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 pyp 幼儿园:在说话办事 恰到好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01:43

在说话办事 恰到好处

第一部分:在听与说中交流互动 倾听与响应恰到好处

1.在倾听中产生共鸣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是谈话。但是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客户之间的交谈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倾听的作用。君不见,在人的五官中,长了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无不说明倾听要比说话更重要。

    根据人性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事更感兴趣,对自己的问题更关注,更喜欢自我表现。一旦有人专心倾听我们谈论我们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听别人说话也是为自己说话做准备,所以那些愿意倾心聆听别人说话的人最受欢迎。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听,一个真正做到有效倾听的人,不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每一句话,领悟说话者的意思外还必须做到及时配合说话者,如点头,微笑或简短的附合语,与说者达到共鸣。同时,还应掌握听人炫耀的技巧,了解说者的性情,在自己与对方谈话时恰当地穿插些对方所炫耀的内容,这样更能勾起炫耀者对你产生兴趣,让他愿意接纳你并成为他受欢迎者的行列。

面对老人的叙叨、嘘寒问暖的关心,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语言,倾听就已经足够了。倾听他说了无数遍的陈年旧事,倾听他重复再三的叮咛嘱咐。不要不耐烦, 静静的倾听,听他说完,用我们认真的神情告诉老人,我们记得了,我们知道了。让老人的关心和他心里的温柔往事,有个倾诉的对象,有个倾听的人,这就是孝顺!

对于孩子也要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比如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将考了满分的数学试卷拿出来,滔滔不绝地对母亲说自己近段时间如何刻苦。在孩子的字里行间,带着些炫耀和骄傲的成分了。这位母亲听后,说:“你是一个好孩子,有了你,我感到欣慰。”这种话很有分寸,既称赞了孩子,又不会使孩子骄傲。但如果这位母亲说:“你真是一个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中,没有一个人赶得上你。”那她的话就不恰当了,只会使孩子骄傲,把孩子引入歧途,而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说话的目的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意念。谁都具有想要表现自己,说出自己主张的强烈欲望,倘若有人能够满足他的自我表现欲望,则听者对说者而言,必将其引为知己而大受欢迎。

2.不应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我们常因热衷于谈话而忽略了对方。虽然完全没有恶意要抢先,却会发生打断对方讲话的情形。比方说,对方正在提问题时,你打岔说:“是啊,我也正想提这点呢。”或者对方反问之际,你连忙矢口否认:“不!不!”

    像这样的谈话方式,最容易引起对方不满。应等候对方说完,再正式提出自己的意见才是。在表达本人看法前,必须用心体会言谈之间的真实含义。

    当对方热衷谈论经验时,你却以怀疑的口吻反问:“是吗?”或凭自己的意思判断对方,甚至漫不经心。这种态度当然会影响对方,逐渐减低谈话兴趣,并很快地结束谈话。

    在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只听到一半或只听一句就装出自己明白的样子。我们提倡在听别人说话时,要不时做出反应,如附和几句“是的、好的”等话语,这样既让说者知道你在听他说,又让他感觉你在尊重他,使他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万事都有忌,都要有把握分寸的地方。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损失,不仅弄错了问话意图,中途打断对方,还有失礼貌。不错,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若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

    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这时,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之所以被亿万人赞颂,其中很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在听别人讲话时态度极其认真。不论对方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同样对待。对此,美国一位外交官曾评价道:“凡是会见过他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印象的是他的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他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有天赋。”

3.委婉说话 不拆台 不揭短

    中国有句有古话:“成人之美,不送人之恶。”可以说,成人之美是美德中的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凡是成人之美的话,诸如激励人心,善意地忠告等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反之,在与人谈话中,不但不成人之美,反而拆别人台,揭别人短,使人家的兴致成为泡影,或者你在其中成为损人利已的受益者,那就注定要遭人的唾骂,成为千夫所指的小人。

    在某一次宴会上,某人向邻座的太太讲起了某校长的秘密事,同时表现出对那位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为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攻击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才问他道:“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很抱歉,我还没请教你贵姓。”他回答道。

    “我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妻子!”

