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红莲墓地怎么开门:十二谈凝铸发展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5:14:24

湖北日报 本报评论员

发展为要 文化为魂—— 一谈凝铸发展文化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以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为己任的湖北,铺“两圈一带”宏图,展“一主两副”新姿,“一红一绿”比翼齐飞,“四基地一枢纽”气势如虹……

然而,发展不够仍是湖北的最大实际。尽管我们奋起直追,创造出傲视危机的“湖北速度”;尽管我们砥砺前行,显示出卓尔不凡的“湖北作为”。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很明显;与构建战略支点重任相比,必须超常发展,大步跨越。数据差距只是表象,发展文化等“软环境”上的差距,则是深层次的、是根本。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解决湖北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要义所在。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来源于社会各界高度认同的向心力,来源于广大社会成员才智奔涌的创造力,来源于创业主体竞相迸发、勇立潮头的竞争力,来源于要素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有效的聚合力。而所有这些无形之力,无不发端于地域文化的软实力。它是文化“化”出来的社会风貌,是一个地方精、气、神的外在体现。

有什么样的发展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发展文化不仅标志着一个地方的品位,还决定着发展的现实和未来。浙江草根经济势不可当,因为那里“人人都想当老板”;安徽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因为他们坚信“无中可以生有”;广东市场主体灿若繁星,因为他们觉得经商很有价值。在发展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往往以它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牵引着主流社会的关注方向,左右着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十字路口的人生选择,还会演变为社会组织的行为模式。发展文化,实乃发展之魂。凝铸发展文化不是“软任务”,而是服务发展的“硬支撑”。

文化差异往往决定发展差距,发展竞争背后是发展文化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的发展文化具有乘数效应,是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决定一切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气候和土壤。凝铸发展文化,要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能给湖北带来发展效益的文化,如兼收并蓄、包容天下的“大码头文化”,有效通达、重在“得瓜结果”的“效通文化”,倡导合理求利和劳动致富、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全民创业的“重商文化”,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宽容恕谅文化”等。

跨越发展,必须凝铸与跨越相适应的发展文化。全社会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根本标准,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让发展的激情如火燃烧;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理念,就能尽显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后来居上;“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先商后政”的思想深入人心,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良好氛围,为市场主体的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道以通为要,规矩和程序服从效率效果”,“宁愿政府麻烦,不让企业费事”成为公务准则,就能把众多的企业送进发展的快车道;“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成为社会共识,必将催生更多的经济“黑马”,激活更多的经济“细胞”;“天不生人上人,天不生人下人”成为大众信条,全民创业将如雨后春笋,百姓智慧将如潮水奔涌;“天下之才为我用,荆楚之才天下用”,有了这等胸襟气度,湖北定将成为要素之洼地、产业之高地,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了先进的发展文化,才会有发展主体的文明化,才会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创新的自觉,才会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的内源性动力,才会有发展理念的合拍、一致,才会从心灵深处迸发出发展的激情。先进的发展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高层次的动力,是激活动力的动力,产出的是“加速度”。
    有如土壤,肥沃则稼禾茁壮,贫瘠则苗木枯萎;有如环境,适宜则万物欣然,不宜则百草怏怏。凝铸先进的发展文化,是社会土壤的深层改造,是发展环境的全面创新。传承千古的荆楚之魂,将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惊天伟业中浴火重生。

 

政府服务不能说“不” ——二谈凝铸发展文化

 

凝铸发展文化,政府是关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不能说“不”。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施政本质是服务。政府为“经济人”当好“监护人”,维护社会秩序,搭建发展平台,是其必须恪守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投资者要求改善环境,市场主体希望得到扶持,平民百姓渴望创业有成,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需求,政府不能、也不应该说“不”。

各级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很多,但问题犹存。比如:“官本位”意识浓厚,“官老大”作风严重,摆不正“商”与“政”的关系;“管卡压”意识浓厚,遇事重卡不重办,不时刁难企业或投资者,还美其名曰“把关负责”;更有甚者,推诿扯皮懒作为、不作为,一天半天能办好的事,拖上一年半载。如此等等,恶化了政风,降低了政务效率,制约了经济发展。

