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特种养殖证的范本:小宝宝用抗生素容易导致哮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9:29
小宝宝用抗生素容易导致哮喘

 一名比利时男子术后因感染而丧命的新闻,让全世界震惊,为何?因他感染的是任何抗生素都奈何不了它的“超级细菌”!

 但是,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唯有“耐药性”吗?不,科学家最新研究还发现:抗生素是造成小儿过敏体质的独立因素之一!

 记者采访时也发现,很多哮喘病人自小,特别是在一岁前,就用抗生素了。他们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有点小病,就让父母紧张得不得了,就希望立刻用抗生素将病压下去。

 为什么抗生素会“制造”哮喘?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孩子因抗生素而哮喘?

 采访专家: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医疗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内科主任医师 计振民

 1 一生病就上抗生素

 个案:一位女士介绍,她儿子一岁前特别喜欢感冒,一感冒就上医院,就用抗生素,很快就不仅是感冒了,只要稍一受凉,鼻炎、哮喘就都来了。现在儿子已是20多岁的大小伙子了,儿时患上的哮喘,至今未愈。

 个案:还有位年轻的母亲,说她那5岁的小儿子自小体弱多病,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为赶快把病压下去,她总是央求医生给孩子上最好的抗生素。1岁多时,孩子就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很快又患上了哮喘,她说孩子是“冷过敏”,一受凉,鼻子就不通气,就喘,咳嗽,时常还发低烧

 在医院里,像这样,央求医生快点用抗生素,要用最好的抗生素的,太多了。而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婴幼儿患哮喘的风险”!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患哮喘风险最高的患者,是那些使用过多个疗程抗生素,和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的儿童。

 此项研究包括1.4万名1995―2003年间出生的儿童,一直追踪到7岁以后。研究发现,应用过1―2个疗程抗生素的小孩,患哮喘的风险提高了21%;用过3―4个疗程抗生素的儿童,哮喘风险提高了30%;而超过4个疗程者,哮喘风险提高了46%。而且,使用抗生素治疗非呼吸道感染(如泌尿系感染)的儿童,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相比,罹患哮喘的几率要高出86%。

 众多研究,如,瑞典Bernt Alm等人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新生儿接受抗生素治疗是早期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

 2 抗生素是“盲人杀手”

 为什么抗生素和哮喘关系密切?因为它会造成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维护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抗生素是盲人杀手,如果抗生素进入人体,它不会单挑病菌杀的,它会连有益菌也一起杀,如果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就会致菌群失调。

 研究人员曾将小老鼠分为两组,一组饲料中加抗生素,一组不加,结果发现“抗生素组”小鼠,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白色念珠菌则增加了。白色念珠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本菌就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临床上这样的个案太多了——

 个案:有位一岁多的小女孩,全身多发性霉菌感染,嘴里长满鹅口疮,小屁股上布满红疮……医生问诊后得知,原来是孩子感冒后,在其他医院被使用了头孢曲松钠等高级抗生素,导致体内菌群失调,霉菌就乘机大量繁殖了。

 个案:有位女士,连着几天的感冒发烧还没彻底好,又开始阴部奇痒难忍,白带也开始变多,而且不同于以往“好朋友”来之前的半透明状白带,此时的白带呈豆腐渣状,并且十分黏稠。不仅如此,她最近还总是出现尿频的症状,好几次都差点为此在单位闹了笑话。就诊后发现,是因为感冒过量服用抗生素药物,导致了霉菌性阴道炎 。

 3 “菌群失调”是哮喘诱因

 菌群失调和哮喘有何关系呢?为了探讨两者的关系,专家们通过小鼠做了个试验,

 研究人员先做了一组试验,一组小老鼠喂饲抗生素,一组(对照组)不喂,结果发现,“抗生素组”的小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了。

 然后又将试验鼠分成4组。将已发生菌群失调的“抗生素组”分成两组,一组让其吸入雾化了的卵清蛋白,激发它,看其肺部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另一组不激发;将没有发生菌群失调的“对照组”的小鼠也分成两组,一组让其吸入雾化了的卵清蛋白,激发它;另一组不激发。

 结果发现,这4组中,唯有“菌群失调激发组”的小鼠的肺部Th2细胞水平增高了,Th1细胞与其它3组无差异。

 这提示:正常菌群的生长和繁殖,是调节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重要因素。

 Th1/Th2细胞功能平衡有何意义?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关系密切。Th1细胞活性增强,具有抗过敏反应的作用;而Th2细胞活性增强,则会加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哮喘患者往往Th2细胞功能占优势。

 研究者进一步还发现,唯有“菌群失调激发组”老鼠的肺部发炎了(出现以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这提示: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4 婴儿“菌群失调”更危险

