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五彩壶完整版:干部交流成"官位运作"?促成长本意被指异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54:02
 

  新华报业网讯   与官员私下交谈,或耳闻社会舆论,“干部交流”常被解读为“运作官”,这样,通过干部交流促人成长、成熟,促人做事、成事的本意,就被异化、弱化,甚至被忽视

  时下流行干部交流,以期帮助干部熟悉更多的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开阔眼界,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防范结派营私,促进干部的成长、成熟和成事。但现实给人的印象却没有这么理想,与官员私下交谈,或耳闻社会舆论,“干部交流”常被解读为“运作官”,即帮助渴望升官的人累积资本,帮渴望快升官的人创造机会。这一现象很值得深思。干部交流之“弊”的出现,必有其生和存的土壤条件。

  当前干部交流中的矛盾和问题

  重上不重下。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干部可否用或可否重用,职务之或任或免,晋升之或快或慢,不管怎么解释,怎么操作,还是存在“第一把手”说了算,是由组织而不是民意来决定的情况。这样,一些获得“第一把手”青睐的人,就有机会借“人事交流”之名,较快凑齐晋升的条件,获得更多晋升的机会,从而较其他人更早、更快地被提拔。

  重官不重事。在人事交流过程中,如果“第一把手”说了算,那么正职的价值观就会起决定作用。“第一把手”是善事者,除本人勤于创业之外,必敏于发见做事之人,巧于选拔成事之才,在意以机会惠及那些成就事业的人。如果相反,“第一把手”是善官者,一定会以官场眼光审视人,以关系托付取用人,用官职晋升滋润“同心者”,而绝非诤友或辛勤做事的人。于是,在原则被扭曲之后,代表正义、公正的本级组织,变成了“第一把手”运作“官”的平台,履行审查、把关职能的上级组织,变成了第一把手运作“官”的伙伴。

  重职务不重职责。权力至尊、注重身份等级、讲究“面子”和追求“物质待遇”,是职务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加上体制常以职务、职权、职位为奖赏官员的杠杆,更是推波助澜般地使职务文化强劲不衰。职责文化则不然,认为职位、职权和职务,仅仅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忠实地履行职责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职位设计合理,职责规定明确,职权约束有力,官员任职不再崇尚权力而是严肃对待职责,从来都是职责文化的标志。职务文化与职责文化的区别仅在于,具有职责文化观念的人,通常会先考虑职责,后考虑职务,以职责确定人;具有职务文化观念的人,通常会先考虑职务,后考虑职责,以职务确定人。但在讨论交流问题时,他们似乎举着同样高尚的旗帜。

  认清趋势,综合治理 要除却干部交流中的上述弊端,采用单项措施不行,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首先是“认清趋势”和“结果导向”。前者指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生活富裕乃是大势,而实现这些目标,推行人本理念、依法行政和透明行政,已是事关我们出路的趋势。“认清趋势”、“结果导向”与“交流”的关系在于,“认清趋势”的人,搞干部交流一般会格外关注用人的“结果”,从而不敢太多“人事走私”。因为他们知道,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其处置“结果”,从来只会眷顾“善事者”,而不会宽容“善官的人”,而“善事者”受奖,举荐“善事者”的人也应当受奖,“善官的人”被罚,举荐“善官的人”连带受罚,完全合乎逻辑。可惜这一逻辑暂时还未转换为机制,并被采用。

  其次是“改革体制”和“调整机制”。前者强调变三角形叠加体制为梯形叠加体制,在权力至高点严格分权制约,只给一把手以相对的人事权。后者强调在机制建设方面,搞科学的程序和规则设计,以明确、严格的环节和规则,以对法定人数(含缺席人数)、多数(含绝大多数)、少数(含强少数)、多数与少数关系含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保证人事交流的民主和公正。

