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高速收费标准2017:从三焦与毒探讨代谢综合症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柴胡剂的应用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9:10

从三焦与毒探讨代谢综合症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柴胡剂的应用概述  

2011-07-10 00:13:3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从三焦与毒探讨代谢综合症

一尺见方

近年来,随着代谢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和其发病率的上升,有关代谢综合征的研究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热点和焦点。目前对此病的认识尚未统一,我们在中医脏腑理论指导下,结合三焦及“毒”的现代研究成果,在2型糖尿病中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证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三焦功能失调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包括头面部、胸腹腔、五脏六腑等,按部位可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三焦。张介宾《类经脏象类》云:“三焦者,确有一腑,盖居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可见人体五脏六腑之中,惟有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灵枢本输》将三焦称之为“孤腑”。
三焦是人体气、血、水、食上下运行、内外出入的通路。它可通行原气,使之运达周身,以推动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调畅气机,推动血脉运行,以濡润周身;能运行水液,疏通水道,使水液正常代谢;还能受纳、腐熟、敷布水谷精微,以滋养机体。正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症之法》所言:“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三焦的功能亦是相应部位脏腑功能的概括,即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滋润作用,如雾露之溉,称“上焦如雾”;中焦主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如酿酒一般,称“中焦如沤”;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如疏通水浊,称“下焦如渎”。它参与了饮食物消化、吸收、输布的全过程,是体内气血津液输布、运行的通道。其功能范围相当广泛,既依赖于其他脏腑,又不为其他脏腑所涵盖,也不是其他脏腑功能的算术加和,而是在其他五脏、五腑功能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新的功能项。现代研究认为,三焦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质器官,而是指机体内存在的各种空隙,包括组织间隙、关节间隙、细胞间隙、乃至分子间隙所构成的空间和通道,是机体内物质交换、物质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场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水液的代谢、气血津液之间的转化等生命运动皆在此进行,即为“气化”的场所;三焦在功能上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免疫防御、内分泌调节、物质交换及血液循环等,常与结缔组织疾病、痛症及内分泌疾患密切相关。还有人提出,三焦学说与脂肪组织及其内分泌功能极相似,参与调节糖、脂、能量的代谢。由此可知,三焦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总枢纽与总管道,直接关系着气、血、水、食的正常运行,发挥着“排毒”、“解毒”的特殊功效。其功能正常,“管道通畅”,则清得升,浊得降,物归正化,“毒邪”难生或难于郁积。若其功能失调,则气、血、水、食代谢紊乱,清浊不分,正常精微物质不能归于正化而为机体所用,反堆集成“毒”,变生出痰浊毒、瘀血毒、火毒、“糖毒”、“脂毒”等,毒害机体。
代谢综合征是同时具有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糖代谢障碍、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障碍的一组证候。在代谢综合征中正常的血糖、血脂、体脂,均“本为人体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质”,却“由于代谢障碍超出其生理需要量”而“转化为致病物质”形成“糖毒”、“脂毒”、“火毒”、痰浊、瘀血等。无论血糖升高、血脂紊乱还是体脂超量等,都是由于三焦功能障碍,“管道不通”或通而不畅,“如雾”之敷布、“如沤”之腐熟、“如渎”之排泄不能所致。具体分析到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如糖尿病,虽然以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基本病机,但三焦枢机不利,“糖毒”壅塞是其根本病理变化,而且病变部位涉及广泛,早期在肺、脾胃、肾,后期延及心、肝、脑,甚至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因此,古人从三焦出发,按照病变重点划分出上消、中消、下消,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再如血脂异常与肥胖,由于过食肥甘,超出了三焦的运化能力,或三焦敷布转输失调,致使水谷精微不能归于正途被机体利用,反堆积体内,酿成痰浊、“脂毒”,并且充斥三焦,阻塞“管道”,凝滞气血,危害周身;高血压的基本病机为阴虚阳亢、上实下虚,病位广及心、脑、肾等,由于三焦疏泄不利,气机郁结化火,日久而成“火毒”,终弥漫上焦,攻窜头面,阻滞经络而发病,同时“火毒”灼伤阴液,损耗下焦真水,致毒火益盛。此外“糖毒”、“脂毒”、痰浊也可瘀积化火,并可与“火毒”兼夹为患。而上述各种“毒邪”均可损伤脉络,阻滞气血,堵塞“管道”,影响三焦运行,从而引发瘀血之毒。
