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测试在哪个图:谢百三:大中城市房地产急速上涨,加剧贫富差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16:59
谢百三::大中城市房地产急速上涨,加剧贫富差别 [原创 2012-02-03 22:49:00]    字号:大 中 小

——三、五年前不买房、卖房者对小孩的打击是灾难性的

关于我国贫富差别的个人原因之九(兼谈本周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一)2001年起房地产市场价格急速上涨,人心惶惶

中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在1993——2000年期间是处于被调整,下跌过程中的,朱镕基作为常务副总理亲自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下大力气打压“股市热”、“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但从2001年起,各地政府开始关注这一影响极大的市场,想尽办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比如上海市给买房者提供蓝印户口,让“新上海人”的子女凭蓝印户口考大学,录取分数可比外地学子低100分。此外,买上海房的人,还可以个人所得税抵房款,(即免交个人所得税)。……从2001年起,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升温,复旦大学旁边的新房产为5000元一平米,买房者越来越多,老师们,邻居们,朋友们在路上遇到了,所问所谈的最多的就是:“买房了吗?快买啊!”“天天在涨,还要涨啊!”从4000/m2向5000/m2涨,仅用了几个月。谁也不知道它会涨到多少,它的上升空间有多大,人心惶惶,人心浮动。一批看房人甚至闯进了复旦大学新建的学生宿舍,要抢购,经保安再三做工作,才悻悻退出。

我曾经想买一套中远小区的60m2的小房,作为书房,到房产中介公司,竟有七人盯住此房,中介的两名小姐见我是复旦教授,很希望卖给我,记得是28万元吧,她们让我下午230来交定金,我转了半天,发现它下边是一条流量很大的马路等等;下午230去告诉她们,不买了,结果七个人一拥而上,纷纷抢着交定金,一位老伯一边挤一边给女儿打电话,那个抢房的疯狂场面,我终生难忘。

2001年起,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急速上涨,结果证明2001年的抢房者,特别是通过银行按揭的抢房者所作的都是对的,他们避免了在新一轮贫富分化中落入窘境。

(二)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大涨10年,有不可抗拒原因

很多人对房地产上涨过快,耿耿于怀。其实,它的上涨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很多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当时抢买一套房,(像电视剧《蜗居》那样)就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是:

①美国2001年9月11日,纽约的恐怖主义袭击,标志着美国必然要发动一场报复战争,必打塔利班,(甚至祸及伊拉克);美国一开战,必大量印美元,实行十分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多了,必向中国等新兴国家流动,中国人民币要升值,利率又是美国的10多倍,美元等外汇必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外汇占款必急剧增加,国内不得不多发货币。这样,黄金、石油与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就会吸引大量货币而急剧上涨。

②房地产确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关联19个产业,间接影响42个产业,影响钢铁、铜、电解铝、水泥、石灰、玻璃、家具……一业兴,百业兴。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把GDP搞上去,就一定会呵护,发展房地产,而只有在上涨的势头中,这一行业才可大发展。

③每年中国大学生毕业600多万,全部不肯离开大中城市,等于300万个家庭,需300万套房子。

④每年农民工有300万——500万进城,进来了 ,就动态地留下来了,(有进有出,总体是进多,出少),要100年才能进完。他们买不起房就租,租就是分期付款地买。这都构成了刚性需求。

⑤地方财政需要卖地才能维持。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的卖地收入,占了三地财政收入额60%以上。这就是“土地财政”。地方政府的通灵宝玉,命根子,他们是鼓励房地产涨,而怕跌的,一跌,土地卖不掉了。地方财政就限于破产边缘。现在,各地已借了10.7万亿,,很困难了。

⑥在内外夹击的种种因素下,中国的货币M2越发越多,有的是主动多发的,有的是无奈多发的。2000年,中国的M2为11.8万亿,它与GDP比例是1.38倍。而2011年,,M2已达80万亿了,它和GDP的比例是1.9倍。(而美国这一数据仅0.65倍)。

当大量资金、货币集中到来时,它并不一定会导致全面通胀,而会集中进入一些地方、产业及产品,即这些地方、产业供不应求,又不可能再生。这就是黄金、石油、古董、古诗画及大中城市的房地产。资金集中涌入,日涨夜大,无法压抑。

(三)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是极严厉的,非正常市场行为下的现象

2011年起,我国大中城市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2012年春节,首都北京,七天出现了零成交,上海成交量也急剧下降,各地新房价格也有了20%的下跌。但这种下跌,成交量的萎缩是在极严厉的调控下发生的,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从未发生过的。北京限购令、控制在5年交税证明才可买,上海、重庆要交房产税,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都在限购。因此,目前房地产的极度低迷是国家十分严厉的措施下发生的。且,由于房地产低迷引起的副作用,对宏观经济之影响还在持续、发生之中。

