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心丸多少钱一盒:略谈语言积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1:46
略谈语言积累聂在富

重视语言积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课程标准多处提到语言积累,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见“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见“教学建议”)。

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关于语言积累的规定,应当明确语言积累的内涵、语言积累对于提高语言素养的意义,认真研究语言积累的做法,把语言积累的要求落到实处。

语言积累的内涵

积累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聚集生活经验、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聚集文化知识,都是积累。积累作为一个动词,是指聚集的过程,意思是逐渐丰富其贮存,使大脑里牢牢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多;积累作为一个名词,是指聚集的结果,它好比银行里的存款、仓库里的备件、电脑硬盘里的数据和程序,一旦需要,就可以提取、调出。积累是形成能力的物质基础。

各科教学,从广义上说,都是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积累文化,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语文课主要担负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锦言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语言范例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语言范例的积累是一种综合性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的意义

重视语言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则妙语连珠,写则文思如涌。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文化积淀的过程。

重视语言积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消除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充斥着乏味的提问、烦琐的内容分析,缺乏对课文内容的深切感悟、对表达方法的认真揣摩和对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无效劳动耗费着大量的时间。一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冷静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却往往难以说得清楚。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积累,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现在,如何通过语言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切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

重视语言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代学者注重多读、熟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语)“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出《三国志》)。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内阅读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背诵篇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列出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语言积累的落实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认真真地掌握好这些课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

为把语文课上成积累型的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大的改观。烦琐的内容分析、枯燥的提问、机械的练习必须彻底抛弃,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感知、感悟、理解和运用。要凭借朗朗的诵读和静静的默读充分感知课文,以了解课文所叙述描写的事件和形象;凭借深入的思索和认真的议论深刻感悟课文,以感受作者的情怀和作品的意境;凭借品味、思辩和分析、比较正确理解课文,以领会作品的思路和表达方法。为此,课堂上不仅要有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还要有教师的范读和读书指导;不仅要有感知、感悟,还要有认真的思维和严格的表达;不仅要动口说,还要动笔写;教师不仅要以动情的语言进行启发诱导,还要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引导自学的情境。

语言积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而牢固的记忆,一旦需要,能够顺利地复苏。因此,语言积累只有通过刺激的强化和切实的训练才能实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等一切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使他们心情激荡甚至心灵震撼,那么,他们将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为了搞好语言积累训练,备课中要留心教材中运用精当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法;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既要敏锐地觉察发言的精彩之处,又要注意发言中暴露出的语言缺陷或思维混乱,不放过语言积累训练的有利时机。例如:《放风筝》(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这篇课文,描写风筝和天空色彩用了四个很有特色形容词──橘红、墨绿、金黄、瓦蓝。它们都是由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教师应当联系语言环境从词语的意义、构词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把描写风筝和天空色彩的词语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形式上的共同点(前面的字是一种具有鲜明色彩的事物,后面的字表示一种色彩),然后分别找一找同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的、表示红、绿、黄、蓝等色彩的词语,如:

红:火红、粉红、枣红、血红;

绿:翠绿、碧绿、草绿、葱绿、豆绿;

黄:杏黄、蜡黄、鹅黄、米黄、土黄;

蓝:天蓝、海蓝;

黑:漆黑、墨黑、乌黑。

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和词语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中领会汉语语汇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的、语言的缺陷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利用得好可以生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语言缺陷进行的训练,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位教师在《葡萄沟》(人教版六年制第四册)的教学中,让学生复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生在复述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热空气在阴房里来来出出……”。教师听了这个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们再看一下课文是怎么说的(“利用流动的热空气”),然后说:“刚才,这位同学在复述中说‘热空气在阴房里来来出出’,谁还能换个说法表达这个意思?”于是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利用流通的热空气……”,有的说:“热空气在阴房里流动……”,有的说:“利用热空气的对流……”、“热空气在阴房里穿来穿去”等。

组织好课外阅读是落实语言积累的重要条件。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数,列出了背诵推荐篇目。这些规定为加强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落实这些规定还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一是时间要有保证,学校应当规定统一的课外阅读时间,在语文教学的课时内也可以拿出一些时间用于自由阅读。二是读物要有保证,可以由学校购置,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目。三是要进行读书指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读好书,读各种书,不限于读文学作品;要举行读书心得报告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朗诵会和读书知识竞赛等。

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还是靠自己读书。课内和课外的阅读都是语言积累,但是,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即便增加了课内学习的课文、规定了课外阅读和背诵数量,毕竟还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都要把培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习惯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用。(该文原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