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 知乎: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六十五--倒霉的蒋介石(西安事变系列之二十九)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9:05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西安事变可谓蒋介石人生中最低落的时期,此次事件后,蒋介石在回忆录中写道:不料仓促之间发生了事变,究其根本原因,都是我考虑不周,是我的问题,不关别人的事情。这也是我在国民革命中一个大的挫折。剿共用了八年时间,本来在2个星期(最多一个月内)就可以完成,将中共红军全部消灭。这么多年的心血和牺牲,居然因为这个事变而完全毁掉。至于西北的国防交通,经济建设,因为国家花费了数年来精心治理,刚刚开始形成规模,结果因为这个事变,大大遭受损失。对于国家整体建设的进程来说,至少后退了3年,我非常痛心。如果叛乱者张扬也有良知,也必然后悔自己的作为。


暴躁任性的蒋介石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深受孙中山的器重,甚至把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核心黄埔军校也交给他负责,也就等于任命他为中华民国的军事方面的最高领袖。

不过孙中山和身边的一些高层认为,蒋介石有能力,有手段,有大志,也很有国家领袖的一些必要的性格优点,但他们一致认为蒋并不适合做国家的领袖。为什么呢?孙中山他们认为蒋介石有个几个比较大的缺点,一是脾气不好,易怒,经常会发脾气,二是自视太高,锐气逼人,三是做事比较任性,往往一意孤行。

 

脾气不好大多数是天生的,蒋介石的父母都是脾气不太好的人。看过《教父》小说的人会很奇怪,为什么教父如此冷静,他的大儿子桑尼却如此冲动暴躁。其实桑尼并不是特殊的,教父的父亲,也就是桑尼的爷爷就是一个极为暴躁的人。教父之所以很小的时候就逃亡到美国,就是因为教父的父亲在和当地黑手党重要成员的争执中,一怒之下将这个人杀死。结果不但自己被杀,全家都被当地黑手党追杀,几乎死光光,至少还是少年的教父在亲友帮助下逃到美国。所以桑尼的暴躁性格是遗传的,教父则是因为后天的努力改正,才尽量避免了这种不好的性格。

 

蒋介石也差不多,他的父亲是溪口镇上盐铺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但脾气强硬固执(这点跟毛泽东的父亲几乎一模一样)。他的母亲王采玉是他父亲第三任妻子,之前曾经嫁给当地的大家族竺氏,还生了一个儿子。但这个姓竺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儿子也夭折,后接受家里的安排,嫁给蒋介石的父亲 玉泰盐铺掌柜蒋肇聪成为继室,还生了蒋介石。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改嫁的女人并不多,王采玉的改嫁是有一定压力的。

结果没想到在蒋介石刚刚9岁的时候,父亲蒋肇聪去世,寡妇王采玉只好守着儿子蒋介石过生活。可以说,王采玉的一生是比较不幸的,唯一儿子蒋介石也是她全部的希望。所以王采玉对蒋介石严厉管教,加上蒋小时候非常顽皮,经常和小朋友打闹,惹出事来。王对儿子动辄打骂兼施,也就是所谓的大棒教育。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耳濡目染,让蒋介石有个比较暴躁的脾气。

蒋介石年轻时代脾气非常暴躁,遇到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就经常骂人甚至打人。随便举个例子,1919年10月1日,已经30岁出头的蒋介石访问国民党大佬居正。结果车子到了居正家门口时,黄包车夫见蒋是外地人于是就敲竹杠,开了一个很高的价格。蒋介石自然不给,黄包车夫顿时出口辱骂。这如果换在蒋介石20岁的时候,恐怕早就大吵起来了,此时他已经开始严格克制自己的脾气,所以没有和其争吵,只是一直理论。

但居正的家人却很快听到了他们的争执,他们都是当地人,熟悉黄包车的价格。在知道车夫要价以后,居正家人都认为车夫要价太高,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双方很快发生了争执,期间车夫见道理说不过,干脆动手打人。

蒋介石本来就是强忍着,见到车夫出手打居正的亲属,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和其殴斗,双方大打了一架。蒋介石毕竟是军人出身,还搞过军事起义和暗杀,车夫虽然强壮也不是对手,双方都打得浑身是伤,车夫见势不好跑了。

要知道,当时他已经是粤军第二支队司令,虽然刚刚离任,但身为一个司令还当街打架确实极少见的。蒋介石在日记中后悔的
写道:与小人争闲气,竟至逞蛮角斗,自思实不值得。余之忍耐性,绝无长进,奈何!
 
除了这些事情外,蒋介石一旦遇到感觉受不了的事情往往破口大骂,让别人觉得受不了。他身边的将领几乎没有不被大骂
过的。这个骂人的习惯一直支持到晚年,到了60岁以后才好了很多。
1949年三大战役失败,蒋介石遭李宗仁一派攻击被迫下野,回到了老家奉化溪口镇。此时本来就心情恶劣,结果晚上的
时候却经常被两种怪声音吵醒,搞得再也睡不着觉。这样几天以后,蒋实在忍不住,就冲出房子去查看,结果发现是两个
新来的侍从,一个打鼾,一个磨牙。蒋介石忍不住对他们大骂道:你们这些人吵死人了,都给我滚蛋!
第二天,这两个侍从只好各用一条毛巾塞在嘴里,防止发出声音,吵醒心情恶劣的蒋介石。
 
骂虽骂,但蒋介石骂人是区分的,对于自己人,骂的越凶说明对你越器重,一旦不骂你了,代表对你已经失去信心了,
也不会重用你。对于敌人蒋介石则比较客气,也就是搞政治家那一套,用表面现象迷惑敌人。
 
蒋介石深知自己脾气不好,也拼命试图改掉,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点和毛泽东一样,毛一辈子都是火爆脾气。
就在毛去世前,躺在床上几乎不能动的重病中,他也曾发过几次大火!一次王洪文试图给毛重新选择服务员,
被毛大骂:谁干涉我的内政就给我滚!
要知道,当时王洪文也是国家的副主席,属于领袖人物,一样被骂。毛死前有一次严重的心肌梗塞,
也是因为对身边的内勤人员发了脾气。
就脾气这点,毛蒋两个领袖可谓一模一样,相比起来蒋还好一些。

