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京路复古油头:说透人情方是书(书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5:51
——连丽如、贾建国与《我为评书生》
本报记者 张 贺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03日   17 版)

在曲艺界,连丽如、贾建国是一对令人既羡慕又尊敬的伉俪。人们羡慕二人在艺术和生活上携手相伴,尊敬他们正直磊落、热情善良的为人。也正因此,夫妻俩在曲艺界这个关系复杂的圈里人缘好、朋友多。1月11日,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里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堪称曲艺界和文艺界的“大团圆”——谭元寿、单田芳、常宝华、苏叔阳、李滨声、姜昆、常贵田、李金斗、张蕴华、瞿弦和、英达、杨立新、吴文科、刁慧香、常祥霖……纷纷发言,祝贺新书《我为评书生——贾建国、连丽如口述自传》的出版。
作为一本口述自传,《我为评书生》最大特点就是“真”,说真话、讲真事、诉真情。从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二位先生对评书艺术的真爱和坚守,对评书艺术推广和传承的全心投入。“我为评书生”这个书名,丝毫也不夸张,他们的喜怒哀乐全都缘于对评书的热爱。
众所周知,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先生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每次他一讲书,北京城万人空巷,赢得了“净街连”的美称。但最初,连丽如并不想子承父业。她从小喜欢读书,数学成绩尤好,目标是北大数学系,将来当个数学家。不料因连阔如被打成“右派”而中断学业,决心跟父亲学说评书。1961年18岁的连丽如第一次登台说书就一炮打红,40分钟的《辕门射戟》竟然一字不落全说了下来。连阔如高兴地说:“这头一次上台张开嘴,说得一句不差,你就能吃上这碗饭了。”于是,评书成了连丽如一辈子的事业。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连丽如的影响是深刻的。19岁的连丽如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评书艺术家?”父亲说:“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再聪明,再能干,再能说,可是有一样你记住:说透人情方是书,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心眼儿窄的人绝说不了肚量宽的书。你将来懂得人情世态了,必能成家。”“懂多大人情说多大书”成为了连丽如一生艺术追求的精神指导。
1960年3月连丽如进入北京宣武说唱团当学员,认识了在团里弹弦的贾建国。贾建国也出生于曲艺世家,他6岁上台说相声,13岁上台弹三弦,走遍了东北、河北。连丽如说:“跟我比起来,贾建国经得多、见得广。他虽没上过什么学,但思想不保守,我和他谈得来,他喜欢听我说学生的生活,我喜欢听他讲大千世界,很多这一行的知识我都是打他那儿学来的……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好,实际上就是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比较相同。”1962年,两个年轻人喜结连理。
1967 年初,北京宣武说唱团解散,二人到了北京食品厂当工人,这中间整整12年没有说书。宣武说唱团1979 年9月12日恢复,连丽如9月16日就上台演出了。她说自己对评书的爱,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了。
说到对评书的热爱,就不能不提连丽如的抽烟与戒烟。她从两三岁就开始抽烟,其实那是抽着玩儿,但直到17岁时,父亲正式批准她可以抽烟,因为她要说书,不抽烟没法适应当时书馆的环境。这一抽就是几十年!但后来连丽如竟然又下决心戒了烟,因为抽烟太多导致哮喘,说一段书就得歇会儿,她觉得这样对不起观众。可以说,连丽如抽烟是为了说书,戒烟也是为了说书。
如今,连丽如和贾建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目前活跃在我国曲艺界的青年演员如王玥波、李菁等都是他们的弟子。对此,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很是赞赏,他说:“说书本身不容易,现在走下坡路,几乎面临着后继无人,步履艰难。此中的甘苦只有干这行的人才知道。丽如和建国出书,我高兴,尤其高兴的是带出了几个好弟子。他们带出新人,我们省事了,评书后继有人。”
作家苏叔阳说:“评书需要非常广阔的知识,非常丰厚的素养,站在台上张嘴就来,还要可信,不容易。现在世风浮躁,很多演员混个脸熟,实际上没什么本事,说出话来文不对路。我希望我们的评书演员,吃开口饭的,多向连丽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