政府服务不说“不”,首先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强化“先商后政”的理念。“商”不单指个体的商人商业,它囊括了构成社会的经济细胞、推动发展的经济活动、创造财富的经济精英,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基础。站在这个高度,就能深刻认识政府崇商重企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深邃要义,并将其作为政务的准则。

政府服务不说“不”,体现着执政者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本质要求。政府掌握的行政资源,应该无条件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是令人不齿的权力寻租,既损害了政府形象,又侵占了公众利益;企业办事要“找熟人”、“走关系”,是不能容忍的衙门作风,既加大企业交易成本,又导致经济运行不畅。这类封建官场的陋习遗风,必须坚决革除。

政府服务不说“不”,就要坚持“道以通为要”原则。政府服务的目标,是帮助市场主体把生产力要素和发展条件配置好。这就不能死抠条文,要善于在策略上以变应变。对不合陈规的事,要解放思想,主动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不搞削足适履;没有现成的好办法,要敢想敢试,勇闯新路。宜昌市破解审批难题,化繁为简,推进并联制,审批流程大大加快,由过去的134天缩短到33天,最短到19天。事实证明,遇事敢抓善为,就能把“无望”变成希望,把希望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政府服务不说“不”,就要以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环境最优为目标,以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为重点,全方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全能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努力在行政效率和投资环境上赶超东部省市。

政府服务不说“不”,归根到底就是要把社会、企业和公民的自发力量与自觉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把市场活力与科学规划、有效调控结合起来,在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发展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政务通,则商务活、百业兴。“发展第一、服务至上”,政府服务牢固贯彻这种新理念,就能开拓创新,激情奋进,全力、强力、合力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产业第一 企业家老大——三谈凝铸发展文化

 

文化是发展之魂,价值取向是文化之魂。“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生动诠释了“重商崇企”的鲜明导向。

2011年,湖北过千亿元的产业增加到8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左右,创造了“十二五”黄金开局。但与构建战略支点重任相比,湖北最大的软肋仍是产业发展不足,最稀缺的资源仍是企业家。去年“中国企业500强”湖北仅8家入选,在中部六省仅居第4位。《胡润百富榜》上,企业总部在湖北的企业家仅12位,占比为1.2%;前五十强中,湖北为零。

经济基础是产业,没有产业大发展,就没有经济大繁荣。产业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的强力支撑,就没有产业的雄奇崛起。

放眼全球,“公司的力量”何其雄哉!“苹果”用一部手机,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淘宝”用一张网络,刷新市场的交易形态;“烽火”用一根光纤,让时空的呈现换了模样。当今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无形到有形,从物质到文化,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道亮色,无不彰显着企业的力量。企业凋敝,经济则死气沉沉;企业发达,经济就生机勃发。

强企业,关键是培育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正如乔布斯之于“苹果”、柳传志之于“联想”、吴少勋之于“劲牌”。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是第一要素;在所有的经济资源中,企业家是最珍贵的资源。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企业家的人数多少和素质高低。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企业家成长,依赖于良好的社会土壤。湖北虽然是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商业意识萌芽较早,但由于地处内陆,又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计划体制影响较深,封闭意识残留较重。一种倾向是“重官轻商”。剪彩仪式、表彰活动,官员坐前排,企业家往后靠。有些政府部门还摆出老爷做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另一种倾向是“重文轻商”,“君子重于义,耻于利”。尽管湖北科技人才多、科研成果丰富,但纸上花开,地上果少;墙上奖状多,成果转化少。每年上十万大学生考公务员,宁挤独木桥,宽阔无边的创业路上,却是行者几稀。

这种状况不根治,就是在盐碱地播种,创新创业难以发芽开花;就是在沙漠中栽树,企业、企业家难以生根壮大。

尊企业家为“老大”,本质上是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企业家的才能,尊重企业家的创造,为企业家的成长发展营造最适宜的环境。要以公仆之心呵护企业家,以挚友之情善待企业家,以“保姆”之责服务企业家。倡导“正当追求财富也是英雄”的新道德观,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英雄不论出处的舆论氛围,打造开放、包容、亲商、平等、公正的投资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创新创业创富,让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企业家大有作为、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相信,只要创新创业的涓涓细流争相奔涌,就能汇成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洪流。

