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无力发软看什么科:王根权品评书谱第28讲 历代书评家评孙过庭(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3:49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28讲

历代书评家评孙过庭(五)

九、孙承泽评孙过庭

孙承泽(1592年—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进北京,任为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书、画鉴别。著有《庚子消夏记》、《九州山水考》、《学典》、《闲者轩帖考》、《溯洄集》、《研山斋集》等。

孙承泽在其《孙过庭书谱墨迹》一文中对孙过庭作了这样一番评论:“唐初无一不摹右军书,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孙承泽不愧是收藏家,精于书、画鉴别,他的这番评论虽然说也是从“书摹右军”这一切点切入的,但较之以往的评论却要深入的多,注重了方法和事实,他的评论就具有可信性。以下我们就孙承泽的评论作如下解读分析。

第一,“皆有蹊径可寻”的问题

孙承泽从“书摹右军”这一切点切入,把孙过庭同其它书摹右军者作了一个比较,比较的结果发现了问题。其它摹王者“皆有蹊径可寻”,刻意求合而不合。孙过庭则与这些人不一样,“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皆有蹊径可寻”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这些人摹王,都能看出临摹的痕迹,是一种‘形’摹。这些人都在去刻意追求似真,希望自己能写出与王羲之一样的字,但却达不到,终不宛合,总是有差异和距离。

第二、“掉臂独行”的问题

“掉臂”的意思是胳膊一甩走开。“掉臂独行”的意思是不跟着别人走了,掉头走自己的路去了。孙承泽认为,孙过庭学习王羲之书有着与众不同的路子和方法,注重神似,达到了“形”“神”兼备,“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孙承泽评孙过庭的“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以往书评家评论书家时所少见的,这也是“有唐第一妙腕”这样的结论得出的事实支撑。

孙承泽对孙过庭的评议是客观、公正、准确的,是有事实做支撑的,这样的评论具有说服力,能令人信服。回顾中国书法之评论,能够做到有理有据,客观真实,以事实为支撑的书评家并不多见,孙承泽做到了。究其原因,除了孙承泽的学养与书法造诣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孙承泽是孙过庭《书谱》墨迹的收藏者,他有充分的条件目睹《书谱》墨迹并对其进行研究。孙承泽《孙过庭书谱墨迹》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余垂髫时见文氏《停云馆贴》中有此书,爱之,后见宋人刻本,以为观止矣。甲辰,忽睹此卷,惊叹欲绝,以市贾索价太昂不能收,惜惋竟日。卷上有宋高宗、微宗‘双龙’玺及‘宣和’小玺,卷中‘五乖’以下少一百三十字,汉末张伯英下少一百六十八字,虞伯生临‘秘阁贴’补之。后越六年,复见于西川士夫家,以予爱之特甚,乃许购得。已将虞所补及后跋割去,时一批阅,觉宋人所刻尚在影响之间,而‘停云馆’不足言矣”。

应该指出,孙承泽评孙过庭也是仅就《书谱》墨迹书艺水平去评的,并未涉及到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但是孙承泽的评论却给人们留有了思考的空间,孙过庭为什么要“掉臂独行”?为什么会“掉臂独行”?“掉臂独行”后为什么能有如此好的艺术效果?为什么能有“有唐第一妙腕”的书艺成就?要解答这些问题,只能回到孙过庭《书谱》之中,其答案只能从孙过庭《书谱》内容中去找,只能从孙过庭书法理论中去找。

孙承泽评论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也是我们搞书评的人应该学习借鉴并坚持的,那就是他对一个书家的评论是以事实做支撑的,是拿书艺中实质性的东西作比较的,是对艺术负责任的。而不象今天的一些书评家,空话、大话连篇,拿一些虚飘的词语蒙人吓人,对艺术极不负责任。尤其是时下一些名高权重者,不论自己懂不懂书法,不论会不会品评书法、书家,也不论自己是从什么切入点去评,更不论自己的评论结果有没有事实支撑,也不考虑别人和后人对自己如何看待,提笔就写,写了就发表,发表了就组织人吹,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轻松口一张,大家、大师就造就。降低了自己,搅乱了书坛。