综上所述,三焦功能失调是“内毒”产生、堆集的根本原因,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而且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从现代医学的、微观的角度看,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核心为胰岛素抵抗;从中医学宏观的角度看,其核心则为三焦功能障碍。
2 “毒邪”为害是促进代谢综合征不断发展的根本因素
三焦包罗诸脏,功能复杂。由于先天禀赋及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增龄等的影响,可导致三焦某一部位、某一脏腑先病,使某种“排毒解毒”功能障碍,代谢异常,产生出一种或数种“内毒”,此时尚未形成代谢综合征,但已经形成代谢综合征的前驱状态。这种“内毒”既是三焦功能异常的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不断壅堵“排毒管道”,进一步损害三焦的“排毒解毒”功能,使其它代谢也发生紊乱,从而反复产生、瘀积新的“内毒”,最终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形成。即“糖毒”、“脂毒”、“火毒”、痰浊、瘀血等并不一定同时出现,而是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增加。这些毒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兼夹,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可导致胸痹、中风、视瞻昏渺、痈疽、脱疽、关格等变证、坏证。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内生毒邪”始终起到了促进疾病发展,加重病理变化,损耗人体正气、诱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不良作用。如“糖毒”瘀久常化生“热毒”、“火毒”,而且易损伤气血,毒害脉络,致血行不畅,蕴成“瘀毒”,并与易生痰湿的肥甘厚味内外相合而酿湿生痰,形成痰浊、“脂毒”。诸毒相合,“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上行则近肺攻心,冲脑扰神;下行则灼肝劫肾,伤精动风;入气则耗气伤津,入血则伤络动血,出现诸多变证。
既往研究已证明,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压的升高、血脂紊乱的加重,代谢综合征发病比率逐步提高,即各种“内毒”的强弱、多寡直接关系着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因此,“毒邪”为害是促进代谢综合征不断加重、发展的根本因素。
3 “毒邪”损伤气、阳,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是2型糖尿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常见病机
代谢综合征在发病前和发病早期,临床往往无特殊表现,这是因为三焦功能异常产生出的“糖毒”、“脂毒”、痰浊、瘀血等各种“内毒”对机体多表现出一种慢性损害,使机体处于慢性中毒状态。内毒对机体是一种长期持久的影响,具有隐匿的特点,因此,在“毒邪”损害的初期,常常因临床表现的缺乏或不明显而易被人忽略,待到临床症状出现时,已是三焦功能明显失调,升降出入显著异常,各种“内毒”纠结弥漫,机体的损害已较严重了。所以探寻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证候就陷入这样的局面:发病前或发病早期无证可辨,发病后不同患者表现各异,或以“糖毒”损害为主,或以“脂毒”壅积为甚,或者不同“内毒”兼挟出现,临床症状纷繁复杂,舌象、脉象交叉多变,似乎毫无规律可循,这也是各种观点不能统一的缘由。为此,我们曾从2型糖尿病入手进行临床研究,以寻求2型糖尿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病机证候特点。
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三个基本证型的变化是脏腑功能逐渐减退,气血阴阳日益不足,气、痰、瘀互结渐甚,证情由标实向本虚、由阴亏向阳损方向发展的过程。我们既往的研究证实,阴阳两虚型病情更重,虚象更明显,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亦由高转低,疾病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这是因为“糖毒”乃终身之毒,它蓄积胶结,侵犯脏腑,迁延难解。日久可耗伤阴津,进而阴伤及气,致气阴两虚,长期损害后,最终将出现阴阳两虚诸症。2型糖尿病病情的加重也伴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变化。我们研究发现,不同证型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为最多,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这是否提示随着“糖毒”蓄积日久,脏腑损害日甚,阴损及阳,气虚、阳虚日益突出,三焦“排毒解毒”能力更加减弱,“糖毒”之外的“脂毒”、“火毒”、痰浊、瘀血等“内毒”也不断产生、瘀积,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逐步增加,发病亦随之上升,即“毒邪”耗伤正气,气虚、阳虚为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内在依据。姜良铎认为,毒存体内必然损伤正气,排毒解毒过程中也必然耗伤正气。各种“内毒”互结互病,不仅阻滞气血,堵塞“管道”,而且损伤脏腑,败坏形体,日久延虚。从三焦功能失调,到“糖毒”瘀积,再到其他“内毒”蕴结,终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这一过程正是由实转虚、“毒”伤正气的过程,而正气亏虚,“排毒”无力,反过来又可因虚致实,各种“内毒”愈发纠结缠绵,形成实愈
实、虚愈虚、虚实夹杂之证。因此,我们认为“毒邪”损伤气、阳,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是2型糖尿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常见病机与证候。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