 

实体经济是发展基石——四谈凝铸发展文化

 

仍在蔓延扩展的全球债务危机深刻警示我们:忽视实体经济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相对于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国家需要,地方需要,民生更需要。一旦实业空心化,经济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忽视实体经济,迷醉于炒作发财、投机致富,必然心浮气躁、目标虚妄,最终难逃厄运。

投机行为是实体经济的天敌。当越来越多的投资离开实体经济而转向投机,当越来越多的“经济人”被“热钱”“快钱”蒙住眼球,资本的风险与泡沫就会累积、发酵,经济的大厦便开始摇晃以至坍塌。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过度炒作,导致当时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失去了二十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虚拟经济膨胀让欧美国家尝尽苦头。惨痛的教训摆在眼前,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而且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痛定思痛。现在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浙江引导民资“回归实业”。湖北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道路远未走完,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发展实体经济。

应急谋远,强根固本,湖北“逃离实业”的苗头应高度警惕。在靠“前店后厂”起家的汉正街,现80%以上的商人和商品来自外地,许多本地人不再热衷办厂创品牌;在科技企业云集的武汉光谷,不少创业者还没做大就掉头转向,寻求快速膨胀的“蛋糕”;有些地方热衷“土地财政”,一味支持房地产开发,而冷落制造业。在生产性资本“流离”的背后,实体经济正出现失血的隐忧。

工业强则国强,工业富则民富。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正从低成本的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的“双低优势”,这是中国产业和企业楔入全球领先地位最恰当的路径。

实现跨越式发展,湖北必须以比较优势为抓手,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一方面,我们拥有全国屈指可数的科研力量和庞大的知识型人力资源,工业基础雄厚,若能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领航作用,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就能将“湖北制造”“湖北创造”推向新的高峰,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湖北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淡水鱼、油菜籽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粮食、棉花、生猪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把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高效益的产品,做成响当当的品牌,就能打造出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增长亮点。

实体经济没有虚拟经济那么时髦光鲜,但事关国计民生,事关长治久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人才和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氛围。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并不是要削弱虚拟经济,而是要注重“虚实相生、以虚补实”。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比,虚拟经济、财富效应发育不够,是湖北经济的一大短板。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以虚拟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做到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仍然是重要迫切的任务。

坚持“以实为本,虚实并进”,不断巩固提高发展质量,湖北实现历史性跨越前景可期,并将辐射中部,不辱使命。

 

崇尚成功 宽容失败——五谈凝铸发展文化

 

让每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都在湖北开花结果,需要“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渴望成功,追求卓越,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认真谋划追求成功。但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总是相生相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每一种文化都崇尚成功,但在一定意义上,如何对待失败,可以验出一种文化的质地,清晰地读出其科学、理性、开放、文明的程度。一个社会,大气、自信、和谐、包容的文化占据主流,人们必然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勤于创业,发展充满活力。反之,如果充斥闭塞、多疑、浮躁、苛求的氛围,人们只会思想僵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发展停滞,大功何成?

宽容恕谅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儒家传统的“恕道”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核心价值取向,这八个字被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称为“人类的法典”,被写入了1793年的法国宪法,还被写进了1993年的《全球伦理宣言》。“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宽容他人的态度。

经济发展、财富创造,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机遇多而易逝,风险如影随形,要求每一次创业、每一次投资、每一次规划、每一次研发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寸水求尺鱼,根本不可能。为此,市场经济的先行国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降低市场主体的失败成本。有限责任公司产生,让创业者不再有“生意失败,子孙背债”的担忧,极大释放了社会的经济活力;风险投资出现,10次研发中允许失败9次,推动了以“硅谷”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崛起。这些被称为“人类成就”的制度创新,无疑都融入了宽容恕谅的文化基因。

湖北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调动尽可能多的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元素参与其中,特别需要“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作为支撑。毋庸讳言,直面现实谬误多矣。因为宽容失败的氛围不浓,我们的创业门槛还很高,比如科技人员有技术、有专利,但缺少抵押物,就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因为宽容失败还没有形成广泛社会共识,我们对创业者、对企业家还很苛求,有的企业刚一受挫,就迎来各种责难,有的企业家出现一点瑕疵,就遭遇信任危机;因为宽容失败没有形成一种服务发展理念,甚至我们的政府官员都不敢创造性、变通性地执行政策,唯恐出现纰漏挨批评担责任。这种情况不改变,湖北的跨越发展就没有希望。