    这位先生窘住了,但隔了一会,他却凛然地问道:

    “那么,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那位太太摇头作答。

    “哦,还好,还好!”那人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

 

    这里,那个先生就犯了随便对人说话的毛病,幸亏那位太太不认识他,否则,不仅现场非常尴尬,还可能因说校长的坏话,给自己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一些错误。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或共事时,一定不能揭别人的底,或指其错误,拆别人的台。

4.不要没话找话,弄巧成拙

   与人交往,我们希望人人都能勇于开口,大胆地说话,说出漂亮话。但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尺度,如果乱说或没话找话,那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了。

    君不见,生活中的许多是非之争多是因为话说得不够圆;话说得太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愈多。那些真正有见识、有学问的人往往都表现为大智若愚,不乱说话。相反,那些腹中空空,没有几点文墨的人却喜欢吹擂,尤其在别人谈得很投机,他在一旁觉得冷落,很孤独,但又插不上话时,往往就来个没话找话,这样不仅打消了别人的谈话兴趣,往往还令人生厌。

     这天,四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其中的三个人谈起了当前正热门的话题,那就是第28届奥运会中国选手在希腊雅典的突出表现,尤其对中国网坛选手李婷和孙甜甜的优异成绩均感欣慰。可他们当中有一个因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为某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的一部书稿而闭门操作,所以他对那些体育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知之甚少,尤其对网球活动的有关规则更是一窍不通。这样,他坐在其中就插不上话,任凭那三人海阔天空地侃着,自己却充当了一个忠实地听众。为了不至于使自己被人冷落,他便突如其来地找了一个话题,说:“伊拉克的一些武装分子在巴格达某郊区又与美国士兵发生冲突。”那三人一听,觉得很扫兴,本来,这两件事都是同一时期的时事新闻,可人们关注更多的则是那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所以这位朋友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不应该在众人都对某一话题感兴趣时,突然转移话题。

这样不仅使谈话场面尴尬,同时还会扫朋友谈话的兴趣。

 

           第二部分: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氛围 幽默玩笑恰到好处

1.得体的幽默能取悦人心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品位,是一种人生态度。幽默使我们淡化了生活中不必要的严肃,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幽默可以化解烦恼,愉悦身心,对事业、对人生都会得心应手,益处多多。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说明在人的生活中,那种令人逗笑的幽默语言能缓解当今社会那种环境瞬间变化,速度效率急剧加快给人造成的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谈笑风生,笑口常开。所以说具有幽默感的人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同时,幽默感是人的比较高尚的气质,是文明和睿智的体现。

    但幽默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必须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条件下才可进行。比如当你面对老板,虽然可以时不时地幽他一默,但一定要掌握好幽默的限度,切不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假若老板开会,正在台上向职员们发表讲话,而你却在这个时候突然说出一两句逗人的话,虽然大家被你的幽默逗乐了,然而老板肯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守纪律、缺乏礼貌和修养的人,因而会在他心中对你留下不良的印象。又如,老板和职员欢聚在一起;说些幽默的话逗乐,而你却把这种幽默引向歧途,说了不雅的话,老板当然会认为你是一个不知高低的冒失鬼。

     在现实生活中,富于幽默感的人一定充满活力,他会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广泛的交往、充沛的精力和开阔的胸怀。从美国的发展则可发现,正是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活力推动着美国兴旺发达。在这个国家创业之初,最初的移民就是靠着幽默力量的支持和鼓励,克服对蛮荒的恐惧,熬过创业的艰难,战胜新大陆的种种挑战。有此等力量,开创事业,就不在乎“难”字。

2.反向思维寻找幽默

    人们往往在生活中有某种常态,在思维中有某种常理,人们的联想都为这种习惯了的常态和常理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以致一个结果出来,便会自动联想到通常的原因。而那些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的人就是利用反向求因幽默法进行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往反面去钻空子,把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作立论的出发点。

     反向求因法的特点,就是把一个极其微小的可能性当成现实,虽并不能最后取消对方提出的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比这种类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剧性的是另一种完全否定了原来的因果关系的幽默方法。

    一位叫约翰的病人问医生:“我能活到90岁吗?”

