪斯尼乐园、流行音乐、全球传播业、《时代》杂志和《读者文摘》...这些大众文化产品席卷这个世界,走进了世界第一个家庭。美国记者迈克雷指出,“美国真正的优势是文化与知识财产这两个非常人性化的资源。”

  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市场。传统观念中根本无法被称作产业的行当,今天已是世界顶尖级的跨国企业。娱乐产业迪斯经,1994年以190亿美元收购ABC(美国广播公司),1997年其产业规模及赢利稳入世界企业500旨中的前10强。当年的活尔特.迪斯尼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瞳通画家,在家徒四壁、困苦无依之际,一只在墙角爬来爬去的小老鼠在他的第一部配音卡通片中亮相,从此风靡世界,造就了一个如此庞大的集娱乐、影视与零售于一体跨国集团。

  NBA不过是美国国内的蓝球联赛,而它现在已无疑超大型的“跨国企业”。这个每年经营几十亿美元的巨型企业,运动队是其小小的核心部分,它的周围是一些更大得多的信息业。乔丹每年从公牛队获得3500万美元的年薪,而这个令人心惊的数目竟然还远远不如他将自己的形象卖给耐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来得多。易言之,作为CI的乔丹要比打球的乔丹更有价值。这就是文化作为产业的秘密,这就是文化作为经济的现实,这就是所谓文化心理学要替代经济学的所指。

  近10年来,我国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战略决策大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开拓、文化产业迅速壮大,呈现了充满矛盾又充满生机的发展景观。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刻,紧密关注世界文化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