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腰椎牵引床: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16:03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

作者:石宝山人

关于 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1——1)
 

《中华鋻宝》网站发表的成化瓷器官窑款的基本样本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

                      黄磊  李辉映

                        (未定稿)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这个题目非常难,涉及到历史、绘画、书法等问题,我乃是古瓷器研究的晚辈,不知高低深浅,只在本文中谈点对成化朝瓷器官窑款的粗浅认识,还望这方面的专家、行家多多批评指正,我在此先谢!

    有关古瓷器的款识问题,明成化之前也就有那么些唐、宋、元时朝瓷器上零零星星的铭记款和纪元(年)款,进入明代永乐朝才逐步行成正式的官窑款,即后人所言的“本朝官窑款”。款识渊源于金石学,且广用于殷墟文化的甲骨文、战国时期的陶器、齐鲁的封泥、西域的简牍、河洛的明器、夏、商、周......之青铜器上,对此已有史载专著,在此不细论。说到古瓷器上的款识,也有多种专论,但唯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主编之《明清瓷器鉴定》上有关于瓷器款识之论述细致精到。古瓷器之款识自明宣徳至今,浩繁如海,吾学识、才力、精力都极为有限,暂不论及,主以明成化官窑款为之探讨。

    成化官窑款在明代官窑款中有其独特的官样和艺术风格,其气势之贯长虹、布局之妙、笔法之刚柔相济、笔体之童体老功......使之成为后世之典范,正如马希贵先生在《中国青花瓷》一书中在论及成化青花瓷的款识时所言:“明代官窑青花瓷的年款,成化时已形成定制,字体、书法、位置排列等都为后代典范”。,不管成化官窑款有多少种笔法,经我多年的研究对比,我个人认为成化官窑款只有三——四种笔体(第四种笔体正在研究确认之中,尚未完全确定),所有的成化官窑款无论其笔法如何变换,都是在这三——四种笔体上的不同写法。研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一种笔体可以有无数种写法,对此我不多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女士在分析研究成化斗彩瓷器的过程中,从成化皇帝立位、登基到整个成化朝的自始至终及成化皇帝与万贵妃的特殊关系中,论及了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年龄、性格、兴趣差异后,认为精美绝伦的成瓷的创造者还是成化帝本人。同时也指出成化皇帝有喜好书画和轻盈淡雅的嗜好。日本中国古瓷器研究专家萱草园主人在他的《关于明清官窑瓷器文章》网页上发表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成化皇帝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此图上有一段比较长的题跋,也可从此字体中来体味一下成化皇帝的笔体、笔法(参看本文1——12节)。有部分专家论证过,有一说:认为成化瓷的制瓷过程长达23年,分为早、中、晚三期,三期成化瓷上的款识都是成化皇帝从九岁时开始写,一直写到他去世前,所以成化款有一种“童体老功”的风格和韵味(缺少足够的历史文物资料,不足以证)。所以,我们在研读研究成化瓷器官窑瓷的款识时,应从其历史发展背景、书道笔体韵味、书法艺术风格、布局气势之精妙绝伦上进行总体把握,才能领略成化官窑款的其中韵味。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1——2)
 
笔者收藏的祖传成化青花西蕃莲花卉纹碗底足内的款识

    类似此款识的成化瓷器的款识被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先生定为:“成化当朝官窑款”。孙瀛洲先生在谈到成化官窑款时说:“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多用藏锋笔法,故少有纤细的笔锋;而且笔道粗、字体肥,柔中含有刚劲,格外显得圆拙有力极有含蓄”(孙瀛洲  《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定》《文物》1959年第6期)孙瀛洲先生又把成化官窑款笔体、笔法的特点归纳成六字歌诀:

                                        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匕平微头,製字衣横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大家可以认真研读孙瀛洲先生发表在1959年《文物》第6期上《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定》一文,并结合近几十年景德镇多次从成化地层中出土的成化官窑瓷器上的成化青花官窑款来研究。随着成化瓷器的不断出土和民间收藏成化瓷的不断收集,孙先生的定论在个别的成化官窑款上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不管成化官窑款的笔法如何变化,其笔体的韵味是不会变的。要领悟好成化官窑的笔法、笔体、笔力、笔道中的韵味,我建议鉴者可读一读古瓷研究专家陆建初先生所著的《古陶瓷识鉴讲义》四二章508页《款识概说》一文,并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地研读一些古人有关书法的高论。请大家细心观察我的成化青花西蕃莲纹碗底足内的“大明成化年製”官窑款,从此款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化官窑款多用藏锋笔法,极少有纤细的笔峰,而且笔道粗犷有力中不乏圆润,字体肥而不笨,笔法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给人的整体的感觉是:格外粗壮圆拙,很是有力。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1——3)
 