不过在蒋担任国民党一号人物以后,仍然经常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很多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里面,都有蒋介石
对他们破口大骂的记录。跟随他时间最久的侍从官蒋孝镇说过(是蒋的族侄,西安事变时候光脚背着蒋介石逃到
骊山上,双脚都被刺烂了),自己至少被蒋介石大骂过几十次,小的责备更不计其数了。
作为政治家,最忌讳的就是脾气不好。其实不但是政治家,几乎所有掌权的大人物都不能有暴躁的脾气。著名
电影《教父》中,教父的大儿子桑尼就是因为自己暴躁的脾气,中了敌人的计策。见到妹妹被妹夫打伤,他愤怒
的开车去找妹夫算账,结果被敌人埋伏的枪手乱枪打死在街头。如果他稍微冷静一点,完全可以把妹夫喊到自己
家中在痛扁一顿,效果还不是一样。
这个脾气,也是西安事变中致命的因素。
 
至于做事任性。大部分脾气不好的人,做事都比较任性。蒋介石从小就是个非常任性的人,一辈子也都是这样。
蒋介石17岁时在奉化凤麓学堂学习,由于这个学校还用大量时间教四书五经之内。蒋介石对此不满,居然发动了
一批学生去跟校长交涉。交涉的时候由于蒋介石语气强硬,绝不屈服,几乎被学校开除。成年以后,这类任性的
事情也很多。在成立黄埔军校的时候,蒋介石对孙中山提出的和苏联合作非常不满,居然自顾自的丢下校长的职务
回老家去了。作为政治家,最忌讳的就是任性。政治家想要搞好政治,就必须保持头脑的冷静,一切都从政治
考量角度出发,一切必须理性分析和权衡,完全不能任性。因为一旦任性就会往往不会从政治角度出发,会
从感情角度出发,这自然会出现很大的错误。
还是拿《教父》举例子,桑尼和教父养子汤姆就是两个极端,任性的桑尼一见到父亲被土耳其人枪击,就立即
喊着要报仇,四处派杀手追击他们,要打大仗。但汤姆是个非常理性的人,他认为不应该打,而是应该和谈,
打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最终在一系列的战斗中,纽约五大家族互相消耗,没任何人落到便宜,反正被警方
政界大肆打击,桑尼自己也被枪杀。
桑尼被杀以后,教父主持大局时候就没有急于报仇,而是同意了汤姆的主张,和其他家族和解。
 
此次蒋介石的暴躁脾气和任性态度都让他犯了大错。第二次去西安之前,蒋介石早就接到了各方的报告,
甚至连张学良和李克农谈判的内容都全部告知他。而抓捕张学良秘书宋黎,刘澜波等中共党员时,张学良
居然带兵砸了陕西省中央党部,反叛之心已经非常明显。加上各方面的情报综合,戴笠一再劝告蒋介石,
已经完全可以确认张扬和中共已经勾结,不应该冒险再去西安。他的大将陈诚等人也都这样劝告蒋介石,
但他并不听,只是翻来覆去说:别人都可能,学良不会背叛我。而且他胆子小,绝不会怎么做。
为什么张学良就绝不会这么做呢?政治历史上如果还告诉我们什么绝对的事情,就是任何人在某种情况下
都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没有绝对不可能这种说法。凯撒被自己最信任的养子布鲁图杀死。汉尼拔从不可能
越过的阿尔卑斯山率领大军通过,几乎消灭了罗马。号称古今第一帝的仁君李世民杀了兄弟,逼死了父亲,抢了嫂子。
这点蒋介石显然也是清楚的!
 
而此时蒋介石已经制定了马上消灭张扬的计划,并且已经展开部属,1,2周内就会逼迫张扬一个去河南
一个去福建。这个部属可谓将张扬逼到了绝境,就算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更不要说张扬两个拥兵20多万的军阀了。
此次去西安,城中有杨虎城2个旅的兵力,临潼又有张学良1个加强师,一旦两人起事,恐怕蒋介石带
一两个警卫团去也不见得能挡得住,更不要说此次去只带了20多名卫士。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在日本陆军第13师团19联队实习,他对日本和日军都非常了解。
蒋认为中国的国力军力都远远弱于日本,想要获胜就必须进行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前提就是要实质性统一中国,
不然根本无法和日本作战。也是在日本留学三年期间,蒋介石写了一首诗: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去西安?难道蒋介石不知道有风险吗?他显然是知道的。

为什么知道有风险还要会去?有很多个原因,也包括他暴躁任性的性格,但究其根本来说在于对胜利的渴望和轻敌。

蒋介石从北伐开始就致力于消灭国内国外的敌人,北伐消灭了控制全国10多年的北洋军阀,之后一系列内战,包括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蒋介石一举消灭新军阀的大部分力量,四大军阀中的冯玉祥西北军基本瓦解,阎锡山的晋绥军实力大大受损,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更是一度差点被消灭,后困居广西一个省,唯一剩下的大军阀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了。

国内军阀遭到惨重打击,但没想到中共力量却借机发展起来。蒋介石随即通过五次围剿,粉碎了红军南方五大苏区,迫使各苏区红军放弃现有根据地转移,也就是长征。长征中,红军在前,中央军紧随其后。利用红军长征,蒋介石基本消灭或大为削弱了盘踞中国南部,西南的各个军阀,将这些已经被军阀控制了近20年的省份收归中央控制,这也是为将来的抗战做准备。中央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时候有8万多战斗部队,到达陕北苏区时候仅剩7000多人。

之后蒋介石又通过一系列的作战,包括粉碎红军的东征,南下,西征和北上宁夏战役,还有针对地方军阀的平定两广事变,不到一年内,将红军总数消灭了一半,还将其包围在贫穷落后的陕北苏区。

而地方军阀上,国内已经不存在能够和中央公然对抗的军阀,除了华北前线用来对付日本的河北察哈尔的宋哲元,晋绥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榘这三个军阀还有一定力量以外(由于日军的威胁,这三个军阀都不可能和中央对抗),国内除了西北地区的以外,仅剩云南军阀龙云,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还控制着这两个省,他们都只有3万正规军,不可能和中央对抗了,假以时日很容易消灭。

而此时国内还残余的军阀,主要聚集在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军阀杨虎城,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新疆的盛世才,驻扎陕甘的张学良。

