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水育早教设备:李忠良:情寄笔端写丹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37:04
李忠良:情寄笔端写丹青

http://www.yuxinews.com 2012-02-02 10:25:28

《抚仙湖水长清—— —两湖大瀑布》

《山水意象》

《柿子如意》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夏娜/文 曾永洪/图)走进红塔区玉带街道冯井社区,沿着冯井小学一直往前走,一间名叫“李忠良画馆”的画室引人注目。画室不大,里面的藏画却不少——墙上挂的、地上摆的、镶好边框的,几十幅大小不一的山水画自然生动、大气磅礴,让人如临其境,带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画家名叫李忠良,峨山人。在从事绘画艺术事业20多年的时间里,他潜心创作,不断摸索,在临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基础上,以大自然森林山水为主要创作对象,用独特的技法表现山石的天然形态,展现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以其为情,以其为恋,独创出一种天然山石新画派的创作手法,受到业界好评。

  一支笔创出一种新画法

  在成为专职画家之前,李忠良当过警察,做过生意,管理过企业。1996年,他成立了一家公司,把玻璃雕花工艺引进玉溪,通过亲自设计图案生产玻璃雕花产品,赢得市场赞誉。1999年,钟爱绘画的他离开公司,办起了自己的画馆,潜心山水画创作。

  “山水画是中国人文情感最为厚重的积淀。游山玩水的主观感受,通过画山、画水,表现出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山水画,最能集中体现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像山水画这样给人最多的情感体验,这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更是人的性情!”在李忠良的眼中,大气磅礴的自然山水给人以灵动豪迈之情,山水画的形式气派稳重,最能借景言物、以画抒情。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一直画到傍晚都不觉得累,也许这就是他钟爱山水画创作的最好体现。

  在多年习画创作的基础上,李忠良发现传统山水画的技法集中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根据用笔的力道、接触纸面的不同程度大体分为线皴、面皴、点皴等手法。线皴的笔法呈长线条,表现山石的明暗凹凸;面皴则较能体现山石的坚硬质感,用笔如斧劈木之痕;点皴则更多的适用于大山群山的表现。

  “皴的技法固然很好,至今已沿用两百余年,是山水画家们最为习惯和常用的技法,但有时却略显呆板,不够灵活!”在李忠良的潜心研究、多次尝试之下,他用一支破笔反复在画纸上搓、擦,着色时或泼或染、或穿插或拖拉,用这些新技法开启了天然山石新画派的创作。

  “搓、擦的方式更能体现出大自然山石不同的石感性、石纹性,把搓、拉、穿、擦、拖等多种技法融合一体,体现山石的裂痕、形状,画出来的石头更有灵性,更加生动,大山大水的美就体现在这侧转不同的笔锋之间。”在画馆里,李忠良现场展示起了自己独创的作画手法,用一支几近用破的画笔,迅速完成了一幅名叫《她从雾中来》的画作。

  一幅画寄托一份大志向

  在李忠良的画室里,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从《霞》、《烟色》到《夏山》、《壁魂》,再到《想流思静》、《柿子如意》,他说每幅画里都寄托着一份情思、一种意境,无不体现了画者丰富的情感和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这是我刚完成的一幅两湖大瀑布的画作。玉溪的山水灵秀俊美,画不完也道不尽人们对它的深厚感情!”对于从小生长在玉溪山水间的李忠良来说,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他,更让他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构思每一幅画,加上独步画坛的绝技,一批批妙笔佳构,让他在画坛崭露头角。

  去年6月,李忠良带着13幅作品到北京参加《金槌宝成——2011仲夏艺术品拍卖会》,其中一幅名为《山村之乡》的作品拍出了48万元的高价,引起了现场收藏家和画界专家的关注,并对他独特的画风、自成一派的山石创作手法给予高度评价,更有国内顶尖学府邀请他上门授课,分享绘画创作经验。

  “受到业界的肯定,我当然很高兴,也十分愿意分享我的创作经验和手法。但我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次自己的画展,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山水画,认识不同的创作技法!”现在,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李忠良希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山水画,把个人画展办在国内,也走向国际。

  “我是李老师的第一个徒弟,正是因为看到他的画作,接触到山水画新技法,让本就学习美术专业的我更加向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体会这份独特的艺术美!”今年21岁的王苑羽专门拜李忠良为师,学习中国山水画法。

  如今,李忠良已创作了近300余幅山水画作品。他希望通过绘画、办画展,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认识中国山水画;更想把自己独有的技法传给真正热爱绘画的人,把天然山石新画法一直延续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中国山水画较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它所呈现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更多的情感。

  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的是宋代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与宗氏同代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可以讲,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风格已确立了逻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深化。(文摘)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