刘渡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的理论,结合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对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以乙型肝炎更为突出。兹将治疗经验概括整理如下。
  
  1 气血阴阳分型的辨证模式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两种病毒以上重叠的复合型肝炎。刘老认为本病的致病因子是感受了外界的湿热毒邪,滞阻于肝脏,使肝的疏泄功能障碍,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活动失常,而使肝脏本身的气血失调,湿热之毒损害了肝脏发为肝炎。认为肝病的一般发病规律是先气后血,然亦有未经气分而直达血分或复从血分进入气分者。另外肝炎的发病,除感染外界的湿热疫毒邪气外,与人体自身正邪的盛衰、情志的郁畅诸因素密切相关。肝病一旦发生,其病变影响广,上可影响心肺,横可影响胆胰,中可影响脾胃,下可影响肾与膀胱、胞宫等脏器,而形成虚实错杂,寒热互见的种种证候,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刘老在治疗中对此病始终把握其生理病理特性,寻求本病的发展规律,提出阴阳气血的辨证层次,分型立项,并参考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正邪的进退,在千变万化之复杂证候中,分离出气分的阳、阴证,血分的阴虚证,以及阴虚阳亢证的四大证型。在此基础上分证型论治,有提要钩玄,执简驭繁之妙。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言其体阴,是因为血属阴而肝主藏血,以血为体;且肝肾同源,精血互相化生。肝脏必须依靠阴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气属阳谓其用阳,是指肝气主疏泄,调畅气机,以动为用;且内寄相火,敷布少阳生发之气,有促进生化代谢的功能。在五行肝属木,其“母”属水,其“子”属火,水为阴,火为阳,木介于阴阳水火之中,故古人又把肝称为阴尽阳生之脏,实指肝之阴阳有转化之特点。盖肝脏以阴血养其体,以阳气资其用,则刚柔动静结合,气血阴阳贯通,疏泄畅利,气机调和而井然有序。若肝气、肝血、肝阴、肝阳任何一方发生病理变化,都能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肝病的证治规律应以阴阳气血的病理变化为依据。   
  (1)气分证:是指肝脏被湿热邪气所伤的初期阶段。肝主疏泄喜条达疏利,最畏肝气郁结不畅,所以肝病首先是肝郁气机壅滞阻塞,代谢不利。病在肝,逆在脾胃,而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运化腐熟水谷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木郁土塞之象。症候上则见:口苦,心烦,饮食不馨,呕恶痞满,肝区胀痛,身懒体疲,下肢沉,小便黄秽,大便不爽或干稀不调,舌苔白腻,脉弦沉滑。这类病人,除有乙、丙、丁、戊肝炎病毒的感染外,还可出现肝功能的异常。治疗方法,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2)血分证:是由于肝病迁延,气分湿热进入血分。气病及血,久病入络,或素有肝经气血不和又染外来病邪,而出现的血络瘀痹证候,气滞则胀、血瘀则痛,故临床症见肝区刺痛昼轻夜重,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脉来弦涩,舌边紫暗,或有瘀斑。女子可有月经前后不定期,闭经痛经。重者可见面色晦暗不华,肝脾肿大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入血分,多为早期肝硬化,及慢肝的迁延期。治当养血活络化瘀,兼清热利湿解毒,并注意脾气的盛衰情况。   
  (3)阴虚证:是肝病气血瘀滞、化热伤阴,或久患肝病肝阴不足而致。临床可见疲乏低热,口燥咽干,入夜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少寐,唇红舌绛少苔。肝脾部位疼痛,兼见腰膝疲软,盗汗,男子滑泄。重者消化道出血,齿衄,鼻衄。西医检查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高压.血小板降低,或白/球蛋白倒置,两种球蛋白升高。这类病人肝功能损害比较
  严重,多见于肝硬化病人。治当滋阴柔肝,软坚化瘀消痞。   
  (4)阳虚证:是脾肾阳气虚寒之证。肝病旷久不愈伤及脾阳而见由肝传脾,发生中寒不运,腹胀不利之变。或见肝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主火,发生腹胀、腹水、小便不利等症。舌脉表现为舌质淡嫩,苔白滑,脉弦缓或弦软无力,重者可见面色黎黑。B超提示:肝萎缩、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总蛋白降低,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降低,黄疸指数及TTT值上升。这类病人已发展为中期或晚期肝硬化,治当疏肝健脾,温补肾阳,气化水阴。
  