其中青海宁夏的二马不足为惧,他们一向效忠中央政府,不和政府作对,况且以回民作为主要支柱,必然兵少力薄,顶多勉强自保。

新疆军阀盛世才靠出卖主权换来苏联的援助和出兵,所以短时间内无法将其消灭。不过蒋介石很清楚只要二战开打,苏联为了争取中国肯定不会去管盛世才的死活。而盛世才虽然加入了苏共,也不过是利用苏联而已,也谈不上什么真心,两方随时可能翻脸。一旦没有苏联做后台,盛世才依靠新疆2万省军不可能是中央的对手,也一样会被很快消灭。

以上都不是威胁,那么剩下最大的威胁就是杨虎城,张学良了。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有5万多人,控制陕西大部已经5年之久,还有10万民团武装,实力不可小视。张学良的东北军现在仍然有20多万规模,是国内军阀中兵力最大的,装备也是最好的,更中央的心腹之患。

杨虎城控制的陕西是西北诸省的中心,无论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央志在必得的。一旦控制了陕西,不但对其他西北军阀具有极大的威慑力,也可以通过该省从北边保卫抗战中核心省份四川,所以也是中央志在必得的。

蒋介石当时让杨虎城去对付红军,杨虎城留了一手,试图和红军达成协议,但仍然有三个警备旅被重创,三个旅长两死一伤,伤了元气。

之后杨虎城基本按兵不动,蒋介石就将张学良派到陕西,这也是军师杨永泰所谓的三虎争食的计策,以用张扬和红军火拼,无论谁有损失都对中央有利。

同时试图让张扬火拼,两败俱伤,以便于将来消灭他们。

时间到了1936年底,蒋介石已经基本消灭了国内的军阀和红军,他马上要将中央军主力调动到陕西,全力消灭宿敌中共残余力量,同时借机瓦解眼中钉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大军阀。

在蒋介石看来,中共,张学良,杨虎城就算联合起来,也远远不是他对手,消灭他们是毫无疑问的。

一旦将中共和张扬消灭,那么就等于解决了中国的国内问题,消灭了内部全部敌人,完成中国实质性的统一,下面可以全力抗日了,也就是胜利的最后十分钟。

不过如何解决张扬?是武力消灭,还是政治压迫。蒋介石看来还是政治压迫的好,因为张扬实力虽弱,多少还是有些力量,武力攻打会有损失,也是没有必要。

在蒋介石看来,他已经取得了和张扬斗法的完全胜利,现在张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乖乖听从他的命令,放弃地盘,保留部分军队,将两个团体割据一方的情况解除。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去中央军重兵驻守地域河南(四面都是中央军,只有几万人的十七路军自然不会有什么作为,等于完全交出地盘后完蛋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则调去福建,福建省多是山区,贫穷偏僻,更重要周边都是中央军控制的省份,东面则是大海,显然东北军也折腾不起来了,下面就是走十九路军的老路。

总之这样一来,两军都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另外一条路就是张扬不听命令,那么中央军立即进攻,到时候一样会很快解决张扬。

第一条路虽然张扬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却仍然保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张学良估计还会做一个战区司令或者集团军司令,也是国府军界中响当当的人物。杨虎城也会是一个集团军司令,或者一个军长,地位比张学良稍差,但也不错了,一样有名有地位。更关键的是,蒋自然不会动张扬的财产,两人不但保有一定的名权,还会是不错的富人。

而第二条路,以张扬现在衰弱的战斗力,中央军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将其消灭。武装反抗的结果会很惨,最好也就是像冯玉祥那样做一个有职无权的空头大官,差一点就只能只身带着钱逃命了。在蒋介石看来,张扬不可能这么蠢选第二条路,就算选了这条路,也是自取灭亡。


-----------其实张学良如果不发动西安事变,下场应该比杨虎城要好得多,估计至少也是一个阎锡山,陈仪的位置(战区司令长官)。而杨虎城就会惨得多,最好估计就是杨森,张自忠的位置,不过是一个集团军司令或者军长,远比张学良差劲。


 

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怎么谈结果都是一样的。现在蒋介石认为消灭张扬不费吹灰之力(张扬两军在1931年918以后就基本没打过胜仗),就算选了第二条路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张扬根本没有资格和其讨价还价,只能乖乖接受安排!

 

所以蒋介石志得意满的赶赴西安,在他看来,张扬就只有乖乖屈服,不可能抵抗。



可惜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张扬破釜沉舟的将蒋介石捉住,这样就改变了双方全部力量的对比。

其实蒋介石想到过这种情况,他却认为张扬不可能蠢到这样干。因为蒋介石目前是中国众望所归的领袖,也受到列强的支持,一旦被张扬捉住,无异于古代的犯上作乱。那么张扬必然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力抨击,成为众矢之的,根本站不住脚,接下来的情况只会比上面第二条路还遭几百倍。

中华民国当时有个潜规则,就是如果军阀不公然武装抵抗蒋介石,蒋都会给其留条还不错的后路。如果武装反抗了,只要不投敌投共,不坚持继续反中央,蒋介石也会给其留条生路。在蒋执政的期间,几乎没有军阀被他处死的,甚至包括已经武装反抗且基本被消灭的冯玉祥,唐生智,王家烈等人,都留了一条后路。陈济棠,俞作柏之流逃到香港,蒋也就没有追杀他们,后来还请回来做了个挂名大员。

但投共叛国的军阀都没有好下场,吉鸿昌加入中共还搞了察哈尔同盟军,兵败后被蒋介石处死。老军阀张敬尧想和日军合作建立伪政府被蒋介石派人暗杀!

中华民国成立以来,还从来没有人敢于劫持国家领袖(冯玉祥捉住的曹锟是靠贿选成为的名义上总统,实际并没有权力),因为一旦这样做了等于是自杀,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实力的弑君者无一不是惨死!甚至李自成在知道崇祯皇帝自杀了后也深感惊恐,之后他被满清击败后,因为是弑君者根本没有老百姓支持他,被农民最后杀死在九宫山!

