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保健视频:【引用】《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刘振中汇编】 - 881130.cool的日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4:25

【引用】《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刘振中汇编】

化学世界 2011-05-01 21:47:17 阅读5 评论0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一米阳光《《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刘振中汇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共2课时)

 设计者: 刘振中       班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日期: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判断所描述的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二、自主探究:

【我能参与】观察、比较实验1-1,1-2,1-3,1-4。填写P7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表。

【阅读】结合实验现象记录,阅读P6~P7有关内容,完成下列习题。

1.物理变化是指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仅仅是 形状  状态 的改变。如水的汽化、胆矾的研碎等;请你根据日常生活再举三例:   冰雪融化  、   汽油挥发      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   

2.化学变化是指  有其他物质生成  的变化,又叫做  化学反应 。如铁的生锈、纸张燃烧等,其基本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随有 颜色 改变、放出 气体 、生成 沉淀 等,另外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吸热    放热  发光  等。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思考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电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升温后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

    这些现象都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同时伴随的蜡烛受热熔化成石蜡液体是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三、自我测评:

1.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C

      A.放出大量的热量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条消失了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A.钢铁生锈     B.玻璃破碎      C.木材燃烧       D.光合作用

3.下列短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A.滴水成冰   B.蜡炬成灰    C.海市蜃楼    D.木已成舟

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C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6.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灯泡通电发光     B.研碎胆矾      C.湿衣服晾干    D.铜表面产生铜绿      E.水的沸腾

7.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8.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D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9.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A.剩饭变馊          B.开水沸腾          C.液化气燃烧       D.菜刀生锈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                                 B                               C                            D

11.(2007年平凉市)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

变化产生的是   (A

      A.利用太阳能加热水                   B.用锂电池给数码相机供电

     C.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发电               D.使用液化石油气做饭

12.(2008年平凉市)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D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煤燃烧发电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13.(2009年平凉市) 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

      A.泥土烧制成精美的瓷器               B.红纸剪成漂亮的窗花

      C.冰块雕刻成美丽的冰雕               D.玉石磨制成个性化的装饰品

14.(2010年平凉市——预习下节课内容)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B)

      A.用氢气充气球                       B.用可燃冰作燃料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金刚石切割金属

四、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学生)/课后反思(教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共2课时)

 设计者: 刘振中       班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日期: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判断所描述的是化学变化还是化学性质,是物理变化还是物理性质。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7~P9有关内容,完成下列习题。

1.化学性质是物质  发生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稳定性等均为化学性质,铁能生锈就是铁的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是物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 气味  、 状态 、 硬度 、挥发性、溶解性、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 熔化 ;物质熔化的温度叫做 熔点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  沸点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  压强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  密度  

4.水可以用来灭火,酒精可作燃料,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 性质 决定着它们的 用途 ,反过来,它们的 用途 反映着它们的 性质    

【思考与交流】:完成下列习题。

1.课本P10第2题和第4题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④⑤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②⑥ ;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③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①   。①铁生锈;②铁能生锈;③酒精挥发;④酒精易挥发;⑤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会熔化;⑥石蜡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三、自我测评:

1.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无味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C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用食醋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C.用擦酒精的办法给发热病人降温       D.用纯碱揉和发面蒸馒头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易燃烧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

(1)蔗糖与食盐         (2)白酒与白醋          (3)铜丝和铁丝          (4)氧气与二氧化碳

   品尝,前者甜味         闻气味,后者酸味        看颜色,前者红色          燃着木条 ,后者熄灭

四、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学生)/课后反思(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