发展源于创新,创新源于思想。没有“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任何思想火花都会缺氧窒息。没有人民群众最广泛的参与,没有市场主体最充分的发育,经济就缺乏内生动力,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持久性。

让“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成为社会共识,要从改变固有的社会心理、思维习惯、制度设计等方面入手,杜绝求全责备思想,从制度上为创业者解燃眉之急,释后顾之忧。“成败有时势,拼闯皆英雄”,社会拥有这份气度,大众拥有这份情怀;人人为干事者鼓掌,处处为探路者排障;成功了送他鲜花,失败了给他安慰;冲在前给他鼓劲,跌倒了扶他一把……有了这样的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首创精神尽情彰显,让发展激情充分涌流,湖北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荆楚大地上就会呈现鸢飞鹰翔、龙腾虎跃的勃勃生机!

 

追求卓越 奋发有为——六谈凝铸发展文化

 

精神状态影响发展全局、决定事业成败。构筑精神高地,是凝铸发展文化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省委反复强调精神状态问题,尤其是去年以雷霆之势深入开展治庸问责行动,“庸懒散软”现象大幅减少,全省上下同心协力、昂扬向上的局面正在形成。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是我们勇立潮头、攻坚克难的重要前提。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中仍存在精神懈怠现象: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热情欠缺,作风懒散,办事拖拉;回避矛盾和问题,不敢担当,争功诿过;缺少血性,遇事不表态,不争先作为。

发展与客观条件有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客观条件决定。思想解放,激情燃烧,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反之,思想僵化,精神疲软,手边的机遇也会白白流失。不少条件艰苦、资源贫乏的地方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靠的就是精神的力量。精神要素是催化剂,也是黏合剂,能刺激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共同发力。

精神状态往往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发展的位次和水平。深圳从一个小小渔村嬗变为现代大都市,靠的是一往无前的“拓荒精神”;张家港从一个欠发达县级市跨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列,靠的是自我加压、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资源能源趋紧、环境容量降低等硬约束下,湖北要实现经济总量倍增,关键是要实现精神状态的超越,构筑精神高地支撑跨越发展。

构筑精神高地,要善于从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我们党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照亮着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荆楚大地薪火相传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拼搏精神,是奔涌在我们血脉中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

构筑精神高地,要善于从前进方向上获取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赶上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任务落到我们肩上,这是时代给我们的眷顾,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自豪感、使命感,毅然决然地担当并为之不懈奋斗。

构筑精神高地,要善于从群众创造中撷取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坚持问政于民、求教于民、养德于民,在火热的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把智慧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之中。

“吾善养浩然之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源于追求卓越的志气、抢抓机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豪气、敢闯敢试的锐气。气可鼓,不可泄;气可争,不可弃。有这样的志气、勇气、豪气、锐气为底气,跨越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创新进取 无中生有——七谈凝铸发展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营造创新进取、善于“无中生有”的发展文化,是湖北扬长避短、奋起直追的必然选择。

创新开辟新疆域。因为创新,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诞生,现在日短信数量已与全球人口数量相当,日信息量比过去5000年还多。

创新孕育竞争力。因为创新,马化腾吸引亿万QQ用户进入“小企鹅”的世界,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在互联网业界独占鳌头。

创新产生影响力。因为创新,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独领风骚,苹果现象演绎成一种时尚文化,也赢得全世界的尊敬。

湖北是科教大省,人才辈出,在校大学生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有着良好的创新基础;湖北也不缺创新争先的传统,曾涌现出光谷等一批创新典范。但总的看,我们勇于创新的发展文化还没有形成浓厚气候,一时还难以产生裂变式的创新效应。“阻碍湖北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机制僵化,创新文化不浓,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现在,我们呼唤创新,再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扎扎实实出台硬政策、采取硬措施推波助澜,让创新文化如汹涌波涛席卷荆楚深入人心。要采取踏踏实实的行动推车上山,让创新创造垒造出风光无限的奇峰峻岭。