 

如果说蒋介石没有戒心吧,他多少还是有点戒心的。他对杨虎城不信任,所以没有住在西安城内,而是住在张学良东北军控制的临潼。

在蒋介石看来,杨虎城是老军阀,老政客,靠不住,张学良则和老军阀不同,两人私交有极好,绝对不可能把他怎么样。

所以蒋介石仅仅带着20几个贴身卫士和一群中央大员来到陕西,结果被张扬一网打尽。

蒋介石这20几个贴身卫士拼死抵抗,结果包括侍从室主任钱大钧而下几乎全部伤亡,其中几个人还是蒋介石从老家带来的族侄和亲戚。

蒋介石在翻墙逃上骊山的时候摔伤了背,这个病根伴随了他一生,到晚年他也无法长时间坐着,经常躺在躺椅上处理公务。在骊山被捉时,蒋介石仅仅穿了一件睡袍,两脚都没有穿袜子,小腿被骊山的荆棘划了好很多道血痕,可谓狼狈之极。

这也是蒋介石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丢脸记录。


恼怒强硬的蒋介石


被押到西安新城大楼时,一辆不大的小汽车坐了蒋介石,105师旅长唐君尧,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久,老副官谭海,司机共5个人,塞得满满的。而唐,孙,谭都是大块头,导致车内非常的拥挤。蒋后背受伤本应该平躺,却因为后排左右都是人只能坐直,仍不住小声说了一句:太挤!太挤!

可是没人理他,蒋就没再说话了。

当时蒋介石已经知道张学良带领东北军叛变,不过还抱有一丝希望,可能杨虎城没有和张学良一起行动,这样事情就好的多。

不过一到新城大楼,蒋介石就明白杨虎城也一起行动了,因为站岗的哨兵全是十七路军的士兵。据当时站岗的哨兵王志屏回忆,他看到一个形象狼狈的人进入新城大楼的侧门。他一眼认出这个人就是蒋介石。这么大冷的天,蒋介石没有戴帽子,完全光着脑袋,上身一件睡袍,下面却胡乱穿着一条白色单裤,裤脚只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全是被荆棘刺出来的血痕。更惨的是,蒋脚上没有穿袜子,光脚穿着布鞋,在这种天气下,双脚已经冻得通红。由于背部巨疼,蒋介石根本直不起腰来,被孙铭久等人扶着。

在蒋进入侧门的时候,这个哨兵还本能的敬了一个军礼,蒋介石不满的嘀咕了一句:不要敬礼(这时候还敬礼不是讽刺吗)!

 

从这一天起到端纳第一次来到西安,蒋介石的态度就像他的字中的第二个字,就像一块石头,顽固强硬!

新城大楼是西安绥靖公署的办公大楼,说是大楼其实并没有楼,是一连串的平房。

此次为了关押蒋介石特地腾出来六角亭样式的东厢房。房间里面所有电线插座全部被拆除,尖利的物品也全部被拿走,防止蒋介石自杀。

进入新城大楼的卧室以后,蒋介石按照以往的习惯连喝了十几杯开水才缓过劲来(蒋每天都有大量喝水的习惯,这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当时西安天气已经很冷,滴水成冰,房间里面也极冷!

蒋介石只穿着睡衣,冻得发抖。杨虎城的部下宋文梅营长和秘书王菊人赶忙让卫兵拿了一套杨虎城的新衣服给他(两人身材接近)。谁知道蒋介石看到衣服就问:谁送来的?

卫兵说:是张副司令和杨主任送给您的。

蒋介石抓住衣服扔在地上骂道:我不穿他们的衣服,赶快拿出去!

此时又有卫兵端来一盆火炭给蒋取暖,蒋大骂:谁让拿进来的,端出去!

卫兵只好把火盆端出去,见房间太冷就把房门关上了。

蒋介石看到关门,又大声喊:把门开开,把门开开!

卫兵报告宋文梅,宋怕蒋介石被冻坏了,对蒋说:委员长,我们是奉命令关门的。

蒋介石问谁的命令,宋说是主任的命令。蒋介石说:什么狗屁主任,把门开开。


-------------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可谓最特殊,争吵也最多。蒋介石几乎把张学良当做子弟来看待,甚至张当面骂他向袁世凯一样,蒋也没有怎么样。此次蒋介石做梦也想到张学良会这么干,自己毫无准备的去西安,等于送货上门。


 

正在闹着的时候,副官报告:张学良求见!

蒋介石顿时怒火中烧,怒气冲冲的等着张进来。

在得知蒋到了新城大楼以后,张学良就邀请杨虎城一起去见蒋,谁知杨虎城断然拒绝了:我见他干什么?我见了他没话说!

张只好自己去见蒋,结果,被蒋一顿痛骂。

张学良进入房间以后敬了礼说:委员长受惊了。

蒋介石却不理不睬躺在床上背对着他,装作没有看见。

张受以前蒋介石余威的影响,居然没有敢喊他,只是垂首站着没有再说话。

过了几分钟,蒋介石突然转身坐起:我现在就问你一句话,今天的事情,你之前知不知道(意思是事变是你张学良做的,还是你的部下违背你的命令做的)!

张学良犹豫了一下:我不知道!

蒋介石说:好,既然你不知道,马上用飞机将我送回南京或者洛阳,那么我们下面一切好谈!

张学良更是惊恐:事情之前我是不知情,但我也确实有意见要向委员长说(言下之意就是不能放)!

蒋介石大怒,骂道:你还有脸叫我是委员长?好好,你既然还承认我是委员长,是你的上司。我现在命令你,立即送我回洛阳。如果你不服从我的命令,你就是叛徒。我既然是被叛徒所俘虏,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赶快将我杀了!

张学良:如果委员长能够听我们的意见,我们自然会服从您的命令。

蒋介石:你现在到底是我的部下还是敌人?我再说一遍,如果是我的部下,马上送我回洛阳。如果是我的敌人,马上开枪打死我!两者选其一,你不用再说别的话!

张学良知道事情不好,但还勉强说:就算是敌人也可以谈判啊!

蒋介石听到这句话,顿时从床上用力一撑想要站起来,双眼气的通红。

据当时侍从回忆张学良见到蒋这样的表情,吃了一惊,不觉朝后退了一步,蒋大声说道:你是我的敌人,还有什么话可说。你当我是什么人?我搞革命搞了几十年,难道还会怕死吗?

会在被别人胁迫下答应什么事情?要我屈服于你们是不可能的!

