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常睡眠几个小时:胡风案中的“一同志”?沈国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6:38

胡风案中的“一同志”·沈国凡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1955610,在《人民日报》公布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的第二十六节中,有一封欧阳庄给胡风的信,这信中有这么一句:“苏州有一同志可谈(在市委工作,党员),此人在解放初期受了打击(‘自由主义’),可能斗志较差,但可一试。……”这是公安机关查获的欧阳庄在1951624写给胡风的一封信,报上公布的内容只是摘抄了信中的一句话,却引发出了《人民日报》很长的按语,其用词之激烈也是少有的:  

 

按:共产党员的自由主义倾向受到了批判,胡风分子就叫做“受了打击”。如果这人“斗志较差”,即并不坚持自由主义立场,而愿意接受党的批判转到正确立场上来的话,对于胡风集团来说,那就无望了,他们就拉不走这个人。如果这人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斗志”不是“较差”而是“较好”的话,那么,这人就有被拉走的危险。胡风分子是要来“试”一下的,他们已经称这人为“同志”了。这种情况,难道还不应当引为教训吗?一切犯有思想上和政治上错误的共产党员,在他们受到批评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这里有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条是改正错误,做一个好的党员;一条是堕落下去,甚至跌入反革命坑内。这后一条是确实存在的,反革命分子可能正在那里招手呢!  

 

《人民日报》的按语异常严厉,非一般的编辑所能写出。既然这个人被指名是胡风等人的“同志”,自然也就逃不脱被架上胡风的这辆囚车。  

 

据相关资料记载,“一同志”是在19475月加入中共地下党,曾在1949年前苏州的白色恐怖下,从事过两年多的地下斗争,立场坚定,工作热情,表现不错。建国后被安排在中共苏州市委纪律检查部门工作,担任科长职务。事后听说在全国开展对于胡风的批判时,苏州上下都为这个“苏州有一同志”弄得沸沸扬扬,深恐这个人就在自己身边,或者与自己沾亲带故,特别是当时的市委机关里,人们更是生怕因这“一同志”而牵涉到自己。  

 

这个人姓什名谁呢?  

 

事情过去快整整的一代人了,那时办理此案的人员能够活到今天的已不太多,其他与此有关的“胡风分子”,无论活着的或者是死去的,都已获得了平反,恢复了名誉,历史终于给他们以公正的评价。但这个“苏州一同志”呢,在有关“胡风分子”的平反中没有见到他的名字,平反后的“胡风分子”相聚时也没有他,他在哪里呢?历史给他的仍然是那个奇怪的代号“苏州一同志”。  

 

其实,“苏州一同志”有着非常光辉的历史。1945年他17岁,由于爱好文学,便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在苏州组织的文心图书馆的进步活动,担任干事。两年后的1947年,在白色恐怖下他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年轻的他此时明白,自己随时都可能被捕,为自己的信仰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刑拷打与审讯,甚至献出生命,为了锻炼意志,他用火烧炙手掌,直到嗞嗞冒油都不哼一声。经过这种自我测试后,他自认为自己能经受得起革命中生死的考验了。  这种预感有一天竟变成了现实,而对他进行“考验”的人却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没能经受得住这种“考验”,老实地作了交代:“1947年暑期,经由原来文心图书馆的干事欧阳庄认识了路翎、阿垅、方然、化铁,和路翎、阿垅见过两次面。1949年前和路翎通过一次信,路翎送给我他的黑小说《财主的儿女们》。解放后又和路翎通过一次信,他送给我一本黑剧本,名字已忘了。我和欧阳庄自1947年至1955年保持通信关系。”(全文6600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炎黄春秋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