 科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菌群失调”对1岁内婴儿的免疫系统的影响更重大。

 据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的《Chest》杂志报道,一项由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和蒙特利尔的McGill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揭示,在1岁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非呼吸道感染的小孩,在其7岁时罹患哮喘的风险增加2倍,接受治疗的次数越多,其罹患哮喘的风险越大。

 为何对婴儿的影响更重大?原因是,人体内Th1细胞与Th2细胞的发生、发展在各个年龄段是不同的。在胎儿时期,Th2细胞活性占主导,之后由于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不断完善,同时接触外界病原微生物,从而活化Th1细胞,使二者比例趋于平衡。

 如果婴儿早期就用抗生素,导致Th2细胞活性增高,使Th2细胞占优势地位的状况不能改变,就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例如哮喘。

 研究发现:70%一80%的儿童哮喘发病于5岁前,3岁前发病者占儿童哮喘的50%。

 5 抗生素奈何不了病毒

 那如何预防孩子过敏体质的发生?不滥用抗生素!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菌素滥用。

 其中“不对症”,是目前最普遍的现象。比如感冒,90%都是病毒性的,而现在到医院的病人中,七八成都会接受抗生素的治疗,这说明就感冒这一种情况,至少50%以上的抗生素是被滥用的!

 为什么说病毒性感染用抗生素是“滥用”?因为它杀灭不了病毒!

 抗生素之所以能杀菌,是因为病菌进入人体后,就在血液中繁殖。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具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基本结构,它在血液中一分为二地分裂,进行无性繁殖,正是细菌的大量繁殖,才让人感染上了各种病症。

 而抗生素进入血液后,就在细菌繁殖时破坏其细胞壁结构,细菌因细胞质漏出而死亡;有些抗生素则破坏细菌制造蛋白质的部分,细菌因缺乏蛋白质而停止繁殖。这样都起到了杀灭病菌的作用。

 所以,当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时,必须使用抗生素。

 病毒就不同了,它不具有细胞结构,它只含有携带有遗传信息的核酸,以及在核酸外保护核酸的蛋白质外壳,它侵入人体,必须寄生到细胞中去,巧妙借用活细胞的各种成分及装置而活跃繁殖,导致人的组织细胞被破坏,让人生病。

 你看,病毒感染了,让人生病了,就是说它已经钻进细胞里去了,这时,在血液中的抗生素还怎么能奈何得了它!

 6 预防用药是引狼入室

 个案:一位母亲说:孩子感冒了,验血确定是病毒性感冒,医生开了点抗病毒的药,但我还是请求医生用抗生素。上次孩子高烧42度,太可怕了。我怕孩子这次再来个合并细菌感染,再发高烧,所以想预防性用药,防细菌感染于未然。

 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做发热(也称发烧)。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低热(38 ℃以下)、中等热(38~39 ℃)、高热(39~40 ℃)和超高热(41 ℃以上)。根据发热的程度,可以区分是病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自身防卫性反应,细菌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毒性较大,所以引起的自卫性反应较强,一般会引起高烧。个案中孩子高烧42度,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但是这位孩子这次感冒时,验血已确定是病毒性感冒,而她却想先行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细菌感染,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细菌感染,是抵抗力下降的结果,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进入人体,即使没有发现病菌,也会大开杀戒,滥杀无辜,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免疫力下降。

 如此,预防不成,反被其害,反而会引发病菌性感染。

 7 放手让“免疫力”去战斗

 那怎么办?患病毒性感冒时,医生的处方除了抗病毒药外,还有:多喝水,多吃水果,多休息,多观察。

 “多喝水”:为什么要多喝水?上面说过,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这时多喝水,有利排毒;还有,可满足机体代谢速度加快的需要,因为很多反应是水解反应,需要水的参予;再则,有利血液循环,加快运送免疫大军,以及营养供应等。

 “多吃水果”:有位母亲在孩子病后,给他多喝水,但却不给他水果吃,说是水果太凉了。其实多吃水果,不仅有利水的补充,而且水果中富含的各种维生素,也是制造免疫细胞的必需的原材料。

 “物理降温”: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是低烧。在英国,如果孩子感冒发烧,温度不是太高,家长就将孩子衣服先脱下,只留一条裤衩,然后再将窗户打开,用风扇对着身体吹。中国孩子的体质与西方孩子有所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即可用物理方法为孩子降温,如,可采取温水擦浴,等。

 “多观察”:就是谨防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细菌感染的现象,比如肺炎、中耳炎或者支气管炎,特别是发起了高烧,那么在医生的指导下,抗生素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人在长期的进化及演变过程,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对抗病原体的复杂的保护系统——“免疫力”,多喝水、物理降温等,只是帮助“免疫力”而已,在自身免疫力的奋战下,引起感冒的病毒,通常过了一个周期(大概1周)的样子,也就消失了。如果没有因为机体抵抗力不够,而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的话,这时感冒自己也就好了。

 请不要害怕孩子生些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早期得过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降低日后患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