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美发学校: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刘华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40:18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刘华清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刘华清

——献给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殚精竭虑的人们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布衣将军

                                                 ——刘华清

 

摘要:本文通过对刘华清同志的生平进行介绍,继而从家庭教育、个人特质、外因影响三方面对其个人魅力的产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从他的生平经历和成功原因中得出启示,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顺天时、依地利、求人和;听话出活,高调做事。

关键词:刘华清 布衣将军 领导学

 

一、引言

——将军之才

   何为将军?

将军,是一军之帅,万人之英,一战而霸,克建大勋。

何为将军?

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将军,是霍去病之侠骨,之意气。

冲冠一怒,六郡归宋。

将军,是岳飞之胆识,之精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

将军,是曾国藩之谋略,之贤德。

何为将军?

长鞭攘外,威名震九万里;公诚辅内,皆能不负所知。便是将军。

 

“少小离家闹革命,老来回首述生平,戎马征战七十载,喜看中华民族兴”。

有这样一位将军,他侠骨丹心,少年意气。在风雨飘摇的抗战时代,13岁即投身革命,为国为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幼年时曾读三年私塾,粗通文墨,善毛笔楷书,成为当时以工农为主体的红军队伍中难得的“知识分子”。红军长征途中,他曾刻印过宣传单,画过列宁像,编过《战士报》。1935年,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后,他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与鄂豫皖苏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嫁接”起来,流传至今。

他胆识过人,精忠报国。戎马七十载,身经百战。土地革命时期跟随红二十五军踏上了长征之旅。抗日战争时期度过了太行山的艰苦岁月,经历了日军的“合围”“扫荡”,曾经迎接护送邓小平就任一二九师。解放战争时期,直属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参加了上党、邯郸战役,挺进大别山、决战淮海、饮马长江、进军大西南。

他谋略深远,贤德礼士。在担任海军司令员期间,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提出并确立海军战略,建设战略军种,曾领导组织首次西太平洋海域远航合成训练、首次驱逐舰编队出访南亚三国、首次南极考察,使中国海军走上振兴发展之路,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他高度重视海军装备建设,参与领导了导弹驱逐舰等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决策和研制生产,曾喟然长叹“不搞航母,死不瞑目”,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位极人臣,身居高位,他却奉法遵职,礼贤下士,被称为“布衣将军”。

他便是刘华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不同于其他开国元勋,他的军旅政治生涯在晚年进入巅峰;不同于其他抗战将军,他征战四方而始终默默无闻,谦冲低调。终其一生,他经历过抗战长征,新中国成立,就职在任,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至晚年,他如此回忆一生:“让我欣慰的是,回头望去,这一辈子虽危机四伏,一波三折,却总是有惊无险,遇难呈祥,而且活得理直气壮,无怨无悔: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

二、将军之魅

(一)魅力之源

                 “一方水土一方人”。

——谚语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魅力之源,源于习得。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受家庭、社会潜移默化影响和学校熏陶以及实践活动的锤炼塑造形成的。它是相对稳定的、持续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变的。人的行为和其他外在表现,往往受到个人性格的支配。

刘华清1916年生于湖北黄安。在黄安这块赫赫有名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谢富治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2人,少将军衔的52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因此,建国以后,黄安改名为红安。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革命战争年代,在这样一个被红色革命热潮笼罩的土地上,催生了无数英雄儿女,刘华清将军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

与大多数早期的中共领导人一样,刘华清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世袭的财产,他的家庭仅仅是无数贫苦农民家庭中的一份子。然而,他的家庭是和睦而温暖的。刘华清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我母亲刘黄氏,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不识字,但善持家。在我记忆里,她总在忙,很少休息。她活得很苦、很累,但从没怨言。”母亲勤恳善良、任劳任怨的生活态度在幼小的刘华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品质。

刘华清小时候接受了三年多的私塾教育,后来又在村里办理的新学堂读书,学堂用新教材,学的是语文、算术、地理、历史等。县里派来的老师徐月波是共产党员,除了上课之外,还经常讲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等等。这些早期的学校教育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他能较早地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加深对党和革命的认识,后来在红军队伍中,也成了能多认识几个字的“知识分子”。

