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威尔方程:【转】 灵魂的清越之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45:20

【转】 灵魂的清越之声

 

大   器

作者:琴台

 

       在电视上看到小提琴的制作流程,心有所动。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选准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含水率低于10%。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本来混沌的木板逐渐有了灵异之气,凝聚在木头中的精魄变得纯净而空灵。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在大自然中吐纳的自然之气和百鸟之声,沙漏一样滴滴答答地从木头中渗透出来。老练的工匠,这时可以从一块普通的木板中,听出一把小提琴的音质。

       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舍得放弃纷繁红尘中的诱惑和热闹,舍得放下你侬我侬中的情深和意长,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蜕变成呆若木鸡、锦衣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而这样的清越之声,有的人一辈子都无从知晓。

转自《读者》

 

 

     灵魂的清越之声

文:musee

 

       朋友工作时常会接触到很多艺术名人。她素净浅淡的笑意,静默娴雅的神情,仿若菊花,最初不曾引人注目,然而一旦言语,她对生命境界和艺术见解的了悟,深刻,精辟,出人意料,直抵人心,如电光火石般耀人眼目,令精专艺术的访客目光中很快焕发出强烈的惊讶。

       他们听见菊瓣掷地,清越有声。

       为什么?访客好奇地问。

       她淡然一笑:我信佛,也修佛,是个修炼人。

 

       灵魂若是琴,自然也须精心守护,方可清水出涟漪,泠泠松风吟,谁会指望沾满尘污的乐器能发出美妙的乐声呢?人在世间,难免染尘。一个修炼佛法的人,是最懂得维护心灵之人,明澈的心灵方如琴一样,不时回响着清越之音。

       修炼就是层层离尘的过程,而剥离的过程,却漫长而疼痛,因为不是所有人最开始就都晓得去分辨那覆盖的尘埃并非己身,沾染的污垢并非己心,尘世的幻影并非己神。

       凭如磐的信仰,凭钻石的真心,凭恒久的坚韧,风雪孤行,霹雳心静,浮云净开,落花散尽,水落石出般明心见性,那时,可微笑聆听天籁齐奏,山河共鸣。

       也许对方并非高山流水的知音,然而弦在琴上,一触即发,随意而作,也是月光波影,粼粼金光,四野眩听。

       真修炼人,若虚空,若大地,容万物,润万物,那天地之间的丰韵,种种天籁,万物之声,在心上,在本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心的琴弦已经奏鸣,灵魂的交响乐已然奏响。

 

       君子不器,她是修行人,并不曾将自己定格,只是随意而为,每件事,每个人,都精心相对,真心相待,所以总是令人惊叹;即使是对这些惊叹,她也一片淡然:“真修之人,本该如此。”

       透彻的智慧,蕴藉的才华,并非谁的恩赐,不过本来面目。

       她可如此,人皆应如此。

       不同的,只是有个“必然过程”她先行了一步,我们也一定会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