  2 柴胡剂群为主的论治经验   
  柴胡剂群义指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所组成的方剂群组。源自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拟用此类方剂,意取疏调和解少阳之法。刘老在慢肝的治疗中,师仲景之法而又不拘泥于其方,根据慢肝的特点,创制柴胡解毒汤、柴胡活络汤、柴胡止痛汤、柴胡鳖甲汤,与仲景柴胡姜桂汤共为治疗慢肝气血阴阳四个病变阶段的首选方剂。
  2.1 柴胡解毒汤   
  组成: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蚤休、草河车、炙甘草、苍术等;主治:肝炎气分湿热羁糜不清,转氨酶高,黄疸指数高;以苔腻、尿黄、胁痛、体疲、口苦、心烦为辨证要点。   
  病案1,孙某,男,22岁。患乙肝1年余。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ALT 230.6 IU/L。服联苯双脂等降酶药,ALT始终未降至正常值。刻下肝区胀痛,口苦、不欲食,头晕体疲,腰酸疼,小溲黄秽,大便干稀不爽,面垢不洁,苔白腻挟黄,脉弦滑。辨为湿热入肝,肝胆疏泄不利。治宜清热解毒利湿,疏利肝胆气机。拟柴胡解毒汤加虎杖、大金钱草、垂盆草、蛇舌草。复诊诸症明显减轻,仍用柴胡解毒汤加减治疗。月余后化验肝功ALT降至28 IU/L,转用柴胡活络汤活血解毒治疗澳抗三阳。其后又多次化验肝功ALT值稳定在正常水平。   
   使用本方,若黄疸指数高,大便偏干,热盛于湿,可与茵陈蒿汤合方;若转氨酶持高不降,湿热皆盛,可在本方上加垂盆草、大金钱草、蛇舌草,名曰三草解毒汤;若湿热毒邪凝滞不化,苔白厚腻而干,肩背凝而胀,身沉重,口渴尿黄,可于本方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增强清利湿热之功,方名三石解毒汤。湿热郁滞,气机不利,肝区作痛,加川楝、延胡、虎杖祛湿热调畅气机止痛。亦可加连翘、竹叶增强清利气分湿热之功。
  
