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剪喜字步骤图片:自立能力是生活保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11:51

    人的一生,首先是学会生存,而后才是学会生活,然后才有机会享受生活。自立能力就是生活的基本保障。

    所谓自立,基本意思就是不需要他人扶助,自己能够独立。有了自立能力,并充满自信,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必须从小事开始。如1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就有“自立”的愿望,即自己“站立”。自己能够站立的孩子,就有了“身体”的“自立”能力。这时的父母都很聪明,尽力“培养”孩子“自立”,继而鼓励孩子蹒跚学步,让孩子早点得到“自由”。孩子从“学步”开始,家教就会出现“分歧”,焦点就在“孩子摔倒了怎么办”?失败的家教,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善良”的父母怕的就是“摔痛”了孩子,而不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而“狠心”的父母,能够把握孩子“自立”的机会,站在孩子面前笑着说:“宝宝真勇敢!再来一次”……俗语“爱在心里、痛在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的路,要靠孩子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再如培养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等等,尽早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自主能力”,也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重要途径。

    会玩积木的孩子,2~4岁时,就会出现“自主的建构能力”。从平面的拼摆图形,进而到“自立”的思维型的形象图形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萌芽,而后还会出现“主题式”立体建构。聪明的父母不会因“满地积木”而呵斥孩子,反而会培养孩子的“自立”习惯,即让孩子自己整理好积木并放回“原处”,以便下次玩得既开心又“创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就是如此培养的。3~4岁时,孩子模仿能力的再现,又是“可爱”和“捣蛋”的一种双重“自立”的渐进过程,“不听话”即“自立精神”的表现显得有些“固执”。4~5岁时的“关注细节”过程,更是“淘气”和“兴趣”对立统一的“自立”进展,突出表现在因兴趣而“发现”的细小事物而“不管不顾”,即“自主意识”的增强而要“独立”进行自己的“工作”。这种现象要到5~6岁以后,才逐渐走向“合理”的过程。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人。《礼记·儒行》:“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道理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样简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从“身体”的“自立”开始,到“独立生活”即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过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十几年如一日的耐心,更需要为孩子的终身“利益”着想。孟子早就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然而,现在众多的“啃老族”,大大超出了孟子的“预期警告”!《列子·仲尼》里的一句话,也许有鞭笞的作用:“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豖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居里夫人为我们作了很好的总结:“自食其力,生活是最美好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

    易卜生的名言须谨记: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