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投诉小学:“红色管理”——管理学上的一次突破与创新(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2:59

“红色管理”——管理学上的一次突破与创新(下)

来源: 转自互联网  时间: 2010年04月22日

  中国的管理现状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持续成功地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和高速工业化进程,经济连续20余年保持高速增长。现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也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任务是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使中国这个工业大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最终实现工业化。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在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尤其是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化的推进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还取决于管理创新和科学化的程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规模日益增大,所面临的管理问题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日益增强,企业管理创新和科学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现在,这个过程又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重演。一方面,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面临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逐渐成长为大型企业集团,对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出了要求。如何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又直接对中国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20年来,西方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纷纷落户于中国各大知名大学的讲堂,为中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现代管理精英,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同时,世界上各大咨询公司也开始大举进入中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构进行各类管理的咨询和培训。曾几何时,管理咨询、管理培训成为各级管理领导者“时尚的话题,但是,在付出高昂的学费和代价以后,“海归热、“M BA热、“管理咨询热等等热潮渐渐消退,现代的各级领导者和企业家逐渐进入了理性管理的阶段,开始在认真品味国际大师的教诲的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特有的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来寻求合理的解决之道。这就对未来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和科学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复杂、变革、不确定的环境下,中国企业正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创新。与我国企业推进管理科学化进程相适应,我国管理学术界同样面临如何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提升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水平、构建我国管理学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任务。

  “红色管理博采众长,是在“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中国式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的各类管理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红色管理理论的出现,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进理论的传承与借鉴,也将完善我国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为我国企业的创新与科学化注入蓬勃的生机。

  为什么要构建“红色管理”理论体系

  首先,“自主创新先从理论创新开始。

  胡锦涛同志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这一重要讲话,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令,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竞争的态势,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而“自主创新应先从理论创新开始。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在全面的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是决定性的,制度创新是保障,理论创新则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先导。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是对客观世界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具有揭示事物、预见未来的功能。人们通过理论从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使自己摆脱盲目状态,使自己的活动具有规律性。因此,理论往往成为各种实践活动的先导。理论创新,也是观念创新,而观念的变化又是引起社会变化的强大力量。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渐趋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智能经济与物质经济形态的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优势,而是表现依靠技术、知识、人才、制度等综合要素创新形成的智能经济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提倡理论创新,在观念上转换思维,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认清方向,才能在知识层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构建“红色管理理论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应当看到,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也是“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管理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推广“红色管理理论,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大力推广“红色管理理论,有利于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推广“红色管理理论,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红色管理理论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以丰富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以科学的态度来强化和坚定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其次,推广“红色管理理论,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这说明,遵循规律,就能提升能力,就能进步,就能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削弱能力,就会倒退,就会失败。因此,只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特别是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色地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而“红色管理”理论正是在对客观规律的系统分析上建立的思想体系,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应当运用“红色管理理论,不断增强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第三,推广“红色管理理论,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标志着红色文化的产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民族解放战争中,红色文化同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社会生活内容相融合而逐步形成。“红色管理”理论是在充分研究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基础上确立的理论体系,对“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做以透彻的挖掘和提炼,本质上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借鉴,也必将有利于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发扬光大,把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在管理中去。

  第四,推广“红色管理理论,有利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改善。管理思想始终在指导着我们的管理实践,也是解决企业生存基础与发展方向问题的理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企业采用的管理理论还主要是源自于西方,其主要理论框架,与理论观点、方法、程序等都是基于西方企业的实践提炼升华形成的。而西方企业的这种实践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与人文背景、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等都与我们目前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要在理论的应用过程与实际应用效果上显现出来,由于应用的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过多,进行环境分析时分析结果的信度与效度都比较低,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而“红色管理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特有的管理理论,是我国管理理论创新的精华,与我国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国外管理理论的本土化、我国管理理论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是相一致的,“红色管理体系的确立必将为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改善提供坚实的依据和明确的路线导航。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