  2.2 柴胡活络汤   
  组成: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草河车、茜草、炙甘草、红花、当归、白芍等;功效:疏肝活血通络,兼利湿解毒;主治:肝血瘀阻,络脉不通,湿热毒邪进入血分;以舌苔白腻,舌质暗边有瘀斑,脉弦涩为辨证要点。   
  病案2,冯某,男,26岁,1995年9月20初诊。3个月前体检查出HBsAg(+),HBeAg(+),抗-HBc(+),肝功正常。自诉肝区持续疼痛半年之久。现症:胸膈满闷,腹胀便稀,呕恶饮食不馨,不欲饮水;身懒体疲,两胁疼痛,睡眠不安,小便短赤,苔白厚腻而滑,脉濡缓。脉证相参,湿邪为盛,刘老认为急则先治其标,当先祛湿化浊,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芳化宣散三焦之湿。服药15剂后,自诉胸闷、腹胀大有减轻.饮食渐增,大便已转正常。现其腻苔已薄,然而胁痛依然,入夜痛重,少寐多梦,性情烦急,舌边暗红,脉弦而略涩。符合肝血瘀阻络脉不通之象。转用疏肝活血化瘀,通络解毒利湿之法,用柴胡活络汤加减治疗。又服药近2个月,1995年11月31日化验肝功(-)、HBsAg(-)、HBeAg(-)、抗-HBe(-),肝区疼痛已消,病愈。   
   本方系柴胡解毒汤增加活血化瘀通络之药而成,以达到和肝祛邪两全之效。临床上除典型血瘀证使用本方外,其它如症状不明显的慢肝患者、或携带病毒的健康带菌者,或慢肝急性发作的恢复期,亦可应用此方治疗,不必拘泥于血瘀见证。刘老认为肝硬化腹水是由于乙肝的发展恶化而来 服用柴胡活络汤临床观察能阻断腹水的发生,有寓“防”于“治”的特点。若湿热毒邪已入血分,而又兼转氨酶持续不降,可于本方加入大金钱草、垂盆草、蛇舌草、虎杖,增强解毒祛湿之力,名为三草活络汤。
  
  2.3 柴胡止痛汤   
  组成:柴胡、川楝子、延胡、刘寄奴、片姜黄、茜草、海螵蛸、皂刺、炙甘草等;主治:邪入血分,气血失调;以肝区痛重为辨证特点。
  肝病的临床表现为在气为胀,在血为癥,在水为臌。因血为肝之体,肝炎进入血分,则要重用养血的药物。可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理血和肝,肝血调和疼痛不发。肝络瘀阻不通则痛,瘀而出现热象,可加丹皮、丹参凉血活血。白/球蛋白倒置,可增加茜草、土元剂量,亦可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但慎用理气之香燥药,因邪气已伤阴血,复用香燥之品,更加伤阴。
  
  2.4 柴胡鳖甲汤   
  组成:柴胡、鳖甲、牡蛎、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土元、茜草等;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消痞;主冶:阴虚内热、气血凝滞;以舌红绛少苔,脉弦细数,低热少寐,口燥咽干,衄血,胁痞为辨证要点。   
  本方作用重在滋阴清热消痞。柴胡剂量不宜大,当重用养阴之药。甘寒之品养阴清热并举,活血凉血且无伤阴伤正之弊。养阴与活血化瘀之药相互配合,半补半攻,徐徐缓图,而获良效。若已是肝硬化血癥疼痛不解,可加炮山甲,配合原方的鳖甲、牡蛎合为三甲散,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
  
  2.5 柴胡姜桂汤(柴胡桂技干姜汤)
  组成: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炙甘草、天花粉、牡蛎;功效:疏肝健脾,温阳祛寒利水;主治:肝之余邪未去又发脾阳虚寒证。以口干,胁背疼痛,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本方主要用于肝硬化腹水,如肝硬化腹水兼有黄疸指数高,属阳黄者可与栀子柏皮汤合方;属阴黄者可与茵陈五苓散合方。病及少阴,出现脾肾阳虚,可加入红人参、附子、肉桂温补命门,固先后天之本。应用本方因其中阳虚寒,故柴胡、黄芩剂量要小。
  
  3 严格的饮食禁忌
  刘老认为,肝胆病多从湿热之邪而生,膏粱厚味积蕴,熏蒸肝胆,阻滞气血,新陈代谢不利而致本病。在治疗中,严忌肥甘厚味饮酒,并摒除盲目服食各种补品是其另一治疗特点。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浆、豆质品、鸡蛋、低脂肪及植物蛋白高的食品;亦可食用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脾虚便溏者忌食生冷。严格的饮食禁忌,杜绝湿热之源,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龙骨
牡蛎汤四者,皆属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兹所讨论者,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
四主方依次述之于下。


