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睁不开眼怎么回事:陈海春:纵论领袖个人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03:48
“红色牧师”陈海春:纵论领袖个人魅力
来源:记者团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07-4-18   作者:郭云杰 吴洋  编辑:田臻宸

   领袖风光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魅力?我们学校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4月14日晚,我校陈海春教授登上了研究生科学方法论坛,为在场师生一一作精彩解读。 
  “江泽民是一个非常善于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人”

  主持人提到陈海春在自己博客上发表过一篇有关江泽民的文章,这篇文章最后被人民网转载了,点击率非常高。他笑称自己以前写过很多文章没引起什么反应,心理有点“郁闷”,刚好这个时候找到了一个好的题材,就写成了那篇文章。没想到就引起了众多“粉丝”和“愤青”的激烈争论。这样点击率自然就高了,而且这个时候恰逢《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所以就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在讲到江泽民的时候,他说自己那篇文章是对江的很好概括,自己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全面的考察之后的出的结论,江泽民不愧是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的上台尽管当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却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有关。江泽民在自己位置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于是历史选择了他。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江泽民的出现给共和国带来了转机。江在离开上海的时候,汪道涵送了他林则徐的两句话:“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任之初邓小平也告诉他要“站稳脚,做好事”。综观他在位的13年,他出色的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别的不说,就说他在任时做的几件事。刚上台的时候遇到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共产党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在国内江泽民当时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稳定了大局。在国际上主动出击,展开外交攻势,积极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成果,赢得了国内和国际的支持。我国顶住巨大的压力,顺利度过97金融危机和经济软着陆都是他在任期间干得出色的事。他在位的13年来,我国经济虽然有波折,但总的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被世界普遍誉为奇迹。社会虽然也出现过动荡,但总还是没有出现社会危机。7000万的大党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局始终是在共产党的手里。
  针对有的人提出说江在大使馆事件和撞机事件上的软弱表现时,陈海春说这个事情是当时的国情决定的。他认为江的处理是正确的,实力决定一切,重要的是要用实力说话。在那样的国情下,这样的处理是符合国家的利益的。陈海春还引导大家把江泽民和同时代的几位大国的领袖做比较。他提到叶利钦、希拉克和克林顿做了比较,说一个人引起争论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他认为江是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毛主席是我学习战略的引路人”
   在提到毛主席的时候,陈海春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崇拜。他解释说自己崇拜他是有历史背景的:一方面是自己的父母都是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的人。另一方面自己当时能上大学,都拜当时毛主席的政策所赐。
   在评价毛主席的时候,他一直强调毛主席非常有战略的眼光,善于从整体去分析和把握事情,是自己学习战略的引路人。他还讲了一个有关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当年路过五台山的时候,一位高僧给他留了四个数字“8341”。这个数字的含义当时的毛主席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觉得是天机。后来的人猜测意思是主席活了83岁,在位41年。陈海春说许多人都看重毛主席的“8341”,其实还应该看“8314”,即毛主席从1921年出道,到1935年的14年,那是主席倒霉的14年、受磨练的14年,没有这14年,就没有后来的41年。他继续说,早年的主席是个书生,在那样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政治家。
   他讲到了主席命运转机的事件。在长征的早期,主席的政治生涯陷入了低潮。但这也给了他一个好好思考战略问题的机会。这也是主席高明的地方。要是别的人可能早就一蹶不振了。在遵义会议上,主席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他终于又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带领着革命队伍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谈到主席的功过评价的时候,陈海春教导我们领袖也是人,我们既不能把领袖神化,也不能对领袖苛刻要求,我们要全面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功过,同时也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评价。客观的说,毛主席是一代伟人。
 
  “最佩服的校长是朱九思和周济”
 
  在说到我们学校的领导时,陈海春说自己最佩服的是朱九思和周济。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自己在刚上大学时,在开学典礼上第一次见到朱校长的时候就有预感这个人一定会对自己产生重大的影响。后来果然如此。朱九思校长给了自己一个研究生的身份,摆脱了工农兵学员受歧视的地位;朱校长也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陈海春说自己大学阶段学的是工科,学工科的虽然操作能力强,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在看问题的时候谋小不谋大。是朱九思教会了他从战略高度来看问题,从全局看问题的。另一方面也非常佩服朱九思对我们学校的巨大贡献,他说道:“朱九思对我们学校的贡献是革命性的。”朱校长为华工做了两件半事,第一件是在文革期间,大胆接受了一大批散落在社会上的人才,这些人后来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基石。第二件是在我们学校开办文、理、管、法等学科;开始招收研究生;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展科研。这样为我们学校发展成为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那半件事就是栽了很多的树。我们学校现在的所有的大树都是建校初期在朱九思的关心下种的。陈海春讲到了一个典故,当时的省长张体学在我们学校开会的时候说道“朱九思院长是个是爱树如命的人”。他说朱九思不但会想事情,更会做事情。
   提到周济时,陈海春也是倍加推崇,他认为周济是专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专家。他讲到周济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电脑,开创了我们学校的CAD研究。在他做校长的时候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确立了“育人为本,三足鼎立”的发展战略,即一切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为根本,教学、科研、产业化协调发展。特别是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个措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同样是革命性的改变。
 
    
“我们学校的本科是一流的”
 
  在谈到我们学校的教学时,他盛赞我们学校的本科是国内一流的。他给出了几点理由。一是我们学校在理论教学上比别的学校深,他说他自己因为工作的需要,去了很多部属高校,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跟我们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上我们培养的工程是合格的,得到了很多公司的认可。这一点也不是夸张的。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源好,学风好,“学在华中大”的美名早就广为人知。同时我们开放的科研体系为学生的成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在讲座的最后,陈海春告诫大家,名师出不了高徒,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勤奋才是出路。他鼓励大家勤奋学习,希望在大家中能出现领袖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