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音连公主抱图片:生一个死一个 来一个走一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2:20
是偶然巧合,还是神秘的自然力?人口不变村
生一个死一个来一个走一个

  传说水没坪自然村每出生或从山外娶进一个人,隔不多久必定有一个死亡或
迁走,该村户数虽有变化,但人口总数一直保持在80人左右,被人们称为“人口
不变村”。日前,记者专门就此事到水没坪做了一番探访。

  好一个世外桃源

  水没坪是一个自然村落,位于湖北省大洪山南麓的钟祥市境内,为客店镇娘
娘寨茶厂的一个组。

  相传水没坪原是一处湖泊,一些农民为了躲避战乱迁至此地,依托湖泊山林
过起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后来,村子里出了一个自称是“黄华天子”的恶霸,
霸占了整个湖泊,强行向村民们索要财物,村民们苦不堪言,自发组织起来捉拿
“黄华天子”,但“黄华天子”驾着村里惟一的一条大船躲到了湖泊中央,村民
们只好望水兴叹。这件事惊动了在此隐居修炼的神仙广尘子,广尘子派遣穿山甲
帮助村民在黄仙洞和湖泊之间钻了一个洞,排干了湖水,捉住并除掉了“黄华天
子”。湖水排干以后,露出了一块面积约200亩的平地,“水没坪”因此而来。从
此,村民们不再过渔猎生活,依靠这块坪地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但从村
民搬进水没坪以后,村里也发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生一个死一个,来一个走一
个,人口总数在80左右徘徊。

  村民为感谢广尘子除害,在他修炼的地方修了一座“尘子寨”来纪念他。现
在,寨内广尘子坐禅的石壁上刻着一个石太阳,每到夕阳晚照,便发出道道金光,
煞是壮观。广尘子练骑时的跑马塔和跑马岭、“黄华天子”泊船的托船垭等遗址
也都保存完好。

  广尘子和穿山甲帮助山民钻穿山洞的传说故然不可信。但在九千山的两面确
有两个山洞。朝我们进山方向的一面的山洞叫“黄仙洞”,洞口大张,直径约
40人高,粗犷的岩层裸露,煞是宏传壮观。洞内一条河床蜿蜒伸出洞外,汇入山
涧向山下流去,一层鹅卵石铺在河床上,河水较浅,清澈见底。沿着河床向里走
是逐渐升高的岩熔地貌,一层层象黄土高原上的塬。熔化了的石灰岩形成各种奇
形怪状的钟乳石,象人,象物,鬼斧神工,形成山中有洞,洞中有山的景象。相
传张良的师傅黄石道人在此修炼成仙,钟祥市旅游局把这个洞开辟为旅游景点。
解说员告诉记者,此地与山那边的盆地水没坪相对,水没坪也有一个山洞,两洞
被一千多米山岩阻隔着,没能勾通。我们所见到的河床里的水是从水没坪经山洞
渗透过来的,另外还有一条暗河从山洞下流过,水没坪的水主要是通过暗河流出
来的,但在水没坪水大的日子里,黄仙洞这条河床上的水也很大,褐黄色的浊流
可以淹没到洞中山上的景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浊流还不清楚。如果能把这一
千米的岩层打穿,就可以直接钻山洞或沿河流划船进水没坪,就和陶渊明在《桃
花源记》里所说的境界一样了。

  记者进水没坪是在正午,刚刚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碧树滴翠,郁郁葱葱,
放眼望去,茶园一片嫩绿,令人不忍深深吸了几口气,怕吹化了这绿意。几位山
民点缀在堆绿叠翠之中,背着茶篓,轻快地采着茶,一头老牛带着一头小牛在茶
园间穿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随行的茶厂干部告诉我们,这儿山高谷深,日
照短,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阳光漫
射,是得天独厚的宜茶宝地。1987年,姚雪垠先生到这里品茶后,赞不绝口,亲
笔题写了“云雾茶”三个字。

  人口怪现象

  接待我们的是水没坪组组长杨大海。杨大海30多岁,中等身材,体格健壮。
年轻时在山外读过几年书,在水没坪教学点做过民办教师,后来教学点只剩下一
个学生,茶厂就把教学点撤了,这个学生每天翻山越岭到厂办教学点读书,杨大
海就做了这个组的组长。

  杨大海说,首先向外界传播水没坪生一个死一个,来一个走一个的人口怪现
象,是一位叫上官文清的记者,听说了咱们村杨兴泉一家的人口怪现象后进山采
访,写成了一篇报道,在一家报纸上发表出来,使外界知道了这一奇怪现象。

  60年代,杨兴泉家一个10岁左右的姑娘去世了,就在当年他老婆生了一个儿
子。1985年,杨兴泉的老伴去世了,当年,他儿子从临村娶进了一个媳妇。这个
家庭生一个死一个,来一个走一个,村民觉得很奇怪。