一、小柴胡汤方
      
        柴胡24克  黄芬9克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方解:柴胡苦平,本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舒气行滞
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用人参大
枣甘草补胃气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于里,气血不足于外也,补中滋液,实此时
驱邪的要着,徐灵台曰:  “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是也。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热寒,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
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由以上的说明,则小柴胡汤为病自太阳传少阳的主治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
烦喜呕即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有以下之情况者,均可用之。
1、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2、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妇人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者。
4、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5、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6、呕而发热者。
7、诸黄腹痛而呕者。
8、新产妇人昏迷而痉,大便硬,呕不能食者。


(一)小柴胡加石膏场: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为日常服用的良方,无论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表虽解而高热不退,其人呕逆不欲
食,胸肋满,口舌干,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如裂,或眩晕者,用之则立验,并以本方屡愈小儿肺炎,即
未满月的婴孩,以奶瓶频频饮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属本方证。总之,凡有
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体细节难为一一列举也。
      (二)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白芍12一18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里急后重者宜加大黄。
      
      (三)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咳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更加石膏,扁桃体炎多本方证,宜注意。
        (四)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原方加吴茱萸9一12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而呕吐剧甚者,若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小柴胡加桔皮汤:原方加桔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呕逆或干嗽者,小儿百日嗽可增量大枣有验。
      (六)小柴胡与葛根汤合方:小柴胡汤再加葛根12克,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即可。先煮麻黄葛根
一二沸去上  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治小柴胡汤证与葛根汤证同时出现者。剧重的感冒,初发病时每见此合方证,喘家被外感诱发者
亦常见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七)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取二方药味合为一方,煎服法同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证与小陷胸汤证同时出现者,肺病、肺结核多见本方证,咳呕者更宜合用泻心场,骨
蒸劳热者,可兼与黄连解毒丸。


二、大柴胡汤方
        
        柴胡24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12克  生姜10克  积实10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水煎温服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并病的治剂,除柴胡证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为应用本方的要征。
        有关大柴胡汤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汤: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证,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烧不退,虽现柴胡证,若心下痞塞,大便燥,舌
黄苔者已非小柴胡加石膏所能治,则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证均常见,宜注意。
        (二)大柴胡加芒硝场:于原方加芒硝10克(分二煎冲化),治大柴胡汤证,发潮热而谵语者。
      
      (三)大柴胡加桔皮汤:于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汤证心下逆满,呕逆甚者,伤食多见本方证。
      (四)大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桂枝麻黄各9克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汤。
            治太阳少阳并病而有大柴胡汤证和葛根场证者,哮喘常有本方证,口干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10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汤成,
去滓内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合并者。
   
      (六)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证与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
      (七)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9克,牡丹皮10克,冬瓜子、芒硝各12克即是,
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大黄牡丹皮汤证合并者。


按:以上三方虽均以大柴胡汤合以驱瘀药,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为桂枝则偏于治上,应用于头
脑心肺诸病的机会为多,后方以有冬瓜子则长于治痈肿、兰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若疯狂、癫痫、脑
震荡、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瘀血性哮喘等多前二方证,适症选用之无不应手取效,若口舌干燥者,
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应用的机会颇多,以上不过略举其要耳。
      (八)大柴胡汤与菌陈蒿汤合方:于原方加菌陈18克,栀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汤证而并发黄疸者,急性传染性肝炎多见本方证,宜注意。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
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按:此微结即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而只心下微有结滞感耳
。本方治疗确有捷效,但用时宜根据上述证候,我常用本方,深有体会,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证,疲
乏无力而温者,概属本方证,尤以下述合方更为常用良方。
   
        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8克  当归9
克  川芎9克  茯苓12克  苍术10克  泽泻18克  水煎温服。
      
      治柴胡桂姜汤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合并者,常以适证运用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病等均有良效
。 长期的无名低烧用之尤验。屡用本方加吴茱萸治剧痛的青光眼得奇效。慢性肝炎见本方证亦多,肝区
疼可加王不留行,增量甘草治之。肝功不正常宜加丹参、菌陈。