十、启功论孙过庭及《书谱》

功 (1912年—2005年)北京人,满族。 姓爱新觉罗,字元伯,别署元白、少文、长庆。室名简晴堂、坚净居。康熙帝十一代孙,曾祖、祖父皆入翰林,后家道中落。幼年丧父,失学而不堕其志,用功于书法、文辞、绘画等。中学期间,课余从苏州学者戴姜福学习经史辞章,从贾尔鲁、吴熙曾习画,后经傅增湘引荐,受业于陈垣门下,长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曾任辅仁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建国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先后兼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从稿》、《启功韵语》、《说八股》、《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论书札记》、《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主编有:《书法概论》、《中国法贴全集》等。出版有:《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书法选》、《启功草书千字文》、《启功书画作品集》、《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三帖集》等。

书法以行书见长,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展览,多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及举办个展、联展。其作品为世所重,享有盛誉。传略载入多种著名辞书。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

启功先生写有《孙过庭〈书谱〉考》一文,该文十四节,近两万字左右,可谓是大作了。总体说来其所考内容还比较详实,可取之处也很多,但部分章节内容却有商榷的地方。单就其评论孙过庭及《书谱》的文字看,明显地太少太少了。一篇关于孙过庭《书谱》的专著,如此长达两万字的长篇大论,论及孙过庭及《书谱》如此重要且关键的问题时,启功先生仅说了三句话。而这三句话又是说的不痛不痒,可有可无。按说单就这样的评论说来在研究孙过庭及其《书谱》时是不值得提及的,但是启功先生于当代书坛的影响太大了,又写了一篇关于孙过庭《书谱》的专文,我们又是孙过庭《书谱》的研究,关于启功先生论孙过庭及其《书谱》这样的话题不提是不行的。

《孙过庭〈书谱〉考》一文关于孙过庭及其《书谱》的评议仅在该文起首处说了三句话:“唐孙过庭《书谱》,议论精辟,文章宏美,在古代艺术理论中,可称杰构。其所论,于其他艺术,亦多有相通之理,不当专以书法论视之。原稿草书,笔法流动,二王以后,自成大宗。”现在就启功的这一评论作一番分析品评。

第一句话:“唐孙过庭《书谱》,议论精辟,文章宏美,在古代艺术理论中,可称杰构”。这句话连用了三个定性词: “议论精臂”、“文章宏美”“可称杰构”。这是对《书谱》内容的肯定,但仅仅只属于一种表态。怎么个“精臂”法没说,又是怎么“宏美”的也没说,怎么个“杰构”法仍然没说,空洞无物,属一句空话。

第二句话:“其所论,于其他艺术,亦多有相通之理,不当专以书法论视之”。《孙过庭〈书谱〉考》一文是考辨孙过庭及其《书谱》的,当以孙过庭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为主,孙过庭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属必说之内容,与其它艺术理论是否相通,则属于可说可不说之内容。大家都知道,所有艺术理论都有相通之处,没有不相通的。放着“其所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如何用?诸如此类必说之问题不说,避主就次,避实就虑,而去说“于其它艺术亦多有相通之理”这些完全可以不说的普遍道理,实属一句废话。

第三句话:“原稿草书,笔法流动,二王以后,自成大宗。” “原稿草书”,孙过庭的《书谱》属草书是略有书法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事。“笔法流动”是一句什么话?不要说写草书,只要是写字笔法必须流动,没有不流动的。如果笔法不流动能写出字吗?“二王以后,自成大宗”,这是启功先生对孙过庭书艺的定性定位,但定性定位的依据是“原稿草书,笔法流动。”孙过庭《书谱》确属草书,笔法确实是流动的,这是事实,一点不差。但这能成为大宗的依据吗?可以说但凡写字人的笔法都是流动的,这是不辨的事实,写字的人中能写草书的人相当多,这些人能不能称其为“自成大宗”?孙过庭能因此称为“自成大宗”,别的人为什么就不能?看来孙过庭“自成大宗”的原因绝不是因为“笔法流动”,当别有原因。什么原因,启功先生压根就没搞清楚,也没有搞清楚这样的想法。我们说,“笔法流动”是所有写字人的属性,而不是孙过庭一个人的属性。 “笔法流动”不是孙过庭“自成大宗”的原因,启功先生这第三句话当是一句瞎话。

启功先生为人很好,于书法享有时誉,但建树平平,值得后人借鉴的东西并不多。我们这样评说启功先生关于孙过庭及其《书谱》的评议,完全是抛开时誉,实事求是。完全是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