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张安宁:二、作文的一般步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9:32

(一)审题

小学作文出题方式主要有三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经常出现的是前两种。

命题作文,就是由老师或有关部门直接拟出题目。例如:“我的妈妈”、“冬天的早上”、“一件有意义的事”等题目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及要求。

半命题作文,就是由老师或有关部门拟出半个题目,例如:“第一次××”、“我喜欢的××”、一件××的事”等,由写作文的人再添出另外半个题目,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题目。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要认真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认真研究题目里的每个词,以免出现“文不对题”、“跑题”、“离题”的毛病。可以说,审题就像打靶前要瞄准靶心一样,为的是有的放矢。

审题要审出题的要求、范围、重点及写作目的。

例如《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的范围是写事的,要求是写一件事,主要是写自己的。重点词是成长,必须是使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懂得了什么道理,使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这是作文的重点,也是该多花费笔墨之处的。如果离开了这些要求与限制,就是跑题了。

审题时找到受限制的部分,是为了不跑题,不离题;同时,还要找到不受限制的部分,是为了广泛选取材料。

例如《他变了》,主语是他,而不能写我变了,是说明发生了变化,这是受限制部分。但不受限制的他指谁?这个他可以是同学、小伙伴、邻居、哥哥弟弟、表姐表妹,也可以是长辈、爸爸叔叔等。发生了什么变化?更是多方面的,可以写好的方面,如过去不爱劳动,现在勤快了,改变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爸爸过去爱抽烟,现在戒烟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也有的是在向坏的方面变化,如叔叔过去工作认真,自从沾染上赌博的坏习气以后,工作不认真,整天闹脾气……通过叔叔的变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在向有赌博行为的人敲响警钟。

这样找到不受限制的部分,可以打开思路,挖掘生活,广泛取材,这也是审题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确立中心

我们在说一句话,办一件事时,总要有一定的目的。写作文也是一样。在动笔之前,首先要确定写作目的,也就是作者写作的意图。要说明什么观点,要反映什么现象,要抒发什么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灵魂,由此可见中心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渡船》这篇课文反映了一人有难,众人相帮的社会新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歌颂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桂林山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如果文章没有中心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荡不定,也就会使读者看不懂这篇文章想说明什么?因此,在写文章之前首先要确立中心。

那么,什么样的中心为好的中心呢?确立中心有什么要求呢?

首先,要做到正确与健康。就是观点要正确,思想要健康。要赞扬什么,歌颂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批评什么,要态度鲜明,是非明确。

一个同学在《暑假中的一天》这篇文章中写:我和表哥来到建筑工地上玩,看见那里堆放着许多建筑材料。一袋袋水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那里,就像前沿阵地修筑好的工事。于是我和表哥就在这里玩打仗的游戏,我们用石头互相砍。只听“啪”的一声,一块石头打破了洋灰袋,里面的洋灰溜了出来,冒起了白烟,真像是子弹打在工事上。不一会儿,洋灰袋打破了好几个。

看,建筑工地本是“闲人免入”的地方,这个同学却要到里面去玩。用石头打洋灰袋,破坏了公物,却觉得玩得很开心。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思想是不健康的。

其次,中心要明确要单一。我们写一篇文章只能表现一个中心思想,使读者一看就体会到你说明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什么情感。一般写人的文章,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写事的文章,要反映社会现象,说明一个道理;写物写景的文章,要抒发一种感情。如果一篇文章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这样就犯了中心思想不明确,中心思想分散的毛病。

例如,一个同学写《记一次春游》,先写集合时一个同学迟到了,影响了出发时间,又写到颐和园看到的景色,在中午吃饭时一个女同学没有带水,大家又互相帮助,把水让给这个同学,饭后又举行了爬山比赛,接着大家划船,自己又学会了划船……

你看,这篇文章写得多分散呀!一般说写春游多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这篇作文把不遵守时间,大家互相帮助,以及学会一种本领等都写出来了,几个意思堆在一起,这样既离了题,又使中心不明确了。

再次,中心要新颖深刻。新颖是指文章的中心要反映时代的精神气息,要表现人们的精神风貌;深刻就是要挖掘人物的思想,要表现社会的本质。比如下面这篇文章:

 

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响过,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咦?今天怎么换老师了?同学们不解地望着这位不相识的老师。男老师说:“今天,你们班的李老师生病不能来了,由我来给你们电子琴班代课。”说完,他便给我们讲了和弦的指法。

下课后,大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各自回家,而是聚在一张课桌周围,商量着一起去看望生病的李老师。

“去看李老师也不能空着手,咱们总该给老师带点东西吧?”李刚说完,就眯着眼向四周的人扫视了一周,等待大家的反映。

“那,咱们就凑点钱吧!我出一元!”说完朱漫把一元钱“慷慨”地放在桌子上。

“哟,抠门儿,一元钱够干什么?我掏两元!”王鹏瞥了朱漫一眼,将两元钱扔在桌上。

“得了,说人家抠门儿,你才出两元,我,四块!”李刚一下子将钱甩在桌上,并得意地说:“还有吗?穷鬼们,你们敢往出掏吗?我奉陪到底!”