创新需要自我批判的态度和善于突破的智慧。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新主体,每个产业、每个项目都有创新空间。我们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打破一切不利于鼓励创新的“坛坛罐罐”,挣脱束缚我们思想解放思维开放的锁链,在全省上下掀起“人人争做创新实践者,处处变成创新实验室”的浪潮。

体制机制规定着一个社会的总的行为框架,是所有创新行为中管总的首要创新点。体制机制活,可以“无中生有”,原地起跳摘桃子;体制机制滞后,会患上“肌无力”,步履蹒跚,发展缓慢。

安徽合肥在区位、人才、成本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敢于在世界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围绕家电产业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聚合国内外重要的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没有理念思维的创新、招商模式的创新,所有这些只会是痴人说梦。

有创新能力,有进取精神,“无中生有”的传奇在任何地方都会上演。工业基础为零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团风县2005年引进第一家钢结构企业后,遍访全国500多家同类企业招商引资,5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一跃成为“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

当代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球范围内的创新竞争。我们要以“荆楚之才为天下所用,天下之才亦可为我所用”的气度胸襟,招贤纳士,共谋发展;要营造有利于资源转化为财富的沃土,想尽千方百计,广纳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使物畅其流、财尽其用;要着力构建求新求变的平台,推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无中生有,有中求优。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决定着发展的持久力和坚韧度。拥有创新进取、善于“无中生有”的发展文化,湖北一定能不辱使命,走得更快,飞得更高。

 

登高望远 机遇无限——八谈凝铸发展文化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决定发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目前,湖北的经济外向度仅为百分之十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0个百分点。正因为外向度低,受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远看,这绝不是什么优势,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开放型经济不仅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关系着经济的综合素质,关系体制机制创新,关系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性。

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时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超前的思维、更加开放的境界、更加整体的把握、更加卓越的创造、更加主动的出击去开拓发展空间、抢抓发展机遇。把世界拿到湖北来,把湖北拿到世界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用市场手段配置全球资源。

开放不够是湖北经济的“软胁”,一个重要原因是: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不够,开放意识和思想解放不够。

有的人思想僵化,不敢大开放,不敢真开放。不善于积极对接发达地区和全球产业的转移,不善于超前研判和整体把握世界经济的潮涨潮落。出去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回来后也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有的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只愿固守家中一亩三分地,不愿开拓发展新空间。

有的人知识陈旧,视野狭隘,坐井观天,缺乏创新,企业总是做不大做不强。企业用5%以上的销售收入搞研发才会形成竞争力,但2011年评出的湖北100强企业,研发投入只占总销售收入的1.61%。如此低的研发投入,怎么能守得住阵地?怎么能在激烈竞争中分一杯羹?

战略思维的品质是前瞻性、整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全球视野要求我们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以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

拥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就是要用全局观念谋划战略,用开放理念抢抓发展;就是要冲破“内陆意识”的屏障,跳出县域、市域、省域界线,积极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就是要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断加快转型创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敢想奇招善出妙招,不断灵活出击。

应对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往往需要反周期的思维,需要采取反周期的措施。越是有危机,越是国际市场低迷,越是蕴含新的商机。我们要牢固树立“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的理念,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内商外商一起招、内资外资一起引、出口进口一起抓,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外需和内需有效互补,努力扩大发展空间。

当前,全球价值链已经形成,向价值链上端移动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的动向,武汉出口在继续做大做强机电产品的同时,正努力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用充满创意的各类工程设计,在遥远的非洲开掘发展的长度、宽度与高度。宜昌安琪生物集团公司以逆向思维,在“小”字上做大文章,用专注执著,把小小的酵母生产做成了大企业、大产业,并在埃及建成了1.5万吨的生产线……

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当我们拥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时,湖北的发展空间必将迎来全新的长度、宽度与高度,发展步伐必将更加铿锵有力。

 

科学发展要一步到位——九谈凝铸发展文化

 

科学发展要一步到位,这是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要求。

所谓一步到位,就是不要走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不拘泥于要素驱动、低价竞争的老路,而是要在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发展路径上直达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境界。

