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合成:深刻剖析:一把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3:43


 

深刻剖析:一把手

 

定义:一把手不是指只有一只手的人,而是指可以把某个单位或部门所有权力集于自己手的那个人,可以用自己的一只手把单位或部门上空的阳光遮住的那个人,如果排座次的话就是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用江湖的话叫他们是老大,用官c的话就是X长或书记或老总或经理(这些称谓前面坚决不能见到“副”字),也有叫老板的,是当官的白天思晚上想努力争取达到的境地,是普通百姓背后议论(含骂的成分)当面讨好不敢得罪的对象。

特征:到一个单位上判断谁是一把手要看有没有这些特征:说话口气比较大,有些生硬;吃饭排场,抽好烟喝好酒;办公桌大,设施比较豪华;衣服考究,却遮掩不住肚子大;走路一般在前边,落座肯定要在中间,开会讲话一般都在后面;见了职工眼睛基本上翻,见到上级领导却满脸生花,职工见了很恭敬的那个人,一般就是一把手。

 

一把手的武器

 

一枝笔是一把手最得力的武器,也是他坚决捍卫的武器。战争时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执政和建设时期可是笔杆子里面出政权。有了这一枝笔,就可以随意支付资金,有了这一枝笔,就可以签署决定单位或某个人命运的文本。这一枝笔虽不是金光灿灿的华丽的金笔,却是一枝无形的有着绝对威力的笔,是大家都想争夺的目标,是一把手装在内衣口袋里还要时刻用手捂紧的权杖。当然,一枝笔,一个单位或部门只有一枝,绝对不能有第二枝,而且拥有者也只能是一把手,其他的二把手、三把手只有看和想的份儿。一枝笔,说白了,就好象古时皇帝的玉玺,你说一把手拿着它,还能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呢?

 

一把手的习惯

 

一把手最习惯一言堂,开会,单位的N把手说了后,他总会说:刚才,或某经理讲的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一、二、三……于是一把手的强调就把刚才好几位N把手的讲话给冲没了,有的还否定了,大家的耳朵里、笔记本上就只有一把手的指示了。单位要进行某项决定或决策,开个班子会讨论一下,到最后形成的也都是一把手的意思。所以,党委的决定就是党委书记的决定,局长办公会的决定就是局长的决定,这是一把手最喜欢看到的局面,也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还要陪一把手作秀的一种局面。由于一把手的这种习惯存在,也就给老百姓养成了一种习惯:一把手的话就是圣旨,所以只听一把手的话。

 

一把手的圈子

 

一把手虽然喜欢大权独揽,但还是要有自己的圈子。一把手的圈子,往往集中了对一把手支付资金、暗箱操作、监控要害部位等工作有利的一些人,这些人一般是一把手的亲戚、亲信,当然也有和一把手一起干过坏事的人,有握着一把手一定把柄的人,而能干的正义的人,往往是难以进入一把手的圈子的。一把手的圈子里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象一把手一样威风。

 

一把手的重量

 

虽然在阿拉伯数字中,1是除0之外最小的数,但经过和汉字组合后成就的一把手,其重量却是最大的,曾见过这样的表达公式: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全体职工,我觉得很贴切,也很符合一把手的重量。

 

一把手的担心

 

一把手最担心二把手超过自己,所以就对二把手采取压制的态度,在许多场合都要表现出比二把手高出一筹的举动;一把手还担心匿名举报、担心检察院介入调查、担心家庭被盗,所以,一把手也有一把手的苦楚。

 

一把手的矛盾

 

一把手经常会对二把、三把手说,你们放心地干吧,出了问题我担着,可是一旦出了问题,一把手却会对二把、三把手说,你们怎么这么不负责。一把手即要求让二把手为自己干好事,却又怕二把手有了一定的人气和权力。一把手嘴里说不要给我送礼拜年,可是如果谁不去的话一把手肯定不会给好脸色的。更要命的矛盾是如果一个单位既有X长也有书记的时候,到底谁是一把手就很棘手,一方面党领导一切,另一方面又是行政领导负责制,你说谁是一把手呢?

 

 

“一霸手”贪官何以繁衍不息

 

  一些“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在他们掌控的地方和部门,把民主集中制变成个人专制,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受到践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用人失察,边腐边升”。一些人在当“一把手”之前就已经染指腐败,由于善于伪装,被“带病”提拔。这些人在没当“一把手”时,对上级领导,往往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甚至表现得奴性十足。但当他们当上“一把手”后,便一反常态,由“羊”变“狼”,原形毕露。

  二是“监督疲软,好人变坏”。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根红苗壮”、来自社会下层的“苦孩子”,在被提拔以前还是比较清廉和谦虚的。但他们当上“一把手”后,便忘乎所以。“下级监督不敢,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群众监督太难,舆论监督空喊”,监督被流于形式。于是一些贪官在落网后,痛定思痛,发出“我是一把手,无人监督我”的感叹。

  三是“权大无边,不知所措”。在一些地方,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推诿扯皮”为名,领导个人的作用被强化,集体领导的原则被个人“拍板”代替。什么“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问责制”“一把手工程”“一把手组阁”等等,许多“一把手”人、财、物大权独揽,以权谋私的现象应运而生。

  四是“缺乏教育,难以自持”。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才走向反面的。他们错把“专制”当成时髦,加以推崇,把自己打造成了“土皇帝”。         ——摘自人民网

 

官场正职和副职绝非一字之差!