张学良知道说僵了,结结巴巴的说:这次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做主,是大家的主张。委员长不愿意谈,我们可以交给人民公断,则可以证明这些全国人民的意思!现在请委员长息怒,慢慢考虑?

蒋介石大吃一惊,他自然知道交给人民公断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公审!

 

1931年1月他的爱将第18师中将师长张辉瓒被朱毛的中央红军俘虏以后,在东固万人公审大会上被杀。当时一般公审流程是批判他的罪行,然后向台下公众询问:枪毙?坐牢?如果群众大声响应,那么这个人就会遭殃!

结果张辉瓒比较倒霉,在群众一片“剥皮”、“抽筋”、“点天灯”的怒吼声,被一群群众冲到台上一顿猛烈的拳脚打的只剩一口气,接着被押解到田头活活的砍了头!红军还将人头放在一个木笼子里顺着江水漂到国统区,以对他们进行恐吓。当时蒋介石还专门派了军政大员何应钦亲赴南昌主持公祭,并宣读了蒋的祭文。

除了国军将领以外,很多所谓的土豪劣绅都是这样被处死的。所谓公审其实就是没有审判,完全看台下的意思。而既然参加公审的,肯定有很多是站在中共角度的,所有公审的结果几乎都是同样的,想活命是很难的,而且往往被杀之前还会遭遇极大地侮辱和殴打!

 

蒋介石知道所谓公审就是公开羞辱和处决的一个手段,他忍不住颤声说:好好,张学良,我以前是怎么待你,你现在居然要让我去公审?

 

之后,蒋介石说了一番话,这是张扬没有意识到的,但蒋介石早就意识到了:你们妄想国内民众和舆论能赞同你们的叛乱?我告诉你,你们是做梦!不要说国内群众,就是以往支持你们的所谓人民阵线,也不会赞同你们今天的行为。你们还说你们搞的是革命?是为国家?当年陈炯明叛乱的时候,何尝不是自称革命,自称是为了国家,试问,天下谁能信他?现在谁会相信你们?你也是有部下的人,你这样叛变对待我,他们看在眼里,将来能不保证他们也会这样对你?你不想想,当年(指918的时候),全国人民都要严惩你,如果不是我代你受过,你难道会有今天?当时你不抵抗丢了东北,我宽容对待你,让你在国外过渡一下回过后再任用你。现在你搞了这样的事情,就是全国人民的公敌,从今天以后,茫茫中国大地,你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容生,根本无立足之地,连死恐怕都没有葬身之地!可笑的是,你自己还不知道!

 

张学良虽然听到这番话,却没有明白里面的含义,他说:委员长真的不愿意听我的话,那我就先告辞了。

蒋介石翻身继续躺倒:你走吧!

当天张学良又来看了蒋介石两次,但蒋都不理睬张,张只得走了!

之后几天张拜见蒋介石,不是挨一顿大骂,就是对张不理不睬,直到端纳来到西安才有所好转。

 

 

其实蒋介石说的这番话是非常重要的,12日西安事变爆发以后,全国震动!各地老百姓和几乎所有的舆论一改以往对张扬还有些同情的态度,全部旗帜鲜明的反对张扬。这种反对的浪潮自然也包括张扬严格控制的西安。

事变当天,杨虎城的大将,也是十七路军的二号人物孙蔚如,他得知冯钦哉可能已经投靠中央军以后(这样一来,十七路军少了三分之一的力量,孙蔚如的那个师还有些战斗力,西安警备师则被重创后刚刚重建,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孙提出前景不妙,是不是考虑将张学良捉了,送蒋介石回南京。

杨虎城认为这样做就是自杀,断然拒绝了。



---------------拿破仑说:在仆人眼中,伟人也只是普通人。不过蒋介石侍从副官的回忆录中,都深感蒋介石是个非常有威严的伟人,这不是单纯的拍马屁。蒋确实是一个天生有领袖气质的人。但此次西安事变将他们的领袖威严一扫而尽,蒋介石曾经怒骂道:他们这样搞我,我就算回来南京还怎么做这个领袖?


一连串的麻烦事

 

事变当天还出了另外一件事,在新城大楼坐镇的十七路军参谋长李兴中突然接到一份信。信是新城大楼里面一些青年军官写的,他们认为西安事变是标准的叛乱,现在委员长陷入危险境遇,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希望李兴中能够从国家民族出发,将委员长救出西安,以建立这件千载不朽的奇功等等。

可惜李兴中正是杨虎城部下中最支持西安事变的将领之一,他立即将这份信交给了杨虎城。杨虎城认为既然有人想救蒋介石,就不能把他再押在新城大楼,必须转移走!

他们找到一个地方,就是高桂滋的公馆,这是一个离张公馆不远的地方,防卫严密,更安全。杨虎城和张学良下令让宋文梅和刘多荃负责把蒋押走。

 

蒋介石在这段时间,既不吃饭,也不穿衣(由此得了重感冒,回到南京以后很久才治好),张扬深感不安,于是派了也被捉住的陕西省省长邵力子去劝告蒋,结果邵也被一顿好说。

蒋介石问邵力子:这个事情之前你知不知道?

邵力子说:我确实不知道。

蒋介石:你现在怎么样。

邵力子:我暂时被关在杨虎城的卫队长室里。

蒋介石:当年陈炯明叛变前,他的大将叶举等当着我的面谩骂孙总理,我当场和他们争执,并且告诫总理提高警惕。你在这里这么久,难道就一点没有感觉会出事吗?

邵力子不答,其实他之前已经有所察觉,但并没有确切证据,所以没有敢向蒋介石汇报。

见邵力子沉默不语,蒋介石说:你回去吧,他们要么放我回去,要么杀我,这种情况下,我绝不会跟他们谈的。

邵力子说:无条件放您回去他们是肯定不会做的,要杀您他们自然也不敢!

 

后来邵力子又劝蒋介石去高桂滋别墅,蒋介石也不肯。

见说服不行,只好强制来押送。

13日晚11点,孙铭久,刘多荃,宋文梅进入蒋介石的房间,说奉命将其带走。

此时已经是深夜,蒋看见宋文梅他们腰间都别着手枪,个个脸上都有凶狠的样子,以为是将其送到某处秘密场所处决。

 

民国的军阀杀人一般都是深夜,秘密带到某个地方处死,然后就地埋掉。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再也找不出痕迹了!