  这种怪现状在村中经常出现。1975年春,水没坪渍了很深的水,村民想把水
没坪与黄仙洞之间的洞凿穿,在凿洞中,稀泥滑坡,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和一
个20多岁的青年不幸被活埋了。隔了十多天,村民在房台电站修水渠时,一位汉
子吃过午饭在土房子里休息,土房子塌下来,不巧被活活压死了。就在当年,从
山外面迁进了几个人。

  1987年,杨德良的老婆生了一个孩子,当年(公历年)竟没有死人,村民们
心中暗暗庆幸,没想到快过农历年时,杨德良的老婆因阑尾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去世了,仍然没有迈出这个怪圈。

  1997年,杨志高去世了,这年村里没有生育指标,也不准备接纳山外的人,
估计可以打破这种怪现象了吧,没过半年,嫁到山外去的姑娘黄秀梅,因与丈夫
性格不合,离婚回来了。

  这种一生一死,一来一走的现象多半发生在一个家庭内。1998年5月,村中的
一个五保户婆婆去世了,大家想,这下没得生的了吧!下半年,没想到黄远喜却
从山外接进了一个媳妇,人口数又相等了。

  在水没坪24户人家中,没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人家已不多了。杨大海说,村民
一听到说生一个死一个的话就心烦,一想到这样的事就后怕。

  记者又采访了杨兴泉家,杨兴泉老汉已于1995年去世了,杨兴泉的儿子在家
接待了记者。他长得高高大大,一看就给人孔武有力的感觉。他一直在山里种茶
和种香菇,出山少。他忌讳谈生一个死一个的话题,他不认为这是什么怪现象,
他说:“这都是些巧合,生一个小的,老的就得死,老的不死的话,负担重,养
不活。生生死死,这是新陈代谢,自然的现象。”

  外界传言说水没坪村人口数量一直停留在80这个定数上,增一个就必然减一
个,记者向村民询问,村民说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并非严格的生一个死一个,
来一个走一个,有时也有例外,所以人口数一直在80左右徘徊。

  在客店镇计生办和娘娘寨茶厂的帮助下,记者记录下了水没坪自然村解放后
的人口变异情况,列表如下:

  时间总人口数(人)男女

  50年代794138

  60年代824240

  70年代784038

  80年代814239

  90年代794039

  从表上可以看出,水没坪自然村自解放以来,50年时间人口数基本上没有变
化。

  我国1955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是6亿人,经过50年的自然增长,现在是12.
48亿人。按此增长速度,水没坪自然村的人口数至少在160人左右。

  是偶然巧合还是神秘的自然力

  在采访中,山民们常说,是巧合吧,但又叹息地说,就是怪得很。记者也是
觉得奇怪,是偶然巧合还是神秘的自然力呢?

  水没坪的确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生机勃勃,树郁郁而发青,人饱满而健
硕,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之态。

  山民们在打脚基和开垦茶园时发现,他们现在依北边山脚居住的地方,地下
挖出的全是河沙,而在南边山脚下开荒时,挖出的多是黄土。据祖辈们传下来的
说法,他们的祖先原是住在南山脚下,北山脚下是条河,后来因为河流改道,北
山脚下夷为平地,祖先们就搬迁到北山脚下居住。但这次搬迁不知是多少年前的
事了,没人说得清,杨大海的曾祖父就住在北山脚下。记者踏访南山脚下,却并
没有发现河流,只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茶树和长势旺盛的蔬菜。水没坪是一块四
面被高山环绕的小小盆地,没有直接通向山外的河流,每年雨季,山水直下,水
没坪就成了湖荡,淹没茶园,有时水都淹到了山民房屋前的石阶上了。然后,水
又通过九千山下的暗河和黄仙洞的渗透作用流到山外,我想,北山脚下河流的消
失,是否因为暗河的出现呢?

  年已70多岁,但精神仍很矍铄的杨大海的父亲杨怀亮讲,古时候,他们这儿
叫南海,山高、水大、风大。他听先人们说,水没坪出现这种怪现象,是因为祖
先们在山梁上埋错了一座坟圪塔,风水先生说在那个山昴上是不能埋坟的,动了
脉气,所以村里生一个死一个,来一个走一个,这种说法当然不可信。

  这个自然村以姓杨的为主,间有黄姓和其他几家杂姓,记者问杨姓的家族史,
他们都说不上来,不知是哪朝哪代哪些先人搬到这深山老林里来的,至于繁衍了
多少代人,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曾祖的曾祖就已住在这里。记者想看一
下他们的族谱,他们说没有,即使祖辈们曾经有过,也早被年年的水患冲跑了。
在杨怀亮经历的70多年里,水没坪没有出现过大有作为的人,现在村中的孩子一
般只读到初中毕业就回家种茶了,外出打工的也不多。但村民一个个都健康。记
者在村中一日,没有看到畸形的人。