四、四逆散方
        柴胡  白芍  积实  炙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为细末,白饮和服3—6克。各药取6一12克作煎剂益佳。
        方解:此为芍药甘草场与枳实芍药散合方更加柴胡所组成,故治芍药甘草汤与积实芍药敬的合并
证而有柴胡证者。
          按:实践证明,本方证的四逆甚少见,据所经验,只若胸胁烦满,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汤证
,不呕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常用之加减方和合方
          (一)四逆散加龙骨牡蛎:于原方加龙骨牡蛎各12克,水煎温服。
                治四逆散证胸腹动悸而烦惊者。倍芍药量,治阳萎有验。
          (二)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于原方再加桂枝、桃仁、丹皮、茯苓各9克即是。
                治四逆散证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后世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大都宜本方。脑心血管(病
)不可下者也有与本方的机会。心绞痛者更宜合用半夏栝楼薤白汤,或更加生姜。
        (三)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即于原方加当归、川芎、茯苓、苍术各6克,泽泻12克即是,水
煎温服。
            治四逆散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合并者,此和上述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均属治慢性肝
炎的要药,胸胁满、微结、身无力,渴而大便干者宜前方。胁下满、心下痞塞,大便溏者宜本方,余则大
同小异。若噫气不能食者,宜加人参、桔皮、生姜。肝区痛加王不留行;肝功不正常加丹参、茵陈同前法



病例举要
   
          刘××,男,37岁,工程师。素不信中医,更不喜中药。初患感冒发烧,经西医注射服药不已
,续即头痛如裂,日夜呼叫不得眠,以至亲关系乃亲往探视,诊脉弦数,胸胁苦满,心烦口干,头痛难忍
,与小柴胡加石膏汤,服已即愈,此后笃信中医,后患肺结核,始终经我医治而愈。
   
        王××,女,55岁,家庭妇女。从汽车坠下,住某医院一周始终昏迷呕吐,抽验骨髓结果:脑有
积水微量出血,后转另一医院,认为不能速愈,今回家疗养。后乃邀我往诊,脉弦实有力,舌苔黄厚,二
便不利,余如上述,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剂自能活动,与食已不吐,但仍头痛晕,继服
七八剂诸证尽已,无任何后遗证。


刘××,男,63岁。一周前发高烧,近日发黄,小便黄赤,两胁胀满,恶心,舌红脉弦滑数,
检查肝功能:GPT 219、黄疽指数20。与大柴胡场合茵陈蒿汤,服七剂黄退,20剂诸证已,肝功正常。
   
        田××,女,20岁,本院学生。以哮喘住院,发烧,喘鸣,胸胁满,口舌干,脉浮弦数。与大柴
胡葛根场合方加生石膏,服一剂喘平。


胡××,女,22岁,73l医院会诊病人。慢性肝炎多年,肝功一直不正常。近查肝功:GPT
2810单位。症见肝区痛,大便燥结,先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服6剂后症缓,因便仍干改
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连服10余剂GPT降至500单位。又改服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场加茵陈10数剂,
肝功恢复正常。
   
        李××,女,32岁。经××和××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用短期激素治疗不效,经入介绍来诊
。症状不规则发烧,面部、背部红肿如牛皮癣样皮肤病变,兼有颈项腰背疼。血象变化亦明显。与柴胡桂
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石膏45克。病人药后有效,故连服30余剂后复诊。面部、背部红班基
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规则发烧,颈项腰背痛已消失。


您可能也喜欢:
  • 【引用】朱良春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 周仲英教授利用“升降散”治疗“伏毒”类病证经验+从中医的角度辨析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治
  • 治疗心脏病的经验
  • 【引用】太极阴阳圆运动观+三阳三阴开合枢的对应方药
  • 【引用】麻瑞亭治验集 中卷 病症1
  • 名医经验——沈自尹——胡建华 +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
  • 【引用】引用 名医名方6
  • 【引用】医论
  • 刘渡舟老师治乙肝经验+土茯苓配防风白芷治乙肝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位在膜原
  • 【引用】胡希恕治疗哮喘经验
  • 魏长春临床真言
  • 【引用】哮喘独特治疗经验
  • 【引用】灵验要穴+临床点穴经验+点穴疗疾(歌诀)+对穴
  • 医生圈:中医退热十八法临床举隅+七旬老人献出治疗肝炎及肝硬化腹水的民间秘方+教你开处方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62)| 评论(0)| 引用 (2) |举报               

页脚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博客风格 - 手机博客 - VIP博客 - 订阅此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