 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人物纹碗官窑款图片   

    著名古瓷器研究专家马希贵先生在《中国青花瓷》上引用的成化青花瓷器的底款款识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青花婴戏纹碗器底的款识一模一样(《中国青花瓷》马希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报12月第1版第163页图二二一)。此件成花瓷的款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馆藏成化官窑瓷器展目录”中的典型的成化瓷器官窑款识。大家可以细心观察它的笔体、笔法、笔道,并与我在此篇前后发表的祖传成化瓷器上的官窑款作细部特征比较。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1——4)
 
祖传成化青花百合花纹碗底足内的款识

     对成化官窑款的鉴定现今不似从前缺少资料,由某个权威专家说对说错都是他说了算。现在有各路鉴瓷高手、专家的论证;有博物馆的开放;有各大网站上发表的成化瓷器标本库的图片资料,对细心研究,反复对比方便多了。我在此想说的是成化官窑款不似以前定论的全是“淡雅”。从现今公布于世的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的成化官窑瓷器看,成化官窑瓷的青花款的发色不仅有淡雅的,也有浓艳的,有的甚至发蓝黑(研鉴者可上网参阅日本萱草园主人的明清官窑瓷器网站(xuancaoyuan)上发表的成化官窑瓷器的底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发布的成化官窑瓷器款识图片资料)。关于成化瓷器上青料的发色问题北京耿松、西安杨帆俩先生在2007年《收藏》杂志第4期54页上发表论文《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浅析》中指出:“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釉下青花料为“平等青”,此料分为浓重与淡雅两种,炼制也分敲青与淘青两种方法。明嘉靖年间《江西大志书》记载精炼回青料的过程:成化青花大部分淡雅亮丽,是用淘青法炼制而成,用进口苏麻离青加国产陂塘青配比,配料敲打碾碎,用水搅拌,用磁石吸取铁杂质,把浆水沉淀烘烤晒干,每斤可得5钱左右的青花料。青花钴料发色的好坏与钴的含量、水分比例及窑温高低有直接关系。钴占0.5%,呈色如蓝宝石;钴占0.25%,发色偏淡蓝;钴占1%,则色深蓝;青料超过1%,就是蓝黑,但是无铁锈斑。深浅青花皆有晕散,溶于釉中,这是成化鸡缸杯所用青花料的特色”。其实,在成化官窑瓷中青料发色存在上述这种现象的何止只有鸡缸杯,余者的成化官窑瓷器上的青料发色也都存在这种现象,其中包括用青料书写的成化青花官窑款识的发色也有这几种。为证实成化青料书写的官窑款的发色问题,我将在后续的图片文字中不断进行比较和论述。

关于 成化瓷器釉面的鉴识问题(1——5)
 
祖传成化斗彩五供养卧足杯底足内的成化官窑款

    著名古瓷研究专家马希贵先生在其瓷器名著《中国青花瓷》中论及成化青花款识时说:“成化青花瓷款识,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製”为主,亦有六字横书者,款外有双圆圈和双方框者,字体挺拔有力,书法娴熟圆浑,字排列不够整齐。款的位置大多在器底,亦有少量在器口边或足里沿。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製”四字款。有这种款的必是后仿品”。他又说到:“成化青花瓷年款,色泽浓重深沉,透入胎骨,绝无飘浮感。落款文字紧靠边框。”我们可以从马先生的鉴语精论中领悟到成化官窑款的字体、字型、青料发色、样式.......等等,真乃大鉴家手笔,言简意赅!祖传成化青花夔龙纹碗底足内的成化官款的青料属钴占0.5%以上,烧成温度也恰到好处,所以发色如蓝宝石般亮丽。其字体挺拔有力、笔法娴熟圆浑、笔力雄壮有劲、完全给人一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美感。完全符合孙瀛洲、耿宝昌、马希贵、李知宴、杨静荣等老一辈古瓷鉴定专家对成化瓷器官窑款的鉴语。

关于成化官窑瓷器的款识问题(1——6)
 

萱草园主人在他的网站上发表的比较淡雅的成化官窑款

    此款青料使用的是纯国产青料“陂塘青”,其青料中钴的含量在0.25%以内,所以发色淡蓝偏灰。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1——7)
 