如著名的军阀韩复榘,他被军统特务处决的时候就是谎称换个地方看押,也是晚上7点多。韩复榘走到门口就看到满屋子的特务和宪兵,他找借口转身想回房间的时候,被连打七枪毙命!

蒋介石自然知道这种事情,他坚决不同意走,说:现在太晚,我身体疼痛不能动,要搬也明天再说。

孙铭久他们接到命令要求今晚搬好,所以一再要求立即出门,这更让蒋介石怀疑,双方僵持起来。

蒋介石说:这里是西安绥靖公署的大楼,我是行政院院长,不会离开政府的地方。你们要杀我,就在这里开枪,我是不会跟你们出去的。

再后来蒋就不理孙铭久他们,最终孙他们几个人不敢用强,只得走了。

 

14日,杨虎城终于亲自去面见蒋介石,双方谈了一些。此次杨虎城身穿军装,见到蒋介石以后立即行了军礼,站着同蒋说话。

蒋介石试图争取杨虎城,他先让杨坐下,然后开门见山的说:你们这样做,将来准备怎么办?怎么收场?

杨虎城巧妙的说:这次我们做的太鲁莽,秩序很不好,导致有了伤亡,而且惊动了委员长。这一点我们会负责。至于今后如果解决,还要请委员长决定(意思要根据蒋介石的态度来定)。

蒋介石:这件事我自己有责任,我太相信你们了,太疏于防范。现在你若还能以国家为重,就马上送我回南京去,这样变乱就不会扩大,我对你也会原谅。

杨虎城再次巧妙的说:委员长的意见,我可以回去同张副司令和其他将领们商量(这其实就是拒绝的意思)。

然后杨虎城就告辞走了,由此双方都基本摸到了对方的意图。蒋不愿意谈判,杨不会无条件释放蒋。

 

从被抓到现在,蒋介石的态度很坚决,就是绝不同意和张扬达成任何协议。

他心里很清楚,这件事肯定是张扬联合中共搞出来的,如果谈判就肯定要停止剿共和消灭张扬。

不消灭张扬还好说,因为他们不成气候,早迟还是会被他解决,但加上中共的话,就完全不同了。

张学良捉住蒋介石的心腹大将陈诚的时候,陈就立即对张说:汉卿啊,作为朋友,我跟你说一句话,我们自己人怎么搞都行,千万不要请戴红帽子的人来(中共)。

道理就像陈诚说的那样,陈诚最知道蒋介石用尽全力也要消灭中共,这也是他10年来的的既定国策!

蒋介石从412清党开始剿共,先后将近10年时间,牺牲了不下数十万人和几十名高级军官才将红军逼到现在的绝境。在他看来只要在打1,2个月,最多半年就可以将中共消灭。

一旦消灭中共,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之后无论何日本打成什么样,也不会有一个心腹之患存在。

蒋介石为了剿共可谓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国家也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别的不说,就第五次围剿就用了一年时间,修建了数千个碉堡工事。

此时让他放弃剿共,等于这10年苦心毁于一旦,以蒋介石的性格自然是不愿意的。

除此以外,蒋介石对中共的威胁自然非常了解,一旦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发展,将来就很有可能击败他们,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这也是蒋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蒋介石在这几天内还是很硬的。

14日当天,南京方面特使端纳和蒋介石的总管黄仁霖飞到了西安。

端纳此行目的主要表示南京方面主和派愿意谈判,同时表达英美的立场。黄仁霖则是派来确认蒋介石是否还活着。

结果端纳见到蒋介石以后,立即传达了南京方面,也就是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的意思,无非是让蒋介石尽快达成和平协定回来。

端纳见到蒋介石以后,介绍了一下南京的情况,以及西方英美法等列强的态度。

其实用不着端纳多说,蒋介石早就知道他应该如何去做。

蒋介石很清楚一件事,就是他是当时中华民国独一无二的人物,也是整个国民党的核心。他就像一艘大轮船的舵,虽然只是一个很小零件,作用却大。蒋介石在党内可以平衡各派的分歧和斗争,各派系也都对蒋效忠。一旦蒋介石死在西安,或者长期被囚禁,那么中国必将大乱。别的不说,诸如各个地方军阀首先就会不服从中央的领导,国民党内部黄埔系,政学系,元老系,在野派为了争夺这个位子必将陷入内乱,整个国家就算不四分五裂,也会元气大损。

此时日本如果入侵,中国是绝对抵抗不住的,会重复明末被清军分割消灭的惨剧。

蒋介石很明确的知道,从大局出发,自己绝不能死。这并不是说蒋怕死,而是他一死影响太大。那么其实只有和平解决这一条路。

不过如果和平解决,可以以消灭叛徒为借口消灭张扬(国内舆论和国际舆论都不会管张扬死活),但恐怕无法消灭中共,国内军阀也会跟着占便宜,保住自己的地位(要求停止内战)。

所以此次见到端纳,虽然似乎是端纳在说服蒋介石,实际蒋介石并不要别人说服,只是他要做一个选择而已。

最后,端纳提供让蒋介石搬到高桂滋公馆区,蒋同意了,这也是一个和缓的表示,虽然蒋在语言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尤其在端纳说宋美龄也要来西安的时候,蒋介石不觉动了容。他立即说:让她千万不要来这个土匪窝!

端纳很成功,他15日乘飞机离开西安回洛阳复命,同来的黄仁霖就惨了!