正是早期的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对刘华清产生了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他品格塑造和未来成长,让他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去做一个“人”。

(二)魅力之脉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奥》

 

    做人是做官的基础,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领导魅力。纵观刘华清将军的一生,其人格魅力如下:

1、亲民爱民,和蔼可亲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

翻阅将军生前的照片,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眉目间的和善和亲切,丝毫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合,刘华清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平易近人、谦和、亲民的,从不摆架子,总是和颜悦色,时刻牵挂着群众的生活状况。从大别山到中南海,从将军到平民百姓,刘华清不改的是爱民心肠,不变的是布衣本色,因此,他被人们誉为“布衣将军”。

刘华清在中央领导岗位工作时,曾多次受中央委托,代表党中央参加地方一些纪念庆祝活动,也曾多次到各地考察工作。每次,刘华清都注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疾苦,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少故事在地方传为佳话。他在采访中说道:“我对身边所有的人都没有发过脾气,他们有错误的时候,也总是教育、说理。即使是较为严重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也没有处分过他们,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所以,一批批同志与我的关系都挺好。”

2、淡泊名利,谦虚负责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刘华清一生的大风大雨中,不知有多少偶然、意外和波折,但在他的回忆录中,却只总结了三次“意外”,而这三次“意外”,竟然都是“升官”:1987年获任军委副秘书长、1989年提名军委副主席、1992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

谈及提名为军委副主席时的情形,刘华清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我吃惊了:小平同志提名我当军委副主席!”“我感到自己能力难以胜任。于是,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好。” “邓办的同志告诉我:'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我不再坚持了。”此后,他下决心加强学习,依靠全军广大官兵,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负重托。事实表明,刘华清的工作卓有成效,功勋卓著,证明了中央对他的任命是正确的。

刘华清作为一个红军的老战士,当面对越来越高的提拔时,不是欣喜若狂,或者自高自大,或者春风得意,而是感到“意外”,认为责任重大,担心自己难以胜任。其看淡功名利禄的情操、谦虚负责的态度,着实让人肃然起敬。也正是他这种不慕功名、兢兢业业的品质,才让他经得起时间考验,在晚年获得邓小平同志的信任和赏识。

3、正直清白,克己奉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虽然刘华清是国家的领导人之一,但是他的亲弟弟仍然在家务农。按理说,刘华清已做了大官,想讨好、巴结他的人肯定很多,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只要他稍微流露一下自己的意愿,或者让秘书给有关人员打声招呼,用不着亲自去跑,对于解决一个人的工作、户口等问题根本不在话下,更何况他帮忙的对象还是他的亲弟弟。然而,虽然亲弟弟亲自多次找到哥哥希望能帮忙给解决工作问题,但刘华清丝毫不顾及兄弟之间的情谊,一谈到安排工作、找关系、要钱之类的话题时,总会很不高兴,并以严词拒绝。

在刘华清看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了,弟弟也有田种有活干有饭吃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怎么能说不想种田了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种田,都想拈轻怕重不劳而获的话,那人们又吃啥?尤其自己身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就要秉公用权,就要一心为民,就要率先垂范,绝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绝不能以权谋私,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乱开口子为亲人牟利,绝不能给共产党人脸上抹黑,绝不能败坏了党风政风,绝不能影响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刘华清将军为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宁愿得罪自己亲人,而不愿为亲人牟取半点私利。由此可见,刘华清是党和军队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领导干部,折射出极其博大的胸怀,克己奉公的品质。

