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stargazer故事:实行“六改一推” 助超级稻增产()超级稻推广专辑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46:37

滁州市从八十年代推广杂交水稻以来,水稻单产逐年提高,随着两段育秧及宽行窄株栽插等配套技术的推广,1986年首闯500公斤,引进示范推广叶龄模式理论和技术之后,1990年再过550公斤。二十多年来,虽然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不断更新示范推广,但是,除了1993、1998两年水稻亩产达到550公斤左右外,其余年份均在500公斤单产线上徘徊。

当前我市水稻提高单产实现高产高效存在的问题:一是播期偏早。早播抽穗扬花期易遭遇高温热害,虽然近年来总体播期有所推迟,但仍有相当一些地方播期偏早,极易遭遇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存在的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天气,不同程度的高温伤害造成水稻结实率降低、米质变差,农民看到的只是场上的稻瘪子多了,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问题。二是秧苗偏差。两段育秧大撮寄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播量过大,加上秧龄较长,秧苗栽插时早已在秧田度过了分蘖滞增期,下部黄叶增多,分蘖不但不能继续发生,而且已经发生的小分蘖也逐渐消亡,导致单株带蘖少,尤其是3叶以上的大分蘖更少。三是栽苗偏少。水稻手工栽插进度慢,少数农民不问秧苗发棵多少习惯一棵一栽,单根独苗也一样,亩基本茎蘖苗一般3万左右,只有高产栽培要求的基本茎蘖苗数一半甚至还不到,最后造成亩穗数偏少、产量偏低。四是田水偏深。习惯于灌深水栽秧,尤其是整田不平的,水层往往是田中浅、田边深或者是这头浅、那头深、一片浅、一片深,深达尺把,旱秧无法栽插,一般秧苗下部闷成黄叶,小分蘖甚至大分蘖也被淹死、闷伤,返青时茎蘖苗数少于栽插时田间苗数,辛辛苦苦培育的壮秧毁于水深,只好等到水耗浅了才重新发棵,穗数、分蘖成穗率大大减少,深水栽秧是一项明显的减产措施。如果说缺水的地方灌深水栽秧是抢水争水蓄水,耗水时间长,是迫于无奈;那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定要实行浅水栽秧的增产措施。五是不烤田或推迟烤田。杂交水稻栽培有一条基本的增产措施,那就是够苗烤田,“苗到不等时”,一般亩茎蘖苗15万就要放水烤田,“时到不等苗”,一般7月中旬左右幼穗颖花分化前就要烤田,最迟在花粉充实期可轻搁一次,控制无效分蘖、壮秆攻大穗、晾脚防病防倒。不少地方知道烤田好处多,但节拍跟不上,往往到了幼穗分化后期甚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才烤田,造成生理伤害。六是穗肥不施或少施。有些田块由于前期速效氮肥上的多,磷、钾肥不配比,加上乱插棵使全田封行期提前,不烤田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抽穗前20多天稻株已满田郁闭,穗肥施不下去。缺磷少钾的土壤环境使稻棵生长假旺,“头大腰粗腿浮肿”,稻秆组织结构不强,偶有施穗肥的,亩施3~5斤尿素,不起多大作用。由于以上几个原因,造成的结果是:⑴亩穗数偏少,一般只有13~14万/亩;⑵结实率偏低,一般低2~5个百分点;⑶千粒重偏低,一般低1~2克;⑷亩产量偏低,一般只有500公斤左右;⑸米质偏差,一般降低1个等级。

如何突破我市水稻单产长期徘徊的局面?必须实行“六改一推”,普及组装配套的先进技术,主攻穗数,在增穗的基础上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增粒重,把单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就是,在选用超级稻品种的基础上,实行“六改”,一是改盲目早播为适期播种,二是改低标准育秧为规范化培育壮秧、推广壮秧剂简化旱育秧,三是改盲目施肥、不施或少施穗肥为测土配方、依产定肥、高产田提高施肥总量、施足基蘖肥、增施穗肥,四是改乱插棵为宽行窄株栽插、栽足基本苗,五是改革管水方式、实行浅湿灌溉,六是改病虫防治的一家一户间歇式喷药为综合防治、统防统治。“一推”是全面示范推广机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