    医生检查了一下约翰的身体后,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说:“40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喜欢饮酒、吸烟、赌钱、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烟、喝酒,更不喜欢女人。”

    “天哪,那你还要活到90岁干什么?”

    本来病人的期待是:戒绝烟酒女人得到肯定的评价,最起码也能得到医生说:他这种习惯好,你健康有益之类的话。其结果则不但相反,而且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意义。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岁的价值,那就是这一切的价值高出于长命的价值之上。

    这种幽默方法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结论,而且在于推演的过程,要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幽默家在进行幽默思维时,常常把两件表面上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物牵扯在一起,从不协调中产生新的协调,从而产生幽默,我们不妨把它叫作“近远联想法”。可以说,近远联想法是幽默思维的基本要素,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3.不可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在同事之间的闲聊调侃中,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把别人的隐私公布于众,更不能拿来当作笑料。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祸从口出”,为人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心里要有个小九九。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三部分:多栽花 少栽刺 赞美与批评恰到好处

1.用真诚的赞美激励他人

    生活中,赞美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美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美,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精神面貌犹如芝麻开花,充满着盎然的生机。

    另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个“过”怎样指出来,也是一门艺术。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策略。一时冲动就口无遮拦,是十分愚蠢的做法。我们需要真诚地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

    曾有一种说法一度颇为流行,那就是“赞扬能使赢弱的躯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惧的内心以平静和信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也表明,受到赞扬后的行为,要比换了训斥后的行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关于赞扬为何能促使动物和人类获得提高,这在科学上尚未完全搞清楚。不过,赞扬确实能释放出动物和人类的某种能量来。

    你如果通过真诚的赞扬来激励对方,来给对方打气鼓励的话,那么对方——无论是孩子、妻子、丈夫,还是下属、上司、职工等都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和合作的态度来。赞扬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扬。这是出于人的自尊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感到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最有效的赞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最需要赞扬的不是早已美名天下扬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强、被错当成“丑小鸭”的“白天鹅”。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扬,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就有可能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于任何一个最值得赞扬的,不应是他身上早已众所周知的明显长处,而应是那些蕴藏在他身上,尚未引起重视的优美。这种赞扬,为进一步开发他潜在的智慧与力量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有助于他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征途上更上一层楼。

    赞扬的效果还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2.赞扬要适度 不可浮夸

    夸奖赞扬要适度、如实,不可浮夸。尤其在团队当中,管理者表扬下属要恰如其分,要掌握表扬用语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

    表扬不是搞文艺创作,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虚构、夸张,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那些确实值得夸奖的人和事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扬能起到鼓励他人的作用。相反,如果你夸奖时随意把事实夸大,把人家的七分成绩说成十分,把人家本来很朴素的想法拔高到理想化的境界,评价失实,只能产生消极作用。

    比如,采矿工人在大年夜坚守岗位,仅一个大夜班采了260吨矿石,虽与平常非节日的大夜班车数相比不相上下,但在大年夜能采出那么多的矿石,说明职工们工作热情高涨,放弃了与亲人在大年夜与家人团圆的大好日子而辛勤工作,也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是值得领导表扬的。

    可有个矿业公司经理为表彰工人们的成绩,提高其他岗位工人的积极性,便张贴了一张《喜报》,上面说到“昨晚,采矿工人以矿为家,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夜班出矿320吨,创我公司大夜班出矿历史最高纪录。”

    像这样的浮夸,只会造成被表扬者产生盲目自满情绪,误以为自己真有夸大的那么好,也会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因为人们崇敬的是真楷模,而不是人为拔高了的典型。对于名不符实的样板,人们会由不服气到反感而生厌。另外此种浮夸还容易助长人们不务实、图虚名的不良风气。