4、实事求是,远见卓识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当年,长征路上,一条小河阻隔,刘华清和战友们眼睁睁看着政委吴焕先战死在河对岸。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并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因此,建国后,刘华清一直致力于海军的技术研究以及海军队伍的创建,显示出高度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外国媒体将他誉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1970年,刘华清在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组织过航母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 当上海军司令员之后,刘华清力主造航母。1987年,刘华清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定要建航空母舰!”他身居要职时,促使了许多与航母相关的预研项目上马,
  1982年8月28日,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上任之时,正值中国军队百万大裁军的背景之中,海军许多单位撤销、降级、降格。刘华清“逆势”提出海军现代化,组建了海军装备发展论证中心,成为决策层的智囊。中国海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海军战略,海军的地位差不多就是陆军的“辅助军种”。1985年底,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的“海军战略”问题,人民海军开始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军内外由“大陆观”逐步向“海洋观”转变,终结了中国几百年的“闭关”海洋战略。此后,中国海军的建设,以前瞻性的目光,大踏步地跨越到一个新的层次。众多外国军事文献把刘华清称为“中国的马汉”。

(三)魅力之助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天助之助

    刘华清同志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以一身军装走进中央政治局常委。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军人,革命对他的成长起到了相当大的磨练作用。

1927年黄麻起义后,黄安县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先后成立,他成为红色小交通员和本村儿童团长,担任联系党组织内各党员搞农民活动的交通员。1929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他的经历主要包括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工作两个部分。

(1)武装斗争——“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土地革命时期:1930年冬,刘华清接到通知任二程区游击中队队长,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武装队伍。此后,先后参与了红4方面军1931年12月的“黄安战役”,1931—1932年四次反“围剿”,鄂豫皖红25军的重建,“七里坪”战役,天台山、老君山、仰天窝的游击战争,反“清剿”、“扫荡”。1934年11月16日,他随红25军开始了长征。他作战英勇,不畏艰险,在独树镇战斗中腿部负重伤,凭着坚定的信念,拉着马尾巴坚持行军。1935年9月18日,顺利会师,长征结束。期间,25军密切的官兵关系和尊干爱兵的风气,也塑造了他日后以身作则、爱护部属的性格。西征中,他受命单身策马到敌军围寨下喊话,宣讲红军的抗日主张,成功争取和谈,避免了红军伤亡,受到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刘华清同志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参加了七亘村、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并受命护送邓小平同志由八路军总部到129师赴任。1940年在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中,他带领供给部夜以继日地生产和调运军需物资,有力保障了前方部队作战。同年11月起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在日本侵略军不断残酷“扫荡”、合围的艰苦岁月里和大家顽强坚持斗争。1945年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收复了夏津、高唐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刘华清同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战役和豫北反攻作战。1947年6月,率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羊山集战役中,在友邻部队进攻受挫、战场态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冷静观察、判明敌情、正确指挥、大胆建议,率部英勇战斗,迅速击破敌军阵地,所部荣立大功一次。1948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转战桐柏、江汉地区,牵制敌黄维、张淦兵团,配合北线野战军主力作战。他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率部协同友邻部队阻击黄维兵团,后奉命阻击李延年兵团,为淮海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1949年春,任第二野战军1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

     武装斗争期间,物质条件的艰苦和精神上的苦痛,使得很多人看不清前景,只能靠自己鼓舞斗志存活、坚持斗争。面对异常艰苦和残酷的环境,他没有退缩,坚持斗争,经受了挫折和失败的考验,锻炼了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此外,战争期间严格的党组织生活,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种态度和作风也影响了刘华清同志日后政治生涯中的亲民、关爱部属的态度,无愧于“布衣将军”之称。

(2)根据地工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930年5月起,刘华清同志任少共黄安二程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兼区少先队总队长;1931年6月,调至陂安南区任少共塔尔区区委书记、陂安南县军事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少共县委书记、红安县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此间,他还到中共黄安县委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班学习,对共产主义常识、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建立苏维埃、实行土地革命运动、反对封建军阀斗争等等大略上有所了解。在少年时期,少共工作和党务培训班的学习,给他的革命精神和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对以后影响深远。

