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关于现代学徒制:读书的艺术和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3:14
读书的两种状态
书之于读书人,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净化,二为补充。净化的是心智,补充的是学识。
所谓读书,目的也不过如此。我国古代有许多博学之人,由此推断,值得回忆之读书之事,就应更多。然而,最终能够流传至今并让人耳熟能详的,却寥寥无几。“红袖添香”与“头悬梁,锥刺骨”,实在是难得的幸存。
CCTV-3有个片头,大漠中摆一书桌,一道骨仙风之男子泼墨挥毫,一貌美如花之女士研墨服侍,此情此景美得赛过张艺谋的“申奥片”。想想看,大漠风沙里尚能如此,若换成自家书房,岂不更风雅、更香艳、更美妙、更令人欲罢不能?“红袖”与“添香”,都是读书的外部环境,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读书环境的重视。读两行文字,啜几口清茶,这时有小女子来了,吟首情诗,猜个雅谜,再调一调情,读书便变得次要,而享受的情趣,也极可能从几滴墨香,转至磨墨添香的红袖。你得承认,大半跟随读书人之红袖,其诱惑力在读书人眼里,往往赛过红缨枪、红葡萄酒……古往今来,大抵如此。
或者,风雅调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姿态。或是读得太投入,忽视了灯油即将耗尽;或是大男子主义,不屑于“添香”之事;或是红袖主动请缨,怕劳累了先生体肤……如此等等,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不“添香”而依赖“添香者”,这个读书人的姿态,便像极了如今某个公司的经理,很有派头儿。我想,“官本位”意识也许正源于古代之读书人,缘于古代人之读书状态,源于“添香”。如果说,“红袖添香”有些快乐地沉沦,那么,“头悬梁,锥刺股”则有些痛苦得过分。
读书,本是平常之事,为何要束了头发,扯于梁上?又为何拿了铁锥,将自己扎得遍体鳞伤?想来想去,只剩下两个理由,或者人太困倦,或者书太枯燥。一个人困倦到非要靠“悬梁刺股”来振奋精神,可见其读书的决心非凡;而假如读书读到了只能靠“悬梁刺股”来强打精神,就未免很悲壮了。这时,读书便很可能仅仅沦为一种功利性的目的,只为“读书”而读书,只为“读书”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之目的而读书,如此,读书,何来乐趣可言?其结果,即使考上了状元,估计也会落个浑身刺青。若非如此,那么,就是感觉书太枯燥,有了催眠的作用。越是昏昏欲睡,越要强行读书;越是强行读书,越是困倦难支,绳索尖锥便一齐登场。这样的大动作,这样的大场面,却只为研读一本枯燥之书,其代价,实为惨重。很多人把这些人称之为“书奴”,意即“书的奴隶”,受制于书,生不如死。其实照我看,说他们是在“奴书”好像更恰当一些,书籍犯了什么错,要受此折磨和亵渎?假如书有自尊,不知有多少书会选择自杀。
“添香”和“悬梁”,实为读书人之两种神经质般的状态。前者天堂,后者地狱;前者太重风情,后者太过功利;前者雅得油腻,后者俗得干脆;前者有可能发展为“官本位”,后者极可能造就成“惟文凭”。
读书的艺术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当然是值得阅读的书),我们立刻会被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地。在这个不同的世界里,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与他们交谈、争辩,感受着他们和我们共同的悲苦和欢喜。因此,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自由而幸福的人……
第一部分 读书的情趣
"神农的梦呓,只是咂咂嘴的声音。"这是日本什么人的一首俳句吧。玩味起来是很有趣的。为什么梦呓只简单到咂咂嘴呢?原来神农是尝百草的,天天在山野里采撷着,品味着,慢慢成了习惯了。而且那时候怕除了适当的手势表情而外,也还没有确确实实能传达意思情感的语言啊。
梁启超 学问之趣味(1)
梁启超 学问之趣味(2)
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实秋 漫谈读书
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八本书
朱湘 书(1)
朱湘 书(2)
梭罗 阅读(1)
梭罗 阅读(2)
梭罗 阅读(3)
梭罗 阅读(4)
阿兰 读书之乐(1)
阿兰 读书之乐(2)
毛姆 书与你(1)
毛姆 书与你(2)
毛姆 书与你(3)
毛姆 书与你(4)
毛姆 书与你(5)
毛姆 书与你(6)
毛姆 书与你(7)
毛姆 书与你(8)
毛姆 书与你(9)
毛姆 书与你(10)
毛姆 书与你(11)
毛姆 书与你(12)
温斯顿·丘吉尔 阅读,一种业余爱好(1)
温斯顿·丘吉尔 阅读,一种业余爱好(2)
温斯顿·丘吉尔 阅读,一种业余爱好(3)
温斯顿·丘吉尔 阅读,一种业余爱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