  杨大海在山外读过书,又是村中的秀才和当家的人,记者要他对比一下水没
坪与山外有什么不同。他讲水没坪与黄仙洞仅一个山头之隔,从山这边翻到山那
边也只需1个来小时(作者注:黄仙洞也不能算山外),但水没坪的日平均气温比
黄仙洞至少低5摄氏度,现在山外已穿短袖衫了,我们这里却还要穿夹衣,昼夜温
差也很大,到晚上还要穿毛衣,睡觉要盖厚棉被。每个季节也要比山外至少迟半
个月,比如黄瓜,山外已经吃罢了,里面才正在吃,外面早就开始吃桃了,我们
这里的桃树才开花。这里种的茶比其他组的茶生长期要长一些,茶色也好些,茶
汁浓度大,种的香菇也比外面的厚墩些。

  这里还有一个特点是风大,只要天气预报里说钟祥市有风暴,这里准会有大
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比山外的风还要大。

  杨大海说他们这儿昨天刮了很大的风,一些轻浮的物体都有刮到天上去了,
记者同行的人觉得很奇怪,昨天山外只下了绵绵雨,没有刮大风呀!在记者的意
想中,这儿是不会有大风的。站在水没坪的地上,要高高仰起头才能看到四周的
山顶,山高林密,把任何一个方向的风都挡住了,这一点小小的盆地哪来的风呢?
但意外的是,这里不但风大,而且风向特多。杨大海说,可能是这里自己生成的
风吧!

  记者穿着短袖衫,在夏日正午的阳光下沿着山谷走了走,突然,一股凉气袭
击我的身体,我浑身打了一个寒颤,感觉有一股砭人肌骨的寒气进入肌体,令人
汗毛倒竖,皮肤布满鸡皮疙瘩,不寒而栗。这股凉气不同于空调制出的冷气,由
皮肤的凉爽而使人觉得凉快,也不象在冰天雪地里的寒气,由外冷到里,而是一
瞬间冷在骨子里,而体表感觉却又一般。这股凉气是由东向西而来的,没有明显
的风向,只觉得凉气带所经过的地方略微有点风吹草动,空中仍然是烈日高照。
山民说这是经常的现象。经人指点,东边的山,正好是地下暗河和黄仙洞的方向。

  山民生活:怡然自乐

  如果你以为在这样一个深山老林里,山民的生活一定是穷困、原始、愚昧,
那你就错了。

  茶厂干部告诉记者,山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茶和种香茹,然后由茶厂收购,
统一销售,水没坪的人均年收入可达到2500元。这使记者很惊讶,这些山民已达
到小康标准了,平原地区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几户农家。

  这里的房屋多半是用黄泥干打垒砌成的,因为山高路远,运进一块砖成本需
一块多钱,所以只有极少数需用砖的地方才能看到砖块的影子,比如自来水池、
猪圈等。房屋多半是四合院式的,有院墙,一进三间,有西厢房和东厢房,有北
方民居的特点。除了房屋很老旧外,村民在其他物质方面还是跟上了现代生活的
节拍。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收音机,很多人家有摩托车和洗衣机,有一户人家
有一套家庭影院,每家都通了自来水。杨大海家除了有一台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
外,还有一套2000多元的卫星接收器。他打开电视机让我们看了一下,可以收到
15个台,收视效果非常好。在海拔1千多米的高山中,能在这样的收视效果实在不
易。他说象他家这样的生活水平很有几家。

  他们饮食中的主食是大米,兼吃一些杂粮。很少吃鱼或不吃鱼,多半吃猪肉,
每年年关都要宰杀2到3头肥猪,把猪肉做成熏肉,挂在屋梁上,吃一年。山民在
饮食中还有一个特点是爱喝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爱喝自己茶园里长的茶,从
早喝到晚。村中长寿的人也很多,尽管受着生一个死一个,来一个走一个规律的
威胁,但活到80岁左右的老人很普遍,百岁老人也有过。在记者来此采访之前,
美国一位研究人口长寿的专家专门来到客店镇,研究老人长寿的奥秘,钟祥电视
台也在此拍摄了专题片。

  在山中,摩托车是他们带步的最好工具,所以村中买摩托车的人很多。现在
村中只有一个孩子在茶厂教学点上学,家长每天早晚都要用摩托车接送他。记者
一行乘坐的越野吉普车从客店镇沿盘山公路到水没坪用了5个小时,路途遥远,有
了摩托车,一些青壮年山民就可以经常到客店镇去了,有几家富裕些的山民还在
镇上买了房子,但他们故土难离,还是在山中种茶种菇,只是经常到镇上居住。
在过去,很多村民一辈子也没出过山。

  在采访中,山民都说,托党和政府的福,茶厂引导我们种茶种菇发了财,使
我们衣食无愁,日子过得像神仙。的确,山民的生活像神仙。吃的是无污染的绿
色食品,呼吸的是无污染的新鲜空气,整天和大自然亲近,农闲就看电视,吃熏
肉,烤薯子,喝自酿的包谷酒,日子能不舒畅吗?

  记者记下了探访的见闻,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解开水没坪人口的怪
现象,使山民生活得更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