发展模式要一步到位。只有更聪明、更理性才能获得后发优势。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属于追赶型,实现赶超,一定要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发展自己。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我们要力避简单复制,要在承接中调整结构、优化结构,着眼于“跳起来摘桃子”,精心引进战略性产业的龙头企业,促进不可持续的高耗能低产出的旧模式转向自主创新的绿色经济。一个投资20多亿元的涂料项目,被江夏区婉拒,理由只有一个: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绝不拿“金山”换“砖头”,要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发展机制要一步到位,否则就是“桌子底下放风筝,高度有限、空间有限、作为有限”。湖北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令人扼腕。前些年,武大、华中科大、武汉理工大三所高校科技成果80%以上流向沿海地区,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研发的“徐氏如意纺”有望引起世界纺纱产业革命,但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却首先落户山东。知耻而后勇,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扫清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发展路径要一步到位,否则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谋划和促进发展,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尤其不能“饮低水平重复建设之鸠,止投资匮乏项目稀缺之渴”。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没有慧眼识珠的智慧,没有迎难而上的胆识,在起跑线上就输人一筹,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走不出“技术模仿、低端制造、受制于人”的历史怪圈。

认准了科学发展的方向、标准和要求,就要坚定不移抓落实,大步流星求跨越,在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我们应主动出击,抢抓机遇,落实科教优势转化战略,加快培育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城乡建设赋予更高的品位和文化内涵,为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试验探索经验。而这些无不需要精心的谋篇布局、细致的规划设计,无不需要科学前瞻的魄力和“一步到位”的决心。

实现科学发展,除了“一步到位”的勇气,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上升期,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但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一致、标准相同。我们要紧跟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新动向,准确把握全球需求变动新趋势,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经济发展更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之上。

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善于从别人的成功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湖北就一定能截弯取直,稳神竞进,为服务全国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生是目的也是动力——十谈凝铸发展文化

 

何谓民生?简言之,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能动摇。这是发展文化的重要内涵。

去年国庆节,新开放的武汉市楚河汉街,被蜂拥而至的市民挤爆。一名曾经的拆迁“钉子户”,在这里兴奋地感受到“新武汉、新生活”的气息,专门向武汉市领导写信,抒发对城市巨变的感慨,表达当初不积极配合拆迁的愧疚之意。
    这件事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把发展写在百姓生活里,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就会得到群众发自心底的理解和支持。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民”,先贤古训如洪钟大吕,千年不废。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就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本。缺乏人本内涵的发展,是不科学的发展、不协调的发展、不全面的发展。不以改善民生为终极目标的发展,是偏离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发展。

以民生为目的,就要饱含深情,视群众如父母。要从感恩、谦卑出发,多兴惠民利民之举,不行损民伤民之事。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政绩,大兴污染项目,破坏青山绿水,置群众生命健康于不顾;有的干部,把民生挂在嘴边,把利益摆在中间,说一套,做一套,热衷于与民争利——如此行么?

以民生为目的,就要勤到基层去,沉到基层去。老百姓过日子,哪能没有矛盾、没有问题、没有困难?我们的责任就是对症下药化解民间疾苦。去年以来我省开展的“三万”活动,就是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重大民生工程。11万余名干部扑下身子,扎进2.6万个村,走进1062万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实际问题。

以民生为目的,就要保障公平公正公义,合理分配发展“蛋糕”。无论是收入分配、住房问题,还是就业、教育、医疗等,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现实挑战都不能回避。要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增强劳动者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使人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条件。

发展与民生不是矛盾体。民生是观照发展质量的调节器,更是推动发展的加油站。增加群众收入可以促进消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能拉动环保新产业,文化共享需求催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民生项目将提振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与民生和谐共振,“蛋糕”自然越做越大,越做越香。

从经济工作的角度看,民生作为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调结构的着力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需求。民生问题主要是八个字,即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念好民生“八字经”,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增添发展动力,促进结构调整。

民生为先,民力为重。当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创造激情和创业活力自由迸发,这种民力就会转化为湖北跨越发展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根本动力。当民生共享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湖北必将迎来富民强省的灿烂前程。

 

企业家要勇于担当——十一谈凝铸发展文化

 