 

数学上有个公式叫负负得正,如果用这个公式在现实官场上套,就大错特错了。但现实官场中颠仆不过的真理:一千个副职也不如一个正职。此论深得同事们共识。

在当今特色官场上,不会看风使舵察言观色,不会溜须拍马夸夸其谈,不会行贿受贿迎来送往,是不可能有大进步的。依据我自己的观察,一般有背景有实力的人,大都会在三十岁左右就提为正职,而无背景经济差的人四十岁左右当上副职后再上台阶非常困难,这还要说是工作非常突出的人,大多数的人只能当一辈子科员了。

现在一些公务员之所以掏钱买,削尖脑袋争“一把手”,就是因为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一把手”还是有特权的。因为“一把手”有专车,有财权和人事决定权。即使在小部门的“一把手”,也可以把局里仅有的“交通车”占为私用;由于有“签字权”,他的一家人吃喝用可以全部报销。甚至品质败坏的人连嫖资也可用发票报帐。

对于绝大多数部门副职们来说,基本就和普通办事员无二样,除了有个头衔,满足下虚荣心,让别人称呼起来好听点外,什么也没有。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能经常多吃几顿招待餐而已。

中国有句古话叫“宁做鸡头,不为凤尾”。共产党执政后提倡民主集中制,客观地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还是执行得不错的,但后来却越来越只有集中很少有民主了。自从中国实行党政一肩挑,一支笔审批后,副职和正职的区别就不在是量而是在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把手只有一个,副职无足轻重,有得单位甚至有十几个副职,但都是和政协委员一样聋子的耳朵。

中国现在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每一个小单位就如是一个小国家,在这一个小圈子里一把手都可以呼风唤雨任意所为,面上的约束几乎形同虚设。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产生腐败是不正常的,除非这个人是真傻,不改变这种现状,只空谈反腐口号,只能是年年掀起反腐新高潮,年年越反越腐败。

 

官场潜规则不过是“一把手”的规则

 

又喜欢上网发帖,又喜欢高调炮轰,又口无遮拦——从临湘副市长任上调到高校的姜宗福近来接受采访时,确认自己是因触犯潜规则而被官场排挤出来的,临湘市委领导主动到组织部请求将其调离临湘。迫于潜规则,被排挤的他还得站出来解释“这是本人的意愿”。((广州日报)8月17日)

 

被排挤出官场的姜宗福看来是不准备回去了,他在新书《我的官样年华》中披露了许多为官时见到的潜规则,指名道姓,让民众大开眼界。比如领导签字,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

天哪!如果不是姜宗福披露,平民百姓哪看得懂个中玄机。仅批示和标点符号中就有这么多潜规则,整个官僚体系的运转中又有多少规则?只有深入官场且浸淫多年的人,才会对潜规则有真正全面的熟悉,更关键的是还要有姜宗福这种与官场决裂、冲破潜规则的勇气。比姜宗福位高数倍、与其经历相似的人多如牛毛,可有几人像他这样站出来披露官场潜规则?离开后对官场上的事讳莫如深,给自己留后路,给官场留神秘,这是另外一种潜规则。所以,我对姜宗福这本书充满期待。

从姜宗福曝光的那些潜规则来看,官场潜规则根本不像民间以前理解的那样复杂和神秘,而是非常简单。一言以蔽之,它不过就是“一把手”们订立的规则。

规则各有不同,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规则——潜规则的内容不同,但往往都是这个圈子内最有权能、垄断着资源、支配着饭碗的人决定的,是强者制订游戏规则,强者决定着规则的制订权。因为他最有权能,所以有权订立规则,因为他垄断着别人所依赖的资源、决定着别人的饭碗,所以,别人必须臣服并按他制订的规则行事。比如,娱乐圈有些女演员上床才能上戏的潜规则,就是那些导演大佬们订立的规则;学术界拜山头的潜规则,也是学术大佬、学霸们订立的。别说人类,整个生物界都讲究这种“强者制订游戏规则”的原则,蚁穴的规则就是由最大的蚁王决定的。

一个地方的官场,很可能就是一个自成系统、封闭的圈子。如果权大于法,行政权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官场的运行就由权力的潜规则所规范。这个圈子中,往往也是由官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人决定潜规则——这个“一把手”决定着下属的福利分配、政绩考评、升迁仕途之类。他的意志,他的偏好,他的利益,自然就决定着潜规则的内容。

人们往往把官场潜规则当做一种放之官场而皆准的规则,其实不然,由于官场存在着不同的地盘,不同的地盘由不同的“一把手”们掌控,所以,不同地方的官场有着不同的潜规则。姜宗福说的关于临湘领导批示的潜规则,这可能只是当地领导的偏好,下属心领神会,上行下效中形成潜规则。换个地方,领导批示的习惯不一样,批示和签字就可能有其他潜规则。

不能随便上网发帖、不能高调向媒体表态之类的潜规则,也并非一概而论。如果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喜欢上网,很有个性,喜欢跟媒体交朋友,那“上网与网民交流”就会受到当地官员追捧。当然,地方领导一换届,随着下属对新领导的揣摩和迎合,新的潜规则会很快形成。

官场潜规则,说白了,就是人治的印迹。真正的法治状态下,惟一的规则是法律。当然,这世界真没完全纯粹的法治状态,发达如美国也不能免俗。人治理的世界,都会留下人的印迹,哪里的官场多多少少都会有潜规则。(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