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伊莉雅托尔:美国老师的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4:17

老师的谎言


马慧元   文汇报2012-02-04第七版 

  《老师的谎言》(Lies My Teacher Told Me: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 book Got Wrong)这本书把美国中学历史教育痛批一顿,逐条指出教材的含混、故意省略和教学的失败(书中有调查表明,历史课是中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还有学生的无知。难怪在我印象中,不少美国人相信美国是历史上的大救星,从二战一直到伊战。

  本书作者、历史学家JamesLowen列举了十二种中学历史课本(其编者、作者皆有名有姓),总结了十余条历史叙事中明显并蓄意的缺失。

  比如,最大的“省略”就是和社会阶级相关的问题。作者采访了美国历史书的编写者,据说中学课本有三个最大的禁忌:性、宗教和阶级。前两个不难理解,但第三个是怎么回事?美国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恐惧和回避竟然到今天还存在,以至于无法讨论一些社会和种族问题,因为一谈就要触及阶级。

  因为“阶级”问题,著名的美国残疾人士海伦·凯勒的故事被大大省略了。你我都知道她从小盲、聋、哑,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开口说出wa-ter的情景,这在电视电影里已经讲过无数次了。但慢慢学会发音,并且能够交流甚至写作、读大学的凯勒,长大后干了什么?所有教科书都对此不着一字。事实上,她后来成为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参加了很多政治活动和抗议示威,影响相当大。她本来决心致力于发明盲人使用的字母,但发现这些具体的帮助盲人的办法是治标不治本,因为盲人并非随机分布于社会各阶层,而是集中于底层,她认为改变社会制度才是关键。凯勒本人成为社会党党员,积极参加争取女人选举权和劳工权益的示威运动,并写了很多相关文章,招来许多攻击。过去一直赞美她的毅力和才能的媒体,在此时开始描述她的残疾。

  既然社会主义主张被视为凯勒的污点,而我们不需要“形象复杂”的英雄,所以教科书把她剪裁成一个克服残障的永远的女孩子形象——本书作者说。

  历史课本还有个明显的“谎言”,就是对奴隶制的大大淡化。但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多的战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奴隶制怎能避而不谈?因为淡化奴隶制,对废奴运动也只好大大淡化,一些本可能成为令人骄傲的英雄的人也被遗忘。美国的教科书本来意在集中美国的好事,但在很多地方不得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省略掉。比如白人废奴主义者布朗(JohnBrown),在历史上是个一言难尽的人物,他极端反对奴隶制,在和拥护奴隶制的人的对抗冲突中,他带人打死了一些人,后于1859年被绞死。不少人都把他描述得疯狂而残忍。本书作者说,布朗在1890至1970年间历史课本中的形象是个“疯子”——而在1890年之前他还是个正常人。1970年后,他渐渐变成正常人,而历史课本止步于此,没有进一步提供真相。顺便说一句,笔者看到的大学教授的讲课录像,都比较客观地提供各种史料,并且肯定布朗的顽强抗争。而布朗本人,死后已没有“变化”的可能,但为何被写历史的人相继涂上了如此不同的重彩?

  对废奴运动的另一英雄林肯总统,教科书也省略了林肯一些强烈反对奴隶制的言辞,而从一封信中断章取义,表明林肯决意废奴仅仅是为了国家利益和结束战争。林肯自己也有过内心的挣扎,种族观也有过变化,这些对后代极有启迪性的思想历程,都没有在教科书里出现。

  课本在讲述当代历史的时候,也有重要的遗漏,比如学生很少了解美国人的生活现状。美国给世人的印象是公平、开放、鼓励竞争的,不错,这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来。但美国社会中大量被甩在中产阶级之外的人口,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课本不提及上层阶级和底层,给人美国人“都是中产阶级”的印象。而事实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贫富分化愈来愈严重,流动性愈来愈低。而贫富造成的人生不平等是显然的,从孕期、婴儿期到教育,都有明显的区别,穷人的孩子晋升到上层社会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在1967年以后极为明显。本书作者还有个有趣的观点:中产阶级的孩子,在SAT考试中也会占些便宜,因为他们和出题的人有类似的生活背景和思维习惯。教科书告诉学生,美国是一块独特的公平之土,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同。而本书作者Lowen认为,教材选择性地忽视社会不公的现状,传达的是这样的信息:“在如此公平的社会里,如果你不成功,完全是自身的问题。”结果出身底层、学业不佳的学生只会愈加失去自信。作者引用1987年《美国的公平》(Equality in America:the view from the top,作者Verba and Orrena)中的数据表明,按几种标准,美国的公平度分别是六国中之第六,七国中之第七,十二国中第九,十三国中第十三,等等。而前不久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好成为本书的脚注。

  本书指出的有意省略乃至错误之处还包括对越战的有倾向的淡化。对战时媒体留下的大量美军破坏下的悲惨情景全部忽略,只收入总统在美军基地受到欢迎的照片,以及越南北部(美国支持的是南部)造成的破坏的照片。此外还有,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征服——欧洲人带来的疾病灭绝了现美国北部沿海印第安人居住区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口,比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还严重。尤其惊人的史料是,当时印第安人的文化和技术并不明显吃亏(因为当时英人的枪还远不完美),若不是疾病的传播,英国人并不明显占上风,其优势是后来慢慢显露出来的。而这些史实在课本中极少提及,中学生都认为印第安人因为不会打仗才被轻易征服。

  中学历史课本为何如此?这并非政府禁言之故。作者特别指出,美国没有出版审查,课本可自由选择,所以并没有一群人开会研究怎样控制下一代的阴谋。应该说,课本过多地抽去事实的重要方面,是课本编写者为了对谁都不得罪的“自宫”结果。当然,因为篇幅有限,史实总是选择性地收入的,但似乎这些教材的编写者、审查教材的学校教师、委员会都站在中上层阶级的立场,对任何可能引起“愤怒”、“不和”和“怀疑”的东西都尽量滤掉,从未考虑移民孩子、黑人孩子的立场。书中引用另几位学者的话,指出美国社会对重要事实的控制,客观上让美国人无知,从而使权力层易于操作。而后果呢?对越战的态度调查表明,学历较高的美国人,对越战性质判断错误的比例却更高,也就是美国人所受的教育,并未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离我们如此之近的“9·11事件”,历史课本只告诉大家事实,极少分析“为什么”,也就是说,美国和中东国家的深刻冲突背景被略过,学生只知从天而降撞大楼的飞机!

  不过,美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虽然“遗漏”之处甚多,但美国根本的社会精神是崇尚自由的,言论和知识来源都未禁锁。至少,美国大学在认知水平上比中学明显高一大截,并且有相当独立性,所以教授对大学生提供的信息,还是相当全面、尽可能客观的。对大学教授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扫盲”,小朋友们在中学学到太多荒诞的知识,老师们的首要工作是清除学生过去学的东西——原本,大学各科老师都期待学生在中学时就接触过相关内容,这种期待,到了历史课上恰恰最易落空。但问题是,在大学里修美国历史课的学生并不多,所以有相当比例的人口,终生读过的历史鳞爪,止于中学课本;而参加选举的美国人,并不一定在大学里学过历史,所以在中学学到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了政治选择。

  值得庆幸的是,美国的社会知识并不封闭,如果你愿意,可以在书店、图书馆中读到各种资料和知识,买到和政府唱反调的书也是轻而易举。这本《老师的谎言》虽然痛斥了很多流行的社会现象,充斥着很多敏感的内容,却堂而皇之地成了畅销书,并且在再版时还添加了许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