勇于担当,就是事不避难、敢于担责。有担当的企业家群体,是发展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责任意识是企业家的第一素质,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评价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最重要是看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担当精神。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企业家的首要责任是创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担当发展之责;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企业家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创造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担当创新之责;企业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企业家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作为先富的群体,要致富思源、服务大众、回馈社会,担当反哺之责。

企业家的担当,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有一种自然现象:凡是落叶的树木,生长一般比较快,原因之一是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私回馈土地,所以能在新一轮的生命周期中获取更多的养分。企业之于社会,如果像大树之于土壤,就会形成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环,生生不息,世世不已。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使然,也是企业家的职责所在。企业只有日益强大、有竞争力、有赢利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对社会负责的能力。但一个优秀企业家,必定对产品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之类不良事件频发,少数企业的短期与投机行为屡屡挑战法律道德底线,引发企业的诚信危机,引发公众对企业家责任的讨论和质疑。这种行为值得社会关注,也值得企业家群体深思。

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诚者商之道也。”诚实守信,对个人来说,是立身处世之本;对于企业来说,是生存发展的基石。一个不讲诚信、见利忘义的企业,可能逞一时之快,发点小财,但长远看,必然被市场淘汰,为社会唾弃,犹如失去滋养的鲜花,迟早凋零凋敝,随风而逝。

诚信守诺、负责担当,我们身边已有大批企业树立了榜样。新八建设集团从一个乡镇建筑队发展为湖北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靠“守合同、重信用”铸就企业品牌,17年捐助公益事业7600万元;劲牌公司连续三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昭示诚信与责任,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信义兄弟”, 生死接力送薪,展现高尚的信义精神,事迹感人,情动中国。

事实证明,一个勇于担当、重诺守信的企业家,能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与人民同舟共济、融社会和谐共生,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会有力推动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繁荣,推动社会进步。

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在召唤,每一个有远见、有担当的企业家都应行动起来,担负起繁荣经济的发展之责,担负起企业文化的铸造之责,担负起和谐社会的建设之责。

 

激活跨越发展原动力——十二谈凝铸发展文化

 

文化是发展之魂。凝铸发展文化,就是要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凝聚思想共识,构建发展统一战线,营造良好环境,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文化,离开大规模的文化转变,发展注定会走入死胡同。先进的发展文化能深度启动发展动力、深度营造发展环境、深度开掘发展资源,弥补比较劣势和不足,让欠缺的各种资源“无中生有”。

湖北素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品格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昂扬气概,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荆楚大地英雄辈出,屡开风气之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湖北作为内陆地区,重官轻商、重文轻商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市场经济意识欠缺,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和经济的发展。

一切落后源于思想落后,一切进步始于思想创新。凝铸发展文化,就要坚决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倾向,牢固树立发展为要的理念 ;就是要坚决破除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就是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小农意识,牢固树立全民创业创新的理念;就是要坚决破除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势,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就是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坐而论道的不良习气,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理念。

凝铸发展文化,就是要在全省形成一种崇尚“发展至上”的文化氛围、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其核心就是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标准,真正把湖北打造成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要大力提倡并形成“先商后政、先外后内”的理念,“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道以通为要,规矩和程序服从效率效果”的理念,“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宜业又宜人的高端投资环境。

凝铸发展文化,就是要真正做到“宁愿政府麻烦,不让企业费事”,政务服务环节没有“不”,不允许说“不”;就是要树立“民生是发展目的也是动力”、“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石”、“科学发展要一步到位”的发展观念,在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发展路径上直达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境界;就是要让“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为社会广泛认同,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成败皆英雄”的创业氛围,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首创精神尽情彰显。

凝铸发展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构筑精神高地,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勇于担当,追求卓越,首先在思想和精神上实现跨越,形成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凝铸发展文化,就是要拥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突破地域界限,创造并把握机遇,让湖北的发展空间迎来全新的长度、宽度、高度。

发展文化在“文”更在“化”,既要凝铸,更要传播弘扬。要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发展、参与发展、支持发展的高度自觉,让发展文化为人们所认同,入脑入心。要用先进的发展文化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思维、体制机制、方法、路径,配置资源,增强活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解决湖北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我们要通过凝铸发展文化,把社会各界、各个群体、各种市场主体的力量和活力,都充分整合起来、鼓动起来、激发出来,坚持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取得更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