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剃光头照片:欧元区危机没有化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3:22
2012年02月02日 07:23 AM

欧元区危机没有化解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字号 背景 英文 对照 评论[5条]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经济决策者眼下的情绪比两个月前乐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相信:欧洲央行(ECB)在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化解了欧元区出现金融崩盘的风险。正如倍受尊敬的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行长、德拉吉在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的继任者马克?卡尼(Mark Carney)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所言:“欧洲将不会发生雷曼式的事件。这一点十分关键。”

自从欧洲央行去年12月启动3年期的长期再融资操作以来,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的信用违约互换价差均有所下降。一些虚弱的国家与德国之间的国债息差也有所收窄。

这是否意味着欧元区危机结束了呢?绝非如此。欧洲央行使欧元区免于心脏病发作。但欧元区成员国面临着漫长的康复期,而主张对身体虚弱的病人采取“财政饥饿疗法”才是对症下药的观点,更是令情况雪上加霜。

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相关预测,从中可以看出危险所在。IMF目前预计欧元区今年将陷入衰退,总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0.5%。意大利和西班牙的GDP料将大幅下滑,而法国和德国将呈停滞状态。这样的经济环境对于寻求削减财政赤字的国家来说十分可怕。有关其他高收入国家的预测远远谈不上令人满意,但欧元区是全球经济中最危险的部分:只有在这个地区,我们看到一些重要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政府面临丧失公信力的威胁。

在其他高收入国家,政府能够继续为本国经济提供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自身拥有央行和可以调整的汇率。这两者使它们具备管理大规模财政赤字的能力。在后危机环境下,这样的赤字既与必要的私人部门去杠杆化自然对应,也是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欧元区不具备这样的内在机制。当私人外部融资趋于枯竭(如同一些国家所出现的情况),受影响的成员国在短期内需要融资,在较长期内则需要一项可用以调整自身外部账户的机制,而不是通过经济的深度衰退得到调整。欧元区两者都不具备。事实证明,这导致它在应对全球金融疾病方面的能力有限。正如香港特首曾荫权(Donald Tsang)在达沃斯所言:“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恐惧。”敏锐的观察家们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因素能够阻挡一波主权及银行违约潮在欧元区内部爆发,这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可怕后果。

欧洲央行降低了银行业立即崩盘的风险。但见多识广的外部人士希望看到的是,欧元区构建更加牢固的防火墙,以防止希腊(打个比方)崩溃——或许包括退出欧元区——导致人们对一些更重要的国家的前景感到恐慌。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周在柏林发表了充满勇气的讲话,她把建设防火墙、推动经济加快增长和促进一体化,列为自己当前的三大要务。

这些外部人士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承诺:虚弱的欧元区国家将获得“恢复”所需的时间和“治疗”。自然,他们也希望看到欧元区承诺投入资源,明确表示其成员国有决心取得上述结果。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实力得到增强的IMF做出更大贡献才有意义。既然连欧元区自身都没有展现出自我治疗的意愿和能力,凭什么指望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比如中国——为救助欧元区出力呢?