  其三是“更新理念”和“规范行为”。这是从主观角度调理和塑造干部,重点在文化层面。虽然体制是基础,机制是关键,但文化是灵魂,因为文化既可创造、服务制度,又可以废弃制度。本文推荐以下十对文化供对比和选择使用。它们是:人本与物本文化、民本与官本文化、法治与人治文化、透明与保密文化、职责与职务文化、绩效与面子文化、契约与自悟文化、妥协与隐忍文化、精准与粗略文化、前置与后置文化。正确理解这些文化的含义,加上正确取舍,会极大改善交流者与被交流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思维和行为方式正确的干部,只会把“干部交流”当作成长、成熟的过程加以对待,当作做事、成事的机会加以珍惜,绝对不会把当官看得太重。 (张勤)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干部视点>> 异地交流“派生”腐败不容忽视

  当前在干部交流问题上,还存在着交流范围不够宽、力度不够大的问题,特别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还比较少。

  干部异地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预防腐败,意图很好。然而,由大量的干部异地交流而“派生”的腐败和浪费现象不容忽视:一是干部异地交流的公款吃喝、异地购房、公车接送等等开支惊人;二是个别异地交流干部的亲朋好友调动使得使得群众反映强烈;三是大量的干部异地交流使夫妻两地分居,从而导致一些问题出现。综上,干部异地交流“派生”的腐败和浪费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干部交流应慎重,尤其是跨省、市的交流。因为,本质好的干部在本地当领导也不会有腐败现象,而本质不太好的干部反而以异地交流为借口,腐败、浪费变本加厉。故异地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为个别人的腐败和浪费行为提供了繁衍的温床,希望有效制止干部异地交流中的腐败、浪费现象。

  (河南省商丘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刘福奎) 女市长惹祸与“交流”中的“交通积弊”

  去年初,湖北某市一位时任市长的女同志在驾车由家庭所在地宜昌,返回工作驻地当阳途中撞死一名男童。由此,可以看出“干部交流”中的“交通积弊”。干部“异地任职”,加大了行政成本。由于干部交流范围多数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于是,一些交流干部经常在“工作地”与“生长地”之间穿梭,成为名符其实的“走读生”。为拴心留人,解决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食宿、交通工具,乃至娱乐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有这些,毫无疑问加大了行政成本。简言之,干部“异地任职”制度凸现的弊端,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群众诟病最多的问题之一。

  就“交通”这一视角看,就是增加了汽油消耗量和开车风险等“积弊”。由于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异地交流的“一把手”都不带家眷,一般周末就回家休息,属于“跑班族”,休息日小车来回跑,无论是专职司机开车,还是领导亲自驾车,都会平添汽油消耗量,陡增行车途中的交通事故概率——因为只要出车就存在车祸风险。所以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干部下派,白吃闲饭;干部交流,浪费汽油。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交流者多为中青年人,家事国事皆为骨干,逢年过节,周末假日“常回家看看”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从深层次解析,这恐怕也是对交流者另有所指,即:镀金思想,短期行为。浪费汽油事小,增加政府运作成本亦不算大事,大伤在于急功近利的追求政绩。

  (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谌争勇) 通过交流实现公平正义是关键

  交流在干部工作中也是一项比较难做的工作。交流的重点对象是人、财、物权力集中的岗位,要想他们很轻松的放弃手中的优势资源,没有严格的制度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任何一项制度的设立都有其适用范围。在现实中,一些部门利益以强势领导的作为而得以强化,从而整个部门成员均可以是既得利益获得者,即使更换了领导,也可能会通过投票、评议、干群关系形成下级对上级的倒逼机制,使弱化部门利益的努力被削弱。因此通过调整富裕地区与落后地区领导,掌管项目的部门与基层政府领导的方式,在有些时候只能在加强信息交流、理顺工作关系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不足以完全调整扭曲的利益关系,相对的干部交流的主要效用则体现在发现人才和培养后备人才方面。

  (山东省聊城市国资委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