“谁是穷鬼,你说清楚!”王鹏、朱漫同时喊起来。

见到此景,我急忙退出了教室,向回家的路走去。我没有去看望生病的李老师,但我心里十分坦然。

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总是不断地闪现出李刚、朱漫、王鹏这几张脸。这还是充满稚气的脸,可他们也沾上了……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攀比之风,难道这不良的风气也侵入了我们幼小的心灵吗?学生去看望生病的老师,这本是师生情谊的体现,但如果让这种情谊也沾上了钱的气味,它还依然纯洁吗?依然真挚吗?

我想了许多许多,我希望想到这一切的不仅是我,因为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所有人都重视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所有人都深思的社会问题。

你看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多么深刻的问题,文章中提出的“一切向钱看”以及“攀比之风”不正是当前社会中的弊端吗?这种不良的风气也沾染了纯洁的童心,这不正是应该引起所有人都思考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中心便是新颖深刻的。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正确健康、明确单一、新颖深刻呢?

这是一个思想认识水平问题,需要平时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生活中总要结识各种人,遇到各种事物,我们除了要用眼睛仔细观察以外,还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就可以透过现象,寻找到本质,随之认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了。

(三)选择材料

看懂题目要求,确立中心以后,就要找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了,这个过程称之为选材。材料是写作文的依据,是表现中心的支柱。例如,一个同学看了赖宁的故事以后很受感动,就向同学们介绍赖宁怎样刻苦学习,如何严格要求自己等等。于是他讲了赖宁捅马蜂窝,提砖练习臂力等故事,使同学们对赖宁非常佩服。从这里可以看出材料的重要性。

所以说选材,就要强调一个“选”字,不是随便想一件事就可以写。要有一个比较选择的过程,开动脑筋,回忆往事,从一组事情中,找出印象深刻的,最有意义的事来写。

例如一个同学拿到《第一次××》这个题目后,想到:我可有许多第一次呀,第一次包饺子,竟吃了片汤;第一次学梳头,把小辫子梳歪了;第一次看大海,知道世界是那么大;第一次学游泳,还喝了几口水……。这么多好材料,经过比较,决定写第一次学游泳。因为一些细节至今历历在目,印象十分深刻,而且从这件事中,体会到学会一样本领既要有胆量,又要掌握技巧,说明这件事对小作者来说,是多么有意义呀!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要选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

其次,还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有些同学写作文总爱用过去写过的旧材料,如上车让坐,送盲人回家,拣钱包等等。不管是写《难忘的一件事》,还是写《有意义的一件事》都写这些内容。你拣,我拣,他也拣,只不过拣的钱包颜色不一样,里面装的东西不一样而已;你送人,我送人,他送人,只不过送的人不一样罢了。应该说雷锋做好事是对的,雷锋的事迹也确实感人,但是很多同学把这些事庸俗化了,甚至有的人没有做好事而胡编一气,这样的材料就不可取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要不断选择新颖的材料,表现时代的气息,反映人们的风貌。要选择有个性,独特占有的材料,这样才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例如,面对《这件事真×××》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一位同学并不是旧话重提,马上写出《这件事真使我高兴》,用上了过去的作文《一件令我高兴的事》中的材料,而是注意了挖掘生活,认真回忆、思考、选择,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这件事真使我苦恼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令我苦恼的事,其中最使我苦恼的就是怎样减肥。因为我是一个小胖孩儿,脂肪太多了,这既影响我的达标成绩,又有碍我的身体健康,所以我渴望学到一种既简单又迅速的减肥方法。

起初,我采用了最原始、最简单的减肥方法——节食。

节食开始了,我早上的牛奶、面包不吃了。可还没到中午,我的肚子里便唱起了“空城计”。这时,妈妈端上了我最爱吃的“狗不理”包子,我闻着包子散发出的阵阵香味,不知不觉中,手已经把包子塞到了嘴里,一会儿,我就吃了八九个,把早上的补上了。突然,我想起了这是节食的第一天呀,唉,减肥真难啊!