他本来是孔祥熙派来确认蒋是否活着的?孔害怕蒋介石已经被杀,或者受重伤。端纳虽然是蒋家的老朋友,毕竟是外国人,孔对其不是很信任。孔祥熙派出自己的老朋友,中统出身的总管黄仁霖上校去确认这件事情,名义上黄是端纳的翻译(端纳不懂中文,黄仁霖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

不过张扬怕黄是带着什么秘密使命来的(可以受主战派指示,借机行刺蒋介石,然后将责任推给张扬),所以最终只让他从门缝里看了蒋介石几眼。看的时候,张学良的副官谭海还用一支手枪抵着黄仁霖的腰。

蒋介石已经通过端纳知道黄来西安的事情,在他强烈要求下,黄仁霖终于面见了蒋介石一次。蒋介石见到他立即给了他几份信,却是自己写给宋美龄和两个儿子的遗书。

黄仁霖之后没有能够和端纳一起回去,而是被关押起来,直到蒋介石自己返回西安,信自然也被张扬扣下了。

端纳回到洛阳立即向孔祥熙他们汇报了情况,宋子文让端纳再去一次,向张学良告知自己要来代表南京政府谈判。



-------------宋子文此次虽然成功救驾,可惜由于热心于和中共达成协议合作抗日,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西安事变之后数年内,宋子文没有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此时,蒋介石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本来他既不穿给他的衣服,也不愿意吃送过来的东西。现在开始稍微有些变化,宋文梅他们送衣服碰壁以后,宋表示自己也是黄埔生,只是没有毕业被除名(据说是暗中参加了中共),他私人和几个副官买衣服送给蒋。

蒋介石此时也松了口,说:你们私人买的我接受,这样,你们把名字都留下来,也算是我患难时候的朋友。

不用说,自然没有人敢留下名字。

宋文梅马上买了一件厚毛衣和一双袜子给蒋,蒋对毛衣很满意,不过发现袜子是红色的觉得颜色太鲜艳,不适合老年人穿,但还是穿了!

期间,他也开始吃东西了。最初卫兵每隔1小时送一次点心和牛奶之类,蒋介石就当没看见一样。

13日早上宋文梅带着卫兵端进来早餐,说这些食物是宋文梅自己出钱买的,还说:我们知道委员长不愿吃公家的食物(指张扬的食物),但委员长一身系国家民族之重,昨日已终日未进粒米,今日务请接纳我等诚敬之意,勉为进食。委员长自身即不为身体考虑,也要为国家珍惜此身体。

蒋介石回答:多谢你们的好意,我不觉得饿,想吃东西时自会找你们。

这样到了13日下午,蒋介石实在受不了啦。他毕竟是个老年人,整整两天没有吃东西,期间还受惊受冻。如果不是他平时生活有规律,特别注意锻炼身体,甚至每天早上坚持用冷水洗脸,要是换成普通老年人恐怕一下子死就过去了。此时蒋介石也不觉身体发抖,饿的非常难受。

 

一次卫兵进来的时候,他问其中一个卫兵朱子明:你有钱吗?私人借给我两毛钱,买点红糖,这水喝不下去。

卫兵赶忙向上面汇报,上面让他赶快去厨房拿。结果朱子明从厨房拿了一大包红糖回来,足有20斤。

蒋介石看到以后,知道是从厨房拿的:借你两毛钱买糖是私人关系,你拿这么多糖来干什么,公家的糖我不吃,拿走,拿走。

朱子明没办法,再次向上级报告,上面的军官说:你们怎么这么蠢,你找张纸从里面包2毛钱的送过去不就行了。

如是朱子明包了一些送过去,蒋介石果然冲入水里面喝了。

 

有些人说蒋介石不吃饭是因为没有假牙,其实蒋上了岁数以后每顿主要吃稀饭,吃稀饭并不需要假牙。看来孙铭久的200银元是白花了(孙铭久悬赏200块银元找回了蒋介石的假牙)!


达成协议,回到南京

 

12月16日端纳第二次飞到西安,向张扬传达了宋子文的意思,张扬都很高兴。此时他们已经知道了苏联发表声明不支持西安事变的态度,一方面急需要和政府达成协议,一方面急等周恩来到西安来传达苏联正式立场和中共的态度。

此时中央军大军已经攻破潼关和华县,逼近渭南,中央军飞机大肆轰炸除西安以外的沿途城市,军事上张扬非常不利。

此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决定和平解决了,由端纳做中间人,张扬要求蒋写个手令让南京政府暂时不要进攻。

蒋介石就写了一个手令,让中央军暂时停止进攻三天。这也是蒋介石的高明之处,虽然没有人告知他苏联方面的变化,但他认为苏联不会支持张扬,拖延几天时间对蒋其实是有利的。

这个手令由张学良最不喜欢的蒋鼎文送回南京(蒋鼎文本来会接替张学良担任西北剿总司令),有借刀杀人意图的何应钦也只能暂时停止进攻的脚步。

果然,几天之内情况变化飞快,17日周恩来到达西安,随即传达了中共不会公然帮助张扬的态度,同时表示苏联可能不会支持西安事变。张扬大受打击,一度非常惶恐,此种情况下都急切盼望宋子文尽快到西安。

20日,在端纳和郭增恺的陪同下,宋子文飞到了西安。郭增恺本来是西安事变前被错抓到南京的杨虎城重要幕僚,此举也是对杨虎城的示好。

宋子文此行主要是探路,也就是看看西安各方面的情况怎么样,以决定下面该怎么办。

宋一到西安立即去见蒋,蒋介石大吃一惊:你怎么来了,这么鲁莽。周恩来已经到了西安,万一中共翻脸,我们都保不住性命,等于被他们一网打尽了。

实际蒋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此次谈判他不便于公开出面,最好由宋子文这样的中间人来负责。

宋子文到达西安以后,以极高的效率见了各方的代表。

宋是蒋介石的舅子,又是国府的外交大臣,远比端纳熟悉情况。在宋子文的劝说下,蒋介石决定同意和平谈判。

宋非常高兴,又见了张扬和周恩来,大概摸清了一下他们的底,就立即回南京复命,争取各派的支持。

蒋介石让宋子文带一个手令回去,宋子文在飞机上打开手令却发现是一个继续进攻的命令。

宋子文气愤的把纸条撕了,其实他并不明白,蒋介石知道苏联的表态以后,知道张扬无法支持下去。他命令继续进攻,是给张扬施加压力,为自己被释放创造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蒋介石这天通过宋子文知道邵元冲和蒋孝先已经被杀死,非常悲痛。

21日宋子文飞回南京,南京政府主要成员表示支持谈判。于是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端纳等人再次飞到西安,此次就是准备达成协议,救蒋介石回来的。

这时候,情况又极具变化了。20日中共明确受到苏联的指示,让他们不得援助张扬,而需要站在第三方立场上处理这个问题。由此,周恩来向张扬明确表态无法支持,同时拒绝了张扬要求公布三军成立联军的公告,由此张扬陷入绝境。这边何应钦宣布恢复进攻,那张扬就只有谈判放走蒋介石这一条路。