    由此看来,夸奖赞扬别人要实事求是。在职场中,领导对下属的夸奖是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对于激励下属、树立领导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调节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但要收其灵验之效,领导者首先要明辩是非,善别良莠,将自己的夸奖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这样,“铁证”如山,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自觉效仿,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也会保持和谐和团结。对于领导者来说,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功行赏,首先必须掌握公正这一原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工作,甚至仅仅提供了一条有创意的思路,都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即使是“皇亲国戚,无功也不行赏”。也就是说,夸奖一定要坚持表扬的无私性、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赞扬的效力。

3.恰当指正别人的错误

与人共事,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总会有别人出错时需要你提出批评指正。这时,你若批评指正不当不仅会达不到目的,弄不好还会产生负作用。

下面举两个小例子:

  (1)有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拿了一叠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去拜访一位摄影家,请他批评指正。摄影家把他的作品看了一遍,很热心地告诉他哪一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一张光圈小了一些,哪一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来请教的人总是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佳,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等等,如此,啰嗦了半天。

    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其实这种结果是完全能想像得到的,现在的有些青年人就不愿意虚心接受批评。   

(2)史密斯先生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美国加州的家,到纽约去做史密斯先生的秘书,那时她才19岁,刚高中毕业,对于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点儿也不了解。然而,她待人做事,却颇为老练。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有一次,史密斯先生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轻,阅历浅,不可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方法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所以我相信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增长才干的,现在你照着这样做不是好多了吗?”先承认自己有错,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令人易接受。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除非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所以,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4.道听途说 捕风捉影不可取

    邓小平同志强调:“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可时下,批评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领导人中却开展不起来,走过场,不愿批评,不能批评、不敢批评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批评难、难批评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批评的语言艺术不高,把握不住批评的事实根据,也可以说不善于批评。

    一般说来,无论是批评还是被批评者,对批评都有一种戒备心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把“忠言”与“苦药”等同,足见批评的话确实不中听,通常是“逆耳”、“伤耳”、“刺耳”。批评者批评别人虽然是发自内心的,确实是出于“爱护、关心、保护”的目的,但因有时捕风捉影了,无事实根据,使被批评者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戈一击。因此开展批评时,一定要讲究艺术,像药师把“良药”变成胶囊,外包糖衣,这样既易进口,又能利病一样。

    批评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一定要抓住对方错误的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更不能听信谗言,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无中生有。不痛不痒的批评,点不到痛处的批评,含糊其辞的批评,莫名其妙的批评,是不会令人心服口服的。

只有了解了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批评,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批评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

 

                    第四部分:该说“不”时莫迟疑 拒绝他人恰到好处

1.把握说“不”的分寸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对我们提出了某个要求,出于理智的考虑应当拒绝,但出于某种感情的缘故,“不行”二字难以出口。怎么办?坦白直率地拒绝或严辞拒绝未尝不可,但这样往往使对方产生不快,以为我们不尽人情。其实,拒绝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掌握了拒绝的技巧,并恰当运用,既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使对方难堪。

    朋友、家人、亲戚找你办事,对于那些自己深感头痛又无能为力的事情,拒绝他人总是令人难以启齿,进而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所以学会拒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对他人的一种交待表白。的确,否定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是件容易伤害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事情,但在生活中如果注意话语的含蓄和否定的技巧,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使生硬的否定也有一副可爱的面孔,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否定”的任务。

    拒绝是有秘诀的。拒绝得法,对方便心悦诚服;如果拒绝不得法,一定会使人对你不满,甚至怀恨你、仇恨你。

    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件事,他说:

    “近来有许多推销员,登堂入室兜售物品。这些人口齿灵活,向你缠绕不休,一个个都有一套使你非买下他们东西不可的本领,我对这般人实在觉得应付不了。”

    “你可以拒绝啊!”我插嘴说。

    “拒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他说,“那些推销员全不把你的拒绝放在心上,他们有一套手腕激起你的兴趣,吸引你的注意,压服你反对,挑动你的欲望,你不买下他的东西他就不罢休,许多人因为不知道怎样拒绝而结果只好答应。”

    这位朋友的话也许过分夸张了些。我想如果被那些推销员所困扰,你只要坚决地说个“不”字,他们就毫无办法。

    这难道不是个简单的办法吗?