回顾刘华清同志在根据地的工作,他在“宣传”工作上发挥了重大作用。1931年11月,他即开展了动员群众支前、夺取黄安战役胜利和对白军的宣传工作,年仅15岁;1932年撰写宣传材料和标语、传单,组织群众开展“清剿”斗争;红25军长征中,任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于1934年11月16日印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在鄂豫陕新苏区任宣传科长,负责刻印和编辑《战士报》和军政治部宣传工作;1935年红25军会师后,他和有关同志一起,采用鄂豫皖地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将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成歌曲,此歌在庆祝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大会上唱红,而后遍传全军,传唱至今……

各项宣传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使他更多、更精准、更及时的接触和理解党组织精神,陶冶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怀;另一方面,增加了他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的经验,为他以后在军队能更好的调动部属的斗志、运用优秀的战术方针和组织理念打下了良好基础。

2、人助之助

    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刘华清同志接触了大量优秀的革命家,如郑位三、吴焕先、李先念同志等,都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启发、提拔等重要作用。然而,在他整个革命生涯,尤其是解放后的政治生涯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要数邓小平。

1938年1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同志为第129师政治委员,时任129师秘书主任的刘华清同志受命负责护送邓小平同志赴任,从此展开了接触。革命战争期间,他先后跟随邓小平同志开展了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三次伏击战、冀南军区的战争与建设、郑庄寨之战、挺进大别山、饮马长江,邓小平同志杰出的领导能力、战略能力和个人魅力使他深为折服,并在无形中增进了军事经验和智慧,在羊山集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可见一斑。此后,他受邓小平同志“西进”讲话的影响,于1949年6月起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同志致力于国防事业和海军事业,并参与了“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人活七十古来稀,1987年10月,已经71岁高龄的他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心理准备,然而,命运却给他做出了另外的安排,即是他常常所说“三个意外”:1987年7月,军委主席邓小平突然召见,告知他被委任军委副秘书长。邓小平嘱咐,他的任务“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两年后邓小平在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同时,提名刘华清为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10月,刘华清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对那些老大难问题,老人们在,好解决一些。”由此,他深刻体会到小平同志对老同志们的殷切期望,深感自己身负的重任,并始终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他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关注南沙群岛、调研军队改革、论证装备体制、开展军队“八五”计划、推动中苏军事技术合作,被成为“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在回忆录里,刘华清同志写道:“邓小平同志过人的智慧和毅力,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鞠躬尽瘁,创造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长达60年的革命情谊给了我受益终生的教诲和指引。”邓小平同志辞世后,他深入贯彻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稳定、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家的稳定,直至晚年,始终怀念着小平同志。  

三、将军之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至诚无忘,炳在日月。

    何为将军?或弘敏而多奇,或雅达而聪哲。英达之姿,朗心独见。纵观刘华清将军的一生,早年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始终默默无闻。晚年得遇贵人,邓小平的赏识和提拔是刘华清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次意外”让刘华清的军旅生涯在晚年达到巅峰,大器晚成。因此,他的经历在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中虽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却仍然是独一无二的。鉴赏刘华清将军的一生,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与感触:

1、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从早年投身革命开始,刘华清就秉承着共产党员的信念,尽职尽责、淡泊名利、大公无私、平易近人,凭借强大的人格魅力一路走来,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与尊重。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到了晚年,他仍然能坚持原则,克己奉公,不为自己图一分一毫私利。正是他的满腔正气、一身清白,一心一意跟党走,才会始终得到党的重用。

2、顺天时、依地利、求人和。刘华清同志出生于山河飘摇的乱世,时事造英雄,他顺势而为,毅然投身革命,表现出开阔的眼界、思路和胸襟;他轻速率、轻背景、轻条件,在部队中始终兢兢业业,在“糠箩”中打拼;他聚人心、辨人心、正人心,上忠于首长干部,下团结部属人民,赢得了广大的人脉。

3、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早年,在党的军队内部,大将云集,十大元帅,开国元勋,各自都有自己的功绩和光芒,刘华清与他们相比,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再加上他本性谦虚,为人低调,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即便如此,刘华清仍然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对共产党忠心耿耿。然而,“是金子的总是会发光”,他的才能与智慧最终还是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在晚年,他的仕途达到了巅峰,并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小组成员:陈汪彦 、熊涛、夏冀、向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