(四)三、五年前不买房,卖掉房的人,对小孩的伤害是灾难性的

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的大涨,使中国贫富分化加剧。

很多在2001——2004年买了房子的人,(特别是用银行贷款、按揭买房的人),现在房子都在成倍地上涨;复旦大学附近5000/m2已涨到3—3.5万/m2了。涨了7倍。(与M2的增幅完全一样)。他们的财富无形中增加了6——7倍。

其中,有一位复旦大学的女生(上海人),2001年,爸爸妈妈说,“我们只能给你50万做嫁妆,你自己去运作吧。”这个女生对宏观经济及上海房地产市场作一番调查后,用50万元,在银行按揭(当时,首付只要20%),一下子买了5套房、(每套房的实价是50万)。我们非常为她担心,万一房价波动,跌下去,她的利息,实价付得出吗?她笑着说:“老师,你们讲了那么多上涨原因,我感到,房价必涨。”10年过去了,她的五套房子都涨到250万——300万了。她在房子涨到60万时,卖掉一套,还清了全部银行贷款,另外4套房子就是白得了。她成了标准的富姐。

另一种人,却在不断上涨的房价面前,总是算实价,算总账,不敢买房子。一位作家,从湖北,到北京;不断地存款,存到100万时,房价涨到150万了;存到150万时,房价涨到250万了,他写了个文章,哀叹房价之急涨,他怎么拼命写文章也赶不上房价,写文章挣的钱,都淹没在房价上涨之中,白干了很多年。

更有甚者,复旦一位女生的母亲,多次来听课,她听说中央在调控房地产,竟然在三年前,将仅有的两套房(一套本来是给女儿结婚的,其女是复旦数学系高材生),卖掉一套。结果卖了就涨,她后悔死了。多次来电话和我讲:“后悔死了,难过死了。”现在加100万都买不回来了。

特别令人遗憾与难过的是,有的人是不听劝告,在四年前坚决把房卖掉,现在成了终生的遗憾。

一位亲戚,四年前来短信,说,杭州市政府给了他们一套动迁房指标,让我去杭州看看,出出主意。我于周末匆匆赶去,一看,非常好。一套90万,一套138万;两套任选一套。我亲自骑车,到美丽的西湖仅10分钟,而西湖,是中国最美的地方啊,我从小学开始,经常住西河坊街到柳浪闻莺,湖滨来玩。

我确认这里的房价必然大涨。劝这位亲戚及夫人,坚决买下来。他们只有80万元,我说我们可以凑给你。他“人穷志不穷”,坚决不要。有卖掉之意。我真的怕了,当晚请了杭州一家银行的副行长(我的MBA学生),他的年轻的妻子是杭州一家著名房地产发展商的售楼小姐,他们做东,请我和亲戚全家吃饭,在西湖边的一家酒店花了2千多元,从晚上6:30到10:30,一直劝他们买房,一定要买下来,这个地段太好了,一定会大涨,钱不够,他们银行可以借给他们。他们点头,又不可置否,犹豫不决。我把他夫人悄悄拉到一边,说:“一定要把这套房子买下来,大小均可,这是你们家最后一块黄金。最后一块金砖啊!它必涨啊!”她吱吱唔唔地犹豫着应承着,但明显地想卖掉。

一周以后,亲戚来了个信,他以158万将大房买进后又卖掉了,挣了20万,他说:“他一个月工资仅3000元,要很多年才挣到这20万啊!问你们一借,欠债更多啊!”我气极,让他立即同样买一套回来,几年后必涨,契税等由我出。他干脆关机,不回信了。……四年过去了,这套近西湖的房涨了约200万。他们夫妻从此不敢经过骑车此地,说每每经过心里像刀割一样的疼。现在,他们的小孩26岁了,谈恋爱要买房那个了,但100万怎么在大城市买房呢?

贫富差别就此大距离拉开了。

唉,有的事,是可以预测的。宏观经济是可以预测的,微观经济是不可预测,明明可以预见的,何以不听劝告呢?

 

【本周股市处于反弹之中,人们都盼着养老金尽早入市,养老金进入股市肯定是一个利多,但是全国的养老金余额是1.92万亿,据我们所知,真正入市的只能占30%,而且这也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入市也就是5000多亿,而深沪两地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20万亿。此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养老金是保命钱,我国很多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城市,养老金是只能赚不能赔的,是来保值升值的。这不是来救市,即使规定他们3月份4月份入市,他们也不一定入市的,他们一定会选择一个低点,这是个商业秘密,不能在哄高时去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