一群人飞到西安时,最紧张的就是宋美龄。她虽然是民国著名的女性,但毕竟是个女人,明白东北军如狼西北军如虎的道理。

在下飞机之前,他交给端纳一把手枪,用英语说:如果叛军哗变无法控制时,你立即开枪打死我,千万不要迟疑(怕被俘后士兵有凌辱非礼的举动)。

随即,一行人下了飞机。大家都知道,宋美龄最注重服饰,光是旗袍就有几百件。此时她穿了穿着一件普通的大衣,脸上蒙着黑色围巾,只露出眼睛,显然是比较紧张的。端纳由于连续往返南京洛阳西安,脸上显得十分疲惫。宋子文则紧紧皱着眉毛,因为他知道下面会有一场艰苦而意义深远的谈判。最后则是面无表情的戴笠,此次蒋介石在西安被捉,军统工作不利也要承担一些责任。戴笠亲自赶到西安救驾,也是为了表示忠心。

张扬迎接了一行人,并没有检查他们的行李,只有张学良的特工头子黎天才将戴笠的手枪收缴。稍后其他人都被安排到张公馆或者高桂滋公馆,戴笠却被软禁在张公馆的地下室里!

张学良也没想到,他软禁了戴笠几天时间,戴笠和他的军统则软禁了张60多年。

戴笠期间见过一次蒋介石,谁知戴笠还没有进门,蒋介石就骂道:你这时来干什么?给我滚回去!

戴笠只得犹犹豫豫的站在门外不敢进屋。宋美龄见此情景赶忙做了劝解,蒋介石语气稍有好转。这时戴笠赶忙说:校长处分我吧,是学生没有保护好校长的安全。蒋介石听戴笠这么一说,沉默了许久,而后叹了 口气说:这也不全怪你。



----------诚然,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有政治因素,但两人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宋美龄此去西安还是有相当危险的,如果张扬孤注一掷,把他们全部扣押然后率兵上山打游击,估计他们都难逃一死。

 

之后的谈判大家都知道了,经过两轮激烈的谈判,宋子文宋美龄出面代表蒋介石同中共,张扬分别达成协议。

后来张扬和周恩来又分别面见蒋介石,确定了协议的内容,也获得了蒋介石的口头承诺。

蒋介石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协议内容不能公开,一旦公开自己领袖地位就不保,不能履行协议。二是自己不能签字,只能由两宋做担保。

对于此举张学良和中共都表示同意,杨虎城则不同意。三方发生了争执,甚至严厉的争吵。

最终张学良力排众议,亲自陪同蒋介石回南京,结束了整个西安事变的第一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蒋介石并不赞成张学良一同回去,还当面说:你跟着回去干什么?

张学良跟随蒋回去主要是希望给蒋找回面子,给他一个台阶下,之后还会像918和热河抗战惨败以后再用他。可惜这次就完全不同了,张扬此举动摇了南京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国民政府败逃到台湾。仅仅解放战争中 国军就伤亡了170万人,解放军方面伤亡130万,总数300多万,和抗战八年伤亡总数基本一致!

至于军官方面,更是损失无数,仅仅一个辽沈战役,就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如此巨大的影响,用一句台湾老兵的话来说:就算把张学良枪毙十次,也不够补偿他的所作所为!

 

此时的一个小插曲,也就预示了未来会怎么样结束。

蒋介石一行的飞机降落在洛阳机场,当时美籍飞行员回忆道:当飞机降落在沙子铺设的飞机场时,学生和士兵朝我们涌来。当他们看见蒋夫人迈出舱门,便止步立正;她的双脚刚着地,他们立即敬礼,两名军官上前搀扶她。少 帅跟着蒋夫人,刚刚站稳,4名士兵就拿枪对准他。“我们杀了他”,其中一位士兵问。蒋夫人有力地说:“不许这样,让他独自走。”
    蒋总司令被搀扶下了飞机,脚一落地,前来问候的人立即兴奋起来,他们把帽子抛向空中。不一会儿军官们就组织起业余欢呼方阵,有的人眼中闪着泪花,帮助总司令坐进汽车。对他们而言,总司令是死而复活了。少帅孤独地走向自己的汽车,爆竹在他腿边炸响,但没有人威胁他,蒋夫人命令给他贵宾待遇。

第二天早上,总司令、蒋夫人和端纳乘坐容克飞机继续飞往南京。数小时后,由护航机护航,我们的波音机随后,机上坐着少帅和宋子文。 一场从蒙古刮来的沙尘暴,有可能给少帅提供一个契机,扭转他未来年代的仕途:国民党的护航机被波音机甩下一大截,不久便消失在翻滚的黄云里。此时,少帅 可以命令我飞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然而他不这样,仍坚持继续飞往南京,接受本不属于他的惩罚。我也曾对少帅说:“也许我们不去南京最好。”“不管它”,少 帅冷静地说:“如果有人要杀我,让他杀吧,我不在乎。”
    我们飞至南京的一个军事机场。一大群士兵马上围住了少帅。从少帅脸上听天由命的表情来看,他有预感可能会被暗杀。当他走出机舱时,我曾警告他“小心”。
    他转过身子,头一回掉下眼泪,用双手捏住我的手。“谢谢”,他说,“非常感谢!非常感谢!现在我们就再见,无论我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了。”
    他迈开几步,又回头再一次默默地握了我的手。
    我目送少帅。他身着黑色制服,头戴黑色碉堡式帽子,昂着头,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穿过阻隔了他和朋友及敌人的一道人墙。他走过那些过去的朋友面前,这些朋友现在已变成敌人了。

蒋介石下了飞机后立即乘车回到总统府,当时全城轰动,从太平路、中山东路、黄埔路、明故宫及由明故宫至中华门一带,有超过四十万南京市民出门迎接。大校场机场四周挤满了热情的市民,当夜全城整整放了一晚上的鞭炮。

而张学良呢,他刚到飞机场就被一群持枪的军统特务带到孔祥熙别墅。后在宋子文的干预下,张学良和他11个副官侍从改住相当豪华的北极阁宋子文别墅,别墅内外都有一群特务监视着。由此张学良开始了60多年的软禁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