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场凉败于哪个十杰:漯河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1:22:27
风正一帆悬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张晓甫 来源:漯河日报 字数:282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瞄准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粮食产量、品质“双提升行动”和“百千万”高产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带动了我市粮食生产不断实现新突破。
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69.1万吨,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着力在强基固本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市农田机井拥有量达到5.2万眼,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19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治理低洼易涝面积143万亩,占低洼易涝耕地面积的90%。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9.9万千瓦,基本实现了耕作收获机械化。
同时,“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多项强农富农措施深入人心。全市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
55%。
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2011年,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6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27.6%;全市优质粮种植面积达到340.6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8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为我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奠定了有力基础。
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和    外向型农业,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全市各类农业园区达79个,其中:市级12个、县(区)级17个、乡(镇)级50个。带动全市形成了以露地蔬菜、设施农业、林果花卉、食用菌、水产养殖为主的区域化特色产业格局。各类园区年总产值1.6亿元,辐射带动11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8500余元。全市各类间作套种面积10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65万亩;建成了20万亩小辣椒、10万亩优质大蒜等一大批集约化水平较高的生产基地;形成了2500亩全省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2.35万亩全省最大的省级出境蔬菜备案基地。全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达到8.2万座,亩均效益突破5000元以上。全市共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10个、休闲农庄10个、农家乐店13个。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0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8家。全市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达3.7亿多元,实现利润4820万元,从业人员达8000人。
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全市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61家,比2006年增加了15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27家,市级101家。
重点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鲜明特点。全市年加工转化粮食500万吨,占全省加工转化总量的15%;年加工生猪1600万头,占全省的25%;年加工肉制品100多万吨,占全省的40%;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年加工转化蔬菜5万吨,禽蛋5万吨,植物蛋白6万吨;年加工生产饮料56万吨,占全省的28.9%。形成了以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果蔬加工、休闲食品和饮料制造五大主导产业体系,行业涉及食品工业的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5.2:1。我市已成为外地农副产品大量调入、本地食品大量输出的地区。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2个,示范化率达到13.2%,带动农户22万多户。全市近80%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每户年均增收4300元。在连续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市参展的双汇集团等龙头企业产品交易额均居全省首位,全面展示了漯河农业乃至河南农业的良好形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138个种植业基地、204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4个水产品基地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8个农产品、71个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1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8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我市立足全市食品加工业特色优势,致力于在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打造国人“大厨房”上求突破。突出抓好资料准投、市场准入、产品准出、标准生产、质量认证等关键环节,不断健全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183万亩。全市已整理、制定及推广各类农业标准238项,其中国家标准56项、行业标准86项、河南地方标准30项、漯河地方标准66项。
建立健全了小麦、玉米、生猪等8种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省级农业    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0个。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努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全市培育出了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3个、省优质产品52个。
其中,双汇以168.60亿元的品牌价值居全国品牌榜第12位,位居肉制品行业榜首。全市肉制品、面制品和无公害蔬菜等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欧盟、俄罗斯、南非、加拿大等国际市场,香港市场的鲜冻猪肉80%来自我市。全市农畜产品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居全省第一位。
农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每年引进10个新品种、推广10项新技术、建立10个示范点、联系10个大专院校、培训农民10万人次,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和农、科、教相结合,公益性和收益性相结合,引进示范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我市始终把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打造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新品种60多个,推广农业新技术50多项;自主培育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14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
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拥有市、县两级农业信息门户网站5个,其他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网站20余家,建立44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开通了农技110、植保120、农业“12316”等服务热线,并通过手机短信和农村信息机等形式向农民发布农业信息,基本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全市农业信息覆盖农户率达到75%以上。双汇集团等龙头企业已实现了网上交易,有机整合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面提升了农业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省农业厅与我市共同推进漯河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成功签订,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将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高挂鼓满的风帆,破浪前进,努力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辉煌目标。
丰收在望的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  资料图片郾城区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资料图片临颍县王岗镇万亩小辣椒生产基地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