   其实不然。虽然你硬着头皮说“不”字,有时你会有想不到的结果。有一次一个保险公司的所谓“访问员”到我办公室来兜生意,一上午整整谈了两个多钟头,结果我坚决用“不”字来拒绝,她只好怏怏退出了。

    几天之后,有朋友来告诉我,一位胖胖的年轻女人在外面口口声声破坏我的声誉。我很惊奇;因为在私人方面或生意场中,我并无仇人,直到后来他说那青年女人下巴有颗痣,我才恍然大悟,她正是那天我所拒绝的保险公司推销员。

    拒绝人家不得法,实在太危险了。例如一个品行不良的朋友来向你借钱,你知道如果借给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相熟的商人向你推销物品,你明知买下就要亏本……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断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种子。

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着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在所不惜,何必勉强自己成为偶像型的人物呢?毕竟,办不到的事终究还是办不到。先把这一点搞清楚,然后尽早设法向对方恳切地表白,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也许如此一来,请求你的人也能会暂时表现出失望,但总比中途反悔要好多了。所以在考虑答应对方的请求前,应先仔细盘算自己是否能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想想:一旦失约后对方对自己所产生的不信任感将如何,那么即使很难做到,也势必得鼓起勇气将之拒绝。

2.不要怕得罪人

    当我们要拒绝别人的时候,心里总会忐忑不安,苦于自己的笨嘴拙舌,找不到应付的方法,心里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等等,可是,嘴上却不敢明说,只能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

    当然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一个问题也不利于待人接物。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予以回绝。但为了避免因此引起冲突,或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明确表示,可采用隐晦曲折的语言向对方暗示,以达到拒绝的目的。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张:“我们的意思是使下一次会议能在纽约召开,不知贵国政府以为如何?”

    李:“贵国饭菜的味道不好,特别是我上次去时住的那个旅馆更糟糕。”

    张:“那么您觉得我今天用来招待您的法国小吃味道如何?”

    李:“还算可以吧,不过我更喜欢吃英国饭菜。”

    这里李用“美国饭菜不好”、“法国的饭菜还可以”、“喜欢吃英国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在美国、法国开会的建议,暗示了在英国举行会议的想法。

    明确直言的拒绝,有时自己感到过意不去,也令对方感到尴尬。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委婉的拒绝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五部分:解开他人的心结 劝导说服恰到好处

1.让别人愿意接受你的忠告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觉察不清,需要旁观者去劝导说服。有效的劝导说服,能解开他人心结,赶走他人心间的愁云,排除思想上的烦恼,减轻精神上的痛苦;能使迷蒙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张;让宿敌消除怨恨,握手言和;叫浪子迷途知返,改邪归正;让固执者心中开窍,顺其自然……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劝导说服技巧。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景,本来你是好意给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却往往很不高兴。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怎样提忠告别人才乐于接受呢?下面的几点建议可借鉴。

   (1)语气缓和,态度和善

   (2)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3)不要贬低对方,抬高别人

2.替他人着想才有说服力

    在说服的过程中,不能只讲大道理,但并不是就可以不讲“理”,如果将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引人思索,让他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就能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将道理说明白。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攻心说服最基本的要点之一,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被说服者信服。

    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故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包括如何聆听,如何创造幽默,如何赞美,如何批评,如何说服他人。以上分别说了这几点,但真正在生活中,还要自己掌握分寸,才能发挥说话的艺术。

在说话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全部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文明社会,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口才。另外,看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说话的能力。

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妙语就能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