萱草园主人在他的网站上发表的发色比较深蓝的青料写成的成化瓷器官窑款

    当我们把两个瓶底足内的青花款作比较时,我们发现,两个瓶一个是青花,一个是斗彩,但其底足内的成化官窑青花款的发色基本一致,这说明其青料使用与青花烧成温度是一致的。再看其底足内的“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款的笔体、笔法、笔力也是一致的,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关于成化官窑瓷器的款识问题(1——8)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青花龙纹碗底足内的官窑款

    我们可以从图片上看出其青料不仅发色呈现出淡蓝、深蓝,甚至还带有黑色,这说明其青料使用的是国产“陂塘青”与进口“苏麻离青”钴料的混合料,且还带有晕散现象。再看其款识的笔体、笔法与前面的款识有些不同,但韵味的确有相同之处。

关于成化官窑瓷器的款识问题(1——9)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缠枝莲纹高足杯底足内的款识

    成化官窑款的写法有几种,这是很正常的事。研究书法和练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同一字体可以有多种书写的笔法,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的传世名作《蘭亭序》中曾以21种不同的笔法来书写“”字,但只要你熟悉王羲之蘭亭序》的笔法,不管任何人用任何形式单一地摘取《蘭亭序》中的某一个“”字,你一看就可以看出是王羲之的笔体,可反过来讲,如果是某人临摹王羲之的字,你只会说“写得很像王羲之”。可见笔法和笔体都是很难仿的,这是几千年来都做不到的事。后人也许写得很像王羲之的字或许超过王羲之的字,但只是“”,终归已不是羲之的字。叹,上千年来有多少书家名人高士临习摹写过王羲之的字体笔法,其中包括冯承素、禇遂良在内,可又有几人写成王羲之的字体和笔法?现代人很是聪明,他们运用高科技设备和手段,用电脑来制作各个朝代的款识,从原款上套下来的款识从形体上看很像,可经不住细看和推敲,只要你一细品味,电脑款很呆板,毫无人工书写的韵味,因为电脑终归不是人脑。古董艺术品就那么神秘——只可仿制,不可复原。

      当前,在仿古瓷上仿各朝款识几乎到了无朝不仿、无处不在的地步,可正如五代书法论家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所言:“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盛。”我们在鉴识成化官窑款及其他各朝官窑款识时,最主要的是根据各朝官窑瓷在器物上写款的个性特征来细细地品味其书法、书体、笔法中韵含的气韵、气质,如果能考证某朝的官窑款属某书法家书写就更佳;就更好地研读他的笔体、笔法,而在古瓷的款识上去伪存真。

关于成化官窑瓷器的款识问题(1——10)
 
笔者祖传成化官窑青花竹节瓶底足内的款识图片 

笔者祖传成化官窑青花竹节瓶(一对)底足内的款识对比图片

    我们可以从同样的器物底款上看出同一种笔体笔法的款识,因其在窑中受到的窑温不同,烧成后的青料发色也不同,但不管发色如何浓淡,用强光照射时,其青料深入胎骨,不似现代青料漂浮在表面。这种浓淡相宜,在同一个款识上同时发几种不同浓淡色的青花款被孙瀛洲先生在《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上高论为:“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照视,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品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后的仿品,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尤其是宣德款色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现黑、蓝、灰等几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确是后世绝难仿效的特征。”话虽这么说,鉴家在实际鉴定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各方面的要素,冷静分析,细心观察,以免“照葫芦画瓢”而“打眼”。因现如今有仿古瓷高手也把款描得浓淡深浅,甚至已带有结晶斑。但其青料和结晶斑是漂浮的。《饮流斋说瓷》对鉴古瓷款有言曰:“款字之鉴别亦不易,道光至光绪初所仿前代款字,犹尤甚篤似,若近年之款字,恒有与乾隆时官窑丝毫无二者,但凭是以辨真伪,殆不仅皮相之讥,故籍绘事以察新旧,而绘事者之精者,足以颉颃前代也,藉瓷质以察真伪,而瓷质之精者,又足鱼目混珠也。......非极细心钜眼,犹未能以察别之也”。近年,仿者亦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可假的就是假的,因仿者受各种原材料的限制,只好在现代技术上下功夫,再加之受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如胎土、釉果、松柴......等等,仿得再像也有漏洞,只要鉴者具备钜眼,仿品就难过慧眼关!

 关于成化瓷器的款识问题(1——11)
 

补祖传成化官窑青花夔龙纹宫碗底足内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