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开始运动减肥。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

我每天早晨都去长跑,整整跑了一个秋天,嘿,还真见效,我的体重一下减轻了5千克。

晚上,我躺在床上,计划着冬天接着长跑,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我朦朦胧胧地觉着自己在马路上,踏着秋日金黄的落叶向终点跑去,减肥就要成功了。今年冬天我可以和同学们一道参加冬季长跑比赛了,兴许还能跑个马拉松什么的。我想着,以最快的速度向终点冲去,可是我越使劲,越跑不动,我猛的一蹬,把被子弄到了地上,原来是一场梦。我坐起来,觉得头有点晕,又听见外面狂风怒号,便停止了跑步。没想到还不到两天,我的体重又有回升了。

现在,我学会了最新潮的减肥方法——气功减肥。听说练这种气功,几天、甚至几十天都不吃饭,也没有饥饿感。开始,我非常认真地每天练三遍玉蟾翻海功和莲花坐功。我这个人天生就坐不住,没几天,就不想练了,可又想减肥,怎么办呢?最后我采取折衷的办法,隔几天练一次。那天,我正练着气功,忽然闻着一股烤羊肉串的香味,自从练功以来,好久没吃羊肉串了,我想:“就这一次,下不为例。”想着,我就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我常常梦见自己健美的身姿,梦见自己活跃在运动场上。我期待着这件令我苦恼的事能成为过去。

你看这篇文章选材多新颖。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说它带有普遍性,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不断增多,体重增加,行动不灵活,体育不能达标,真使他们苦恼。说它有特殊性,是小作者想了诸多的方法在减肥,节食、练功、运动……真可谓绞尽脑汁。读这样的文章很能打动读者,引起人们的思索,这样的材料多新颖。

有的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没的可写”。这是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的结果。到了写作文时,就头脑空空,感到茫然,为了应付交差,于是东拼西凑,甚至于胡编乱造。

同学们作文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所写的事,都发生在你身边;所写的人,就生活在你周围;所写的景和物,也都是你亲眼所见。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七色阳光。只要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就会捕捉到许多材料。把这些材料积攒起来,就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一旦作文需要时,可以提取出来,经过思考加工,编排组织,就是一篇好作文。

(四)安排材料

前面讲到了材料的来源及选材的标准与方法。那么,是不是选好的材料都可以写到文章里去呢?不是的。选好的材料首先要经过剪裁,决定取舍与详略。这就好比从商店里买来一块布,准备做衣服一样,要量体裁衣,用剪刀裁剪,用针线缝制。如果舍不得“忍痛割爱”,花布再好看也是花布,总不能披着花布当衬衫。

剪裁的尺度要根据题目与中心的要求来确定,根据作文的题目决定取舍。即,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就取,与题目无关的材料就舍。还应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详略。即,能突出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详写,能衬托中心思想的材料就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根本不写。

例如《我和姐姐争冠军》,从题目上看主要是写姐妹俩争夺乒乓球赛冠军。姐妹俩怎样报名,怎样预赛,都没有写,这种省略很得当。为了突出激烈而紧张的决赛,小作者把第一局第二局比赛情景也只用“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这样一句话一带而过。而重点写了第三局比赛的情景:“我先发制人,用力扣杀,姐姐攻反手,打出旋转球……”把我和姐姐争夺情况写得生动具体。至于赛场的情况,观众的情绪,“我”的心情,虽不是主要内容,但起到了烘托与渲染的作用,表现了中心思想,因此小作者用了略写的方法。这种剪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剪裁后要把材料做一个统一安排,这就是组织安排材料。其中包括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各段之间怎样过渡,前后之间怎样照应等等。这就如同小朋友玩积木那样,可以这样搭,也可以那样摆,看哪种效果更好。材料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

即按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安排材料。

例如语文课文中的《列宁与卫兵》、《黄继光》、《飞夺泸定桥》、《跳水》等。

这样安排材料的方法多用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它的好处是条理清楚,容易掌握。

2.按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这种方法与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各段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开头先交待了这次作战的目的及意义。第二段写“天还没有亮”,我军已潜伏在一条隐蔽的山沟里。第三段写“中午的时候”,敌人使用了火力侦察,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他一动不动。第四段写“黄昏时候”,部队发动还击,战斗胜利结束了。全文按时间的推移,把材料安排得井井有条。

3.用倒叙的方法安排材料

这种方法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按事情的发展安排材料。其顺序是结果—发生—发展。例如《小木船》、《一张珍贵的照片》等。这种安排材料的好处是新颖,吸引读者。

4.按不同事件、不同方面安排材料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共写了五件事:

①鲁迅先生去世后,人民群众深切怀念他。

②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③鲁迅先生谈“碰壁”的事。

④鲁迅先生救护和帮助车夫。

⑤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这种按不同事例安排材料的方法多用于写人的文章,按不同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多用于写物的文章。例如《翠鸟》一文,从四个方面写翠鸟生活。

①翠鸟外形漂亮。

②翠鸟鸣声清脆。

③翠鸟捉鱼灵活。

④翠鸟住在石壁上。

这种安排材料的好处是条理清楚,能从不同方面突出和表现中心。

5.按空间位置变化安排材料

例如《草原》一文,是按下列时空安排的。

①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景象。

②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路上,蒙族朋友热情远迎。

③蒙古包外,宾主亲切热情问候。

④蒙古包内,主人盛情款待。

⑤蒙古包外,宾主联欢话别。

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多用于写景写参观游记等文章,它的好处是线索清晰,便于掌握。

以上几种安排方法可以灵活掌握,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思路清晰,只有思路清晰,文章才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